关于新闻金融论文

发布时间:2017-05-26 21:28

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的金融新闻已经成为金融信息传播网络中覆盖最广、影响最大的主流渠道,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新闻金融的相关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新闻金融论文篇一:关于实现科研论文与科学新闻衔接的思考

1概述

包括网络媒体在内的大众传媒是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60%的美国公众把网络作为其获取科技信息的首要渠道,第八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也显示,电视、报纸、网络、广播等是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2]在向公众传播科技信息方面,媒体最基本的方式是仍然是将科技期刊发表的重要论文变成媒体报道,这一实践在西方国家表现的尤为强烈,它们有着一系列原则确保科研论文转化为媒体报道,包括“no paper, no new”以及“embargo”(限时发表)原则等。

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2007年中国科协启动的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科研论文转化为科技报道的建议。

2科研论文转换为新闻报道的现状

科技期刊发挥着搭建科学与公众桥梁的作用,科技期刊上发表的前沿性、原创新的科研成果通过大众媒体以公众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出去,这不但有助于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获得更多的关注,更有助于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同时也确保了科学新闻准确性。美国有一套EurekAlert!系统(www.eurekalert.org由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办), 每天都会向免费注册的记者们提供30-40 篇各种科技期刊即将发表的重要论文的新闻稿, 欧洲则有类似的Alpha-Galileo系统(www.Alphagalileo.org), 主要刊载欧洲科学家科研论文的新闻稿。与此同时,与近年来兴起的科学媒介中心(Science Media Center)也在推动媒体对科研成果的报道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采集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加工编辑成媒体记者可用的素材,进而推动了科研论文同新闻报道的衔接。

2007年1月29日,中国科协发布《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建立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制度的通知》,开设了中国科协。[4]该活动将发表于学术期刊中的原创学术论文所反映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生命科学和医学以及其它学科的科学发现、最新研究成果,改写成科技新闻和科普文章,经过专家评审后,以科技期刊与媒体记者见面会的形式,推介给大众媒体刊载。“学术期刊从专业的角度推荐最新、优秀的论文材料,媒体运用平民化的语言将这些新成果介绍给大众,让科技成果真正惠泽于民。”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在“见面会”的讲话中这样来形容学术期刊和新闻媒体“联姻”的好处。“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会”通过建立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互动的机制,促进了最新科技成果的科普传播,提高了广大公众的科学素质。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底,见面会共收到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科技期刊的248篇来稿,经专家评审后重点推荐112篇,书面推荐56篇,总计推荐168篇。参与活动的媒体近30家,并积极报道活动中发布的科学新闻,有利地促进了科研论文向新闻报道的转化。

3对科研论文转化为新闻报道的探索

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科研论文转化为新闻报道的趋势在不断强化,众多科研人员通过博客等方式发布自己的科研论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媒体的关注。如科学网博客上就有论文交流栏目,同时还有一些科研人员会将国外核心期刊发表的重要论文进行转述或者改变成新闻模式,这一方面加强了科研人员的交流,同时也促进了媒体和公众的关注。

从本源上来说,科研人员通过大众媒体或者自媒体的形式将科研论文对外发布是科学家科学传播责任的一种回归。因为在科学还没有成为一个专业,科学家也没有独立成一个职业之前,科研和科普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在19世纪晚期,(西方)科学家们认识到了他们需要把自己的知识传播给广大公众,同时也需要获得广大公众的支持,他们欣然地利用那个时代的媒体渠道和公众分享他们开展科学探索的故事。比如,在19世纪晚期的某一时期,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科学协会―美国科促会(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的组织的所有成员不仅是杰出的研究人员,而且还是在当时的科普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或者多篇科普文章的作者。[6]随着学科的分化和职业化的出现,科学家工作的范围开始压缩为科研领域,而对科研论文的新闻转化变得不那么受重视,甚至是被忽略了。

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刊物或者科普期刊承接了科学家的“分内事”,他们根据科学新闻实践来对科研论文加以“转译”,嫁接其科学与社会之间的桥梁。而一些科研人员所属机构的科研管理部门(或者公共关系部门)也会协助科学家与媒体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促进科研论文向新闻报道的转化,这种实践建立在媒体对科研论文的报道有助于提升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社会影响力,进而增强其在未来科研方面获得更多资源的作用之上。

另外一方面,在科研与科普相对独立的情况下,有关科学家没有把科普作为自己的“分内事”的情况也存在着一些争议,比如科普并没有作为科学家和科研人员评价模块的组成部分,“科普只能偷着搞”,科学家不知道如何做科普等。而实际上,通过把科研论文转化为新闻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科研与科普的分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将科研与科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也是科学家承担科普工作的一种体现形式,因而有必要继续推动科研论文转化为新闻报道的工作和实践。

4问题及建议

通过文献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科研论文转化为新闻报道的论文都是围绕着中国科协举办的“科技期刊媒体见面会”而撰写的,这种有组织的行为有力地促进了科研论文的转化,同时研究人员也提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比如新闻时效滞后,参与期刊较少等。[5]大众媒体记者对国内学术期刊关注不足以及科技期刊编辑新闻意识不强等。

而我们认为,科研论文转化为新闻报道缺乏长效机制,我国并没有类似于EurekAlert!系统或者Alpha 一Galileo系统以确保最新的科研论文能够有效地转化。持续了四年的“科技期刊媒体见面会”告一段路后,类似的转化工作也出现了中断,这一方面是因为机制不健全,另外一方面是科技期刊对新闻报道的重视不足,因而有必要采取措施继续实施科研论文向新闻报道的转化工作。

对此,可以仿效国外的相关措施,继续启动类似于“科技期刊媒体见面对”的活动,或者通过搭建平台,促进科技期刊与媒体记者的沟通,形成科研论文转化为新闻报道的有效渠道。在这方面,可以利用现有的模式,比如通过中国科协“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的平台,不定期地举办科研论文发布活动。

此外,还应该提升媒体记者对科研论文的认知和重视程度。虽然国内的专业科学记者(即跑口记者)人数较多,但是大多数科学记者都没有主动阅读科研论文的习惯,因而一方面科技期刊要有意识地向科学记者推荐科研论文,另外一方面科学新闻机构也应该强化对科研论文的重视程度。

最后,科学家和科研人员也应该把科研论文向新闻报道的转化作为自己研究工作的一部分和延伸,不进行传播的研究是没有完成的研究(Research not communicated is research not done),因而为了使得研究成果惠及广大公众,有必要对科研论文的核心观点进行大众传播。同时从对科研人员的考核机制上来说,也应该纳入科普的相关指标,让科研人员更有积极性从事科普工作。

关于新闻金融论文篇二:新闻传播学论文的写作规范

近年来,我国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其中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闻事业的发展异常迅猛,突出表现在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多,新闻传播的质量不断提高。然而这只是好的一面,新闻事业发展中的问题也有不少,最明显的就是不断增多的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数量与有限的论文导师的矛盾,这种矛盾直接影响了研究生的论文写作能力,间接影响了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为此笔者深入分析了新闻传播学论文写作规范,期望能够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新闻传播学论文主要是指新闻传播学学习者在对新闻传播学内在含义及所学相关新闻传播学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认识,但现阶段的新闻内容没有按照精确的标准来评鉴,以至于新闻传播学论文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研究解决新闻传播学论文存在的问题对提高我国新闻传播学的水平将会有很大的帮助。为此笔者分析了新闻传播学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规范新闻传播学论文写作的有效途径。

新闻传播学论文存在问题

笔者纵观近现代出现的新闻传播学论文,对论文中出现的问题归纳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写作方面

新闻传播论文是论文的一种,有着论文的一般要求。新闻传播论文要求由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将本专业所学内容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由于学生经验欠缺,大多会参照网络论文,一般是从对教材大纲的介绍开始,中间穿插一些自己的想法,然后讲细节的方方面面。有的论文只是描述了专业的发展及现状,论文从头至尾也没有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发现,更没有论证的视角,还有些论文则像工作总结,文章开始大多以:在……领导下,为了……,以……为基础等形式存在。这类文章往往词藻较为丰富,内容流畅,但仔细看的话,还是没有把握论文要点,没有论证主体的新观点。以上几种都是论文中的常见问题,在每年论文评展中,所占比重不小。

(二)没有广泛的基础理论

新闻传播是与社会相联系的,论文需要大量的社会科学内容作支持,进而提出新的论证观点。在新闻传播论文中,大都研究新闻传播发展的历史、新闻的标题、新闻的变化等比较精细化的内容。新闻传播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大众,所以新闻传播论文的写作可以针对当下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用专业化的知识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一些论点。然而当下的新闻传播学学者在与社会接触时,只注重依靠课本资料来拼凑论文,缺乏广泛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持,写出来的论文就像没有支柱的楼梯,随时会倒塌。理论知识的失误会使论文不堪一击,也就是说在论文行文、论证和结构都没有失误的情况下,支持论文的理论知识出现了差错,该论文的立论也会不攻自破。例如一篇论述古代文论对现代写作启示的论文中,将韩非谈到“文章”作为“纲”,展开来写。显然,作者误将引文中的“文章”的概念理解为现在的“文章”(先秦文献中的“文章”是“文采”之意)了。这个理论前提一错,后面再怎样写都没什么意义了。另一篇阐述舆论学的发展历史的论文,谈到18世纪西方第一部使用现代“舆论”概念的著作,根据别人的介绍,将作者对舆论的划分(“公意”与“众意”),抄写中误为“众意”与“民意”,没有再看原著,就论证起这两个抄错的概念含义如何不同,一开头就出现这种理解错误,后面的论述自然跟着错。

(三)参考文献的使用

参考文献是论文在写作初始阶段,借用已有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或概括。当然参考文献不属于论文的形式主义,而是论文的组成部分,它考察了作者在写作之前浏览的专业学科著作。而部分论文在结尾却并未注明参考文献,这样的做法使文章充满矛盾主义,使参考文献成了形式主义。还有些论文使用的是专业导师的论证观点,因为老师研究的领域恰好是专业范围,而且观点独特,学者引用是正常的,但有些学者在论点与老师研究范围没有直接联系的情况下,还会引用导师观点,导致文章常常出现文不对题的情况。

另外,有些新闻传播学者在写作时强调新闻用语的精确性,按照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的要求作为理论依据。新闻用语的精确性比较重要,但要明白学术论文不是小学生作文,学术论文要求论文的观点明确,可以涉及词语的解释和构成,使之容易理解,但不能作为参考文献来使用。现在新闻传播学文章中还常出现“××性”的概念,创造和使用很随意,缺少科学内涵,这是造成论文学术价值评价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规范新闻传播论文有效途径

(一)调查研究新闻传播论文的规范性。论文最重要的是写作内容,内容包括引证资料、分析资料、提出新论点。资料的引证要求正确性和时效性,正确性是保证新闻传播论文中理论的支柱,时效性则保证新闻传播论文的创新性。新论点是论文写作的目的,新论点需要在资料的分析和总结中归纳出来。通过对资料的深刻分析以及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将其与论文中的资料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增加理解,创新论文内容。当然,这些新闻传播论文规范并不是所有专业的写作规范,但它也影响着论文写作的各个方面。

(二)论文的难易程度。一般来说,论文的难易程度包括论文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可以作为衡量论文质量的标准,论文的规模是指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所牵扯到的专业知识,但并非文章越长规模就越大。论文的复杂程度是指文章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论文之间的支撑有着逻辑关系,逻辑关系影响着读者对论文正文的理解程度。而有些新闻传播论文直接与社会、世界相关,即使选题很小,其中的逻辑关系把握也是有很大难度的。

(三)检测论文的可靠性,即科学性。这要求对新闻传播论文分层划分,分别评估。根据各个层次的不同,执行不同的标准。首先是理论支柱的科学性。部分学者在论文写作时没有广泛的理论知识而滥用自创开发词汇成立论文中的立论,虽然运用了大量的颇有力的论据,在论文结构等方面也没有缺点,但由于理论知识不可靠,所以一切都不能成立,故新闻传播类的论文在写作时一定要注重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提炼和实践论文中的研究理论。其次是规律定理使用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规律定理有着明确、严谨、有效的特点,使用规律定理可以使论文论点和论据更加可靠,但规律定理的使用有着特定范围的标准和要求,使用这些规律定理之前,要考虑这些规律定理能否有效的说明结论。第三,论据(理论或事实)的可靠性和充分性。这里的“可靠、充分”是衡量论据说服力的标准,“权威人士”的话,可以作为辅助的论据,但不宜单独作为论据,原因在于它虽然通常是“可靠”的(这里是指真实),但不能作为“充分”的论据。最后研究方法的正确性。所用的研究方法也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即要求方法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例如,在检测某一事物的正确性时,要求把全部的资料进行检索和分析,所以研究方法的正确性,不在于新鲜或好奇,而是是否能正确的说明论点。

(四)新闻传播论文的价值评估。论文的产生和发展是为了学术的进步,也是论文的价值所在,论文的价值包括论文本身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于论文价值的评估,也有几项标准可考。首先是选题与学科的关系。在论文选题中,学科专业化的选题论文具有启示作用,可以带动读者对学科的思考,以此来促进学科的进步。其次是论文中所包含的新事实和知识对学科的作用。论文的写作需要收集和采纳新事实和知识,加以研究和调查,发现新的认知规律,以促进学科的发展,这一标准常常被运用到新闻传播论文里。最后是论文的社会价值是指论文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社会价值的评判标准主要适用于纯应用性论文,在新闻传播类的论文中对社会价值的要求就极高,它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我国现阶段新闻业的发展水平,对于新闻行业的健康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关于新闻金融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