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学术论文发表
新世纪新阶段以来,新军事变革不断深入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军事学术论文发表,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军事学术论文发表篇一
新军事变革浪潮中人民战争特征的分析整理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场导致战争形态及作战样式发生根本性变化,并对整个世界的社会经济及军事斗争面貌产生重大影响的军事变革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其涵盖内容空前广泛与深刻。人民战争作为作为新中国国防基本的战略思想,是中华民族克敌制胜的法宝。这样,
在这场世界性新军事变革浪潮中,明确其会转变、产生并突出出哪些特征显得非常重要。依据相性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新军事变革与人民战争概念的基本内涵与特点的对比比较,可以试着对这些特征作一分析整理。
一、新军事变革及其特征
新军事变革是指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来世界军事领域发生的空前广泛与深刻的重大变革。其动因包括:1、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向着信息化时代转变。2、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3、各国安全战略的内在要求。4、长期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5、高科技局部战争的推动作用。其实质是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事形态改造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事形态的过程。其核心是信息化,是对信息化军事力量的建设。包括:1、信息化的军建原则(“信息主导”“系统集成”“虚拟实践”等原则)2、建设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3、调整军事组织体制。4、培养信息化军事人才等。
关于新军事变革的特征,主要包括:1、广泛性。一方面新军事变革是一场全球性的军事变革,另一方面是一场全面的军事变革,将使军事形态所涉及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均发生质的变化。2、深刻性。新军事变革是机械化军事形态转变为信息化军事形态,是对工业时代的军事形态的彻底的改造。其不是军事领域某一阶段的改革,而是一次“本质的变革”。3、主动性。以往的军事革命大多是被动应对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变化,作战思想和作战方法滞后于军事变革的实践。新军事变革则是人们在初见社会发展的端倪后主动发起的。4、对社会技术形态的从属性。新军事变革其所依托的不再是单项或少数高技术的发展,而是多个高技术群的总体推动。5、智能为主与非智能为辅的统一性,是这次变革将始终遵循的基本发展方向。6、新的对抗性、综合性手段相的统一性。这次变革既是对新的敌我对抗需要的反映。且其所形成的军事手段已不再表现为单一的武器装备,而是一种系统化、一体化的综合性手段。
二、人民战争及其基本特征
人民战争,是广大人民群众为了反抗阶级压迫或民族压迫而组织起来的战争。其显著特征包括正义性和群众性。在现代中国,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领导和团结中国人民进行的革命战争和反侵略战争,作为不同于历史上由于时代和阶级局限性而不彻底的人民战争的“真正的人民战争”,又突出表现有高度的科学性和严密的组织性的特征。这样,实行全面彻底的人民战争的历史经验的特征表现为 :
1、实行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战争的统一领导。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取得革命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2、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力量。人民军队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是革命战争的组织形式,是战场上的胜敌的主力军和突击队。3、广泛深入的政治动员。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政治动员,使战争的性质、前途,政治目的及其与个人的切身关心以及进行战争的步骤、方法与政策等,为群众所普遍了解,才能形成群众优势去夺取战争胜利。四、有效组织结合广大军民力量。发动全体人民参加革命战争,需要把广大军民力量有效组织结合起来的形式,来形成整体合力。五、注意以武装斗争为主,各条战线、各种形式斗争相配合。人民战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但并不是孤立的,是与其他各条战线、各种形式的斗争相配合的。六、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革命根据地是实行人民战争的力量源地,实行人民战争必须建立宫格的革命根据地。七、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具备了人民战争的坚强基础后,在具体战争实践中,按照具体情况从事灵活机动的作战,是人民战争争取胜利的重要途径。
三、新军事变革与人民战争
首先就新军事变革本身特征可以得出,其仍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固然广泛深刻,但未能改变战争与军事的社会本质属性,维护国家安全所依靠的力量永远是中国人民,必须坚持在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而且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民进入了和平建设时期,面临着各种程度的国内外威胁,从事的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国家利益的国防实践,其根本目的是和平与发展,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依然是正义战争,必然得到人民拥护,拥有发动人民的可能性。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大幅发展,战争与国防领域内对抗的剧烈程度也大幅发展,而其物质基础——经济——却更加蕴含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的中。特别是随着科技领域,广泛的民领先于军的局面的形成,人民群众从根本上决定着军事力量的强弱。同时包括人民群众对信息掌握的量的,与其人文科技创造力,对于信息化条件下军队建设与作战的源泉作用不可比拟。这是发动人民,进行人民战争或人民战争战略下的国防建设与其他军事斗争的必然性。
但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新军事变革在整个军事领域内的广泛而深刻的进行,其对人民战争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主要有:
(一)人民战争 “信息化”的重要性不断增强
新军事变革的深刻性与广泛性决定人民战争必须从机械化战争形态改变至信息化战争形态的必然性。同时随着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20年代,新军事变革已经经历从酝酿、产生到发展的三个阶段历时共四十余年。在当今世界的一些主要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变革效果已经初见端倪并将变革成果大规模应用于军事领域。国际形势总体缓和的同时,人类步入信息化社会后,网络安全等多种新安全威胁与传统安全威胁等问题交织复杂,对国际形势的影响表现出不稳定和不确定特性。我国则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且统一问题尚未解决,这样人民战争这一作为我国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基本战略思想,如何与时俱进,全面“信息化”,达到具体、确实的与时代对接,有效履行安全职能的问题相对于“摩尔定律”时代的社会的飞速发展,其重要性显得不断增强。
(二)建设与应用整个“人民战争”的“预设性”不断突出
不同于以往的军事革命,新军事变革则是人们在初见社会发展的端倪后,人们敏锐洞察其发生的必然性,进行超前研究和规划,并积极主动地加以推进的。“人民战争”参与新军事变革进程后,与以往比较势必也带有超前研究和规划的特征并愈发突出。“预设性”更是面对信息时代社会,新安全威胁与传统安全威胁等问题交织复杂的局面,以“基于能力”建设的概念,合理有效面对和解决多种安全问题的必要属性。其是与指导规律的相符合,是人类思维发展和生产力进步的体现。
(三)人民战争原有“固件”要与新因素“兼容化”
人民战争是我党我军从丰富的历史经验中取得的极大法宝。以其为基础诞生的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则历来是我军无坚不摧、攻无不克的方针指南。但随社会形态转变而诞生的新军事变革,产生了大量新的情况、因素与问题。如何使我军人民战争这一法宝及方针指南下的诸多固有要素更新升级以与信息时代充分对接,从而应对新情况,融合新因素并有效解决新问题,是当前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四)人民战争主体要“主动化”
眼前的这次新军事变革,与以往军事变革相比,最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发起的主动性。以往军事变革大多被动应对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发展变化,作战思想和作战方法滞后于军事变革的实践。在人民战争形式适应现代条件下变革及实践的过程中,也应发挥主动性特点。突出表示在要在坚持我党对人民战争绝对领导的前提下,转变人民这一人民战争主体的根本参与方式,以“预设性”内容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顶层宣传动员,形成人民群众更加主动地参与模式与机制。以类似IT领域“云计算”的方法,良性循环地解决面临的复杂问题。从而促使人民战争自我更新完善,不断发展前进、永葆时代活力。这是新军事变革中,“人民战争”主动适应军事变革实践所要注意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五)人民群众参战的方式 “隐性化”
新军事变革下军事斗争范围广泛的同时,战争更多地表现为局部冲突和局部战争,持续时间短,战场容量小,情况复杂多变,对专业技术力量参战、支前的需求量增大,对战场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大幅度提高,使得战争更加具有专业化,人民群众出现在战场上的“硬作战”的机会减少,其参战的方式将更多地“隐性化”,其主要方式包括间接参战和直接参战,间接参战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为战争提供科技支持。由于现代战争的科技含量增加,军队的需要也越来越多样化、技术化,人民群众在参战和支前的力量构成上,必须大力增加高技术含量。如果没有大量高素质的人民群众,想取得人民战争胜利是不可能的。人民群众的贡献则表现为两种包括现实贡献,潜力贡献。二是为战争提供政治支持。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参与国家事务的程度日渐增强,人民的意志对国家的政策意图能否得产生的影响越来越直接,间接则对战争的影响则更重大。直接参战则表现在信息社会中与战场相关联领域中专业技术群众参与“信息收集”、“舆论战”、“法律战”等涵盖后勤保障等在内的“软作战”行为。同时可以看到,人民群众参战方式的“隐性化”,间接证明信息时代,表面无人民进行战争,实则战争处处离不开人民。
(六)人民战争体制编制“扩大化”、“系统化”、“集成化”
在过去的军事斗争中,为了战胜强大敌人,在武装力量构成上,中国共产党创造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力量的“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并历来强调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相结合。新军事变革的浪潮,非但没有冲淡这一体制和方针,反而从更多方面上要求对其进行巩固和不断发展完善。集中表现为“扩大化”、“系统化”、“集成化”。首先,战争规模,范围和领域的大规模扩展,要求“三结合”的概念下,要涵盖更多的内涵,当前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体制编制必须是“扩大化”了的人民战争体制编制。同时对整个体制编制的系统合力要求更加明显,并且信息时代信息要素复杂联系的特点,对系统合力的要求已经从工业时代整合各要素的“1+1>2”的要求向矩阵运算般合力非线性增长的“系统化”要求转变。在“扩大化”与“系统化”的同时,又要考虑各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问题,力求各单元最大职能的发挥。最后新军事变革下的军事斗争是陆海空天的全维斗争,其社会范围也空前广泛,加之人民群众参战的方式 “隐性化”,其具体作战样式和手段亦更加“丰富化”。新的对抗性、综合性手段相的统一性也格外重要。
注释:
顾伟.军事科技与新军事变革[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20-225.
奚纪荣,施芝华.军事思想[M].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63-65.
军事学术论文发表篇二
军事网络视频:军事信息数字化传播的重要媒介
2010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某教导团的一次新兵手榴弹实投训练中,一名新兵投弹失误,队长黄立明处置得当,在手榴弹爆炸前救出新兵。事情经过正巧被拍摄下来,之后这个制作并不精良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随后的电视报道直接采用了这些视频片断,BBC、AOL、CBS、FNN等国外媒体的门户网站也转载了视频内容。这起看似偶然的事件初步展示了军事网络视频的影响力,事实上,随着网络视频近年来的广泛应用,军事网络视频在军事信息数字化形象化传播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一、军事网络视频的定义和特点
网络视频,是指由网络视频服务商提供的、主要以流媒体为播放格式的、可以在线直播或点播的视频文件。根据2011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12月,国内网络视频用户规模2.84 亿人,在网民中的渗透率约为62.1%。随着国内网络视频用户基础、技术水平、内容服务、行业发展的显著提高,网络视频在互联网行业中的地位不断凸显,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包括影视在内的视频内容的重要方式。
随着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我国军事信息传播的任务显得更加复杂和紧迫。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使信息跨越国界传递更加便利,将全世界置于同一“舆论场”内,必须提高使用和管理网络媒体的意识和能力,创新使用和管理网络媒体的方法和途径。网络视频能够突破地理上的界限,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通,这是网络媒体的优势。与其他网络媒体不一样的是,网络视频的形象化表达有利于减少传播中由于语言障碍而可能造成的误读。这一特性使得网络视频更具跨文化传播的价值,因此也成为军事信息传播需要加以重视和利用的传播手段。
军事网络视频作为网络视频中的一个特殊种类,应该受到媒体从业者和传媒研究者的关注。军事网络视频是指内容题材与军事相关的网络视频,也就是说,凡是以军事为主题的在线视频都是军事网络视频。在我国的传播语境下,军事网络视频的内容主要是军事电视节目和军事题材的影视剧。网络视频作为网络应用的一种,常被归入网络娱乐应用。军事网络视频相对于其他内容题材的网络视频,虽然也具有一定的娱乐性,但信息传播的作用更加突出。这是由军事话题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决定的,军事信息在其他信息传播载体和渠道中的重要地位同样体现在网络视频上。重要性和敏感性同时也使军事网络视频的传播过程受到更加严格的控制,这也是不同于其他题材网络视频之处。
二、军事网络视频的行业格局
以产业链为线索,我们可以对我国军事网络视频的行业格局有一个概略的认识,更能看清我国军事网络视频行业发展的欠缺之处。
1、内容生产集中
在内容的生产环节,我国军事网络视频的生产者相对集中,主要是开设了军事栏目的电视台,包括中央电视台军事农业频道以及北京电视台,其他省级卫视虽无固定的军事栏目,但新闻资讯节目中包括部分军事内容,这些节目同样是军事网络视频的来源。通过网络发行播放的影视剧也是军事网络视频的一种,制片厂和节目制作公司是其生产者。近年来,便携式摄录机逐渐普及,手机功能日渐强大,为个人制作影像提供了便利,具有摄录、制作和上传视频能力的播客队伍随之壮大,各大视频分享网站是他们活跃的主要平台。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抗震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中,个人拍摄的与军事相关的视频也可以在网上传播。这是军事网络视频行业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当然,个人摄制的军事网络视频制作水平可能不高,拍摄机会偶然,而且传播规模和范围有限,成为媒体机构所制作的军事网络视频的补充,但随着网民素质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军队的透明度也在增强,民间制作的军事网络视频在数量和质量上应该都会增加和提升。
2、供应主体分散
在产业链中游的内容供应环节,我国军事网络视频既无集成军事视频内容的机构,也无成熟的内容集成供应的平台,供应主体规模较小且比较分散。目前提供军事网络视频点播等服务的网站主要有三种类型:电视媒体网站,或前身为电视媒体网站的网络电视台,如中国国家网络电视台;主营业务包括新闻资讯的商业门户网站,如新浪网;视频分享网站,如优酷、土豆等;军队官方网站,如中国军网的军事视听中心,以及政府官方网站,如中国国防部网站(其视频链接为中国军网的军事视听中心);其他媒体网站,如新华网。部分论坛的军事板块也提供军事网络视频服务,如铁血网的铁血军事也曾提供视频服务,后被关闭,目前还有少数论坛有该项服务。其中中国国家网络电视台军事频道,是中国本土媒体网站中唯一一个独立的军事视频频道,从长远发展来看,应该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如果运用好媒体资源和政策资源是最有实力成长为军事网络视频集成平台的。大多数门户网站和视频分享网站并未将军事作为划分内容的一个独立的分类或频道,但这些网站都开发了站内的搜索引擎,用户输入有关军事的关键词同样可以快速找到军事网络内容。门户网站和视频分享网站视频的视频的内容来源更为丰富,并不局限于某一广电媒体的资源库,特别是视频分享网站,这里聚集了较多的播客,网友的搜集、制作、上传使得视频来源更加丰富。中国军网和中国国防部网站共用同一个视频链接,就是中国军网的军事视听中心,其视频来源除了央视第七频道的部分军事节目,还有少数自发制作的视频。新华网的视频较少,都来自央视和各省级卫视。
3、销售竞争激烈
与供应分散的情况对应,在产业链下游的内容销售上,电视媒体之间、视频网站之间竞争激烈,难以结成共同的销售合作关系。目前军事网络视频的内容销售分为以下过程:电视媒体向视频网站的销售、电视媒体向网络运营商的销售、视频网站向其它网站的销售、视频网站向用户的销售。这些销售过程是交叉进行的,涉及到视频内容生产商、网络服务提供商、网络运营商(专指互联网),以及视频用户这四个方面,他们之间的销售关系简化如图:
其中A为电视台等将节目版权出售给网站,B为有采访权或视频制作资格的网站向电视台等出售视频内容,C为用户点播或下载视频,D为用户有偿或无偿上传视频,E为电影电视通过影院或广播电视网络播放,F为用户向电视台等投稿(包括独立制片人寻求媒体赞助),G为有采访权或视频制作资格的网站向网络运营商出售视频内容,H为电视台等将全部或部分节目版权出售给网络运营商,I为网络运营商向用户提供视频服务。在网络服务商内部也存在着视频内容使用权的交易,如微博客网站引用视频网站内容,由于该图为简化图,故将此略去。
视频内容生产商、网络服务提供商、网络运营商这三者相互之间本应是竞合的关系,但从军事网络视频销售的现状来看,他们之间的竞大于合,原因在于视频内容制作资格和网络运营资格的垄断性,客观上增加了网络服务提供商的成本,提供军事网络视频服务的网站难以实现盈利,这些网站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残酷。
三、军事网络视频的发展之路
1、建立产业规划
军事电视节目是我国军事网络视频重要的内容母体,制作者的受众意识和竞争意识也在逐渐增强。相对于军事电视节目,军事网络视频传播过程中受众的主动选择更加明显,也就是说,即使军事网络视频没有利润要求,只是为了完成宣传任务,也必须提高受众的接触率,同时由于接触率与媒体的市场占有率紧密联系,军事网络视频就必须建立产业发展的科学规划。
2、形成传播机制
网络视频的传播机制应该由三部分组成:生产机制、供应机制和销售机制。我国军事网络视频的传播机制有着先天的缺陷。首先,在我国,军事网络视频的生产机制应该是由军队为主导的,就是以军队政治工作主管部门为管理者。目前军队对内和对外传播强调宣传,对网络视频等新兴媒体的传播特性了解不够,对视频播放的平台的认识局限于电视媒体,导致网络视频数量的不足。其次,供应主体过于分散,削弱了各个主体的集成能力,增加了交易成本,同时也给销售带来了更多困难。要形成军事网络视频的传播机制,最有力的推动者是军队自身,当一体化的军事网络视频生产销售机制形成之后,销售机制也会逐渐清晰。
3、创新服务形式
我国军事网络视频网站的服务形式较为单一,军队官方网站,其视频内容只是具有点播功能,在栏目设置、网页布局上都显得比较简陋,服务形式较为陈旧。创新服务形式应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投入,带宽是制约视频网站发展在技术上的最大障碍,采用先进的传输技术,保证视频的正常播放是建设视频网站的基本要求,搜索引擎等应用的开发也有助于用户查找视频。二是更新理念,起用具有网络开发和网络营销等相关学术和从业背景的人才,改进网页设计,优化用户体验。
参考文献
①李岚:《电视产业价值链:理论与个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②赵子忠:《内容产业论——数字媒体的核心》,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
③周鸿铎:《媒介产业案例分析》,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④董江勇、李博明:《与50位网站主编面对面》,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⑤周展,《平民影像时代》,《消费导刊》,2009(7):202
军事学术论文发表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