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少年的教学反思
《中华少年》是一首现代朗诵诗,在教学之后要做好每一个反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华少年的教学反思,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中华少年的教学反思一
《中华少年》是小学语文六上第二组课文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李少白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由于课文是一首诗,诗歌偏重于抒情,许多诗句比较凝练,包含的知识较为丰富,在表达上也比较含蓄。所以在教学时中,我有些矛盾。略读课文只安排一课时,那么这一课时,我究竟是选择以学习体会诗的含义为主还是选择以读代讲,以读抒情?
经过一番权衡,我觉得读懂诗比读好诗更重要,因为诗的精妙之处很多时候还是需要老师点拨的。上课之前,我预设了以下一些知识要点:
第一节:知道这节是全诗的总起,知道“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分别来自哪里以及各自的比喻义。说起乳燕,结合介绍高尔基的小说《海燕》,说起雏鹰,引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理解含义,增加积累。
第二节:关注黄河、昆仑两词之前的修饰词,“北国的雪花”,可以结合毛主席《沁园春·雪》中的诗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感受祖国的锦绣山川。
第三、四节:
1、感受英雄。从女娲、大禹到屈原到“水浒”、“三国”到东子、雷锋,交流他们的事迹,从感受人物的精神中感受民族的精神。
2、感受文化。交流端阳的来历,中秋的传说,蒙古人民和西藏人民的民族传统,知道这都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由枫桥的钟声,结合回顾张继的《枫桥夜泊》,由大漠的孤烟,回顾一些边塞诗。
第五节:知道这节在文中起的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洋炮的弹片”一词,引出鸦片战争,交流百年耻辱及人民的苦难生活。由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由东方雄师引出拿破仑的“东方睡狮”说,由春天的故事,介绍邓小平的南巡讲话。
第六至八节:知道第八节是全诗的总结,知道这三节主要写中华少年的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的坚强决心和豪迈情怀,略讲。
我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解决了上述知识点,几乎没有像样的朗读时间。但是编者编排本诗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朗诵诗歌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如果就此结束本课教学,似乎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我不得不再准备一节课的时间来组织学生朗读。在读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自由朗诵、分角色朗诵和表演朗诵。在反复的诵读中,进一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中华少年的教学反思二
我在教《中华少年》一课的第一小节时,让我深深体会到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诵读,而且用不同的方式读,比老师在讲台上怎么讲,其效果要好得多。
我在讲这一小节时,先解释几个词的意思,例如: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然后就提问这几个词比喻什么,接着就让学生读,后再归纳这一小节的意思。
我以为自己这样设计这个环节能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结果不然。学生只是很被动地去读,根本不知道这一小节说什么,更谈不上本节的中心所在,且气氛相当沉闷。看到这种情况,我不再多讲,就让学生读,老师范读、全班读、男女生读、分组读、师生配合读等形式,这样一读,不仅课堂气氛活跃了,而且能使学生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这一小节中心意思学生也明白了。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差别呢?静下心来思考,究其原因是1、老师包办得太多了,比方说,这课是以读为主的,老师只需讲白方法、要点,要求就行了,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读去领悟本节的意思或情感。2、教学手段不够灵活。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如果能用上配乐去诵读,其效果可能会更好。3、课堂评价语欠丰富,未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读得好时,老师应当使用各种课堂评价语,特别是小组赛读时,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课堂驾驭能力有待提高。
总之,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发展,竭尽全力上好每一节课,真正实现一名教师的人生价值。
中华少年的教学反思三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培养学生分角色、表演朗诵的能力;感染教育学生要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教学重点是分角色、表演朗诵课文。教学难点是学生要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纵观这节课,成功之处有:
1、以读带讲:
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诵、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进而使学生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课前让学生大量查找和本文有关的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图片和小故事,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汇报机会,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与感悟。
不足之处:
1、课堂密度过大,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2、给学生朗诵的时间不够充分。
3、教学重难点体现不明显。
总之,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发展,竭尽全力上好每一节课,真正实现一名教师的人生价值。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四
《中华少年》是一首现代朗诵诗。教学中,我主要是采用分组的形式进行朗颂表演,通过朗诵体会诗意、掌握节奏、学习集体朗诵的一些技巧。全班同学均以4人为单位自由分组,进行朗诵,大家训练十分踊跃,除三人外,其他44位同学都在同学们面前展示了风采。
反复朗诵后,学生也总结出本文是从中华的地域、文化、民族、风俗、历史、人物、近代的耻辱、旧中国的灾难、新中国的建立、改革开放的变化、我们的决心等方面来写的,视野非常开阔,文笔遒劲有力。学生在不断朗诵、不断交流中,又了解了不少中国的知识。
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照样是由同学们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其中,焦柔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诗中说‘让东方雄狮从噩梦中奋起’,为什么用‘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呢?”这个问题在我的意料之中,于是问同学们谁能回答,谁知全班竟然只有葛相君同学一人知道“南湖航船”的大约意思,这又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转念一想,这句话是非常有意思的。本文诗题是《中华少年》,这“少年”二字怎么解呢?
于是我不惜用许多时间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经过:“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7月诞生的。当时,全国只有五十多个党员,有十二个代表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开会过了3天时,由于受到了敌人的注意,为了安全,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继续举行了2天的会议,正式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这就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一句的来历。‘星火’是说火星,火小的意思,可毛泽东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时党的力量很小很小,比喻为‘星火’非常恰当。而‘航船’即指那只开会的游船,又指从此开始,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乘风破浪,胜利前进。”
学生恍然大悟。从语文的角度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有人问:“为什么党的生日是7月1日呢?”
“因为当时在延安确定党的生日时,参加第一次大会的代表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个人在,由于时间长了,两个人记不准确具体的日期,但确切知道是7月份,于是就确定为7月1日了。后来虽然根据资料考证出开会日期是7月23日,但并没有改过来,就以7月1日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纪念日了。”
现在,又回过头来讲题目,“‘中华少年’与‘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有关系吗?”
在老师指导下,大部分学生明白了:中华少年即可指的是我们新一代的少年儿童,又可指我们的祖国。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几十年,还是和少年一样充满生机。同时说明我们的祖国发展前程光明,一定会蒸蒸日上。
一个问题,竟然引出了这样一段学习经过。可见教学素材随时都会出现,如果我们教师用心留意,注意学生的课堂发言和提问,适当加以利用引导,肯定会上出学生欢迎,自己得意的生动之课。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五
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中华少年》这首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本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意象的选择极具匠心,中华少年的英姿、祖国山川的壮丽、东方文化的美丽、民族历史的苦难以及中华少年的铿锵宣告,都被作者巧妙地物化为一个个真实可感的形象,通过这些意象凝聚诗人独特感受,使情感具体化。
编排本诗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朗诵诗歌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因此,学习本诗,重在朗读。
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诵,这是分角色朗诵的基础,每个学生自由读,大声读,把诗读正确,读流畅,初步了解文中一些词句含义,弄懂每一小节的意思,整体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这样有利于准确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
然后我让他们四人一小组练习按照本诗甲、乙、丙、丁分角色练读,然后每一小组读一个小节接读整首诗,同时让他们小组竞赛,读完以后我进行评价,当然是以鼓励为主,并且让学生互相评价。
第一遍读得不够好,我范读了最难读的一个小节,学生心领神会,进步相当大,然后我让每个小组再重新练习,又接读了一遍。为了怕学生厌烦,每一小节我让他们顶多读两次,我再让他们读的时候,不再读自己已经读过的小节,而是延后一个小节。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他们充满了激情,越读越带劲,当下课铃响了以后仍然还想读。
中华少年的教学反思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