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塞湖的形成/堰塞湖的心跳

发布时间:2017-06-21 13:46

一 : 堰塞湖的心跳

就在回眸的一刹那

美丽的堰塞湖

千年的大堤崩溃了

无意间一次意外

轰然成湖

守望了几个世纪

艳羡的湖光山色

泥沙俱下尽情炫舞

向海的方向

奔腾而去

不是坝的错

不是水的过

石也劝不回

山也拦不住

只是无意间

无意间一次

湖水激荡的心跳

大地宽容地让道

二 : 堰塞湖是怎么形成的?

堰塞湖是怎么形成的?

堰塞(sè)湖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溶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叫为熔岩堰塞湖。

必须强调说明,堰塞湖的堵塞物不是固定永远不变的,它们也会受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等。一旦堵塞物被破坏,湖水便漫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极其危险。

堰塞湖形成过程

1、原有的水系。

2、原有水系被堵塞物堵住。堵塞物可能是火山熔岩流,可能是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的山崩滑坡体,可能是泥石流,亦可能是其他的物质。

3、河谷、河床被堵塞后,流水聚集并且往四周漫溢。

4、储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堰塞湖。

堰塞湖多见地区

由山崩滑坡所形成的堰塞湖多见于藏东南峡谷地区,且年代都很新近,如1819年在西姆拉西北,因山崩形成了长24-80km,深122米的湖泊。藏东南波密县的易贡错是在1990年由于地震影响暴发了特大泥石流堵截了乍龙湫河道而形成的,波密县的古乡错是1953年由冰川泥石流堵塞而成,(实则也属冰川湖)。八宿县的然乌错是1959年暴雨引起山崩堵塞河谷形成的。

台湾地震活动频繁,1941年12月,嘉义东北发生一次强烈地震,引起山崩,浊水溪东流被堵,在海拔高度580m处溪流中,形成一道高100m的堤坝,河流中断,10个月后,上游的溪水滞积起来,在天然堤坝以上形成一个面积达6.6km2,深160.0m的堰塞湖。

最新的堰塞湖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导致的堰塞湖。

堰塞湖的危害

堰塞湖的堵塞物不是固定永远不变的,它们也会受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等。一旦堵塞物被破坏,湖水便漫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极其危险。堰塞湖,是指地震等原因引起的山崩滑坡体,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

灾区形成的堰塞湖(海子)一旦决口后果严重。

伴随次生灾害的不断,堰塞湖(海子)的水位可能会迅速上升,随时可发生重大洪灾。

堰塞湖(海子)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破坏性不亚于灾害的破坏力。

熔岩堰塞湖举例

我国东北的五大连池旧33317称鸟得邻池,在五大连池市郊,地处纳诺尔河支流--白河上游,北距小兴安岭仅30.0km,系由老黑山和火烧山两座火山喷溢的玄武岩熔岩流堵塞白河,使水流受阻,形成彼此相连呈串珠状的5个小湖得名。

五大连池火山群的火山活动始于侏罗纪末至白垩纪初。据史料记载,最近的一次火山喷发,始于1719年(清康熙58年),而清《黑龙江外记》的记载则更详:“墨尔根东南,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块飞腾,声震四野,约数日火熄,其地遂呈池沼,此康熙五十八年事”。这次火山喷发,堵塞了原纳漠河的支流--白河,迫其河床东移,河流受阻形成由石龙河贯穿成念珠状的5个湖泊。

五大连池湖水清澈,从附近火山峰顶望去,有如一画面明镜,映射着天光云影,美不胜收。

黑龙江省的镜泊湖就是由第四纪玄武岩流在吊水楼附近形成了宽40m,高12m的天然堰塞堤,拦截了牡丹江出口,提高了水位而形成的面积约90.3km2的一个典型熔岩堰塞湖。镜泊湖四周为群山环抱,森林茂密,风光秀丽,不仅有火山口森林,溶岩洞与唐代渤海的遗址,还有湖中的大弧山、小弧山、珍珠门、吊水楼瀑布与镜泊山庄等“八大名景”,从而成为我国著名的旅游湖泊。

汶川地震形成的“堰塞湖”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北川部分地区被堰塞湖水淹没,地震形成了大面积堰塞湖泊。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34处堰塞湖危险地带。国家水利部和四川省水利厅组成了抗震救灾水利部,认为地震所形成的33座堰塞湖目前暂无危险。并组织了“敢死队”,对每一个堰塞湖实施24小时监测,一旦出现发生溃坝的征兆,将立即发出预警,并及时疏散群众。

灾区形成的堰塞湖,一旦决口后果严重。伴随次生灾害的不断发生,堰塞湖的水位可能会迅速上升,随时可发生重大洪灾。堰塞湖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破坏性不亚于灾害的破坏力。

三 : 堰塞湖:堰塞湖-简介,堰塞湖-形成

堰塞湖是在一定的地质和地貌条件下,由于河谷岸坡在动力地质作用下迅速产生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冰川、融雪活动所产生的堆积物或火山喷发物等形成的自然堤坝横向阻塞山谷、河谷或河床,导致上游段壅水而形成的湖泊。而具备一定挡水能力的堵塞河道的堆积体称之为堰塞体。由于天然堆积的堰塞体结构松散、孔隙率大,很难抵抗不断上升的湖水位,当坝体溃决,洪水瞬间下泄时,将对下游形成高水头洪灾。

堰塞湖_堰塞湖 -简单介绍

从太空看地球上堰塞湖堰塞湖是指山崩、泥石流或熔岩堵塞河谷或河床,储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的湖泊,通常为地震、风灾、火山爆发等自然原因所造成,也有人为因素所造就出的堰塞湖,例如:炸药击发、工程挖掘等。

堰塞湖的形成,通常是不稳定的地质状况所构成,当堰塞湖构体受到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作用,堰塞湖便会出现“溢坝”,最终会因为堰塞湖构体处于极差地质状况,演变“溃堤”而瞬间发生山洪爆发的洪灾,对下游地区有着毁灭性破坏。

堰塞湖的英文译名一般有Landslide dam、debris dam、barrier lake,意指塌方时做成天然堤坝,堵塞水流而形成湖泊,但自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后,香港《南华早报》采用quake lake(地震湖)一词后,该词普遍被世界各地的英文媒体采用,但不少媒体借用时仍会加上“括号”,以说明该字是1个新造字。Quake Lake原本是指美国蒙大利州1959年严重地震所造成的1个湖。

堰塞湖_堰塞湖 -形成

原因

唐家山堰塞湖前后对比堰塞湖是在一定的地质、地理环境下形成的,通常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堰塞湖形成区域内有江河流过,且河床宽度不是很大,尤其是山区的“V”型河谷更有利于堰塞湖的形成;

2.在地震、降雨、融雪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作用下,江河岸坡的山体有发生大型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可能;

3.河道上游必须有充分的水源条件或极强降雨的汇流条件。

过程

原有水系被堵塞物堵住。堵塞物可能是火山熔岩流,可能是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的山崩滑坡体,可能是泥石流,亦可能是其他的物质。河谷、河床被堵塞后,流水聚集并且往四周漫溢。储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堰塞湖。

堰塞湖_堰塞湖 -主要类型

成因分类

5.十二大地震造成的陇南嘉临江堰塞湖1、滑坡型堰塞湖

滑坡型堰塞湖是堰塞湖中最为常见的1种,主要是由于江河两岸的山体发生滑坡堵塞河道形成。而导致山体滑坡的原因可能是地震、降雨、融雪、人类工程活动等等。

滑坡型堰塞湖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堰塞区域大,阻塞河段长;

(2)堰塞坝方量大,坝体高,蓄水鲢大,回淹面积广,溃决危害也更大;

(3)堰塞体存留时间长;

(4)滑坡堰塞体以土石混合型居多,渗漏方式破坏的少,以漫顶导致溃坝的多。

2、崩塌型堰塞湖

唐家山堰塞湖泄流量曾达到1760立方米每秒崩塌型堰塞湖是由于地震、降雨、风化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导致江河两岸的山体发生崩塌,阻断河流形成的。

(1)崩塌型堰塞湖一般是以大块石、块石和碎石堆积为主;

(2)堰塞体结构较为松散,抗渗能力差,易发生坝体渗流;

(3)堰塞坝通常规模中等,留存时问长,若大块石较多,则不易开挖泄流渠;

(4)破坏方式除漫顶溃坝外,也易发生渗流破坏。

3、泥石流型堰塞湖

泥石流型堰塞湖通常是由于地震、降雨、冰湖溃决、融雪等原因引发泥石流堵塞江河形成。

与滑坡型堰塞湖比较而言,泥石流型堰塞湖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堰塞坝坝体较小,存留时间短,有时甚至不会形成明显的堰塞坝;

(2)坝体物质含水量高,流动性强;

(3)对河道的淤积作用强,溃决风险小。

形状体积分类

1、串珠状分布的堰塞湖

1个堰塞湖溃决,很可能在巨大洪水冲击下,形成一连串的溃决。一连串溃决之后就有物质和能量的放大效应,越到后面越危险。

2、松散土组成的大规模堰塞湖

堆积体以松散土为主的相对比较容易溃决。与之相比,由物质组成块石多一些的堰塞湖,比较稳定,近期相对来说没有风险,给后期处理留下了时间。因此这种堰塞湖最危险。

3、大体积堰塞湖

大体积短期处理难度非常大,加上路不通,重型机械上不去。

危害程度分类

1、高危性堰塞湖形成堰塞湖以后,河道完全被堵死,所以在堰塞湖内水流是只进不出,这样湖内的蓄水越来越多,而堤坝又不稳固,很有可能在几天后甚至几年后垮塌。这时候巨大的水流和能量被释放出来,其结果就是产生剧烈的水灾。尤其是地震所造成的连珠式堰塞湖,坝体像多米诺骨牌那样接连垮塌,其破坏更是不可估量。

2、稳态型堰塞湖

堰塞湖形成以后,河道并没有被完全堵死,或者有其他的通道导致河流改道等,使水依然可以流出,这样就在堰塞湖里面水流保持进出的平衡,而同时形成的堤坝比较稳定,那么这样的堰塞湖可以保持很长的时间。一般把这样稳定存在100年以上的堰塞湖,成为稳态堰塞湖,这类的堰塞湖一般不会造成什么灾害。

3、即消即生型堰塞湖

堰塞湖一般指地震时河流被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物质阻塞形成的短时堰塞湖,而这种堰塞湖坝体非常不牢固,所以很快就被积累的湖水冲走。这种堰塞湖水量较小,能量较小,所以一般而言危害也并不很大。

有学者做过统计,大概有只有极少量的堰塞湖会一直保持不溃决的状态,形成稳态堰塞湖;而在短期内(10天)发生溃决的堰塞湖也仅仅不到一半的样子。这样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堰塞湖都会经历1个积累的过程,最后形成高危堰塞湖,而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形成巨大的威胁。

堰塞湖_堰塞湖 -主要危害

唐家山堰塞湖的堰塞体堰塞湖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对堰塞湖上游的淹没灾害;

2.堰塞湖溃决所导致的下游异常洪水灾害;

3.堰塞湖的泄流或溃决都会对下游河道造成淤积,河床抬高,影响河道的行洪能力,同时也会对下游河道产生强烈冲刷,有时甚至会使河道改道;

4.堰塞湖泄洪后残留的堰塞体在强降雨的作用下转化为泥石流灾害的风险很高。其中尤以堰塞湖溃决对下游造成的洪水灾害危害最大。

堰塞湖的危害十分巨大,堰塞坝越高,蓄水就越多,破坏力就越强。而且堰塞湖灾害还具有滞后性和历时相对较长。堰塞湖从开始蓄水到溃坝通常要经过一段时间,如果在这段时间内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是完全可以避免和减轻灾害损失的。

堰塞湖_堰塞湖 -处置方法

根据堰塞湖的不同性状,常用的处置方式主要有:漫顶溃决方式、爆破泄流方式、固堰成坝方式、开渠引流方式、自然留存方式等。

滑坡型堰塞湖

正在对堰塞湖进行疏通处置对滑坡型堰塞湖进行应急处置之前,要对堰塞坝坝体的构成和稳定性,上游来水情况,以及一旦溃决对下游的破坏程度等进行全面的调查评估。对于堰塞坝体积较大、不能自然过流的滑坡型堰塞湖,开挖泄流渠是最为常用的处置方法。但在开挖泄流渠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泄流渠的过流能力,选取适合的泄流渠横断面形状。为控制流量的过快增长,在泄流渠的进口和出口要进行适当的防护,因为对于某些结构较为松散的堰塞体,下泄流量的过快增长可能导致整个堰塞坝的溃决,在滑坡型堰塞湖的应急处置中,开挖泄流渠的方式并不是普遍适用。有效的降低堰塞湖的水位才是最为首要的任务,如采用抽水和倒虹吸等方式。

对于规模较小,即使溃决对下游也影响小的滑坡型堰塞湖可任其自然留存,只要加强监测预警就可以。

对于规模中等,已经自然过流的滑坡型堰塞湖可在进口、出口适当防护的情况下,加大过流断面,增强过流能力降低水位,减小溃决风险,同时也要加强监测预警。

崩塌型堰塞湖

堰塞湖泄流渠对于崩塌型堰塞湖,应急处置之前除了要对其进行全面调查评估之外,还要对堰塞坝的渗流情况进行详细的监控。这主要是由于崩塌型堰塞湖的坝体是由岩石崩塌形成的特性所决定的,其中的细颗粒物质较少,岩块与岩块之间容易形成空隙,所以水更容易透过坝体发生渗流。

相对于滑坡型堰塞湖而言,崩塌型堰塞湖坝体中大块石、块石居多,且形成地点地形通常较为狭窄,应急措施采用开挖泄流渠方式的相对较少,利用爆破方式泄流的较多。对于规模较大的崩塌型堰塞湖,如果坝体结构比较稳定、坚固,上游来水不多时,可采取固堰成坝的方式处理。可用护坡、防渗等手段加固堰塞体,同时通过抽水、倒虹吸等方法降低坝前水位

泥石流型堰塞湖

方量小的泥石流型堰塞湖,通常都难以将河道长时间堵塞,可能很快就转化为高含砂水流被冲走,这样的堰塞湖一般不用处理。

如果泥石流型堰塞湖坝体的方量较大,即可采用开挖泄流渠或加大过流断面的方式进行处置,同时要对泄流渠进行适当防护,加强监测预警,防治在泄流的过程中发生堰塞坝溃决。

堰塞湖_堰塞湖 -著名湖泊

5大连池

镜泊湖旧称鸟得邻池,5大连池地处纳诺尔河支流--白河上游,北距小兴安岭仅30.0km,系由老黑山和火烧山两座火山喷溢的玄武岩熔岩流堵塞白河,使水流受阻,形成彼此相连呈串珠状的五个小湖得名。

5大连池火山群的火山活动始于侏罗纪末至白垩纪初。据史料记载,最近的一次火山喷发,始于1719年(清康熙58年),而清《黑龙江外记》的记载则更详:“墨尔根东南,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块飞腾,声震四野,约数日火熄,其地遂呈池沼,此康熙五十八年事”。这次火山喷发,堵塞了原纳漠河的支流——白河,迫其河床东移,河流受阻形成由石龙河贯穿成念珠状的五个湖泊。

镜泊湖

由第四纪玄武岩流在吊水楼附近形成了宽40m,高12m的天然堰塞堤,拦截了牡丹江出口,提高了水位而形成的面积约90.3km2的1个典型熔岩堰塞湖。镜泊湖四周为群山环抱,森林茂密,风光秀丽,不仅有火山口森林,溶岩洞与唐代渤海的遗址,还有湖中的大弧山、小弧山、珍珠门、吊水楼瀑布与镜泊山庄等“8大名景”,从而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湖泊。

富士五湖

菲律宾 贝湖是位于富士山靠山梨县一侧的山麓的5个湖泊的总称:河口湖、山中湖、西湖、本栖湖、精进湖。都是由富士山的喷发而形成的堰塞湖,也都位在富士箱根伊豆国立公园的范围之内。此外,过去西湖、本栖湖和精进湖可能都曾是1个单一湖泊的一部分。由于这3个湖的水面是连动的,也因此被认为拥有共同的地下水脉。

因此,当雨量极多时,在精进湖的东方会出现1个被称为“赤池”的小池,这个池塘也被称为“富士六湖”或“富士五湖中的第6个”。但赤池是个非常小的湖泊,直径只有约50米。赤池最近几次现身是在1998年及2004年。

菲律宾贝湖

贝湖(西班牙语:Laguna de Bay),菲律宾第1大湖,也是东南亚诸岛中的第二大湖,仅次于苏门答腊岛的多巴湖。经纬度位于北纬14度23分,东经121度15分。贝湖位于吕宋岛中部,面积94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仅2米,是1个火山堰塞湖。贝湖南为内湖省,北为黎刹省,大马尼拉市位于湖的西岸。

堰塞湖的形成/堰塞湖的心跳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