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励志事例,经典名人励志故事

发布时间:2017-03-03 10:27

如果条件允许,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会找一些名人励志事例来看看,那么经典名人励志事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励志事例,经典名人励志故事

经典名人励志事例:时间即生命

作者:梁实秋

最令人怵目惊心的一件事,是看着钟表上的秒针一下一下地移动,每移动一下就表示我们的寿命已经缩短了一部分。再看看墙上挂着的可以一张张撕下的日历,每天撕下一张就表示我们的寿命又缩短了一天。因为时间即生命。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点什么事,学一点什么学问,充实自己,帮助别人,使生命有意义,不虚此生,那么就不可浪费光阴。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人真能积极不懈的善于利用他的时间。

我自己就是浪费了很多时间的一个人。我不打麻将,我不经常听戏看电影,几年中难得一次,我不长时间看电视,通常只看半个小时,我也不串门子闲聊天。有人问我:“那么你这一生中有多少个两年半呢?”我痛自反省,我发现,除了职务上的必须及人情上不能免的活动之外,我的时间大部分都浪费了。我应该集中精力,读我所未读过的书,我应该利用所有时间,写我所要写的东西,但是我没能这样做。我的好多的时间都糊里糊涂地混过去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例如我翻译莎士比亚,本来计划于课余之暇每年翻译两部,二十年即可完成,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翻译之所以完成,主要是因为活得相当长久,十分惊险。翻译完成之后,虽然仍有工作计划,但体力渐衰,有力不从心之感。假使年轻的时候鞭策自己,如今当有较好或较多的表现。然而悔之晚矣。

作为一个中国人,经书不可不读。我年过三十才知道读书自修的重要。我批阅,我圈点,但是恒心不足,时作时辍。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我如今年过八十,还没有接触过《易经》,说来惭愧。史书也很重要。我出国留学的时候,父亲买了一套同文石印的前四史,塞满了我的行箧的一半空间,我在外国混了几年之后又把前四史原封带回来了。直到四十年后才鼓起勇气读了“通鉴”一遍。现在我要读的书太多,深感时间有限。

无论做什么事,健康的身体是基本条件。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有所谓“强迫运动”,我踢破过几双球鞋,打断过几只球拍。因此侥幸维持下来最低限度的体力。老来打过几年太极拳,目前则以散步活动筋骨而已。寄语年轻朋友,千万要持之以恒地从事运动,这不是嬉戏,不是浪费时间。健康的身体是做人做事的真正的本钱。

经典名人励志事例:李光耀的眼泪

作者:杨亚雄

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性格刚毅,却也有伤心流泪的时候。

1959年6月3日,新加坡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成为自治邦。此后不久,36岁的首任总理李光耀,致力于让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联邦。因与其他政党和民族在政治、经济等诸方面的矛盾愈演愈烈,1965年8月9日,合并不过两年的新加坡,遭到马来西亚联邦政府的驱逐。

最初,李光耀不认为独立自主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好事。他始终觉得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各族人民,在地理、经济以及血缘上密不可分,理应携手走上富强。所以,被无情抛弃的时候,他号召国民务必面对现实,保持冷静,自己却在电视里几度哽咽,不停地用手帕拭去不听话的泪水,最后,不得不睁开红肿的双眼,问演播室工作人员:“能不能暂时停止拍摄?”

稍平静之后,李光耀毫不掩饰内心地说:“二十年前立志当律师,只为谋得成就感和优厚生活,做梦也没想到学成二十年后,竟然必须为200万人的命运负起责任。”

当时,新加坡人口中75%是华人,周围的三万多个岛屿上,却居住着一亿多穆斯林。相比之下,华族显得多么微不足道。更为关键的是,除了主权纠纷、住房紧张、土地与天然资源极度短缺外,李光耀还必须面对高达12%的失业率。如何在重重包围中求得生存呢?

擦干眼泪之后,李光耀表现出一种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的刚毅和果断。他下令出版政府宪报号外,刊登分家宣言,要求马来西亚总理在其声明上签名和会见外国使节进行通告,并呼吁各国政府承认一个全新的新加坡。理由很简单,既然分开另过,就不可藕断丝连,以后要各自过好自己的日子。在他的鼎力推动下,1965年9月21日,新加坡作为一个独立国家,成为联合国大家庭的一员。

随后,李光耀公开发表施政宣言:“作为总理,不是为了随着别人的音乐起舞,更不是讨好和听命他人,我要对几百万人的生活负责,只有这样,新加坡才能活下来,而且活的像个样子!”

于是,李光耀结合国情,博采众长,自力更生,铁腕执政,不徇私情,使这个弹丸之地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1990年他卸任总理时,新加坡年人均收入由刚独立时的440美元,逐渐增加到1.23万美元。

在李光耀眼里,家庭的稳定是事业成功的基石。在英国剑桥留学时,他认识了年长他两岁的柯玉芝,两人结婚后相濡以沫63年。柯玉芝成为当之无愧的贤内助。2003年夏天,柯玉芝不幸罹患脑溢血,李光耀潜心照顾夫人,大部分时间都守在她的病榻前。

后来,柯玉芝再患中风,卧床不起,并失去语言能力。那两年,李光耀天天都会向她介绍国家大事,回忆以前两人共同生活中美好的点点滴滴。他认为:“我每天和她说话,经常朗读她喜欢的诗歌,还告诉她当天我做了些什么,我相信她肯定能听得懂。为此,她一定会为了我而保持清醒。”

2010年10月6日,87岁的李光耀参加夫人的葬礼,白发苍苍的开国总理,左手拿着一支深红色的玫瑰,缓缓走近夫人遗体,将右手手指放在自己唇上,然后再轻轻抚摸着已亡人的面颊,以示亲吻和惜别。

致悼词时,李光耀声音颤抖:“没有她,我会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人,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她度过了充满温暖和有意义的一生,我应该为她89年的生命感到慰藉。但是,今天在这个永别的时刻,用任何言辞也无法形容我内心的巨大悲痛。”话音未落,已是老泪纵横。

无情未必真豪杰,伟人也有落泪时,却丝毫无损其形象,反而显得更加真实、伟大和可敬。

经典名人励志事例:我曾经过着多么虚妄的人生

作者:李开复

生病之前,我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影响世界百大人物”之一,我意气风发地赴美受奖,自认实至名归、当之无愧。然而,吊诡的是,领奖回来没几个月,我就发现自己生病了。病中赤裸裸地暴露在病痛的风暴中,再大的影响力、再高的知名度都帮不了忙;在诊疗间、在病床上,我什么都不是,就是一个随时可能在呼吸之间顿失所有的病人。

那时候,我常常怨天怨地、责怪老天爷对我不公平,我从内心深处发出呼喊:“为什么是我?我做错了什么?这是因果报应吗?”我是天之骄子啊!我有能力改变世界、造福人类,老天爷应该特别眷顾我,怎么可能会把我抛在癌症的烂泥地里,跟一群凡夫俗子一样在这里挣扎求生?

朋友看我很痛苦,特地带我去拜见星云大师,并在佛光山小住几日。有一天,早课刚过,天还没全亮,我被安排跟大师一起用早斋。饭后,大师突然问我:“开复,有没有想过,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最大化影响力’‘世界因我不同’!”这是我长久以来的人生信仰:一个人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世界,就看自己有多大的影响力;影响力越大,做出来的事情就越能够发挥效应……这个信念像肿瘤一样长在我身上,顽强、固执,而且快速扩张。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它的正确性。

大师笑而不语,沉吟片刻后,他说:“这样太危险了!”“为什么?我不明白!”我太惊讶了!“我们人是很渺小的,多一个我、少一个我,世界都不会有增减。你要‘世界因我不同’,这就太狂妄了!”大师说得很轻、很慢,但一个字一个字清清楚楚。“什么是‘最大化影响力’呢?一个人如果老想着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你想想,那其实是在追求名利啊!问问自己的心吧!千万不要自己骗自己……”

听到这里,简直如五雷轰顶,从来没有人这么直接、这么温和而又严厉地指出我的盲点。我愣在那里,久久没有答话。“人生难得,人生一回太不容易了,不必想要改变世界,能把自己做好就很不容易了。”大师略停了停,继续说:“要产生正能量,不要产生负能量。”他的每一个字都落在我的心田里:“面对疾病,正能量是最有效的药。病痛最喜欢的就是担心、悲哀、沮丧。病痛最怕的就是平和、自信,以及对它视若无睹。我患糖尿病几十年了,但我无视它的存在,每天照样做我该做的事,我现在还不是活得好好的!”

那几天常听大师开示,觉得自己过去坚信不疑的很多价值观、信念都是有瑕疵的。我当时还带着很多因为身份、名望、地位而来的自负,大师的话语我虽然记住了,可是我并没有完全明白,也没有完全接受,甚至还有点儿不服气。

有一天,我想到我在微博上时常针砭时弊,也曾对一些负面的社会现象口诛笔伐。于是请教大师要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社会上的“恶”。没想到,大师还是以一贯平和的语气回应我:“一个人倘若一心除恶,表示他看到的都是恶。如果一心行善,尤其是发自本心地行善,而不是想要借着行善来博取名声,才能导正社会,对社会产生正面的效益。”“可是,如果看到贪婪、邪恶、自私等负面的事件,又该怎么办呢?”我想辩解。

大师说:“要珍惜、尊重周遭的一切,不论善恶美丑,都有存在的价值。就像一座生态完整的森林里,有大象、老虎,也一定有蟑螂和老鼠。完美与缺陷本来就是共存的,也是从人心产生的分别。如果没有邪恶,怎能彰显善的光芒?如果没有自私的狭隘,也无法看到慷慨无私的伟大。所以,真正有益于世界的做法不是除恶,而是行善;不是打击负能量,而是弘扬正能量。”

养病期间,大师的话语时常在我心中回荡。我想的最多的就是“影响力”这三个字。过去,不论做任何事情,我都会不自觉地先估算这件事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力。一场演讲不到一千人就不去;每天微博不能新增一万个粉丝,我就觉得内容发得不够。我从来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我的行程排得满满的,我的时间有限,当然必须过滤掉很多次要的、没有意义的活动。于是,我精确计算每分每秒该怎么用在能够产生最大影响力的地方;我也几乎有点偏执地把运营社交媒体当作人生目标的重点,把获取粉丝关注视为志在必得的工作。

大师重重点醒了我:“追求最大影响力,最后就会用影响力去追求名利。不承认的人,只是在骗自己。”为了追求更大的影响力,我像机器一样盲目地快速运转,我心中那只贪婪的野兽霸占了我的灵魂,各种堂而皇之的借口,遮蔽了心中的明灯,让我失去了准确的判断力。我告诉自己,有了影响力,我就可以伸张正义、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我的身体很诚实,我长期睡不好、痛风、便秘,还患了几次带状疱疹。这些警示都太微弱了,无法撼动我那越来越强大的信念;人说“不到黄河心不死”,狂心难歇,最后身体只好用一场大病来警告我,把我逼到生命的最底层,让我看看自己的无知、脆弱、渺小;也让我从身体小宇宙的复杂多变,体会宇宙人生的深邃和奥妙。

身体病了,我才发现,其实我的心病得更严重!当我被迫将不停运转的机器停下来,不必再依赖咖啡提神,我的头脑才终于可以保持清醒,并清楚地看到,追逐名利的人生是肤浅的,为了改变世界的人生是充满压力的。珍贵的生命旅程,应该抱着初学者的心态,对世界保持儿童般的好奇心,好好体验人生;让自己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有成长,不必改变别人,只要做事问心无愧、对人真诚平等,这就足够了。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如此,世界就会更美好,不必等待任何一个救世主来拯救。

现在,我发现一种更符合自己渺小地位的思维方式,那就是,如果我做一件事情,世界上每一个人也都这么做,那么我们的世界会不会变好一点?如果会,我就去做,但不再用量化的思维计算每件事的“价值”和“意义”。生命太深奥了,很多看不见的价值与意义,会发生在我们看不见的细微之处。例如生病之后,我陆陆续续在微博上发表了一些病后感悟的文章,我只是真诚地想要跟大家分享,再也不会像过去一样,为了增加点击率和扩大影响力而刻意营造推广。我发现,对于真正有需要的人来说,一篇短文、一句诚恳的话,就能深入人心。与其让千万人过目即忘,不如让一两个人铭记在心。而且,通过这种真诚、无私的灵犀相契,我自己得到的回馈才会是正能量。

现在,之前汲汲营营追求的一切,在我心里都渐渐淡了;卸掉身上很多看不见的负担,我才有能力辨识网上许多激昂、沸腾的讨论,常常都充满了负能量。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病中醒来,昏聩的心灵也醒过来了。我现在不太看网络消息,更不觉得自己需要在网上仗义执言。眼不见、心不烦,不见可欲,使人心不乱;不烦不乱,就不会带来身心的压力,不然,压力是一切致病之源。就算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我也势必要远离过去的生活方式了。

名人励志事例,经典名人励志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