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演练题
相关话题
同学们在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外,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也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演练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演练题:
(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①而好学。兴平中②,关中扰乱③,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④,采⑤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垫。”
(选自《三国志》)
〔注释〕①质:质朴;讷:口齿不流利。②兴平:汉献帝刘协年号(公元194~195年)。兴平中,即兴平年间。③关中扰乱:指董卓部将李傕(jué)、郭汜(sì)、樊稠、张济等作乱。④段煨(wēi):武威人,曾屯兵华阴,“特修农事”。⑤采:指采樵,砍柴。⑥苦渴无日:苦于没有时间。
【阅读提示】
本文通过记述董遇利用“三余”时间读书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即使天资较差,但只要勤学苦读,终会取得成功。董遇介绍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你不妨一试。
【仿真训练】
1. 解释下面加下下划线的词。
①采稆负贩________
②其义自见________
③性质讷而好学________
④其兄笑之而遇不改________
⑤人有从学者_________
2.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董遇的为人怎样?你喜欢像“董遇”这样的语文老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董遇的读书经验是____________你认为董遇的读书经验对我们现代中学生是否适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董遇提出利用“三余”时间读书,宋代欧阳修提出利用“三上”时间读书,朱熹提出读书时要“三到”,你知道这“三上”、“三到”的含义吗?请写在下面。
(二)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①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②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③揖让进退④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列女传》)
〔注释〕①处子:安顿儿子。②炫卖:沿街叫卖。炫:夸耀。③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④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阅读提示】
《列女传》长篇七卷,分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辨通、嬖孽等七门,共记一百零五名妇女事迹。作者刘向(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除《列女传》外,还著有《新序》、《说苑》。这则小故事,通过孟母三次迁居,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的成长,不仅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客观环境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
【仿真训练】
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
①遂迁居市旁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复徙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学宫之旁 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其舍近墓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揖让进退
2.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
3.翻译文中画线句。
①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赞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①,衣粗衣②,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④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⑦,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贾谊集》)
〔注释〕①老父:与下文的“父”均指老人。②衣粗衣:穿着麻制的丧衣。第一个“衣”与下文的第一个“冠”字,都是名词作动词用,分别是“穿”和“戴”的意思。③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即担任楚国的宰相。④去:离开。⑤患处之:祸患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意思是越把自己看得低。⑦心益小:意思是处事越要小心谨慎。
【阅读提示】
孙叔敖,春秋时楚人,曾三度为楚相,有贤名。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文章赞誉孙叔敖虽居高官却能严格要求自己,能正确而清醒地把握自己,时刻为百姓为国家的利益着想。
【仿真训练】
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
①有一老父__________________
②衣粗衣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楚王不知臣之不肖_____________
④岂有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愿闻余教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
①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老父认为能够治理好国家的三条意见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位居楚相的孙叔敖对老人是什么态度?请你对他的这种做法加以评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本文内容,想一想孙叔敖为什么能深受百姓爱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王勃作《滕王阁序》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①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之意属②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③矣。及以纸笔巡让④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先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⑤,地接衡庐⑥。”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⑦。”公矍然⑧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⑨请宴所,极欢而罢。
(选自王定保《唐摭言》)
〔注释〕①都督:初唐时地方军政长官。②意属:心里打算。③宿构:早有准备。④巡让:逐一邀请。⑤翼轸:翼、轸,都是二十八星宿之一。⑥地接衡庐:连接衡山和庐山。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思是晚霞和野鸭在天空一齐飞翔,天水相接,浑然一体。鹜,野鸭子。⑧矍然:惊奇的样子。
【阅读提示】
文章通过阎公对王勃由不信、大怒,到赞许、惊叹的神情态度的变化,逐渐地展现王勃的文学才华。参加盛会的满座高朋,或为文坛里手,或为社会名流,但是没有一个人敢于为重修滕王阁作序。而一个初出茅庐,年仅14岁(说法不一)的少年,却“不辞让”,这就显示了王勃的不凡。然后以“三报”写出阎公态度的转变。经过这样的层层烘托,才华横溢的王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仿真训练】
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
①拂衣而起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时年十四___________________
③庆历四年春___________________
④遂亟请宴所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
①而阎之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吾谁与归”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
①都督阎公不之信 ②何以战
③勃不辞让 ④彼不我恩也
4.王勃少年时即显露才华,与______、_____、_____以文辞齐名,合称“________”。
5.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王勃的名句,并写出出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廉颇思赵
赵师数困于秦。赵王思复得①廉颇②,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③之。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还报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④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①复得:再起用。②廉颇:赵国的大将。③毁:诽谤,说坏话。④矢:通“屎”。
【阅读提示】
文章发人深思:廉颇的报国要求被拒绝,关键在于赵王偏听偏信。
【仿真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赵师数困于秦________________
②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______
③顷之三遗矢矣__________________
④是以先帝以遗陛下_____________
2.选出与其他三项读音及意义不同的一项。()
A.扶苏以数谏故
B.赵师数困于秦
C.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D.几死者数矣
3.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顷之三遗矢矣
B.被甲上马
C.使者还报曰
D.所识穷乏者德我与
4.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
①赵师数困于秦_________________
②令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哪几句话可以看出廉颇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中的赵王是个什么样的国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小石城山记①
自西山道口径北②,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③。其上,为睥睨梁(木 丽)④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⑤,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⑥,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⑦,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⑧,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选自《永州八记》)
〔注释〕①小石城山:位于湖南省零陵县城西北面。②径北:一直向北。③垠(yín):尽头,边际。④睥睨(pì nì):城上矮墙,亦称女墙。(木 丽)(Ii):屋的正梁。⑤疏数(cù)偃仰:长得参差错落,疏密相间,有高有低。疏,稀。数,密。偃,倒伏。仰,挺拔。⑥夷狄:指少数民族文化不发达地区,与上句“中州”相对。⑦更:经历。一售其伎:售,原意是卖,这里是表现之意。伎:伎艺,借指山水之优美。⑧其气之灵:这里的天地灵气。
【阅读提示】
作者写景状物实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道出作者壮志难酬之悲。整篇文章情景交融,和谐统一。
【仿真训练】
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
①逾黄茅岭而下______________
②寻之无所得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睥睨梁(木 丽)之形______________
④或曰___________________
⑤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2.翻译文中画线句。
①环之可上,望甚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赞成文中两种说法中的哪一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情景交融,抒发作者内心之情,文章哪句话交待了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任选一点比较本文与《小石潭记》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演练题答案:
(一) 1.①背,卖 ②出现,显现 ③表并列,不译 ④表转折,却,可是⑤跟从
2. ①请教的人说:“苦于没有那么多时间。”②冬天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3.为人朴实,不善言谈。喜好读书。第二问略。
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示例:对于读书人来说,多读几遍书,体会其中的意思是可行的,但读百遍我认为太浪费时间,有老师的指点方是捷径。
5.三上:枕上、厕上、马上。三到:手到、眼到、心到。
译文: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傕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处。董遇和他哥常入山打柴,背回来卖几个钱(维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为它作了注释;对《春秋左氏传》也下过很深的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朱墨别异》。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
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作,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二) 1.①于是,就②又,再次③的④他,他的 ⑤打拱作揖
2.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
3. ①孟子又玩学商人沿街叫卖的游戏。②孟子于是做游戏模仿祭祀代式上的揖让进退等礼仪礼节。
4.客观环境对人的成长、成才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5.略(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答题时一定要先说清楚赞同与否,再说明理由,最好能举些实例来说明)
译文:孟子小时候,他的家邻近墓地,所以他就常常学做墓地里烧埋等游戏,他的母亲说:“这里不是我安顿教育儿子的地方。”于是搬到集市近旁居住;孟子又玩学商人沿街叫卖的游戏,母亲说:“这里也不是我安顿儿子的地方。”又搬家到学宫的近旁;孟子于是学做祭祀、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他的母亲说:“这里可以安顿我的儿子了。”于是就定居下来。
(三) 1.①指老人②第一个“衣”为动词,穿衣。第二个“衣”为名词,衣服。③不才,这里是谦虚的说法。④难道,说法。⑤聆听。
2. ①身份显贵以后就对别人傲慢的人,老百姓会离开他。
②俸禄越优厚要越加慎重,不要大胆索取。
3. ①位已高而意益下,②官益大而心益小,③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4.孙叔敖的态度是不倨傲不恼怒,并向他虚心请教。这说明孙叔敖居高官却能正确而清醒地把握自己,时刻为百姓、为国家的利益着想。
5.身为宰相的孙叔敖深受百姓爱戴,关键是能虚心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身为高官,能处处为百姓、为国家的利益着想。(本题为开放题,意思对即可)
译文:孙叔敖当上楚国令尹,全国的官吏和老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位老人身穿粗麻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吊唁。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老人,并对这位老人说:“楚王不知道我没有才能,派我承受官吏百姓的辱骂,大家都来祝贺我,唯独你来吊唁我,难道这其中有什么说法吗?”老人说:“有。身份显贵以后就对别人傲慢的人,老百姓就会离开他;地位高而独揽大权的人,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却不知满足的人,祸害就会落在他的头上。”孙叔敖拜了又拜说:“恭敬地接受您的指教,愿意聆听更多的教导。”老人说:“地位越高而心志越要谦卑,官职越大而心思越要谨慎小心,俸禄越优厚要越加慎重不要大胆索取,你谨慎地坚持这三条原则,就完全能够治理好楚国。”
(四) 1.①甩动②年龄③一年④赶快、急迫地
2.①可是阎公心里打算由自己的女婿孟学士写这篇序。
②这真是个天才,(他的文章)一定永垂不朽!
3. ③
4.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初唐四杰
5.示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处:《杜少府之任蜀州》
译文:王勃写《腾王阁序》时,年龄(才)14岁。都督阎公不信任他,王勃虽然在座,可是阎公心里打算由(自己的)女婿孟学士写(这篇序),(他的女婿)早有准备。等到用纸笔逐一邀请宾客(写序)时,王勃没有推辞礼让。阎公非常生气,拂袖离开,专门派人窥探王勃下笔写序。(窥探的人)第一次报告(序文):“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公(听到报告后)说:“这也是老生常谈(没有什么新鲜东西)!”又报告说(序文写的是):“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公听了这两句,沉吟着没有说话。又(报告)说(序文写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听了这两句)阎公吃惊地站起来说:“这真是个天才,(他的文章)一定永垂不朽!”于是急忙(把王勃)请到宴会,尽欢而散。
(五)1.①军队②派;使者③遗矢,此指排泄大便④给予
2.C3.C
4. ①被动句 ②省略句
5.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6.是一个昏庸无能、偏听偏信的国君。
译文:赵国的军队多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再起用廉颇,廉颇也想再被赵王任用。赵王派使者去看廉颇还能不能任用。廉颇的仇人郭开给使者很多的钱,叫他说廉颇的坏话。廉颇见到使者,一顿饭吃一斗米,十斤肉,披上铠甲跨上战马,来显示出自己能够胜任。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廉将军虽然老了,却还能多吃饭;然而同我坐在一起,一会儿大便三次。”赵王认为廉颇老年无用,就不再召见他。
(六)1.①越过②寻找③的④有人⑤所以
2.①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②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奇异坚挺,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智者所安排设置的一样。
③神灵的上帝似乎不应这样做的。那么上帝果真没有吗?
3.二种都不赞成。(理由略)
4.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5.略
译文:自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而下,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微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了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洞像门。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奇异坚挺,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智者所安排设置的一样。
唉!我怀疑上帝的有无已很久了,到这里更以为上帝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中原地区,却把它摆在这蛮夷之地,即使经过了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上帝似乎不应这样做的。那么上帝果真没有吗?有人说:“上帝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安慰那些贤良而受辱来到这里的人们。”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两种说法,我都不信。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演练题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