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釉基础知识

发布时间:2016-12-11 15:29

白釉是瓷器传统釉色之一,真正的白釉应该是乳白色的乳浊釉,这种釉是近代才发明的。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白釉基础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白釉的发展阶段

北朝时白釉才烧制成功。河南安阳北齐武平六年(575年)范粹墓中出土的一批白瓷是我国有确切纪年的白釉器。

唐、五代时期,白瓷在北方有很大的发展,增加釉面白度的措施由施化妆土改为选用高质量原料,提升了釉面光洁度接近高级细瓷标准。

代表宋代白瓷最高水平的定窑,白瓷烧制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釉色透明莹亮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明清时期白瓷多为祭器,故数量不多,但不失精品。景德镇和德化发明了一些新白釉品种,明代甜白瓷的主要烧制在永乐、宣德两朝。永乐甜白瓷有厚、薄两种, 薄的一种主要是碗、盘、高足杯等类小件器,能达到光照见影的程度,这是有名的"薄胎"器,可以薄到半脱胎的程度:其他大件器都属厚胎。清代康熙、雍正时对永乐的仿制也很成功。另外福建德化白瓷也以白瓷器享誉世界,釉细腻莹润,隐现肉红色。有"象牙白"、"象牙黄",生产的品种包罗万象,从佛前供器和瓷雕到生活用品都大量烧制。著名艺人有何朝宗,林朝景等。

明代德化窑白瓷的釉色有微微的浅红(当时以此釉色为贵),清代德化窑白瓷的釉色稍微泛青。

白釉基础知识

白釉的分类

卵白釉

卵白釉瓷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白釉瓷的统称。因为底款有枢府铭文,所以卵白釉也叫枢府瓷。卵白釉瓷器其胎体一般比较厚重,釉呈失透状,色白微泛青,恰似鸭蛋壳色泽,故称"卵白釉"。其主要装饰手法是模印,题材比较简单,常见的有云龙纹、芦雁纹、缠枝花纹等。因卵白釉瓷器的花纹中间常模印"枢府"两字,故又称"枢府釉瓷"。"枢府"是元代掌管国家军队大权的重要机构"枢密院"的简称。在元代白瓷上模印"枢府"字样的瓷器一般被认为是景德镇为"枢密院"烧制的专用瓷器。除"枢府"字样外,在元代卵白釉瓷上还见有"太禧"、"东卫"、"福禄"、"白王"等铭文,更多的则不带铭文。 元代景德镇窑卵白釉瓷器的创烧,为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甜白釉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定窑刻花梅瓶

定白釉

定窑是我国古代北方著名的白瓷窑场。

定窑白瓷的造制始于唐代,至宋代发展到顶峰,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生产的白瓷工艺水平极高。定窑的白瓷胎体洁白,质地结实,釉色润泽如玉,白中微微闪黄。定窑的烧制在使用匣钵的基础上又创造了覆烧技术,提高了瓷品的产量,但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垂釉现象。

北宋后期白瓷装饰工艺也成熟起来,有刻花装饰者,纹饰线条粗犷有力:有划花装饰者,线条纤细流畅;印花装饰为多,印花纹饰构图严谨,层次分明,题材有牡丹、莲花、萱草等花卉纹,凤凰、孔雀、鸶鸶、鸳鸯和鸭等禽鸟纹,龙则辅以云纹或海水,此外还有婴戏、水波游鱼等。

定窑由于釉色和装饰多有可取之处,一度为官府烧制宫廷用瓷,北方窑口争相模仿其风格,以提升品质,形成了以定窑为中心的定窑瓷系,名噪一时,传世品较多。

象牙白象牙白 即明代德化窑的纯白釉。因釉中三氧化二铁含量特别低,而氧化钾的含量不特别高,再加上烧成时采用中性气氛,所以釉色特别纯净。从外观上看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因此有猪油白、象牙白之称。欧洲人又称这种釉色为鹅绒白、中国白。

甜白釉甜白是永乐窑创烧的一种白釉。由于永乐白白瓷制品中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在釉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便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故名"甜白"。景德镇甜白釉的烧制成功,为明代彩瓷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明清时代的斗彩、五彩、粉彩,只有在白瓷取得高度成就的基础上,才能显示出它的鲜艳色彩来。甜白釉在清代还有烧造。康熙甜白釉有奶粉般的色泽,白而莹润,无纹片,也称奶白。

白釉基础知识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