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演讲的成语故事

发布时间:2016-11-08 16:47

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善于表现、乐于表现的年龄阶段。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我们可以从讲成语故事、画成语故事、演成语故事等形式入手,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适合演讲的成语故事。

适合演讲的成语故事1:道听途说

春秋时期,齐国有两个邻居,他们分别叫艾子和毛空。艾子很有学问,收的学生很多。尽管如此,毛空却看不起艾子,总认为自己比艾子强。他想让艾子知道自己比他强,可是一直没有机会。有一天,毛空在路上听到一个消息,十分高兴,心想这回可找到机会了。他很快就走到了艾子的家里,对艾子说:“你听说过一只鸭子一次就下二百个蛋的奇事吗?”

“我没听说过,但我一点也不相信。你能告诉我那只鸭子究竟有多大吗?”

“鸭子的大小和产蛋多少有什么关系?马那么大照样也不会下一个蛋。”毛空得意地说。

“对于你说的那二百个鸭蛋,我实在不知道它们是从何处而来。”

“这还用问吗?当然是从鸭子的肚子里生出来的。”毛空有些不耐烦地说。

“鸭子的肚子哪能装得下二百个蛋?”

“那就一定是两只鸭子下的,你总相信了吧。”毛空有气无力地说。

艾子笑着说:“我还是不相信。”

毛空被气得没办法,只好又说:“那天,从天上掉下一块肉,那块肉长有三十丈,宽有十丈。”艾子笑着问道:“真的吗?有那样长的肉吗?”毛空急忙说:“噢,那就是长二十丈。”艾子仍不相信。他又改口:“一定是十丈长了。”

艾子说:“你说的那只鸭是谁家养的?你说的那块肉掉在了什么地方?”

毛空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最后只好说:“我是在路上听别人说的。”

于是,艾子对他的学生们讲道:“你们可不要像毛空那样道听途说!”

适合演讲的成语故事

适合演讲的成语故事2:博而不精

东汉着名的经学家郑兴,以研究《左氏春秋》着称于世。他的儿子郑众,十二岁时就跟父亲学习这部经学着作。后来,郑众还学习了《周易》《毛诗》《周礼》等经学着作,以至学识渊博,几乎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在上层社会很有名气。

郑众当官后,在公务之余给一些年轻人讲解《毛诗》《周礼》等经学着作,并且花很大的精力为《左氏春秋》作注。后来,终于完成了《左氏春秋》的注释工作。这部书流传后,和另一位经学家贾逵所注的《左氏春秋》齐名,都受到学者们的好评。

当时,最着名的经学家是马融。他着过《周易》《尚书》《毛诗》《三礼》《论语》《孝经》,使古文经学达到成熟的境地,因此,弟子多达千人。马融除了为经书作注外,又兼注《老子》《淮南子》。讲课时坐在高堂上,挂上纱帐,前面让学生坐着听课,后面列一班女乐演奏音乐,很有特点。

马融研究了《左传》后,也准备注一部《左氏春秋》。他仔细阅读了贾逵和郑众的注本后评价说:“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意思是说,贾逵的注本精深而不广博,郑众的注本广博而不精深。要是既精深又广博,那我怎能超过他们?后来,马融觉得,这两个注本各有各的长处,合起来就弥补了各自的不足之处,便决定不再给《左氏春秋》作注了。

适合演讲的成语故事3:掉以轻心

公元805年,唐代着名的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当司马。在永州司马任上,柳宗元收到一个青年的来信,表示要拜柳宗元为师。这个青年叫韦中立,是潭州刺史韦彪的孙子。

柳宗元读了这封信,非常感动,便写了一封回信,这就是着名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信中写道:“很久以来,拜师求学的风气已经不再存在了。如今有人收学生教授学问,就会受到各种攻击,甚至被诬蔑为‘狂人’(这里指的是韩愈)。这种少见多怪的事是常有的。听说蜀地南面雨下个不停,很少有晴天,以致太阳出来,那里的狗就会狂叫。当时我还以为这是传闻而已。永州从来不下雪,谁知我到任的第二年就下了大雪。这一带的狗日夜奔跑,对着雪不停地狂叫,直到雪化才停下来。有了这番亲身经历,我才相信从前听到的话并不过分。”

接着,柳宗元又举了一个有关礼节方面的例子:“古代男子二十岁算成年,要举行加冠的礼节,有学问的人对此非常重视。但是,几百年来没有人再举行这种礼节。最后,有个名叫孙昌胤的青年行了冠礼,不料碰了壁。行冠礼的第一天,他和同事们谈起了这件事,同事们都莫名其妙,有的甚至说,你行不行冠礼与我有什么相干,大家听了都哄笑起来。这种现象,和现在人们一听到拜师求学就觉得奇怪是一样的。其实,雪和太阳有什么过错?问题在那些狂叫的狗。行冠礼的孙昌胤没做什么错事,可他的同事偏要嘲笑他。”

下面,柳宗元把笔锋转回到韦中立拜师求学方面来:“在这种风气下,你能拜师求学,使我受到感动,所以愿把我写文章的体会告诉你。我年少时以为文辞好就能写好文章,成人后才知道文章是表达思想、说明道理的,从此再也不单纯去追求形式美了。以后我每次做文章,不敢不经意地、随便地对待它,而力求像《书》那样朴实,《诗》那样永恒,《礼》那样合理,《春秋》那样是非分明,《易》那样富有变化。这就是我写文章的标准。”

韦中立得到柳宗元的指点和启发,写文章进步很快。后来,他中了进士。

成语“掉以轻心”即从柳宗元“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的句子中得来。

适合演讲的成语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