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目录
相关话题
七年级语文教材是由选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与助读系统四个方面构成的,助读系统是帮助学生学习、理解选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材料。那么语文教材目录有什么呢?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目录,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目录
1 散步 (莫怀戚)
2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3* 羚羊木雕 (张之路)
4* 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 (泰戈尔)
荷叶母亲 (冰心)
5 《世说新语》两则 (刘义庆)
咏雪 (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 (刘义庆)
写作: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第二单元
6 我的老师 (魏巍)
7 再塑生命 (海伦·凯勒)
8* 我的早年生活 (温斯顿·丘吉尔)
9* 王几何 (马及时)
10 《论语》十二章
写作:说真话,抒真情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漫游语文世界
第三单元
11 春 (朱自清)
12 济南的冬天 (老舍)
13* 风雨 (贾平凹)
14* 秋天 (何其芳)
15*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曹操)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写作:文从字顺
第四单元
16 紫藤萝瀑布 (宗璞)
17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18* 短文两篇(蝉 贝壳)
蝉 (小思)
贝壳 (席慕容)
19*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20 虽有嘉肴 (《礼记》)
写作:突出中心
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第五单元
21 化石吟 (张锋)
22 看云识天气 (朱泳燚)
23* 绿色蝈蝈 (法布尔)
24* 月亮上的足迹 (朱长超)
25 河中石兽 (纪昀)
写作:条理清楚
第六单元
26 小圣施威降大圣 (吴承恩)
27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28* 女娲造人 (袁珂)
29*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金波)
30 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伊索)
蚊子和狮子 (伊索)
智子疑邻 (韩非)
塞翁失马 (《淮南子》)
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
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
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 (曹操)
过故人庄 (孟浩然)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泊秦淮 (杜牧)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观书有感 (朱熹)
浣溪沙 (晏殊)
如梦令 (李清照)
名著导读
《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冰心)
《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 (伊索)
附录
附录 硬笔书法
替换课文
风筝 (鲁迅)
夏感 (梁衡)
童趣 (沈复)
山市 (蒲松龄)
郭沫若诗两首 (郭沫若)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静夜 (郭沫若)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
重点课文:《风筝》
理清思路:
北京冬季空中的风筝→故乡春天多姿多彩的风筝→虐杀弟弟风筝梦→读书明理无限懊悔→想补过而不得→再回北京现实的冬天。或:回忆前→回忆中→回忆后
概括段意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由景入题,即由北京的冬天引出对故乡春天的描写。
第二部分(3-11段),叙述“风筝事件”的经过。
第一层(3、4段),“我”少年时虐杀了弟弟的梦。
第4段记叙要素
时间:有一天。 地点:堆积杂物的小屋。人物:“我”和弟弟。 起因: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 经过:“我”发现弟弟在专心致志地制作风筝,粗暴地折毁了弟弟精心制作的风筝。 结果: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第二层(5、6段),“我”中年时读了儿童教育的书籍后感到无限懊悔。
第三层(7-11段),“我”想补过而不得的经过。
第三部分(12、13),由景衬情,即由故乡的春天回到北京现实的冬天,照应开头。
课文内容:
1、“我”弟弟“最喜欢风筝”,文中哪些地方作了描述?①“他……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②躲进平时很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专心致志地偷做风筝,被"我"发现后异常害怕(此时越害怕,越能表现出他当初兴趣之浓厚,自做风筝愿望之迫切,因为他肯定考虑过一旦被发现的后果),在我毁掉他的风筝后,他独自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希望越大,失望才会越大)。
2、“我”弟弟最喜欢风筝作为事例,它能证明文中的哪个观点?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结合全文说说“我”原来的看法,并谈谈你对儿童玩游戏的看法。
“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余略。
3、读了几遍课文后,你便会发现作者的无限懊悔正是作者严于责己,勇于自新的表现。那么,你能说说作者是如何逐步写出自己无限懊悔的吗?
①"我"管教弟弟,弟弟想放风筝而不可得,并且,粗暴毁坏了弟弟后来忍不住偷偷制作的风筝。这是后来作者产生懊悔的根源所在。②"我"的小弟弟,那时"多病,瘦得不堪"。文章愈是把小弟写得可怜,就愈反衬出"我"后来感情负重的份量,加深了作者的懊悔情感。③中年读书明理后,深知少时所做十分愚蠢,从此一直想方设法努力补过却已不可得,终使作者本已很深的懊悔情感又无休无止地折磨着自己了,以至懊悔无限。
4、如何评价作品中的"我"?
从"我"的动机和行为看,"我"认为放风筝"没出息",玩物丧志。作为哥哥,"我"从关心弟弟健康成长的角度粗暴地制止了弟弟做风筝放风筝。但"我"当时还是"少年",平时身受封建思想毒害而不能自觉,做出精神虐杀的事来,"我"不能负全部责任,封建礼教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我"也是一个受害者。
从"我"后来的觉悟和转变看,"我"以前的谬误是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善意"做出的,一旦到了中年读外国书明理后,眼前才展开了"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这一幕,于是心如铅坠,长期想法补过而不可得,深受懊悔心情无休无止地折磨,"我"也成了受害者。
深入探究:
1. 作品中,"我"的弟弟有没有受过封建思想的毒害?为什么?
"我"的弟弟也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这从作品有关描述中可以看出。
(1)"我"是哥哥,他从内心深处也认为受"我"管教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虽然他"最喜欢风筝",却因为"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 他就只好强忍着放风筝的强烈欲望,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呆看空中别人放的风筝出神。
(2)后来终于忍不住偷做风筝,被"我"发现时,他"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这也表明"我"的小兄弟已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误认为自己玩风筝是没出息的事,所以偷玩,被平时就怕的对自己管教甚严的哥哥发现,因自认有错而害怕异常。
(3)也许正是自认没理,所以渐渐淡忘了儿时风筝被毁一事。
2. 联系全文,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作品最后一段的理解。
最后一段又回到现实中的北京冬季。"故乡的春天"指的是空中的风筝,因此,第一句实际上就如同说"故乡春天天空中常见的风筝又在这北京的天空中了,这既引起"我"对很久以前的儿时的回忆,而这回忆却又带给我无限懊悔而终使人感到悲哀,这悲哀之所以"无可把握"是因为"我虽清楚了产生这种悲哀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社会,可偏又苦于无法改变。
后面一句大意是说:"我不如不看这春天的标志--风筝,躲到严冬中去,以求能摆脱风筝事件所造成的无限懊悔的心情折磨。但是,酿成风筝事件的封建思想,在北洋这阀统治下的现实生活中还十分猖獗,势力强大,令人生寒。启示人们如不改革整个社会,孩子们仍不会获得"春日"的愉快。 文章来自:学优网
本文语言
1.第一段中"灰黑色",准确传神地描写了在白色积雪的映衬下"秃树枝"的特有色彩和神韵。
2.第二段中的"寂寞"是孤单冷清的意思,用在这里准确写出了瓦片风筝既伶仃地放得很低,又没有风轮发出沙沙声的特点,同时又带有拟人化的色彩,增添了文章的情趣。
3.第四段中的"傲然",在文中指"得意"的样子。因为"我"认为作为哥哥,教管"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的弟弟,是份内的事,更何况这次是凭着"我"的智慧准确推测又当场抓获,并恣意发泄一腔怒气毁坏了弟弟正在偷偷制作的风筝,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所以,走的时候,内心的那股得意劲不禁溢于外了。
4.第七段第一句冒号后的四个短分句,语气急促,语意一层一层地递进,准确表达出"我"补过心理的急切与真诚。
示例:阅读《风筝》(节选),完成1——5题。(18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1.根据下列的表述,找出文中对应的词语。(3分)
①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颤 抖
②费尽心思。苦 心 孤 诣
③骄傲的样子。傲 然
2.“我”对风筝十分“嫌恶”,有哪两种具体表现?请概括回答。(4分)
①认为小兄弟看放风筝可笑可鄙。
②破坏(折断、踏扁)小兄弟制作的风筝。
3.从小兄弟自己制作精美风筝这件事看,小兄弟具有什么可贵素质?(2分)
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或:具有创造精神)。
4.画框词语“精神的虐杀”的含义是扼杀儿童喜欢游戏的天性。
5.“我”做了错事,二十年后向小兄弟提起,小兄弟是什么感受?“我”有没有“补过”呢?(3分)成年之后,弟弟对此事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的宽恕。对此,作者的心因感动而沉重,后悔不已,深深自责。
6.作者在文中写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你对儿童玩游戏的看法。(4分)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快乐成长的表现,玩物未必丧志,游戏可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技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目录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