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三话题作文复习资料
近几年来,“话题作文”这种写作形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语文试卷特别是高考试卷中,引起中学语文界的广泛关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话题作文复习资料,请认真复习!
关于话题作文(一)
一、什么是话题作文
近几年来,“话题作文”这种写作形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语文试卷特别是高考试卷中,引起中学语文界的广泛关注。1998年高考作文题《坚韧——我追求的品格》和《战胜脆弱》就是两个关于当代青少年思想品质修养的话题,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已初露端倪。1999年高考作文要求根据一则科技报道,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鼓励写作者“大胆想像”,“写法也可以多种多样”,话题作文的特点就表现得更为明显了。2000年到2002年则是标准的话题作文。
那么什么是话题呢?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在一般口语交际中,话题总是谈话双方临时设定的,也一定是双方认可并共同感兴趣的说明或陈述对象。话题有三个特点:(1)话题是交谈双方已知信息。从交际需要和思维常规来看,说话人当然会优先选择对方了解并同样感兴题的信息作为谈话的起点,否则会造成无头无脑的突兀感。(2)话题是一种共享信息。这里包括前面说到的话题信息应该是交谈双方共知的,不能只为说者一方所知;也包括存在于交谈双方共同的知识背景中,但在特定交谈现场并没有被提及的话题信息。例如,姚明在NBA的信息人所共知,但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提及。可它在一定场合,例如有人谈起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国的体育明星等内容时,还是能够形成话题的。(3)话题还是一种被激活的信息。作为话题的信息,必须是在现场已被提及的信息。例如.交谈双方同在公交车中,路遇交通阻塞,于是关于交通状况的信息、关于公路建设的信息、关于汽车工业发展的信息,就可能因为眼前出现的情景而成为话题。
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明对话题作文有以下阐述:
话题作文是作文的一种命题形式,这种命题形式已为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所熟悉。要想写好此类的作文,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是有区别的,虽然都有“题”,但命题作文的“题”是标题,所有考生都共用这个标题;而话题作文的“题”是话题,也有考生用话题作为自己作文的标题,但更多的考生是在话题的范围内自拟标题。命题作文指定了作文题目以后,考生就没有选择,在同一个题目下,主题和内容大致相同。作文给出题目或是限制文体,就等于给考生画了一个圈,你有多大的能力也只能在圈里跳。你熟悉这个主题也好,不熟悉这个主题也好,你擅长这种文体也罢,不擅长这种文体也罢,别无选择。这是命题作文天生的缺陷。
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在形式上也是不同的,虽然都有“材料”,但两者对待材料的“态度”不完全一样,在试卷的指令上也不完全一样。材料作文是根据材料作文,也就是说,所写作文的主题、内容甚至是文体都必须与材料的内容和形式一致。材料作文限制性很强,不易猜题和押题,这是它的长处。但是,也正是这种限制,阻碍了作者写作水平的发挥。
从以上可以看出,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都有局限,最突出的是两者都将写作范围限制得较死,也没有选择文体的自由,这就导致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思想在作文教学中甚为流行。学生在写作中所具有的能力、特长和个性也就无法得到展示和发挥。
话题作文是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它也有材料,但话题作文所给的材料仅仅是对话题的一个说明、一个解释,或者说是一个例子,目的在于帮助考生理解话题。话题作文的核心是话题,作者完全可以只根据话题的要求而无需照顾材料的内容来作文。因此,话题作文对于写作者来说是一种比较自由的作文形式。从作文题的要求上也能看到这一点: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三自”方针充分展现了话题作文的特点。
话题作文鼓励形式多样,风格多样,考生可以在文章中最大限度地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长处;可以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知灼见,抒发自己内心涌动的情感;也可以写小说、讲故事、编寓言,形式自由开放。
由以上阐述得知,围绕着所给话题,也就是围绕着所给谈话中心、谈话内容、谈话的由头写成的文章,便是话题作文。
例如,“树,与人类相生相伴的树,各种各样的树;有形的树,无形的树。有人栽树,有人毁树。人们为树而礼赞,又为树而叹息。树,寄托着人类热切的希望;树,蕴涵着人类丰富的感悟。提起树,会有说不完的话题,会有自由飞翔的遐思…… 请以“树”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记叙,可描写,可议论,可抒情;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在上述例题中, “树”就是谈话的中心,谈话的内容,谈话的由头,只要考生所写作文与“树”有关,都算切题。话题作文确实极大地解放了写作者的思想,使他们能够自由地展现自己的最高写作水平,实践证明也确实产生了许多好作品。但思想解放还只是写好文章的一个先决条件,要想把自己丰富的想像内容和精美的构思用文字表现出来,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写作基本功。
二、话题作文的特点
首先是相关性。话题作文必须与话题相关,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要求只规定话题的范围,而不限定作文的主旨。
其次是自由性。这是话题作文最大的特点。考生在题目、选材、文体、想象空间上有极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是题目自由。所给话题可以不作题目,考生可以自拟题目。但所拟之题最好能体现文体的特点。 二是选材自由。只要是选择与话题相关的写,都有效。三是文体自由。话题作文大都要求除了诗歌外,考生可自由选择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或戏剧等文体。四是想象自由。话题作文在题目、选材、文体等所赋予考生广泛的自由度也使考生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但要注意想象深度。总之,话题作文缩小了对考生的限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想象空间。考生可以在作文中最大限度发扬自己的长处,写出自己的个性,体现出自己的创造力。
三、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的区别①话题作文提供一个写作范围,所供题目仅仅起提示内容指向的作用。而命题作文一般提供的是写作内容的中心(当然命题本身是话题的除外)
②话题要求所写内容与之相关即可,而命题作文一般要求紧扣标题。
③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一般来说远远大于某些命题作文。
④话题作文作者可以自拟文题,而命题作文作者当然不能另命文题。话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的区别给材料作文也叫“命意作文”,命题者给出材料,让写作者理解材料,从中提取论点进行议论,并且必须把所给材料用到文章中去,否则扣分。它是命题作文的变种,对写作者依然有各种各样的限制,文体也仅限于议论,仍然是不利于发挥写作者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话题作文就可以避免这些弊病。一是话题作文的审题更加宽松,内容更加宽泛。二是话题作文更加淡化文体观念。围绕一个话题,可以议论,可以记叙,可以说明,甚至可以编写出小小说或短剧。可以极大发挥创造力。
经典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03全国卷作文题)。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教师解析]2003年的这道高考作文题给出的材料是尽人皆知的“智子疑邻”故事。同样一句话,同样一句提醒,儿子说了,是聪明;邻居说了,倒成了盗窃的嫌疑。人是感情动物,感情又常常打着深深的主观烙印,人们认识事物往往总难摆脱亲情的影响,这就会使人们的判断自觉不自觉地偏离事物的本来面目。情感的主观性,就像我们看插在玻璃杯中的筷子,直的会折射成曲的。在这道题中,“感情亲疏”不同于“感情冲动”“感情用事”“感情波动“等等;“对事物的认知”即对客观事物作出的认识判断,也不同于一般的理智、决定。如果考生所写只是“感情与理智”“情感与判断”等不涉及“亲疏关系”导致“认知差异”内容的,就没有吻合题意。“亲疏”二字可以说是题眼。当然这道题也给了考生一定的立意自由:考生既可以否定这种因“感情亲疏”导致的思维模式,如现实中的任人唯亲、以亲疏关系判断一切等等;也可以肯定“感情亲疏”对认知的积极意义,如“情人眼里出西施”、亲近之情引导审美意识等等。
2003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应该算是关系性话题,其中心或范围,应该围绕“感情与认识”的关系展开,或描述(记叙文),或阐述(议论文)等等。由这个中心派生出来的子项,大致可分为三类:对应型、不定形、相反型。对应型,谈感情亲、疏,影响认识深、浅;不定形,谈感情亲疏,不一定影响认识的深浅;相反型,感情亲,反而认识浅,感情疏,反而认识深—只要能述说感情影响认识判断(类似、不同、相反),都应该视为切题。如果通篇不谈二者关系,仅仅抓住其中一点大做文章,就应视为偏题。
话题中的“事物”,是一个极为宽泛的概念,可以是一个人、一群人,一件事、一类事,乃至一个问题,一种现象。感情对“事物”影响的有无、大小,此类事例,古今中外,举不胜举。“月是故乡明”、“打仗亲兄弟”,对故乡感情愈深,爱之愈切,甚至认为月比他乡明,手足情深,了解愈透,打仗更显威力。反面的例子,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同学、师生、夫妻、父子……靠得太近,反而认识不透。感情蒙蔽了双眼,导致“孩子是自己的好”偏见……
[学生例文]
感情和认知
大地有高山和峡谷,人间有高尚和卑下。人世中充满着七情六欲的烟和雾,一切亲情、友情、爱情……犹如四面八方的风笼罩着这个烟雾交错的世界。立于天地间,谁能够脱离红尘的牵绊,谁能抛开一切俗念?
古今中外又有几人能够穿越感情的烟雾?像庄子的豁达与放逸吗?像屈原的忠诚爱国吗?虽然庄子能与鲲鹏为友,能穿透世间有为的境界,但他却悠游而无法脱离尘世的纷纷扰扰。屈原放弃一切而忠诚于国,却赴清流而为保全自己的清白。庄子和屈原都把自己放在广阔无垠的宇宙外层,却不知在他诞生之日,地球上的灰尘已把他们都打上了人间的烙印。于是,无论怎样去俯视这宇宙,都是带着感情的牵绊,仿佛地面有无数的线牵连着各处器官,你又如何能够把这层烟雾拨开?
大智大贤的古圣人尚且如此,渺渺众生又岂能拨开世间的云雾?曾有云“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但孔子亦凡夫,这世间的真真假假,是非曲折,迷离而复杂,孔子又有什么本领把一切都看透?人人都心中有牵绊,于是,在每一个十字路口,人们都要徘徊,或寻思未来的道路,或在心中掂量谁轻谁重,或衡量谁是谁非。或逢大的抉择,则更是瞻前顾后,唯恐与谁有隙,或冷落了谁。
没有谁知道你心中的曲折。然而,我们早已习惯去适应别人的需要,让人生的太阳通过别人反射而获得。真理无人能推翻,因为他早已与人们认知世界的心理息息相关。在感情的牵绊下,一切都有了约定俗成的定论。中国是一个人情大国,小至亲朋好友间礼尚往来,大至国际间谈判都特有人情味。不能否认悠久的历史风情早已浇铸了这种情感,也不能否认这种情感的价值,但铁的原则又怎能让人情去牵绊和综合?中国加入WTO后,难道能够让人情做后盾,去开辟崭新的辉煌吗?世界需要的是认知,是开拓,而非人情面前扭曲的对与错,善与恶。
感情让认知陷入迷惘的泥潭,让认知像拴了线的鸟雀而无法像鲲鹏般翱翔在蓝天。真正的认知便是要拨开人间的烟雾,脱去感情的外衣,让真的世界犹如初生婴儿般纯洁地再现于眼前。
[点评]本文紧扣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立意深刻。作者从大至圣贤、小到凡夫俗子皆不能摆脱主观感情对事物认知的影响入手,把俗世中的“感情和认知”的关系剖析得淋漓尽致,引起人们的深刻反思,进而提出一个重大而深远的社会问题——入世后,难道能够让人情做后盾、去开辟崭新的辉煌吗?通篇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当然在这一层面上作者认知还似显单薄,但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完成此作,达到这样的认知水准实属不易。为回答这一重大社会问题作者巧借“鲲鹏”这一形象,敞开胸襟,以其“扶摇直上九万里”的精神,来激励国人能穿越感情的烟雾,正确地去认知。
再者,本文写作技法灵活,语言精当。前四段中皆有问句:问历史、问现在、问未来、问他人、也在问自己,问出了重大的社会问题,不仅脉胳清晰、思维流畅,且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并间以整句,用语精炼,生动有力,掷地有声,增强文章的语势,不愧为一篇考场上乘佳作。评分:60分。
心中的天平
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林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吗?你会因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你会因钟情流行音乐而厌烦″沉闷乏味″的古典音乐吗?
——古希腊哲人曾说,人是感情的动物。因此,面对大千世界,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喜好憎恶往往会影响到对人、对事的看法。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架天平,有个自己的标准,用来衡量周遭的一切。
感情如同天平一端的重物,选择什么作为量度显得尤为重要。在我看来,道德、理智、责任、信仰等都很重要,关键在于,你选择的量度是否能既有利于自己又不损害别人的利益。
一个人如果能用理智控制住感情,会使他显得亲切而又冷静;一个人如果能用道德控制感情,会使他显得高尚而又真诚;一个人如果能用责任感控制感情,会使他显得坚毅而又可信。我欣赏李白的狂放洒脱:爱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爱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自尊。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更能理解并接受杜甫的现实感、沧桑感。人,不能总活在梦想中,更不能活在自己随意释放的感情中。
不盲从自己的感情,在现代社会显得更为重要。以商界为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曾涌现出多少一夜暴富的企业,却总因抛不开″任人唯亲″的用人机制,任意进行而最终分崩离析,被市场经济的洪流卷走。反观海外的大企业,能成功立于商场不败的原因,正在于引入了用理智而不是感情管理企业,用市场作为自己的风向标。香港首富李嘉诚,送两个儿子出国留学,却在儿子们学成归来后让他们从公司底层干起,有人说他冷酷,而事实上,正是这种排除掉亲情干扰的“冷酷”,真正使他的儿子得到了锻炼,成为香港新一代年轻有为的富豪。
心中的天平应架设在稳固的基石之上,感情虽不可或缺,但最重要的,还是选择好自己的量度,只有这样,才能拨云见日,选择到自己应走的那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点评]:文章紧扣主题,抓住了情感和认识。开头写得精彩,虽是以提问的形式,实际上,问题中就隐含了自己的观点:不会以感情否定其中任何一方面的美。这将情感和认识都顾及到了。
下文从哲人谈到李白、杜甫,又举出现代事例,统统是为了道出观点:情感是基石,但是需要有个量度。这使得文章论证的道理单一、集中,明确得易让人接受。并且,作者的语言基本功相当不错,开头一段的排比句用得好。评分:60分。
宝钗鸣冤
小女子宝钗在日出了大观园来到世间游玩一番,才发现世人对我有诸多非议,小女子我实在是冤枉啊!
人们都偏爱弱不禁风的林妹妹,提到我便一个个咬牙切齿,有的骂我虚伪做作,有的指我贪图名利,有的责我破坏他人美好感情……这都是因为他们用有色的眼镜看我的缘故。
我承认我与林妹妹相比,的确有些圆滑世故,但这并不是我的错。我随母亲、兄长借居在贾府,我的母亲性格温和,哥哥又是一个无法无天的混世魔王,后来又娶了一个凶神恶煞般的嫂子,如果我不处处留意,事事小心,怎么能使母亲和我在这样的漩涡中得以生存呢?但有些人却骂我虚伪,收买人心,难道我关心每一个人也有错吗?我不过是希望母亲和自己能和周围的每一个人和平相处罢了。
有人找出我曾写过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说我一心想着名利富贵。这又是对我的大偏见。大家是否忘了我是为了选秀女才上京的?作为一个从小便被教育″三从四德″的大家闺秀,当我面临着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难道我不能对自己的未来有些许的憧憬、期盼?而且我还在螃蟹诗中抒发了对这黑暗世道的痛恶,使姐妹们大呼痛快,这也是我的诗文,为什么人们却忽略了呢?
木石前盟的确感人,可金玉良缘并不是我一手策划出来的,我也在追寻着自己的爱情呀!当宝玉挨打时,我不也真情流露了吗?但林妹妹那红肿的双眼博得了大家的同情,人们对我自然视而不见了。调包计给我招来一片骂声,可谁又知道当我听到宝玉的一声声″林妹妹″时,我的心中也痛苦万分呢?我得不到自己追求的爱情,还承担着破坏别人感情的骂名,谁又曾为我说过一句公道话呢?
人们之所以对我有许多偏见,是因为他们都带着喜欢林妹妹而讨厌我的心情来看我,看我的一言一行,看我的一词一句……其实就连林妹妹也能用公正的目光看我,后悔以前误会了我,为什么其他人不能呢?但愿世人不要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看人,这样小女子沉冤可以得到昭雪了!
[点评]: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每年都有考生以中外名著为素材进行写作,且佳作连连。不过,要用这种方法写今年的高考话题,考生还是需要一定的胆量。本文作者熟谙《红楼梦》,从薛宝钗的角度,紧扣“不要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看人”这一主题立意,大谈薛宝钗和林黛玉之间的情感恩怨,角度奇巧,扣题无痕,令人惊奇。评分:60分。
训练在线
有人认为财富就是“万能”的金钱,有人认为财富是美丽的精神家园;山间明月、石上清流是隐士的财富,宇宙奥秘、人间万物是智者的财富;音乐是贝多芬、莫扎特的财富,色彩却是达•芬奇、莫奈的财富;齐白石的财富是虾,徐悲鸿的财富是马。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财富,甚至某种痛苦的经历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你的财富是什么呢?请以“我的财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写作点拨]“我的”是指我通过努力而获得的,我拥有的,别人没有的,对我的人生产生巨大影响力的东西。根据题意,“我的”是“财富”的限制词,文中必须写出什么是我的财富,为什么是“我的”财富,即“我”同自己拥有的“财富”之间的情缘或一段动人的故事,显然,这是一篇要求写出个人情感体验的文章。但有的考生把“书籍”、“时间”作为“我的财富”,就不符合题意,因为“书籍”、“时间”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而如果把书籍中的一本书如《鲁滨逊飘流记》作为“我的财富”,从中引出故事,写出“我”对这本书的感情,既扣住题意,也不失为一篇好文章,因为此书就他人来说,未必成为“财富”,而你却情有独钟,文章就有了“我”的个性色彩。此外,一本照相册,一叠剪报本,一枚邮票,乃至一双草鞋,都可作为“财富”来写,关键是要写出为什么是“我的财富”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谈财富”,这就是《我的财富》蕴含的要求。
写好本篇文章,立意选材是关键。要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体验以及人生态度来写,立意要高远,情感要真挚;要选取独特新颖的题材,符合中学生生活的实际,能表现青年人的风貌和志趣。围绕“我的财富”积极思索,神驰八极,心游万仞,思路自然纵横豁然:可以写“我的财富”是书,表现书给予“我”知识、精神等方面的滋养;可以写“我的财富”是我那能够博览古今、与众生交谈的心灵;可以写“我的财富”是“我”的挚友,因为他陪伴着“我”成长,和“我”一起品尝人生的滋味……
文体自选,当然应该选择你自己擅长的文体。作文功底好的同学,可以写抒情散文;想像力丰富的同学,可以灵活运用童话体、寓言体等,不一而足。不得抄袭或宿构这一限制性要求,是为了保证作文真实性的需要。要能够表现青年人的风貌和志趣,要注意选材的独特和新颖。
[学生例文]
感情和认知
大地有高山和峡谷,人间有高尚和卑下。人世中充满着七情六欲的烟和雾,一切亲情、友情、爱情……犹如四面八方的风笼罩着这个烟雾交错的世界。立于天地间,谁能够脱离红尘的牵绊,谁能抛开一切俗念?
古今中外又有几人能够穿越感情的烟雾?像庄子的豁达与放逸吗?像屈原的忠诚爱国吗?虽然庄子能与鲲鹏为友,能穿透世间有为的境界,但他却悠游而无法脱离尘世的纷纷扰扰。屈原放弃一切而忠诚于国,却赴清流而为保全自己的清白。庄子和屈原都把自己放在广阔无垠的宇宙外层,却不知在他诞生之日,地球上的灰尘已把他们都打上了人间的烙印。于是,无论怎样去俯视这宇宙,都是带着感情的牵绊,仿佛地面有无数的线牵连着各处器官,你又如何能够把这层烟雾拨开?
大智大贤的古圣人尚且如此,渺渺众生又岂能拨开世间的云雾?曾有云“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但孔子亦凡夫,这世间的真真假假,是非曲折,迷离而复杂,孔子又有什么本领把一切都看透?人人都心中有牵绊,于是,在每一个十字路口,人们都要徘徊,或寻思未来的道路,或在心中掂量谁轻谁重,或衡量谁是谁非。或逢大的抉择,则更是瞻前顾后,唯恐与谁有隙,或冷落了谁。
没有谁知道你心中的曲折。然而,我们早已习惯去适应别人的需要,让人生的太阳通过别人反射而获得。真理无人能推翻,因为他早已与人们认知世界的心理息息相关。在感情的牵绊下,一切都有了约定俗成的定论。中国是一个人情大国,小至亲朋好友间礼尚往来,大至国际间谈判都特有人情味。不能否认悠久的历史风情早已浇铸了这种情感,也不能否认这种情感的价值,但铁的原则又怎能让人情去牵绊和综合?中国加入WTO后,难道能够让人情做后盾,去开辟崭新的辉煌吗?世界需要的是认知,是开拓,而非人情面前扭曲的对与错,善与恶。
感情让认知陷入迷惘的泥潭,让认知像拴了线的鸟雀而无法像鲲鹏般翱翔在蓝天。真正的认知便是要拨开人间的烟雾,脱去感情的外衣,让真的世界犹如初生婴儿般纯洁地再现于眼前。
[点评]本文紧扣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立意深刻。作者从大至圣贤、小到凡夫俗子皆不能摆脱主观感情对事物认知的影响入手,把俗世中的“感情和认知”的关系剖析得淋漓尽致,引起人们的深刻反思,进而提出一个重大而深远的社会问题——入世后,难道能够让人情做后盾、去开辟崭新的辉煌吗?通篇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当然在这一层面上作者认知还似显单薄,但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完成此作,达到这样的认知水准实属不易。为回答这一重大社会问题作者巧借“鲲鹏”这一形象,敞开胸襟,以其“扶摇直上九万里”的精神,来激励国人能穿越感情的烟雾,正确地去认知。
再者,本文写作技法灵活,语言精当。前四段中皆有问句:问历史、问现在、问未来、问他人、也在问自己,问出了重大的社会问题,不仅脉胳清晰、思维流畅,且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并间以整句,用语精炼,生动有力,掷地有声,增强文章的语势,不愧为一篇考场上乘佳作。评分:60分。
关于话题作文(二)
一、话题作文的三大策略
(一)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
话题作文试题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题目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标题的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第二,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不要求归纳试题所供材料的中心意思并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第三,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文题,而非话题作文不要求自拟文题,也不能另立文题。
在以上三个主要特点中,最主要的是“范围宽泛”这个特点。由于“范围宽泛”,给写作者提供了更广泛的发挥空间,有利于写作者表现个性特征,有利于选拔人才。可以说,以话题作文作为高考作文主要题型之一,是高考作文命题成熟的表现。
要想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做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总之,话题作文审题要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拿2000年高考作文来说,要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一个大范围"化而小之",变为一个具体的小范围,可以写"生活态度"方面的,可以写"辨明是非"方面的,也可以写"意识转变""思维方式""教育改革""道德修养""人物评价""历史反思""职业选择""个性发展"等等方面的,这样,"化大为小","化空为实",文章才能"出彩",才能出现题材多样、迭彩纷呈的好局面。
再拿下面一个话题作文为例:请以“压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善于"以问领写":"什么可以构成压力?""有没有压力?""压力来自何方?""压力带来什么?""怎样对待压力?"等等,然后自己回答这些问题,从这些回答中选择一二来写文章,达到"化大为小"的目的。可以写压力来自过重负担,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责任感;可以写压力的从无到有,也可以写压力的从有到无;可以写压力来自外界,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自身;可以写在重压下喘不过气来,也可以写变压力为动力;可以写要善于自我减压,也可以写"把压力放在肩上,不要放在心上"等等。要选择其中一个来写,不要贪多,否则会造成东拉西扯,空谈漫议。
(二)写好话题作文,其次要善于“以小见大”
善于“化大为小”仅仅是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步,,还要善于“以小见大”,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这就要求作者在选择“小的方面”的时候,注意所选方面的“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在话题作文写作之前“化大为小”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凭借我们绝大多数同学的现有能力还不能将一个大范围的题目将清楚,“化小”以后,才能集中笔力重点突破。选择小的角度后,还要不忘大的话题。面对小的角度,又不要因其“窄”而“钻死胡同”。要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拓展、生发。如当年高考有一位考生在写以“习惯”为题的作文时,先写自己上学时习惯走马路,生怕走新路会耽阁上学时间。接着写有一次自己提前上路,放胆走一回新路,一路忐忑不安,但终于走到了学校。如果作者仅仅写到这里就收笔,就会流于一般化。作者笔锋一转,引导人们深入思考:我们平时生活中,之所以怕走新路,不也往往是患得患失心理在作崇吗?读者看到这里,顿感柳暗花明,受到深刻的启发。我们要记住这样一句话:“角度要小,开掘要深。”
(三)“独辟蹊径、表现个性”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
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二个本事是“独辟蹊径、表现个性”。《考试说明》“发展等级”要求考生作文“有个性特征”。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增强“选择意识”。首先要善于选择自己熟悉的、想说的(有话可说的),有一定拓展空间的内容去写。要善于选择新的切入点,也就是从新的方面认识事物、表现事物。
拿2000年高考话题作文来说,可以从"认识世界的多样性""看到事物的两面性""讲究包容性""承认差异性""尊重并发展个性""增强批判性""鼓励创新性""反对僵死性""提倡灵活性"等角度做文章,不要简单地停留在原话题的"丰富多彩"原地转磨盘,更不要简单地仅仅用一些事例去佐证原话题的正确性。注意:只要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相关,就都符合话题作文写作的要求,不要错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当做一成不变的命题。
当然,“有个性特征”还表现在文章的构思和表达上,但最主要的是“独具慧眼”。在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角度上做到独辟蹊径,表现出文章的新颖性和作者的创造性。
经典回放
话题作文大题小作示例
一位老师拿着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同学们齐声回答说:“一个黑点!”老师接着问:“难道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
要求:请就上述材料引发的联想或产生的感受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文题自拟,立意自定。
化大为小的思维发散方向及例文
1、思维发散方向点拨“一”:
这个黑点只所以显眼、突出,是有白纸作底色、作背景,背景一换,恐怕就没有这个效果了;反过来,这张白纸如果没有黑点的点缀,也不免单调乏味。从二者这种衬托与被衬托的关系出发,可联想到的自然现象有蓝天与雄鹰、草原与骏马、大海与帆船、黑夜与火把、沙漠与绿洲、绿叶与红花等,可联想到的社会现象有平凡与伟大、失败与成功、缺点与优点、邪恶与正义、瑕与瑜、恩与怨、好与坏、繁与简、主与次,甚至胖与瘦、丑与俊、动与静、闲与忙等,在这些子话题中选择任意一个,都可化大为小、变笼统为具体地完成本次作文。
例文一: 瑕 与 美
假如有两块美玉,都玲珑可爱、晶莹剔透,但一块有瑕疵,你会选择哪一块呢?也许你会选择那块无瑕的,因为一般人的思维都是向着完美无缺的。我却不然,我选择的,会是那个有瑕疵的、有缺憾的,因为在我的眼里,玉的瑕,不但不会掩瑜,反而会更加衬托出玉的那份真实纯朴的美。这正如一张白纸上的黑点能反衬出这张纸的洁白一样。
不是这样吗?恰到好处的瑕往往会使事物大放异彩。因而,有刺的玫瑰是美的,残缺的月亮是美的,有痣的佳人是美的,断臂的维那斯是美的。
世间的事物,十全十美、完美无缺是难以冀求的,它往往只是人们的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
美与瑕是和谐统一的,真实的美更是如此。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有沉鱼的美貌,但有心痛病,每每皱眉时,那副姿容却更加楚楚动人。若不是这样,怎么会有“东施效颦”的故事呢!可见西施的“瑕”,却增添了她的美。十九世纪著名的法国雕塑大师罗丹,他的雕塑作品无不为世人称道。但罗丹的人物雕塑远远不及希腊雕塑那么优美、完整、典雅,而往往带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达鲁的胸像,肋骨毕现,罗朗的头像,眼眶相当难看,好像有眼病……畸形与丑陋,是罗丹人物雕塑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倾向,它们都不是以形体的完美取胜。罗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创作倾向呢?因为他的艺术观是:现实中的丑陋即真实的瑕是美的艺术的最好的原材料。你看,瑕与美在西施身上和罗丹的雕塑艺术中,达到了多么和谐的统一啊!
完美无瑕是难以奢求的,而真实自然的“瑕”就是美。我喜欢这种瑕,欣赏这种美。
[简评]文章沿着“纸”与“点”衬托和被衬托的方向进行相似联想,可以想到很多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在众多的子话题中,本文作者选择了一个自己有深刻认识和丰富积累的“瑕与美”来论述,自然能做到论据的使用点面结合、论证过程翕张有度,不仅充分阐述自己所持的观点,给人以哲理的启迪,同时也显示出作者在变宽泛为单一方面的聪明劲儿。
2、思维发散方向点拨“二”:
拿出一张有黑点的白纸,人们往往只见点而不见纸,不管是本能、习惯还是思维定势,我们都可以沿着这个方向联想到如下的子话题:观察社会,只见黑暗腐朽不见发展进步;观察别人,只见鲜花掌声不见汗水付出或只记怨不记恩等;观察自己,只见劣势不见优势、只欣赏成功而不懂失败的价值、扩大痛苦淡化幸福等等。在众多的子话题中选中一个自己最有话可说、有理可论的,然后不计其余、集中笔墨阐述清楚即可。
例文二: 成功诚可贵,失败价更高
被人铭记的往往是成功,成功的时刻是美好幸福的,是值得珍藏回忆的,但是成功之前可能经历的无数次的失败,却像做自由落体试验时的空气阻力一样被很多人忽略不计,这和只见黑点而不见它的背景白纸多么惊人的相似!
唐代刘禹锡有一句诗说“三折乃良医”,爱迪生也说过:“失败也是我需要的。”无数事实都证明过他们所论述的失败的价值。德国医学家欧立希经过606次的试验才造出了专门射杀血液锥体虫的“神奇子弹”,如果没有前面的605次的失败,何来第606次的成功?还有电磁学家法拉第为了证明感应电流的存在,曾经上百次的试验;美国造船家富尔敦为试制蒸汽机轮先后经过了20多年的努力;诺贝尔为研制炸药也多次和死神擦肩而过……这些人在成功的道路上,倾注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都有失败在“鼎力相助”,可见,没有失败做人梯,成功就登不上辉煌的峰顶。正所谓失败是成功的老师,失败是成功之母,人们有什么理由对失败视而不见呢!
当然,没有经过什么挫折失败,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一帆风顺,也让人羡慕,但是,这样的成功者常常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飘飘然而失去进取的
斗志,去步“方仲永”和“江郎”的后尘,这样的成功往往也就成了成功家族的弱者,经不起风浪的洗礼和时间的考验而最终成为昙花一现,不像多次失败换来的成功那样纯粹、持久以至于具有划时代意义。
挫折和失败,对于我们青年人,更是一所最好的大学,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这所大学教给我们的,不仅有攀登者的执着专一的信仰和坚忍不拔的意志,而且有探索者的聪明、才智和经验。因此,如果有两种成功让我选择,一类是唾手可得的成功,一类是艰难曲折的成功,那么我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我欣赏《真心英雄》中的一句话:“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简评]本文作者从只见点、不见纸这一点上进行思维发散,引发出对“只是珍视成功,往往忽略失败”的思维定势的叛逆,并化用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名句提出自己的子话题,既凝练新颖、旗帜鲜明,又出色地完成了大题小做的关键一步。
3、思维发散方向点拨“三”:
偌大的一张白纸上只有一个黑点,它的周围还有大片的空白有待开发利用,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丰富“点”的背景,使黑点灵动起来,变成雄鹰的锐眼或巨龙之睛;也可以把这个黑点想象成不足与缺陷,然后去设法弥补。沿着这两个方向联想,都可以使黑点产生质的飞跃。并据此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感悟点,然后通过适当的表达方式很好地写出来就是了。
例文三: 长剑 和 短 剑
一个斯巴达年轻人因为女神赐给自己的宝剑不如别人的长而闷闷不乐,可他的母亲却告诉他说:“你向前一步,剑不是就变长了吗?”这个故事让我陷入了沉思。
在这个世界上,每天甚至每个时辰都有婴儿啼哭着落地,他们中有多少人携带着长剑,又有多少人携带着短剑呢?
有些带短剑的人会因为天生不如别人而选择自卑放弃,最终在平庸中了却一生;也有些带短剑的人勇敢地拿起了手中的短剑,选择了赛场。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努力拼搏,才能将短剑化为长剑。在一开始,难免会遭到“长剑”的伤害和嘲笑,但他们没有自卑、没有灰心、没有退缩,一个声音一直在对他们说“向前一步,剑就会变长!”于是,“短剑”越挫越勇,始终义无反顾地努力着、拼搏着,在一次次的较量中,剑磨得一次比一次锋利,也一天比一天长。有一天,短剑终于击败了长剑,完成了由“短”而“长”的质的飞跃!
人生就是这样,没有绝对的“短剑”,也没有绝对的“长剑”,没有绝对的天才,也没有绝对的笨蛋,就看你如何对待手中的“剑”。
携长剑的人,有一些成了剑术高明、叱咤风云的人物。但也有一些人,因为有了长剑而骄傲自满,到处炫耀。光阴就在一天天地虚度中飞逝。待到真的上了赛场,费了好大的劲把剑拔出来一看,昔日锋利的剑刃已是锈迹斑斑,别说战胜对手了,连招架、自卫都困难。好端端的长剑却上演了一幕让人深思的悲剧!
这就像一张洁白的纸上已经有了无法抹去的黑点一样,我们无权选择
地拥有了“短剑”的时候,我们唯一所能做的就是握紧手中的剑,向前一步——再向前一步,出击——再出击,真到把短剑变成长剑。
[简评]本文的可贵在于“化笼统为具体”时候,能够紧抓一点,不计其余——只在设法弥补“黑点”这个缺陷上做文章,探讨有了“黑点”该怎么办,并在简练的分析论述中给陷于自卑中的人们以启示:“黑点”不是绝对的,只要我们勇于进取,“黑点”也能化为“亮点”。从而表现出了积极乐观和勇于拼搏创造的人生态度。
4、思维发散方向点拨“四”:
白纸上的黑点既成事实,不但无法抹去,某些原因还可能使它扩大,如果把这个黑点想象成苹果的烂洞,或者一个人做了第一件坏事后的那个污点,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个“黑点”呢?可以据此单一的小话题集中笔墨、娓娓道来。
例文四: 黑点 白纸 黑纸
面对着这张有一个黑点的白纸,我忽然产生了一个自己也觉得有点怪的想法:眼下,这个黑点还不算大,周围大部分的纸还是洁白无瑕的,从整体上看,我们不能说它是黑纸,但根据分子运动论的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黑点就会慢慢扩散到整张纸上,虽然不是马上就会完成这种扩散,可也是一个趋势。想到这,不禁为这张纸捏了一把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就无药可救了。我决定当机立断拿起一把剪刀,把这个黑点剪掉,就像挖去了苹果一个还很小的烂洞一样,它想扩散也没门了。
这让我想到了另外的一个逻辑:好人——好人偶尔做了一件坏事又欲罢不能——坏人。
从数学集合的角度来说,好人与坏人是没有严格界限的,只是人们的主观判断。我很赞成《三字经》上说的那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刚生下来的时候,像一张白纸一样是纯洁善良的,后来由于受到外界一系列不良因素的影响,他可能做了第一件坏事(当然不像杀人放火那么严重),这时,我们该怎样评价这个人呢?我们能说他是一个纯粹的好人了吗?不能;同样,我们也不能就说他是一个坏人,这要看他以后怎么做。如果做完这件坏事以后,痛改前非,决不再做,他就会重新回到好人的行列中来;如果是错上加错,愈演愈烈,即使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想做一个好人,也不可能了,因为白纸上已经布满了扩散的黑点,无法还原成白纸。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做了坏事以后,既不要听之任之,也不要置他于死地而后快,而是想办法让他停止做坏事,改过自新,这样,他完全有可能重新做个好人。这张纸,我们还可以称它为白纸,因为它并没有因一个黑点而完全变质。
[简评]能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是本文成功的关键。从现象中洞察到“黑点”有扩散的趋势,本着防微杜渐的原则,主张当机立断地剪掉它,以保“纸”的洁白,从而走出了抓其一点、不及其余的化大为小的可贵一步。
从以上示例中不难看出,话题作文所给的话题的外延一般都很大,化大为小即缩小母话题的外延为子话题,这一步可通过沿多条途径、不同方向联想来完成。写作时,不妨多列出几个子话题,然后紧紧抓住一个自己熟悉的,化笼统为具体、变宽泛为单一,来个集中笔墨、有感而发,就能写出较好的文章。
训练在线
阅读下列题目,完成“化大为小”的审题训练。
1、世人说:地球上最宝贵的是生命,拥有生命才能拥有一切。学者说:生命是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诗人说: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永久的活着……
——请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谈见解,也可以叙事或抒情。
请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2、古希腊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说:“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中国古代的道家学派也持与此相近的观点。荀子却独树一帜,自信的宣布:“人定胜天。”到了近代,西哲黑格尔说:“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恩格斯更明确的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然而我们文革期间却乐此不疲地“战天斗地”宣称“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
——人与自然究竟应该怎样相处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必修三话题作文复习资料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