忐忑的中国人读后感作文,读忐忑的中国人有感
梁晓声写了本忐忑的中国人,对人性进行了挖掘,大家读了有什么感想?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忐忑的中国人读后感作文,一起来看看。
忐忑的中国人读后感作文篇1
读完梁晓声的新作《忐忑的中国人》,掩卷沉思,书中的那种感怀社会,那种对人性的挖掘、以及对中国阶层的分析,不禁让人感慨,不由得想起梁漱溟的那句话,这个社会会变得更好吗?对社会问题、顶层建筑、人性劣根而言,中国有很多”专家“,而梁晓声绝对算是一位有良知的作家。有些评论,说他代表了最底层的”百姓“,而从这本新作里,我们可以看到,他似乎无意代表为数众多的劳苦大众,而只是为了说出内心的”真话“。梁晓声曾经在一次”两会“上发言时说:”中国让人说真话的圈子越来越小,说假话已经变成一种风气。“我们可以书中看到一个孤傲的敢于抗争猥琐的现实的斗士形象。
在书中,梁晓声曾为”两会“上的发言让记录者为难,也曾让活在”顶层建筑“的人群为难,也可能让他自己为难,但是唯一不用为难的便是他代表的人群,为平民阶层代言,思考国家责任,呼唤社会良知!梁晓声曾说现在有三个中国:一个是数字中国:高速、高铁、高楼、GDP、国家实力、外汇储备、富豪榜;一个是网络中国,很多人不快乐,郁闷、愤怒、骂娘,嚷着”撕毁一切“;第三个是身边的中国,也就是每个人每天过的日子。身边的中国是一个被熟视无睹的中国,是一个被掩盖起来的中国。而被夹在中间的人群只是一群被”游离“的分子,动若浮萍,游移不定。
掀开外面积压的阴霾、灰尘,被覆盖住的真实已经满目疮痍,样貌不堪。梁晓声在书里告诉读者,要去学会和承受抵御时代的污浊和浮躁,静下心来,去寻找那份来之不易的真实。对于老百姓而言,脚踏实地的活着,远离有毒的食品,吃上安全的晚餐,看到一位跌倒的老人,可以毫无负担地去伸手扶起……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真实。
忐忑的中国人读后感作文篇2
书收到后,因为没那么多的时间专心静坐下来读,随手房在客厅的茶几上,每天下班回家吃完饭后便会拿起来翻上几页,断断续续的终于读完了,感触颇多。
首先是使我对作者梁晓声有了更多的了解。读大学的时候,一个读中文的朋友就推荐过我看他的作品,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也就读过那么几部,所以还不敢说对之有多深的了解,但是通过《忐忑的中国人》,我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真诚的而执着的人,为了文学为了良知,他奉献了一切。他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着他所认为对的东西,他真诚地对待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面对社会不公正不阳光现象,他敢于指出、反抗和斗争。
其次是使我对于作家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思考。很多人都会觉得,写作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提起笔来,我们都可以随手写上几篇散文、杂文,或者是小说,但是要真正做一个作家,并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信仰去写作却是不容易的。一个真正的作家,除了需要具备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之外,还要时刻保持思考的头脑,且思想必须要有深度,这就要求丰富知识的积淀和经验的积累。此外,作家还需要一颗执着、勇敢的心,要敢于正视现实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敢于直面一切黑暗,还要勇敢地去揭露和抨击,并最终按照自己的活法活下来。
此外,它引发了我们对社会上的很多现实问题的思考。焦虑一直是人类文化要解决的精神问题。神话”西西弗“就隐喻了这种生命冲突的永恒性。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代表人物荣格说,二十世纪中叶以后,人类会”造成了许多潜在的焦虑“。我们在海明威、艾略特等着名作家的的文学作品中,也随处看得见那种对人生、世界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彷徨和焦虑,生命的焦虑感已是一种普遍性的时代心情。焦虑,已然是我们人类常见的一种心理情绪、精神状态,也是人类的文学常常表现的一个文学母题。
在《忐忑的中国人》中,作者描写的当下我们面临的生存状态,向我们阐释的仍是人类普遍的焦虑和不安。在书中,他分析了当下中国人的生活现状以及普遍焦虑的社会现状,其中”郁闷“、”忐忑“、”彷徨“、”不安“等成为很多人的心理态势,使现如今的很多中国人出现种种自我分裂和心灵危机,造成国人普遍精神贫困现象,即”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农村和城市,不分贫富,不分官民,总而言之集体陷入了一个终于崛起后的大国的焦虑、忐忑年代“。因此,作者呼吁顶层设计改革,并希望从”中国文化“的深层次缘由中寻找答案,来找到这种拯救之途,通过个人问题、社会问题的解答,解决我们内心的冲突。对于这一点,我们只能期待着作者能够在日后的作品中继续深入地为我们解析。
忐忑的中国人读后感作文篇3
断断续续的终于读完了梁晓声的《忐忑的中国人》,有几点感受。
首先是对梁晓声其人有了更多的了解,从其文章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真诚的人,为了写作或者是说为了文学为了良知,他奉献了他的一切。他骨子里有一种执着的精神,他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着他所认为对的东西,他用真心诚恳的对待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面对社会不公正不阳光现象,他敢于指出,他敢于反抗,敢于斗争。正如其文章所说,他是这个世界的战士,而不是这个世界的贵客或者嘉宾。他看待事物是从一定高度一定深度看的,他往往将自己置身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即使本身是参与者),他从一代人,整个社会或者说历史的角度看问题。他往往跳出来看问题,不管自身的,还是社会的,这刚好与易经中的卦(挂起来看)道理想通。
写作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一位作家却是不容易的。要想成为一位真正的作家,要时刻保持思考的头脑,时刻抓住思维的尾巴,因为灵感稍纵即逝。思考必须要深刻,这要求有知识的积淀和经验的积累。当然,文字功底的要求那是自然的了。还需要一颗执着的心,勇敢的心,勇于揭开时代的面纱,勇于剖开人性的伪装,勇于直面一切黑暗,还要勇敢的按照自己的活法活下来。
关于城市。梁晓声对大城市似乎没多少好感,在他眼中高楼不过是金钱的立体结构,他说深圳太新缺少文化的传统和氛围,而无法养育文学,小说家在这样的城市生活会感到窒息。他抵御深圳的诱惑犹如抵御脂粉气太重的女子可能对他产生的诱惑。人的灵魂需要温馨,而现代文明却纠缠住了现代人,让他们匆匆忙忙,灵魂无处遁形。这不是时代跟着人的感觉在走,而是人跟着时代的感觉走,这样的人是可悲的,他们只是时代的奴隶而已。
关于就业。科技的发展带来产业化,产业化必将摧毁传统的工业模式,这就将导致失业。而在科技产业代替传统产业的转型期,必将导致失业,这种失业是面积式失业,而就业是点式就业。点式就业者必须有大学毕业这一入场券,然后还得有对应的专业。这是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其时代的原因。
关于理想主义。现实导致他告别了理想主义。现实,我们了解的现实或者我们所认为的现实,在多大程度上真的是现实呢?
关于忐忑。理想主义的破灭,让人心介于有盼头与放弃了盼头的无为的焦虑与忐忑之中。变态的房价与高涨的物价无疑是让人们放弃盼头的原因,而如若这些盼头都得以满足之后,人们又将陷入怎样的一种状态呢?安逸、舒适、享乐?那如若他们放弃盼头,似乎现在就可以过上安逸、舒适、享乐的生活。我们能说他们不对吗?
他们在整肃房地产开发热、股票热、特区开发热之前狠狠的捞上一笔,然后去过”好日子“,我们又能拿他们怎么样呢?难道他们不是用知识正确把握形势后所作出的于个人为理性的抉择吗?
梁晓声读后感相关文章:
1.梁衡散文读后感1000字3篇
2.梁晓声《第一支笔》读书笔记
3.《卡尔威特的教育》读书笔记
忐忑的中国人读后感作文,读忐忑的中国人有感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