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发布时间:2017-02-06 12:50

时间飞逝,转眼间七年级语文的单元检测即将到来,,同学们要如何准备检测试题复习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人教版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人教版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一、(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澎(péng)湃 哽(gēng)住 喧(xuān)闹 哺(pǔ)育

B.祈(qǐ)祷 炽(chì)痛 镐(gǎo)头 污秽(suì)

C.崎(qí)岖 嗥(háo)鸣 阻抑(yì) 亘(gèn)古

D.肃(sù)静 九曲(qǔ)连环 谰(lán)语 默契(qiè)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狂澜 怪诞 田垄 浩浩荡荡

B.郝叟 字帖 惨白 一泻万丈

C.逼狭 屏障 斑澜 绝壁断崖

D.磨损 朔气 蚱蜢 摇摇晃晃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B.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C.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D.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课外小组活动,使她更喜欢语文了。

B.英语虽然难学,但我还是取得了好成绩。

C.这次演讲规定每位演讲者发言时间最多不超过10分钟。

D.在节能型环保社会里,人们的低碳意识正在进一步增强。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

B.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

C.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D.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问女何所忆 忆:回忆

B.东市买骏马 市:集市

C.昨夜见军帖 帖:文告

D.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

7.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译文:将士们打了多年的仗,经历过多次战争,有的阵亡,有的回来了。)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译文: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C.可汗大点兵。(译文:皇上大规模地征兵。)

D.军书十二卷。(译文:征兵的名册有十二卷之多。)

8.下列与课文有关的说法中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写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表现了木兰这一巾帼英雄形象。

B.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

C.木兰不愿留在朝廷做官,说明她对功名利禄并不热衷。

D.本诗叙述有详有略,对木兰在战斗过程中的描写属于详写。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9.名句默写。(6分)

(1) ,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2)《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的矫健雄姿的诗句是:“ ,

。”描写边塞夜景的诗句是:“ , 。”

三、(本大题共9小题,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10分)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10.“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一句中,“埋葬”一词的含义如何理解?(2分)

11.作者在文中写春天和秋天的景色有什么作用?(2分)

12.“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一句中的“那边”指代什么?这一行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3.怎样理解结尾“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这句话的含义?(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中国不亡,有我!

齐邦媛

抗战爆发后,整整一年间,我家随着流亡学生颠沛流离半个中国,从南京来到重庆。一九三八年十一月的一个早晨,爸爸送我去沙坪坝的南开中学上学。在这里六年,我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心智发展,奠立了一生积极向上的性格。

日本人占领东北后,又向华北伸出侵略的魔爪。数年间,天津的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通过游行呼吁自强,号召爱国抗日。校长张伯苓先生深知局势危急,战争只是早晚的问题,因此早在一九三六年即到重庆觅地建立南开中学分校,由沙坪坝乡绅捐地,各界捐款盖校舍,第一年即招收了一百六十名学生。卢沟桥开战后,南开是第一所被日本人炸毁的学校,也是第一所在后方以长期抗战为信念重建的学校。南开中学在抗战最困难的八年中,教育了数万青年,每个人几乎都是张伯苓精神的延长。

张校长创业立世全靠坚强的爱国精神,他就是校歌里“巍巍我南开精神”的化身。在我成长的六年中,留给我非常温暖的印象。他长得很高,有一百八十几公分,体型又大又壮,不胖,肩膀很宽,长年穿着长袍,戴一副有颜色的眼镜,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高大壮硕的他挺胸阔步地在校园行走。不论前线战报如何令人沮丧,日机轰炸多么猛烈,在张校长的带领下,我们都坚信中国不会亡。

在校六年,听他在周会讲过多次的故事也成为我终生的记忆。

张校长幼年时跟随浪迹各地私塾教学的父亲读书。十三岁时,考取官费的北洋水师学堂,他听得懂启蒙思想家创校的理想:当年清廷维新派的严复、伍光建等人和一些自英国留学归国的年轻军官,引进西方思想与新知,希望建立强大的现代海军,奋发图强,为国雪耻。一八九四年,他由水师学堂毕业时,正逢中日甲午之战,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没。一年后,他被派到“通济轮”上见习,竟目睹了甲午战场威海卫由战胜国日本移交给英国人占领的场面。他在自己国家的领海上眼睁睁地看着国帜三易,先下清旗再升日旗,隔一日改悬英国旗。

这样的羞耻使他深受刺激,更因为看到怠惰无知的一般民众,既无纪律和敬业精神也不知国难当头,故思索唯一能振作民心的只有教育。他毅然决然离开海军,一心办教育,一九○八年,创建了天津南开中学,誓为教育中国的子弟献身。

更令人意外的是,一九一七年他已四十一岁,竟克服种种困难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研究西方教育理念。回国后,他创设了南开大学。抗战之初,日本人恨他发起爱国活动,炸毁了南开。之后,南开与北大、清华合为西南联大,在昆明设校,成为抗战期间最好的大学。

自他从事教育到一九五一年逝世为止,张校长一直用强烈的激情到处演讲,鼓励“中国不亡,有我!”的志气,宣扬教育救国的理想,他足足说了半个世纪!为了庆贺他七十岁之成就,胡适和十一位美国学者合撰《另有表现的中国》一书,书名意指借由南开精神看到在政治军事动乱不宁的年代,尚有另一个中国在日益进步,充满了高瞻远瞩的理想。

张校长高大的身影永远留在学生心里。在沙坪坝那些年,他住在校内宿舍,每天早上拄杖出来散步巡视,看到路旁读书的学生就过来拍一拍肩、摸一摸头,问衣服够不够,吃得饱不饱。南开的学生都必须住校,在他想,这些孩子都是父母托给他的,必须好好照顾。他那时不知道,他奋斗的心血都没有白费。他说的话,我们散居世界各地的数万学生都深深记得,在各自的领域传他的薪火,永恒不灭。

(节选自《巨流河》,略有删改)

14.根据时间顺序梳理张伯苓校长主要的办学经历。(2分)

① →美国回国后,创设南开大学→ ② →抗战期间,南开大学与北大、清华合为西南联大

15.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其表达效果。(2分)

他在自己国家的领海上眼睁睁地看着国帜三易,先下清旗再升日旗,隔一日改悬英国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说“在我成长的六年中,留给我非常温暖的印象”,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温暖”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他说的话,我们散居世界各地的数万学生都深深记得,在各自的领域传他的薪火,永恒不灭。”这部分文字照应了文中哪个句子?(用文中的原话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文章标题“中国不亡,有我!”的内涵。(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9.综合性学习。(5分)

【关注黄河】阅读下列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探究性发现?

材料一: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第一次离京外出巡视,首先就是视察黄河,他作了很多重要指示,并谆谆嘱咐:“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1964年,他已经70多岁高龄,还一再提出要徒步策马,上溯黄河源,进行实地考察,念念不忘治理与开发黄河。在纪念黄河治理60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强调:进一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让黄河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

材料二:60岁的王勇自从1985年开始黄河研究后,不但花光了自己的积蓄,如今连基本的生活费也要靠打工来获得。像王勇这样的民间黄河研究者有很多,“每年黄委会都要接待不少来自民间的黄河研究者”,李肖强这样说。(2分)

【书写黄河】我市拟编写一本以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手册,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宣传手册的计划由四个部分组成,你觉得应该编辑哪四个部分?说出这四个部分的内容并分别给这四个部分拟一个标题。(3分)

五、(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20.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我心中的黄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人教版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答案:

1.C(A.“哽住”的“哽”应读“gěng”,“哺育”的“哺”应读“bǔ”;B.“祈祷”的“祈”应读“qí”,“污秽”的“秽”应读“huì”;D.“九曲连环”的“曲”应读“qū”,“默契”的“契”应读“qì”。)

2.C(“斑澜”的“澜”应改为“斓”。)

3.C(C项中第一个逗号应为分号,“画眉唱歌”和“普鲁士兵操练”分别是独立的成分,前后两层意思为并列关系,应为两个分句,故用分号隔开。)

4.D(A项滥用介词导致无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B项关联词语使用位置不当,应将“虽然”放在句首。C项词语意思重复,“最多”和“不超过”保留其一即可。)

5.D(A项用了排比手法;B、C两项用了比喻手法;D项属于带“像”字的非比喻句。)

6.A(忆:思念。)

7.D(D句中的“十二”并非确指,应翻译成“很多”。)

8.D(这首诗对于残酷的战争,只是一笔带过,文章主要是为了表现木兰不怕苦难、替父从军的高尚品质,战争与主旨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9.(1)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2)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第(1)题属于记忆型默写,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诗文内容,会背诵,会默写,并且不要写错别字。第(2)题属于理解型默写,能力要求更高一层。这要求我们在学习时不仅要做到熟练背诵,而且要理解诗文大意,掌握诗文的写作技巧等。]

10.“埋葬”写出了作者面对这片土地曾经遭受过的磨难而沉重悲愤的心绪,又暗示出作者要改变土地命运的坚定信念。(理解“埋葬”一词应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41年,正值“九一八”十周年,抗日战争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无家可归。在日寇的铁蹄下,人民生灵涂炭,痛苦不堪,因此这片“土地”埋葬了“我”的欢笑。)

11.春天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景色怡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硕果累累。作者选取这两个季节,写出了生活的幸福和安逸,激发起人们对昔日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向往,也激发起人们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这两个季节是希望的季节,作者描写这么诱人的景色,既是对昔日美好的回忆,也是对现在饱受欺凌的现状的愤懑,更寄托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12.故乡。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对故土沦丧的无言悲痛。(回答第一问需联系上句“……乃是我的家乡”。“那边”是承上指代,因此指“故乡”。“我”“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充分说明了“我”因远离故乡、因故乡沦丧而整夜不眠,写出了自己怀念故乡的感情和对故土前途命运的担忧、悲伤。)

13.这是作者对土地许下的庄重的誓言,表达了作者坚定的信念和不向任何困难屈服的壮志。(“泪水”因关切、悲痛而流出,“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即因悲痛而生力量,用这力量去为故土雪耻,表达了作者的坚定信念。)

14.①一九○八年,创建天津南开中学 ②一九三六年,到重庆觅地建立南开中学分校(一定要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顺序”“办学经历”这两个提示,其他可不在考虑之内。由“美国回国后,创设南开大学”向前寻找,可找出“一九○八年,创建了天津南开中学”,向后寻找,可找出“一九三六年即到重庆觅地建立南开中学分校”。)

15.“眼睁睁”一词写出了张伯苓看着国帜三易时内心的无奈、痛心和悲愤,体现了他对国家民族强烈的爱与责任感。(“眼睁睁”的本义是睁着眼睛,在这里的意思是没有办法。在自己的国土上,张伯苓看着国帜三易,此时内心的无奈、痛心和悲愤油然而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热血男儿那份责任感,那份拳拳报国之心,那份深深的爱国之情汇集在他的心头。)

16.在艰难的求学生活中,张校长对我们的照顾细致周到;无论国家民族处于何种境地,张校长和他的故事总是给“我”勇气和力量,让“我”坚信中国不会亡。(“温暖”的本义是暖和,在这里是指张伯苓校长在生活上和精神上给我们的关怀和鼓励。在生活上,“看到路旁读书的学生就过来拍一拍肩、摸一摸头,问衣服够不够,吃得饱不饱”。在那艰难的岁月,在那艰难的求学路上,张伯苓校长对“我们”的照顾无微不至。在精神上,“不论前线战报如何令人沮丧,日机轰炸多么猛烈,在张校长的带领下,我们都坚信中国不会亡”“张校长一直用强烈的激情到处演讲,鼓励‘中国不亡,有我!’的志气”,在那民族危亡之时,张伯苓校长给“我们”带来信念、勇气和希望,让“我们”坚信中国不会亡,中国一定会胜利。)

17.南开中学在抗战最困难的八年中,教育了数万青年,每个人几乎都是张伯苓精神的延长。(“他说的话,我们散居……永恒不灭”一句概括了张校长的爱国精神对“我们”影响的远大,这一句在文章的最后提出,那么文章的前面一定对此内容有交代。通读文章,可知第二段中的“南开中学在抗战最困难的八年中,教育了数万青年,每个人几乎都是张伯苓精神的延长”最合适,这句话既概括了张校长的爱国精神对“我们”的影响又开启了下面的叙述。)

18.这是张校长演讲了半个世纪的主题,是他救国理想的体现;这也是张校长和他的学生坚信“中国不亡”努力创造“另一个中国”的“南开精神”;这更是南开精神对我们后人永恒不灭的激励。(标题从情感入手,写出了张校长半个世纪演讲的主题,写出了张校长和他的学生们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南开精神”,写出了中华儿女报效祖国的心声,表达了他们那种挚爱祖国的情感,对后人有激励作用。)

19.【关注黄河】把黄河治理好是全国人民的一件大事。上至中央,下至平民都十分关心黄河的治理。【书写黄河】内容略。标题示例:黄河的概况;黄河的变迁;黄河的治理;黄河的明天。(【关注黄河】回答本题需要认真阅读材料,把握其主旨。材料一写了毛泽东和胡锦涛对治理黄河的重视,这两位国家领导人代表了党和国家,他们的言行、他们的态度表明了国家对黄河的重视,对治理黄河、造福人民的愿望。材料二写了两个人:王勇和李肖强。王勇的行为和李肖强的语言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反映了个人对黄河的关注,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切实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黄河治理大军中,他们来自民间,代表了普通民众。所以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不难总结出探究结果: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关注黄河的治理。【书写黄河】本题的开放性较强一些。要做黄河的宣传材料,需要让大家全面了解黄河,因此回答时可以考虑黄河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既要将黄河的现状讲明,又要讲清楚黄河未来的发展走向,围绕这几点来给手册拟标题即可。)

20.思路点拨:“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可以说,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知道黄河的。千百年来,黄河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中华文明,夯实了我们民族的灵魂。让我们带着崇拜,再次走近黄河,感受黄河巨人的风采,沉醉于黄河厚实的文化底蕴吧!

如果要以“我心中的黄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我们怎样才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呢?

第一,动笔前要对黄河加以解读和品味。写作之前,我们应该多角度涉猎有关黄河的材料,最好的方法自然是亲临黄河,欣赏黄河的波澜壮阔,聆听黄河的涛韵狂吟,体味黄河的慈母情怀,以储备素材,积淀文思。如果没有条件一睹黄河之风采,就只能进行间接体验。如何间接体验?一是读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身上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宝藏。从古到今,不少的文人墨客歌咏黄河、描绘黄河,诗词歌赋浩如烟海。许多离奇迷人的神话传说、源远流长的成语典故、妇孺皆知的谚语歌谣、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都与黄河密切相关,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都是认识黄河的绝佳途径。还可以向长辈请教,进图书馆查阅,上因特网搜索等。只要你是一个有心人,就一定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二是唱黄河。通过歌唱《黄河大合唱》《黄河之恋》《再见黄河》《黄河之战》《黄河源头》《黄河第一湾》等高亢悠扬的歌曲,来体悟黄河的壮美和伟大,以激发自己的豪情壮志,从而激发写作灵感。

第二,由衷地抒写黄河、赞美黄河、咏叹黄河。在解读和体味黄河的基础上,要形成自己对黄河的独特领悟。在真切感受的基础上,寻找落笔的切入点。可以描绘美丽的黄河风光,记述自己对黄河的认识,抒发自己对黄河的深情,抒写自己对黄河的忧思,表达自己对黄河的希望。行文之中,一定要表达出自己对黄河的真挚而又强烈的感情,努力使你的文章打动自己,进而感动别人。下列几种行文思路可供参考:

(一)精选镜头,绘出心中黄河。不妨以空间为纬,从黄河源头到黄河入海处,依次挑选几个能表现出黄河一泻千里气势的精彩镜头,将你的想象、情感融入画面,细腻地描写一番。也可以时间为经,既可以按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又可以择其一天,按早中晚顺序,精选三两个镜头,既写出黄河儿女与黄河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又描绘出黄河美丽壮观的景象。

(二)前后对比,让人深深震撼。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你就可以思接千载,视通八荒,寻古探幽,探寻黄河之水由清变浊、由浊变黄的原因,探寻黄河成为地上河的原因,探寻黄河变得桀骜不驯的原因等。你可以择其一点,借用相关资料描述黄河令人揪心的现状,然后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类现象是人们受经济利益驱使而造成的,并警告人类不要自掘坟墓。在此基础上,描绘出你心目中的黄河山清水秀图。你也可以截取历史上的黄河泛滥、“千里无鸡鸣”的片段与新中国成立后,黄河儿女治理黄河“长缨在手,缚住黄龙”的气概对比;还可以插入90年代末,退耕还林后,黄河发生巨大变化的真实图景,表达中华儿女坚信黄河山清水碧之日不远的信念。

(三)变化角度,抒写美好未来。你可以以黄河两岸的农民、渔夫的身份切入,抚今忆昔,展望未来,描绘黄河美好的前景;你也可以采用寓言体、童话体,大胆想象,以黄河或东海的一条鱼、一只虾的身份切入,以鱼虾的口吻叙述故事,描绘鱼虾在清清的黄河中自由遨游的情形和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你还可以尽情地想象,以梦境的形式切入,将你理想中的黄河写出:黄河两岸树木婆娑,鸟语花香;黄河水碧见底,鱼儿欢畅;黄河岸边,村姑濯足洗菜,轻轻歌唱,河面,白帆点点,渔舟唱晚……

第三,在文体上要脱俗出新,诱人眼球,展示个性。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可以用黄河的自述口吻来介绍黄河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前景;可以用日记的形式来记录自己对黄河的心灵倾诉;可用记者采访的形式来表达人们对黄河的关爱之情;可以以调查报告的文体来揭示黄河所面临的严峻现实;还可发挥想象,运用生动的童话、寓言、书信、科幻小说等体裁,来表情达意,生动形象地进行抒写。擅长抒情的同学可写散文,善于想象的同学可写记叙文。也可以精写前几段,给读者留下一个好印象,比如: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创设悬念,引人入胜;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结尾可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或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精辟抒情,升华主题。

例文:

母亲河,你听我说

亲爱的黄河:

你好!

那日,我从黄河大桥上又目睹了你雄浑沧桑的容颜。你逶迤而行,流贯万里,穿越九省,不舍昼夜,浩浩荡荡,从容不迫;你驾驭着唐古拉的风,携带着大西北的黄土,执着奔腾,义无反顾地投入大海的怀抱。

黄河啊,圣洁的慈母!你流经的地域,气候湿润,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庄稼葱茏,草木茂盛,生机盎然,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的发祥地之一。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风风雨雨,你丰腴修长的躯体里始终热血沸腾,豪情万丈;你忍辱负重,无怨无悔,谱写了中华民族不朽的乐章。黄河啊,珠穆朗玛是镶嵌在你项链上的一颗钻石,青藏高原是你的绣花枕头,秦岭是你发髻上的一支玉簪,万里长城是你的披风,青海湖是你的梳妆镜,黄土高原是你的脂粉匣,太行山脉是你的发梳,渤海是你的浴盆。五岳在你面前没有了风采,昆仑山在你面前低下了高傲的头。你就这么高贵,你就这么富有,你就这么朴实!

吮吸着你的乳汁,无数文人骚客汲取灵感,吟咏长啸,抒写中华儿女的一腔豪情。李太白把盏畅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王之涣登高望远,感慨万千——“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维品味着黄河,恬然入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些富有诗情画意的诗句,因沾染了黄河的灵气而被吟诵不绝。平民百姓也在尽情歌咏你:“天没头儿地没尾儿,壶口拉格儿就没有底儿!为啥没有底儿?只因为拉格儿黄河呀,把个地球穿透了气儿。”唱出了对你的敬畏。黄河啊,你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你的儿女总是在国家危难重重的时候,气贯长虹地把你歌唱。听吧,那《黄河大合唱》《再见黄河》《黄河之战》的歌声,穿越时空,高亢悠扬,荡气回肠。

黄河呀,你又是那般桀骜不驯,曾给你的儿女们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因为你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人为破坏而对儿女进行报复和惩罚的日子,你欲哭无泪,人们也焦急如焚;因时时遭受污染,你日夜无奈地抽噎。黄河啊,放心吧,人们保护和关爱你的意识正越来越强烈。

黄河母亲,祝你永远安康!

你的后辈中华儿女叩上

昌达年感恩月警醒日

点评: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作者的情思是饱满的,文采飞扬,娓娓倾诉,将母亲河的形象描绘得光彩照人,读来朗朗上口,别有一种诗意美;作者的眼光是开阔的,思维是活跃的,见解是深刻的,作者对黄河母亲的自豪、赞颂、爱慕、忧思以及对黄河明天美好前景的向往、憧憬、展望和坚定的信心,更是激动人心。

同时,文章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善于调动各种积极的语言因素,把对黄河母亲的一腔挚情渲染得美丽而动人。文章体裁新颖,巧用书信形式,运用第二人称,有利于情感的抒发和表达。语言畅达自然,旁征博引,一气呵成,形成雄浑、沉重之美,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唱响了一曲深情的母亲河之歌。

人教版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