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环境保护复习资料
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永不褪热的话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环境保护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复习资料(一)
▲我国三大生态问题:石漠化,水土流失,荒漠化
1、石漠化:发生地-------我国的云贵高原,两广丘陵地区(亚热带湿润,喀斯特地区) 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自然:①坡度陡峻②土层浅薄③降水丰富,夏季降水强度大
人为:①过度砍伐②毁林开荒③陡坡开荒
2、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为例
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
①黄土土质疏松②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③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
①破坏植被-----农牧业方式的改易,营造宫殿,樵采,战争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③开矿中不注意环保
④人地矛盾突出
江南丘陵:红色荒漠
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自然:
①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多暴雨
②地表起伏大,坡地水土不稳定
③河流水系发育,侵蚀能力强
人为:①毁林开荒②滥砍滥伐,过度樵采③人地矛盾突出
3、荒漠化:西北地区为例
外力作用------风蚀作用
原因:自然: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
②地表覆盖深厚的沙质沉积物
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④生态环境脆弱
人为:
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农垦
④水资源的利用不当
⑤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⑥人地矛盾突出
▲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
①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营造经济林
②工程措施:修建水库,修梯田,淤地坝
③农牧业措施:等高耕作,使用有机肥,适时耕作,舍饲养畜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复习资料(二)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淡水资源短缺:
淡水资源短缺地区分布:世界主要分布在中东与非洲。我国主要是分布在华北与西北地区
1、原因:
自然原因:
①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有限: 河流,湖泊,浅层地下水
②淡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 平均径流量排名: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中国
人为原因:
③淡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
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增长快
2、新加坡是热带雨林气候,但新加坡是缺水国家,试分析其原因
①陆地面积小,地表径流少 ②经济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淡水资源短缺带来的危害:
①制约经济发展②影响粮食生产安全③损害生态环境④损害人体健康⑤引发国际冲突
▲我国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时间: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⑵我国不同地区差异
南方地区:(以上海为例)水资源总量丰富,多水带―――水质型缺水
原因:水污染严重
华北地区:(黄河,淮河,海河)总量不丰富,过渡带,缺水最严重――资源型缺水
原因:自然原因:
①降水量少,季节、年际变化大
②流经本地区的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
③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④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西北地区:总量不丰富,缺水带――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用水带来生态问题,如土地荒漠化加剧。
3、长江以北地区人多,地多,水少,水土资源不匹配,水资源最紧张,缺水问题最突出。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复习资料(三)
▲水体富营养化:
1、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2、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3、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海洋石油污染
1、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
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在静水环境 。
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
高中地理知识点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
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
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④制约工业的发展。
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
⑥造成经济损失。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 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
1. 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
2.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3.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2) 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2.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
3.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3)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
1.发展节水型农业。
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复习资料(四)
▲大气污染物北方城市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原因(以北京为例)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②燃煤。
③机动车尾气。
④建筑工地扬尘。
▲大气污染物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治理。
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
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
③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
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
▲大气污染物酸雨:
1、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PH值小于4.5的为重酸雨。
2、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分别形成硫酸型酸雨和硝酸酸雨。
3、污染源:
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
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
危害:
①使河湖水酸化。
②使土壤酸化,农作物减产。
③腐蚀树叶,毁坏森林。
④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损坏。
我国酸雨类型以硫酸型酸雨为主(原因是燃烧高硫煤),汽车尾气造成硝酸型酸雨
我国酸雨80年代出现在西南地区,90年代扩大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目前已扩展到华北和东北地区
▲怎样防治酸雨
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 。
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
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
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
⑤加强废气中SO2的回收与利用。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
②开发洁净煤技术。
③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④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
⑤其它,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复习资料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