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名人创业故事及启发
对于创业来说,新的路可能在别人不敢走的地方,也可能在别人不愿走的地方,看看那些名人创业的故事,学习他们,从故事中找到自己的道路。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成功名人创业故事及启发,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成功名人创业故事及启发一
两次创业都只用一年便用户量破千万的他 25岁就看够了权力斗争
1984 年10月,帕沃尔·瓦勒耶维奇·杜罗夫(Pavel Veleryevich Durov)出生于前苏联列宁格勒,现在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父母亲分别来自俄罗斯和乌克兰。他的父亲是苏联一位有名的拉丁语学家,家里还有一个大他四岁的哥哥尼克莱·杜罗夫。
小杜罗夫的大部分童年时光,在父亲任教的意大利城市都灵度过。后来,他遵从父亲的意志回到俄罗斯,并在 18 岁时考取了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语言学专业。
在校期间,杜罗夫开始自学编程。和 Facebook 创始人扎克伯格的黑客经验几乎完全相同,他黑掉了学校网站之后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把首页换成自己最讨厌老师的照片,旁边配上“Must Die”的字样……尽管学校很快会更换管理员密码,但他每次都能再度破解掉。
在他的传记《杜罗夫密码》中曾经有这样的描述:在校期间,杜罗夫已经不满足于自己的专业和还凑合的编程/黑客技术,而是想成为像扎克伯格那样的“互联网偶像”(internet icon)。
2006 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却没有延续父亲的事业,而是很快创立了社交网站 VKontakte(简称 VK)。
当时,还在德国波恩大学攻读第二个博士学位的哥哥尼克莱·杜罗夫,每天都会抽时间给 VK 写代码,在国际长途电话上跟弟弟沟通 VK 的开发工作。很快,以俄语作为第一语言的 VK 获得了大量用户。不断走高的公司前景,显著增大的开发压力,促使尼克莱回到了圣彼得堡,开始担任 VK 的首席技术官。
VK 经常被质疑为对 Facebook 的抄袭,而杜罗夫一直借用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的经验来解释:“苹果不也是抄袭索尼来的吗?”
经过早期的快速发展,2007 年2月 VK 的用户数就超过了 10 万,同年七月超过了 100 万,次年四月则暴增至 1000 万,很快就击败了本国的竞争对手 Odnoklassniki,成为了俄罗斯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站。
作为最主要创始人的杜罗夫,拥有 VK 20% 的股权。他中学同学的父亲,俄罗斯犹太人社群领袖米哈伊尔·米利拉什维利(Mikhail Mirilashivili),以及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列夫·列维夫(Lev Leviev)等其他投资人,共同拥有剩下的 80%。但杜罗夫拥有绝大多数的投票权,这一设计和 Facebook 创立时几乎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从创立 VK 开始,杜罗夫整个人的行事风格变得愈发神秘。他极少出现在公开场合,不接受采访,反倒是他的公司在俄罗斯高调到无以复加,租下了圣彼得堡最著名的胜家大楼(Singer House)的五层和六层,就在圣彼得堡最大的书店楼上。
VK 在俄罗斯的如日中天,让杜罗夫尝尽了甜头——然而好景不长,在创立 4 年之后,它终于“被盯上”了。
盯上 VK 的,是在俄罗斯半公开存在的“强力集团”(Siloviki),一支主要由政府、军方和情报方面的高级官员、财阀的实际控制人组成的政治力量。随着俄罗斯政局的变换,VK 上开始出现了更多的反对声音。而杜罗夫对这些内容和活动的放任不管,加剧了由寡头统治的当局在互联网上面临的舆论压力。相信到了这里,大家都能理解为什么“强力集团”需要加强对 VK 的控制了。
他们首先派出了钢铁大亨爱丽舍·乌斯马诺夫,他控制的 Mail.ru 是俄罗斯和东欧地区最大的电子邮件服务商,类似“俄罗斯版雅虎”。(对了,Mail.ru 还是 Facebook 的投资方哟。)
2011 年,Mail.ru 成功收购了 VK 39.99% 的股份,稀释了杜罗夫所持的股份,并计划进行更多收购。而杜罗夫在 Instagram 上发布了一张照片,作为对试图吞并 VK 行为的回应。现在,这张照片已经被删除了:
遗憾的是,杜罗夫一个人的坚定,无法逆转自己对 VK 控制权正在流失的现实。
2011 年 12 月,出于对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遭人操纵的质疑,俄罗斯抗议者在 VK 上组织了一次活动。此事成为了克林姆林宫出面对杜罗夫实施打压的导火索。然而,面对删除账号和页面的命令,杜罗夫依旧没有执行,而是把自己的 VK 页面、Twitter 和 Instagram 账号变成了战场,用可笑的萌宠图片来表达自己的异见:
随着杜罗夫一次又一次反抗政府的审查要求,即便在俄罗斯国内已经如愿成为互联网偶像的他,也不再能够因为名声而免受责罚。就在他发布这张照片的当晚,一支身着迷彩军装的武装部队造访了他在圣彼得堡的家,敲门试图进入,但遭到了他的拒绝。这些人一个小时左右后离去。杜罗夫对传记作者表示,关于那天发生的事,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心中有个声音告诉他,要拒绝(政府的要求)。”
可能是由于察觉到,自己失去公司控制权的情况已经无法挽回,杜罗夫的心情反而更好了。2012 年有一天,他和公司的几位同事用 5000 卢布的纸币折成纸飞机,从位于圣彼得堡最繁华地区的胜家大楼办公室的窗口往下扔——当天,他们一共扔了超过 20 架纸飞机。
2013 年有一次,VK 公司被警察清查,杜罗夫本人被指控开车碾压了一名交警的脚,却因为“失联”而未遭逮捕——现实是,杜罗夫根本不会开车,连驾照都没有……
在他失联的这段时间里,“强力集团”完成了对 VK 的“接收工作”:
1)2013 年 4 月,基金公司 United Capital Partners 收购了 VK 的另外两名大股东米利拉什维利和列维夫所持有的 48% 的 VK 股权。UCP 的管理人是俄罗斯政商大亨伊利亚·谢尔波维奇,而他在情报机构克格勃工作时是伊戈尔·谢钦的下级。后者现在是俄罗斯石油公司董事长,也是当时俄罗斯政府重要的商业亲信。
在这笔交易完成之前,杜罗夫一直不知情。早在失联之前,他和这两位公司创始股东的关系已经交恶,还一度删除了他们在 VK 的页面。
2)几个月后,杜罗夫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表示“刚刚和朋友度假回来”。这年十二月,他被迫出售自己所持的 12% VK 股份给俄罗斯电信运营商 MegaFon 的 CEO 伊万·塔弗林。塔弗林随后很快将这些股份又转手给了 Mail.ru。
3)加上刚拿到的 12%,Mail.ru 一共持有 VK 52% 的股份,实际控制了这家社交网站。在 2014 年 9 月,Mail.ru 从 UCP 手中收购了该基金持有的全部 VK 股份,相当于全资控股了 VK。
至此,VK 在两个大股东 Mail.ru 和 UCP 的运作下,正式完成了“国有化”。
曾几何时,习惯了对抗审查的杜罗夫,对扎克伯格配合俄罗斯政府的行为深恶痛绝。然而在 2014 年,VK 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开审查并删除亲伊斯兰国账号和页面的社交网站,远早于 2015、2016 年才开始行动的 Facebook 和 Twitter。截至 VK 数据的最新一次披露,它的用户数突破了 3.5 亿,比全世界讲俄语的人口的总数还要多;月活跃用户高达 4600 万,达到 Facebook 在俄罗斯的四倍水平;公司估值也突破 30 亿美元。杜罗夫缔造了 VK,但 VK 的成功已经不属于他。
别以为这位年少成名的创业者会被这点儿挫折影响。杜罗夫没有时间黯然神伤,还有新的机遇在等待着他。
你可能想知道,在 2013 年失联“度假”的那几个月里,帕沃尔·杜罗夫去哪儿了?
其实早在警察闯进 VK 办公室清查公司的几天前,消息灵通的杜罗夫就带着自己的哥哥,以及少数几个在公司里信任的同事,从圣彼得堡搭乘飞机离开了俄罗斯。他们来到美国东北部美加边境上的水牛城(Buffalo)。
就在这里,他们创立了 Telegram,一款用户增长速度之快与 VK 比肩,仅仅三年不到就火遍全球的加密聊天服务。
彼时的杜罗夫已经适应甚至开始享受四处漂泊的理想生活。他卖掉了自己在圣彼得堡和俄罗斯其他地方的固定资产,换得了一大笔钱。向塔弗林出售 12% VK 股份之后,杜罗夫已经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流放者——俄罗斯不再是欢迎他的祖国。
早在第一次被警察上门查水表时,杜罗夫已经开始察觉到自己的电话、电子邮件,甚至 VK 都有可能被监听。而这次的自我流放,给他带来了一次全新的机会。身为数学和计算机天才的哥哥尼克莱主导了 Telegram 加密协议、应用架构的设计。在回到俄罗斯之后,杜罗夫正式发布了 Telegram 的第一个版本。
就在 2013 年 8 月 Telegram 发布不久后,UCP 基金宣布由于该项目使用了 VK 的资产(开发人员),项目应该属于 VK。结果,当然是没让 UCP 得逞了……
Telegram 跟欧美用户已经非常熟悉的 WhatsApp、Facebook Messenger 没什么不同,可以发文字、语音,也可以用各种各样的表情贴纸进行聊天。Telegram 用户的账户名和手机号绑定,登录没有固定的密码而是完全依靠随机生成的短信密码登录。
2013 年10月,Telegram 的日活跃用户已经超过了 10 万人。而次年1月 Facebook 收购 WhatsApp 的消息,让人们开始担心大型互联网公司最终会成为用户隐私的突破者,间接导致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 Telegram 用户暴增。在这一消息传出后的几天内,Telegram 就增加了超过 800 万的用户……
2014 年4月,杜罗夫通过一封搞笑的辞职信促使 VK 董事会解雇了他。他很快离开了俄罗斯,来到了大西洋岛国圣基茨和尼维斯,给该国的糖业协会捐了一笔钱,从而给自己搞到了一本新的护照……瑞士银行也提供了 3 亿美元的现金给他,现在,他终于可以全身心放在 Telegram 上了。
到了 2014 年底,Telegram 宣布它的活跃用户数已经超过了 5000 万,每天发送的信息数量超过了 10 亿条,每星期的新用户注册数超过 100 万——而且还在增加!在 VK 之后,杜罗夫再次创造了一个互联网神话……
充分理解了什么叫树大招风的杜罗夫,决定在 Telegram 上采用一种非常大胆的运作方式。Telegram 完全由杜罗夫(和他的亲人、亲信)私人拥有,不引入其他投资人,并且号称绝不出售。维持着 Telegram 软件日常运营的,是规模极为精简,但开发实力世界一流的一支技术团队。软件工程师,微信公众号“歪理邪说”的作者霍炬在读过尼克莱·杜罗夫给 Telegram 编写的代码后给出评价:“它的协议 MTProto 极其优秀,兼具数学和工程之美,它的加密基础非常完善,同时又在工程上很出色,Telegram 传递的消息实际是函数,可扩展性相当强。”
当然,杜罗夫用个人存款为Telegram运作所需的服务器资源买单,并且给背后的团队支付薪水。到今年二月时,Telegram 的月活跃用户已经突破了 1 亿,每天产生 150 亿条信息,每天有超过 35 万新用户注册到上面。根据莫斯科时报报道,为了维持如此庞大而又成功的项目,杜罗夫每个月要支付 100 万美元。
依靠一群优秀的工程师和白花花的银子,Telegram 成为了好用的聊天软件里最安全的、安全的聊天软件当中最好用的那个——它在电子前线基金会对聊天软件安全性的评测中满足了所有的标准。
尽管黑客生涯并不长,也没有什么经典的案例,杜罗夫和这个世界上最知名的硬核黑客们,比如肖恩·帕克、亚伦·施沃茨等人之间仍然有很多共同点。
杜罗夫崇尚开放资源共享,曾经允许 VK 用户免费上传和下载音乐文件,把网站变成了继 Napster 和百度 MP3 之后世界上最大的一个盗版音乐库。Telegram 也是市场上不多的代码完全开源的聊天软件,你可以在它的 GitHub 空间里看到它的全部代码。Telegram 的管理方还开放用户和开发者对软件进行不同程度定制的权力,小到自行添加的表情包,大到独立开发的第三方 Telegram 客户端等等都被允许。
对抗审查和监听就不详细说了,在《金融时报》邀请他“共进午餐”时,他还公开表达过对斯诺登。因为泄露美国海量重要情报,目前斯诺登被迫在俄罗斯避难。
根据报道和他的 Instagram 账号,杜罗夫和他四个最关键的同事每隔一段时间(短则几天,长则几个月)就会更换居住地址,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用 Airbnb 找房间。这让人们永远也找不到 Telegram 的办公地址在哪,徒增了这家公司的神秘性。最近一次杜罗夫发 Instagram 是在这个月初,当时他身处迪拜的海滩。
当然,他也是《黑客帝国》的死忠粉丝,像里面的男主人公尼奥(Neo)一样总是一袭黑衣,近年来几乎从来没有被人看见过别的颜色的衣服……
没有了祖国的杜罗夫,终于过上了他一直向往的自由散漫的数字游牧生活。在已经弃他而去的俄罗斯,杜罗夫却已经成为了一个符号式的人物。
这是因为,他创立的第一家公司让俄罗斯和更多俄语人口用上了社交网络,而他创立的第二家公司则冲出俄国,走向世界,让人们重获在这个社交网络时代早已丢失的隐私和自由。
成功名人创业故事及启发二
17岁少女休学创业融资2000万,QQ空间原住民正在崛起
“95后”标签的背后......
“创业是我们这代年轻人唯一的晋升通道。”张嫣听了王凯歆这句话,从腾讯辞职,成为了这个98年出生的小姑娘的合伙人。
95后、萌霸总裁、休学创业、少女CEO,这些标签在这个即将到来的春节前频繁地被贴在王凯歆身上。新一代的年轻人来得如此之快,不等“老人们”过年,“神奇百货”的新版本就要上线。
2000万人民币A轮投资,经纬中国领投,真格基金、创新谷跟投。经纬中国副总裁丛真表示:“在王凯歆身上看到了一名合格商业领袖的潜质,现在她缺乏的仅仅是经验,我相信给她时间和指导,她会做得比现在大部分创业者都出色。”
这个管理着50多人团队的17岁女生戴黑色美瞳,顶着亚麻色短发,在采访开始前自顾自吃着桌上的蛋糕水果。直到品牌负责人张嫣说:“来,我给你介绍一下,不过你先把嘴上的奶油擦干净。”
“三个投资人看好的就是我王凯歆这个人。市场前景不用说了,他们之所以投我,愿意跟我一起承担风险,就是因为他们认为我除了具备一个创业者基本的品质和志向外,还有很强大的规划、领导能力。”深圳大爆炸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凯歆说道。
在QQ空间卖东西,月入十万
高一,西安。每晚七点放学,王凯歆都会路过在学校对面吃烤串的同学,一个人去旁边中国银行的ATM提对于当时的她来说“很厚”的一叠钱。同学们不知道她每天跑去银行干什么,在他们的印象里,班里这个女生总是喜欢卖点小商品,帮同学抄抄作业,有时甚至偷答案赚些小钱。直到一天,她把两万元现金拍在了课桌上,向那些不相信的同学证明,自己开始赚“大钱”了。
班主任闻风而来,“老师当时也挺尴尬”,王凯歆说,“因为我上课总是趴在那儿,班主任以为我在睡觉,就喊我去教室后面罚站,其实我在玩手机,做生意。”
王凯歆上课时用手机就月入十万的生意,是在QQ空间卖东西,漫画书、衣物、各种品类的零食、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先是卖给身边同学,“从我这里买的东西拿到学校,没有同学是不看的,他们会觉得好潮,是现在最火的”,王凯歆说,由于她总是找一些奇特的商品,价格不透明,所以抽成常高达50%至80%,甚至翻两倍价格。
在QQ空间开店,用QQ交流,以QQ钱包作支付工具。王凯歆并不满足于把东西卖给身边同学,她请几十万粉丝的QQ空间大V帮她推广,“这样我就吸了很多粉,盘子越做越大,全国各地都有小孩来我这里买”,工作开始变得繁重,她又当客服又当售后,每天解决几百号人的问题。
为什么只能是我
“那件事以后,很多同学都围着我,问我怎么赚钱的。他们没那种意识,我就给他们传播,影响了学校里很多人。到现在,我们班有很多人在赚钱,就因为我的事迹。”
王凯歆说自己对金钱没概念,只对赚钱这件事本身感兴趣。
究其原因,还得从“刻薄”的父母说起。凯歆小时候羡慕其他同学只需张张口,就可以轻易拥有一双球鞋或一部手机。而她想要一个文具盒,还得给妈妈打打杂。
“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东西是可以轻易拿到手的,我早就有了这种心理准备,”她说,“做任何一件事之前,我总要费尽心思,分析、储备、评估风险。”
之前有报道显示王凯歆“和所有95后一样有着标签化的爱好:追韩星、迷TF、喜欢鹿晗、追最新番日漫、爱二次元人类……”王凯歆向《商业人物》记者澄清,自己并没有喜欢以上任何一个明星,日漫仅限于看。
“我不会去消费这些兴趣爱好,我会去研究他们怎么消费。我不追星,我只是研究追星的那批人、研究追星文化,这有利于我赚钱。”王凯歆强调,自己最大的爱好就是商业。
在北京这几天,寒冷的天气降低了她头脑的“转速”,戴帽子买棉袄这类琐事也让她觉得有碍思考。
在把商品卖给了得到容易、花钱轻易的同龄人之后,天使投资人找到了王凯歆。
“95后”这门生意
“我们注意到‘青年文化’正成为主流,95后作为未来最有消费力的中产阶级的孩子们,这一代人喜欢的东西是一种情感寄托,而作为95后文化的延伸,神奇百货能将这种情感变成消费。”神奇百货天使轮投资人朱波说。
2015年夏天,王凯歆不顾父母阻拦,休学来到深圳南山区,在天使投资人提供的孵化器里创立了垂直电商平台神奇百货。
“神奇百货”这个名字来源于带给王凯歆无限想象力的《哆啦A梦》里的“神奇百货公司”,她也曾考虑过小叮当的“百宝袋”或“22世纪万能商店”。
从QQ空间获取一名激活用户的成本仅5毛钱(非双十一等电商大促期间),二三线城市、使用安卓手机的95后女性成为了神奇百货上线初期的主要用户。2015年9月上线安卓版,10月上线IOS,现已获得30万用户,日订单量超过1000单,日活跃用户超过20%。
平台模式的新兴电商往往面临一个问题:用户在这里发现了自己喜欢的商品,转而就去其它大的电商平台搜索购买了。产品负责人邓伟对此表示:“神奇百货用户的购物场景是以逛为主,所以我们提供丰富、精准的内容。价格上很多时候我们比淘宝更具优势,未来甚至会出现自营商品。退一万步讲,即使用户在我们这里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商品之后,去某宝某东完成了购买行为,只要这个过程他对我们产生了好感,我相信在我们日益完善的品牌服务和生态建设下,他还是我们的用户。”
A轮融资过后,神奇百货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布新版APP。新版开放了评论区,让更多UGC内容服务产品和用户。在原有的“神奇日报”基础上,神奇百货将会强化UGC和PGC的内容产出,加入轻社交,为搭建社区做准备。
没人比一个95后自己更了解这个千亿级市场的群体。神奇百货把80%的商品价格控制在20元至100元之间,主要是因为学生群体得到零花钱的频率与数目不固定,“可能是今天50,明天100,但他们不用交房租,没有生存方面的消费,今天用户有50块的时候,在我这里买20块的东西,明天他有80块,到我这里买50块的东西。”王凯歆表示,神奇百货的周复购率达40%。
王凯歆对《商业人物》透露,A轮融资还会有很大一部分用在物流方面。神奇百货打算进一步整合现在这些“新奇特”商品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比如出货时统一使用神奇百货的自有包装,使用指定物流公司配送。2016年还会逐步在重点城市搭建中转仓,为用户合并订单,节省邮费。
王凯歆否认了要做“二次元电商”的说法,二次元商品只是神奇百货多品类中的一个分支,这个存在天花板的消费领域完全不能满足她希望实现的,未来所有新生代消费者购物平台的目标。“我们会持续深耕个性化消费、泛二次元泛娱乐消费、精神文化消费、互联网新兴品牌消费等领域。”
17岁少女的逻辑和领导力
在北京近一周,深圳50多人的团队运转正常,这让王凯歆颇感骄傲。
项目成立初期,她曾高薪聘请过几位有多年工作经验的部门主管,可他们并不把小自己一二十岁的CEO当回事儿,运营负责人甚至带领团队出走创业。王凯歆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对她的“愿景”并不认可,所以在之后的招聘中,首先要满足的就是认可她所做的事,然后才是头脑清楚、价值体系稳定,所在领域的专业性排第三。“全公司无非两种人,靠谱的和不靠谱的,不靠谱的人只能有一个,就是CEO。”王凯歆说道。
35岁的邓伟是现在团队里年龄最大的员工,他眼中的王凯歆思路清晰,有着和年龄不符的魄力。更重要的是,曾任内涵社和Metoo联合创始人的他在垂直电商上的想法跟凯歆“出奇一致”。
90年出生的张嫣在团队里年龄排第五,去面试时她把王凯歆当成了公司前台,觉得不被尊重,打算坐一会儿就走。结果跟邓伟一样,聊完的当天她就做出了加入神奇百货的决定。
神奇百货团队里还有礼物说、唯品会等公司的前核心成员。王凯歆只负责跟部门主管沟通,但她会事无巨细地思考每一个细节,面试每一位工作人员。
朋友圈个人照片大多是嘟嘴萌照的王凯歆说起话来有几分男孩子气,“很女汉子,一开口说话就感觉跟画面不符。所以我天生就兼具男性和女性的优势,理性果断又强势,同时还善于洞察、理解别人的情绪。”
聊到高兴处,她会站起来模仿谈及的某个人走路的样子。王凯歆常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从不介意表达自我。她不怕把自己暴露在公众视线内,因为“我的价值判断可能跟普通人不一样,我有一套自己的稳定的逻辑,不容易受别人影响”。张嫣有时会帮她修改文本中措辞激烈之处,“我会提醒她避开敏感的话题,但绝不想把她包装成另外一个人。”张嫣说道。
“我是神奇百货的垫脚石,那只狗(神奇百货的logo)有个昵称是神奇君,那我就叫神奇少女。”王凯歆表示不会把个人形象当成品牌来运作。
营业额做到一个亿,王凯歆估算今年年底“不成问题”。
成功名人创业故事及启发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