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养生视频,中医养生的理论和方法
中医养生学是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小编给大家提供中医理论养生视频,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理论养生视频
中医养生理论知识
首先,养生需做到顺应自然,从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从来没有哪个民族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获得任何好处,反而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不是好处而是苦难的恶果。而如今尤其是人类为了文明的发展而不断的破坏自然,最终遭到了大自然的惩罚。当然我们也感同身受,生活中当我们一边不断耗竭着化石能源来作为汽车的动力和取暖的热量来源时,另一边我们也在呼吸着脏兮兮的空气,尤其是身处在Pm 2.5的环境中。等到身体受不了这种恶劣的环境时,于是乎就发病了。
自然界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不仅要在珍惜它的资源的同时,也要遵循它的规律。在中医中,尤其是提到的“气”,所谓气生万物,人也是其中一物。既然万物都属于气,那么它们则与我们息息相关。因此,四时气候,昼夜晨昏,日月运行,地理环境等自然界的变化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人体。人类从长期的进化中,五脏盛衰的生理变化不仅顺应了天地自然的规律变化,同时也形成了几乎同步的节律性变化。就好比我们白天工作晚上睡觉的生理性活动,当然也有其它的规律性起居,但是通常违反这一规律的人是最容易患病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在新闻中看到的熬夜者猝死的原因了。虽然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一定的调节能力,但是任何能力也是有限度的,一旦超过这个度,疾病也就自然发生了。这就好比阴阳的平衡,人体的生理活动节律稳定的进行才能维持一种阴阳的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造成阴阳失调,机体适应外界的变化和抵御能力就会降低,疾病也就应运而生了。
因此,人类只有掌握自然界的变化,顺其动,养其身,才能维持人体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延缓衰老、颐养天年的目的。
其次,调摄精神,锻炼躯体也是养生的一种方法。而中医也强调形神合一、形与神俱的观念以此来达到养生的目的。
一方面对于调摄精神,主要是运用自我心身调摄的方法使精神内守而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以适应社会环境,排遣或消弭各种精神刺激。《礼记·乐记》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人先天之性本静,静的本质是自调和谐,动的原因在于性的需要和外物的诱发。因此维护健康的方法就要恬静少私,通过对内在精神意识的调合,保持平静的心态,减少过多的欲望。道家老子主张“营魄抱一,专气致柔”的养生观,“致虚极,守静笃”,“归根复命”;庄子主张形神兼顾“抱神以静”的养生观,通过“坐忘”、“心斋”超越认识主体的限制,从而彻底忘掉物我彼此的差别。而历代的医家也都将“养静”作为摄生首务,其中孙思邈就提出,“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正寿”。仁者与人为善,七情中和,心情愉悦利于养生;仁者追求高尚道德,澹泊明志,心态平和易于养生。从此皆可看出调神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对于锻炼躯体,想必对谁来说都不陌生,中医的运动养生有三大要领:意守,调息,动形。其关键是意守,精神专注才能呼吸均匀从而引导气血周流全身。内炼精神,外炼筋骨四肢,内外和谐,经络畅通,气血调和,使机体达到全面的锻炼。同时传统的导引术,也能活动躯体四肢以炼形,锻炼呼吸以炼气,并以意导气,气率血行,从而使周身气血恢复正常运行。常见的有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等这些都丰富了中医运动锻炼养生的方法。
再者,就是中医最为重要的保精护肾养生原则了。保精护肾就是指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调养肾精,使精气充足,体健神旺,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精是构成人体和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精气神是人身“三宝”,精化气,气生神,神御形,精是气形神的基础,也是健康长寿的根本。精禀于先天,养于水谷而藏于五脏。五脏安和,精自得养。五脏之中,肾为先天,主藏精,故保精重在保养肾精。中医养生学强调节欲以保精,使精盈充盛,有利于心身健康。若纵情泄欲,则精液枯竭,真气耗散而未老先衰。而保养肾精之法甚多,有运动保健、导引补肾、按摩益肾、食疗补肾和药物调养等。
中医中尤其讲究精气学说,因此精气保护乃养生之大事。内经中所强调的天癸就是维持人体正常发育的物质,其由精气充满后转化而来,所以不保精气者则极易造成早衰。
最后,调养脾胃是最好的养生原则,它不仅仅与吃的联系在一起,更强调的是以吃好为主。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脾胃强弱是决定人之长寿的重要因素。其中《景岳全书·脾胃》中有“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当以脾胃为先”的说法。脾胃健旺,水谷精微化源充盛,则精气充足,脏腑功能强盛,神自健旺。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的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调养脾胃,通过饮食调节,例如少吃多餐,避免过饱或过饥。吃易消化的、含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平时饮食要清淡,避免辛辣油腻或生冷硬的食物等等。除此之外还有药物调节、精神调节、针灸按摩、气功调节、起居劳逸等调摄方法,都可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同时,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所以调补脾肾是培补正气之大旨,也是全身形而防早衰的重要途径。
中医养生相关文章:
1.中医养生重要性
2.有关中医养生馆的广告词
3.中医养生小故事
4.中医养生诗歌
5.中医养生文化的精髓
中医理论养生视频,中医养生的理论和方法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