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来提高化学学习效率
摘要:思维导图又叫脑图,心智导图,心智绘图,主要理论依据是脑科学,由英国学者托尼.博赞(Tony Buzan)率先提出。思维导图强调使用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以一个关键词为中心,遵循一套简单、基本的规则,向外发散开来,呈树状、网状或放射状
【关键字】 思维导图 学习方式 有效学习
作为一线教师,在化学实践教学中,我们经常遇见这样一种令人焦虑的教学状态:比如,我们讲得兴致勃勃,学生听得茫然无趣;刚刚讲过的内容,学生“过耳就忘”;我们认为很有规律的化学世界,学生觉得枯燥无序……
细思考,导致这种状态,是因为教师预设与学生认知无法有效对接,也因为学生没有深入思考知识的内在联系,没有对知识进行内化和系统化。
经过初步实践,我们认为,倡导“思维导图式”的学习方式,能有效改变这种情况,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化学。
一、“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又叫脑图,心智导图,心智绘图,主要理论依据是脑科学,由英国学者托尼.博赞(Tony Buzan)率先提出。思维导图强调使用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以一个关键词为中心,遵循一套简单、基本的规则,向外发散开来,呈树状、网状或放射状。目前,已有很多制作思维导图的软件可以直接利用,如Mindmanager、 Inspiration、Personalbrain、Brainstorm等,在稍加学习之后都能方便的绘制使用者所需的思维导图。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倡导,我们强调学生手工制作思维导图,辅助材料只是几张白纸和不同颜色笔,必需材料是使用者积极开动的大脑(实例见下文)。绘制基本步骤如下:
(1)是把“主题”画在纸的中央。主题可以用关键字和图像来表示。所谓关键字,是表达核心意思的字或词。关键字应该是具体的、有意义的。这样,有助于我们进行回忆。
(2)考虑“次主题”,也就是在上一层主题下的延伸。
(3)在次主题后,罗列更为细节的要点。
(4)整理思维过程,尽可能地体现各主题的对比关系或相互联系。
二、“思维导图式”学习方式推广的实践案例
课前,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梳理原有知识,适当预习要学习内容,发现存在的问题,教师以此收集信息,作为后续教学的依据。如下图,是笔者班上的一名学生在学习必修一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之前所作的一张导图
知道了存在NaCl、MgCl2等,但还不知道这些的开发使用
知道有溴、碘的存在,但是错误地以为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
想到了“工业用”这个课题,但是不知道如何展开
水的电解是初中学过的一个方程式,反应条件被忽略了
整体思路略显凌乱,不是很清晰
这些都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依据,通过检查收上来的学生思维导图,教师能够迅速找到学生对该内容的思维障碍点,确定重点难点,从而让教师的讲课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课中,通过思维导图提高笔记的速度和质量,理解学科概念,建构知识网络。
学习心理学指出,中学生能持续集中精神听课的时间约20 min,听课过程中学生走神是很正常的现象。为避免学生走神和减少因走神而听遗漏知识点,我们可以尝试将思维导图用于课堂笔记来引导学生听课。?
事先,向学生展示一幅通用的导图样图(如下图),学生要做的工作就是把它填充好。
当学生逐渐熟识这种记笔记的方式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思维特点,按照自己的方法来进行,逐渐形成有特色的思维导图。只要有助于学生自己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该思维导图对于学生自己来说就是一幅好的思维导图,就值得鼓励和倡导。 用这种方式来听课和记笔记,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帮助学生紧跟教师的讲课思路,通过颜色、图形的方式呈现课堂内容,提高听课效率,即使有一两个地方听遗漏了,也可以很快补回来。同时,这种方式也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因为只要一看思维导图就可以知道双方的思维难点所在,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讨论。
课后,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改进复习方法,完善学科知识系统建构。
复习是巩固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复习中,我们可以参考的做法是:先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整节或整章知识点进行总结,并依自己的理解画出思维导图。其次,教师批阅学生交上来的作品,把握学生在整个章节中的思维难点和知识重点,同时对其在思维导图中体现的思维错误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第三,在复习课堂上对抽取的几幅典型的作品,先让其作者依图介绍复习,然后大家讨论该思维导图的优劣。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样把整节、整章甚至整本书的内容浓缩为一张思维导图,从而逐步达到“把书读薄”的目标,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知识间的关联,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如图,是学生在学完必修一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后绘制的导图的一部分
图3.专题2结束后学生绘制的导图的一部分
4.课余,开展思维导图的交流园地,提倡交流讨论
随着该方法被学生逐渐掌握后,学生渐渐创作出了非常优秀的作品。我们试着让课代表组织,在教室后面开辟了一个思维导图的交流园地,展示优秀作品。这块园地,无形中成为了展示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化学的很好的一个平台,每天,总有很多学生围聚在那里,讨论别人的优秀思维火花。这样的交流,在班级内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逐步学会绘制思维导图。更重要的是,深刻理解思维导图所体现出来的有序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特点,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并将此发散到各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这个改变尤为重要。
三、推广应用思维导图式学习方式的初步成效
笔者从高一上学期开始选了一个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相关的实践探索,在实验班上先做了思维导图的介绍和简单的训练,并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在每章新课结束时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做一个知识总结,而在对照班基本还是按传统的方式进行布置教学要求。经过几个月的相关训练,实验班的大部分学生对如何归纳总结知识点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和意识,其组织方面的能力也相应有所提高,对所学的知识点理解也更为深刻和牢固,体现出来作业的质量越来越高。实际的考试数据表明,在高一实验班的考试平均分较之对照班的优势逐渐显现,而且优势在逐渐扩大。相信使用这样的学习方法,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得到了不少乐趣和益处。
总的说来,在化学学习中使用思维导图具有如下优势:
1、教师备课更有“底”了
通过翻阅学生预习后绘制的思维导图,就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已有知识情况,也了解了学生的关注点;通过批改学生的课后思维导图,能清晰掌握课堂预设目标的完成情况,是接下来的习题课更有针对性。总之,有个这样一个能够展现学生思维过程的书面形式,使得师生交互更为有效,教师的备课更有针对性。
2、化学知识不“烦”了
化学让学生觉得困难的地方,很大程度上在于知识的零散,学生看到大量方程式和性质的堆积,很容易有烦躁感。而现在,所有的知识点以一个整体的图谱的形式出现,而且,依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可以为其画上不同的颜色。画面上明显添了绚烂,少了枯燥。
3、班级讨论氛围“浓”了
班级内专门设置了用于展示优秀思维导图作品的“交流园地”,这成为学生展示自己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平台。而且,总是有很多同学聚于园地前交流探讨,取别家之长,补自家之短,论共同之进步,不断完善。班级内学习氛围良好。
4、学生答题有“序”有“理”了
通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培训,学生基本能够对这样的学习方式适应,养成了将知识有序存储、整体把握的思维习惯。这样,答题的时候也就不再瞎懵乱撞。而是,学会了分析,胸有成竹,思路清晰,有理有序。作业质量明显提高。
总之,作为对知识的一种加工和复习工具,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能使学生主动修正、建构自身知识,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创意,将各种零散的智慧、资源等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对学生深刻理解学科概念,提高综合素养有很强的推进作用。而在当今世界,个体的学习能力已成为一项最基本的生存能力,我们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以提高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思维导图式”学习方式的倡导刚好迎合了这个特点。
【参考文献】
[1] R·M 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皮连生,王映学,郑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齐伟,卢银中,黄斌 高中化学思维导图.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8
[3]熊频&胡小勇.可视化思维支架——概念图研究的新视角.信息技术教育,第10期,54-56.2005
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来提高化学学习效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