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做好每一个科目的复习,会让你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下面是小编网络整理的地理高考复习资料以供大家学习。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主要的环境问题
1、 沙尘暴
成因:①自然:干旱、大风、气流上升;②人为:植被破坏。
分布:我国西北、华北(春季)。
危害:降低大气能见度,危害健康、交通、湖泊、水库、农业生产、村庄、城市。
措施:①生物措施: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造林;②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③管理措施:退耕还林、还牧。
2、 荒漠化
成因:①自然:气候干旱,植被退化,物理风化加剧,风力强劲;②人为:滥伐、滥垦、过度放牧。
分布: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危害: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
措施:①生物措施: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造林;②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③管理措施:退耕还林、还草。
3、 沙化
成因:①自然:气候干旱,植被退化,物理风化加剧,风力强劲;②人为:滥伐、滥垦、滥牧。
分布:季风区的边缘地带。
危害: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
措施:①生物措施: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造林;②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③管理措施:退耕还林、还草。
4、 水土流失
成因:①自然:暴雨、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②人为:滥垦、滥伐及工程建设。
分布:黄土高原,南方地区的丘陵、山地。
危害:使山区成为荒漠,高原面沟壑纵横,淤积湖泊、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措施:保护好现有的森林和植被,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种草;严禁开垦陡坡地。
5、 公害病
成因: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污染,如日本的“水俣病”(汞)。
分布:城市、工矿区及其周围地区。
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出现中毒症状。
措施:修建污水处理厂,污水经处理后排放。
6、 水体富营养化
成因:含N、P的废液大量排入池塘、湖泊、河流。
分布:城镇郊区、江河湖海。
危害:水中缺氧,使水生生物生存受到影响。
措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使用低存留的化肥农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入江河湖海。
7、 赤潮
成因:①自然:温度高;蒸发大,降水少;水体交换少;丰富的营养物质。②人为:含N、P的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大海。
分布:工业、城市集中的沿海;我国最易发生的海域是:珠江口、长江口、渤海等。
危害:使水中溶解氧浓度降低,导致生态失衡;产生毒素,危害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渔业生产、水产养殖。
措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使用低残留的化肥农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入江河湖海。
8、 酸雨(pH<5.6)
成因:燃烧煤和石油排放出大量的SO2、NO3等。
分布:世界:西欧、北美、日本;我国:主要在南方。
危害:河湖水酸化,危害生物;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农作物,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
措施:对石化燃料进行无渣处理;进行技术改造;加强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硫酸型酸雨,主要是由于燃烧煤炭排放大量SO2造成的。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华中、西南、华东沿海地区、华南和北方地区是我国五大酸雨区。南方较北方严重,北方酸雨主要在夏季。
9、 温室效应
成因:森林大量减少,大量使用石化燃料。
分布:全球。
危害:全球变暖,极地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使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措施: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减少石化燃料的使用量。
10、臭氧减少
成因: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杀虫剂等,使空气中氟氯烃增多。
分布:南极臭氧空洞,北极臭氧层变薄,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层变薄速度加快。
危害: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损害人的免疫力,易患皮肤癌;危及海洋生物,导致全球变暖。
措施:禁止或减少氟氯烃的排放;积极研制制冷系统。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中国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的国情基本特征: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自然资源大国:领土世界第三;探明矿产资源储量世界第三;耕地世界第四;
年径流量世界第六;森林世界第六
人均资源量不足:人均土地世界1/3;人均矿产资源世界3/5;人均耕地世界1/3;
人均河川径流量世界1/4;人均森林世界1/5
2.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水资源的空间和时间分布
空间:南多北少,西北更少 耕地分布:北多南少(小麦、棉花集中产区——华北平原,耕地约占40%,水资源6%)
时间:夏季降水丰沛,冬季降水少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
(1)跨流域调水: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
(2)兴修水库
(3)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水能的开发
水能资源蕴藏量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70%分布在西南三省一市和西藏自治区,其中以长江水系最多,其次为雅鲁藏布江水系。
3.土地资源
基本国策:“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土地资源的分布:
(1)耕地的分布: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北方:旱地 南方:水田
(2)草地的分布: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草地的类型和产草量,自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变化。
(3)林地的分布: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中国地势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横断山等山脉。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 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在此以北以东的内蒙古、新疆地区、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岸线多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级阶梯。海岸线以东以南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资源。
几百万年前,青藏高原隆起,地球历史上此一重大地壳运动形成了中国的地貌。从空中俯瞰中国大地,地势就像阶梯一样,自西向东,逐渐下降。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撞击,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构成了中国地形的第一阶梯。高原上的喜玛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高达 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第二阶梯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组成,平均海拔1000—2000米。跨过第二阶梯东缘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向东直达太平洋沿岸是第三阶梯,此阶梯地势下降到500米至10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原的边缘镶嵌着低山和丘陵。再向东为中国大陆架浅海区,也就是第四级阶梯,水深大都不足200米。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