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

发布时间:2017-06-21 23:43

相关话题

导语:让孩子爱上学习,父母真正要做的是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帮孩子明确学习目的,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培养他热爱学习的习惯,发展他的意志品质。不是仅仅盯着成绩单。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欢迎大家参考学习!

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促使孩子自觉学习的原动力,当贪玩的孩子对某一个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总会引导他认真地研究,这时候的学习是最高效的。当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自然就不会把学习当成苦差事。孩子长期养成爱学习的习惯,贪玩的习性就会有很大的改善。

培养兴趣,重点突破

爸爸妈妈也可以帮助孩子培养丰富的兴趣,以此来慢慢转变孩子贪玩而不学习的习性。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孩子逐步学会发现和发展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同时,爸爸妈妈也要不时地称赞、鼓励孩子,当孩子受到肯定,才会更乐于去学习探索。

让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

很多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在学习的时候,孩子不能获得玩乐时的成就感,可能是考试成绩不如其他同学,这样的失败会戳伤孩子的学习热情。爸爸妈妈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为孩子设定一个恰当的学习目标,并且多鼓励他,孩子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他能够实现的目标,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这样会激励孩子的继续努力,引发他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为孩子找一个爱学习的伙伴

很多孩子仿效性极强,见到别人怎么做他都会依样画葫芦。所以,对于贪玩的孩子来说,爸爸妈妈可以为他找一个爱学习的小伙伴,这样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榜样,孩子就会自然而然产生希望变好的内在动力,逐渐喜欢学习起来。有时候,榜样的力量可比爸爸妈妈的说教、打骂更有功效呢!

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

让孩子爱上学习的第一步,是保护好孩子的天性。

相信孩子内在自我成长的动力和能力,尊重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孩子从诞生那一刻起,就开始了自主学习之旅。从第一声啼哭到第一次抓握,从第一次翻身到第一步行走,从第一次撕纸到第一次趴在地上看蚂蚁,从第一次扔东西到第一次问“为什么”……这一切都是在学习。然而,因为我们父母的局限、无知和怕麻烦,常常批评孩子“这儿太脏,不能碰”,“那儿太危险,不能玩”,而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和学习热情。典型的例子是父母常常批评八九个月大的孩子撕纸,甚至还为此打孩子的手。其实撕纸、扔东西,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有改变外界环境的能力,获得乐趣和力量感,锻炼孩子手眼协调能力,促进脑发育和对空间的认知。

用物质奖励等外部动机刺激孩子去学习,是一种阻碍孩子明确学习目标和责任的做法。

比如,父母告诉孩子:“考前三名,假期带你旅游!钢琴考过级,给你买iPad!”这种用贿赂利诱孩子学习的方式,传递出的信息是:1.学习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是为了父母;2.学习动力不是孩子内在探索的乐趣,而是外在物质奖励;3.爸妈不相信你能做到,所以,做到才要额外奖赏;4.爸妈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和态度。想想,孩子感受到父母传递给自己的这些消极、悲观和负面的信息,是会更爱学习,还是更讨厌学习?

榜样的示范和环境的营造,是孩子爱上学习的重要条件。

我们自己是否热爱学习;是否常和孩子分享我们的学习热情;是否在家里有很多藏书;是否自己有阅读的习惯,并常和孩子一起共读?这些都会对孩子是否热爱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当我们一集集地追韩剧,却责怪孩子做作业不专注时;当我们一边打着麻将,一边呵斥孩子:“快去学习,咱家全指望你了!妈妈没出息,你也想跟我一样吗?”孩子会怎么想?他会认为:“妈妈看韩剧、打麻将时挺开心的呀。既然不学习也能挺开心,我为什么非要学习呢?”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求知是人的天性,但养成习惯才可能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我常常看到很多父母自己没有学习的习惯,也不关注孩子是否有学习的习惯,而只关注作业或成绩。比如,如果孩子有作业,父母能一直陪孩子做到深夜;而没作业的时候,则完全放任。特别是寒暑假,前一个月不闻不问,临开学一周又开始天天看着孩子写作业。当作业只是为了应付老师检查,学习只是为了考试时,孩子是不会真正爱上学习的。学习,原本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有没有作业、成绩好坏无关。比如,引导孩子养成习惯,每天晚上7点到9点就是学习时间,有作业写作业,没作业复习、预习、看课外书等。

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才可能让孩子的学习潜力得以最大化地发挥。

每个孩子的天赋秉性、气质类型都是不同的。就学习而言,有些孩子习惯听老师讲,所以上课特别认真;有些孩子适合做题,要做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有些孩子适合场景性记忆;有些孩子形象思维能力好,有些孩子则逻辑思维能力强……所以,父母不能总拿“别的孩子如何”来要求自己的孩子,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才是正道。

发展孩子的自信心、专注力、情绪能力、自控力等意志品质,提升孩子情绪管理能力,也是孩子能保持持久学习力的重要保障。

学习能力和习惯都是植根于良好的性格特质、生活态度、情绪能力、意志品质等基础上的,只是单独抓成绩往往收效不大。很多写作业拖拉、有学习障碍的孩子,同时都伴随情绪问题,如冲动、任性;社会性问题,如适应能力差、缺乏规则意识;关系问题,如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不和谐;行为问题,如攻击性强、说谎等。要真正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功夫恰恰是在学习之外。

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 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激励、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