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杨善洲观后感3篇

发布时间:2016-12-01 23:18

观杨善洲观后感1

近日,我认真观看了电影《杨善洲》,一位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的老地委书记的光辉形象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使我肃然起敬。

电影中原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不退志,坚持22年如一日守候家乡植树造林的感人事迹,令我受益匪浅。这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力量,也是杨善洲老人高尚人格的真实写照。这些党性的、人性的崇高,在杨善洲老人身上得到集中呈现,散发出怡人的芳香,折射出夺目的光辉,足以让人感动,催人奋进。高山仰止,杨善洲老人的境界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的,从他破除“等、要、靠”思想方面,就值得细细品味、慢慢咀嚼。

“不靠天,不靠地,我们要自己当龙王!”这是电影《杨善洲》中抗旱片段的台词。说明当时农民“等天下雨、要人帮助、靠天吃饭”的思想还存在,改变靠天吃饭的能力还不强。但是杨善洲这句话却在提醒人们要改变这种“等、要、靠”的思想现状,当时客观条件虽有不及,但得从主观上却有了深刻认识,慢慢改变的观念。

“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杨善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虽退休而不休息,而是给自己定下更为艰巨的任务——在海拔2千多米的大亮山上植树造林,在承受风吹霜冻、风餐露宿、日晒雨淋、伤筋动骨之后,终于培植就了几万亩林场,为当地群众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并带来了经济收益。相比之下,有些人对自己份内的事都拈轻怕重,等待观望,更不说主动奉献、“自讨苦吃”了。在杨善洲面前,自己的那点苦还真是没有推脱逃避的理由。

杨善洲恪守“权力是人民的,我只是为人民来行使”的信条,绝不因私事私情而动用权力。群众最厌恶的是以权谋私、“走后门”,最欢迎的是廉洁奉公、“走正门”。他的二女儿二欢,因为作为地委书记的父亲不肯帮自己调动工作,不能解决与家人两地生活的现状而对父亲深怨。每次二欢萌生“等、要、靠”的思想恳求父亲时,都被杨善洲柔中带刚的强势否决给压回去。二欢屡次受挫,却终经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后,最终实现了心愿。调动工作的领导对二欢说:“回去告诉你父亲,你是凭自己考上的。”

现实生活中,有时“等、要、靠”会有好结果,不“等、要、靠”有好结果反而很难。而结果的好与坏只是事物的表象,论到本质,“等、要、靠”者结果虽好却依旧是弱势者,不“等、要、靠”者则是真正的强势者。弱者对于客观上可得的支持与帮助应欣然争取,但不能形成依赖;主观上一定要突破“等、要、靠”的思维,自信、自立、自强,像杨善洲形虽弱而势必强。强与弱的格局也是在不断变化中的,突破弱势思维,构造强势思想,以强势思想培养强势文化,以强势文化打造强势格局。

杨善洲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归根到底就是树立坚强的党性和崇高的人格。启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一如既往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始终一如地践行为人处事的宗旨,坚持不懈地发扬砥砺奉献的精神,就拿杨善洲破除“等、要、靠”的思想来说,就足以让我们学习一生,看《杨善洲》,与之共鸣。

观杨善洲观后感2

观看《杨善洲》电影后,我心潮澎湃,深受教育与鼓舞。该片讲述了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一心为民的感人事迹,电影的一些情景现在仍记忆犹新。

杨善洲在当地委书记的时候,常拄着棍子,提着一个小黑包,行走在田间。当时正在推广一种“双龙出海”的水稻插秧法。他来到一个村里,见大家对这种插秧法并不接受,自己脱掉鞋子下到田里作起示范。

还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临作物绝收的困境,杨善洲带领干部挖水井。但很快困难随之而来:经费不够!他果断召集现场的地委委员开临时会议,举手表决将修建办公楼的经费挪作打井费,工程得以继续进行。

“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杨善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杨善洲退休了,上级关心他,让他到昆明的干休所安度晚年,他放弃了组织安排的大家所羡慕的生活,退休后扎根大亮山。当时,大亮山周边十几个村寨缺树、缺水、缺粮、缺电、缺钱,缺水的问题特别突出,村民要到十里外去找水,然后人背马驮地运回来。一盆水,早上洗脸,晚上洗脚,最后还要浇菜、喂猪。村里哪一家遇上红白喜事,做客的人不仅要送礼,而且还要提上一桶水,挂在礼单上,而主人不但要建一个“礼簿”,还要建一个“水簿”。当别人家请客的时候,不但要还礼,特别是要足额归还“水账”。杨善洲在大亮山上义务植树造林22个春秋,使昔日山秃水枯的大亮山重披绿装,80个大山头、180个小山头,全部被郁郁葱葱的森林覆盖。在这个期间,他还把植树造林与造福群众结合起来,每年无偿为村民提供林柴,为4个村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为6个村修通公路交通,为8个村解决生活用电问题,使大亮山地区的人民实现了脱贫致富。2009年4月,82岁的杨善洲把辛劳建成的面积8万亩,价值3亿多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国家,县政府奖励他10万元,他谢绝了,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捐助公益事业16万元,只把4万元留给一生支持他为公无私、艰苦创业,从不计较、无怨无悔的老伴。

杨善洲是一位地厅级领导干部,可以说是有权有势的,很多事他一个口头指示甚至一个电话都能搞定,但是我们看到杨善洲的老母亲和妻子一直生活的农村。忙不完的家务农活致使大女儿早早辍学帮助妻子料理家务。但是退休后的杨善洲发现很多孩子因为民办老师流失没学可上时,轻而易举得解决了好多代课老师转正的问题。二女儿也是偏远山寨的老师,从结婚到生子,一直为两地分居烦忧,本来通过考试本早都可以调到中心小学,但因为缺少一个盖章,一直没有调走。所以女儿哭着请求父亲帮帮她,把这个章盖了,但杨书记就是不同意。父亲解决了七十个民办老师的指标却不肯为自己打一个电话,二女儿与父亲之间越发不可调和。在我们平常人看来,女儿的请求合情、合理,毕竟他女儿也是有真才实学的。只要杨善洲张口,我想地方部门肯定会卖他一个面子,可他却从来没想过运用自己的关系办私事。

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感动着我们,让我们心灵受到震撼、精神得到洗礼,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能够真正用一颗赤诚的心投入到火热的事业中去,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观杨善洲观后感3

利用周日上午的时间观看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规定观看的八部影片之一的《杨善洲》,看完之后,真觉得感人至深,不禁得潸然泪下。

杨善洲——公私分明。其主要表现:其一,他二女儿农转非的事他不管;其二,二女儿两地他居多年,他也一直未批条子、未找关系,以至于他到二女儿家都未能进入家门。世界上最亲的莫过于亲人,而杨老书记却顶住母亲的叮嘱和女儿的苦苦哀求,看了真让人心酸,有点不尽人情。其二,其三,他送孙子上大学使用公车,自掏腰包,不占公家一点便宜。

杨善洲——淡泊名利。他带领乡亲植树造林,给乡亲们创造了价值3.7亿元的绿色银行,却分文不取,无偿地捐献给国家。当拒绝了县委的奖金十万元,把地委的奖励20万元,拿出10万元捐给了保山一中,拿出6万元为过去同甘共苦的种树工人建澡堂。

杨善洲——一心为民。当他在任时,面对罕见的旱情,他亲自下乡调研,巧妙地处理了抢水纠纷,并把用于建设地委办公用房的钱改用为打抗旱井;当最后发现由于过度采伐,地下水严重不足打不出水时,他能够放下“滇西粮仓”的名誉,想申请国家救济,他说:“老百姓的饭碗比我们的脸面重要”;当得知当地的代课老师都离开了学校,小学生没事上山玩的时候,他亲自请过去的同事吃饭,帮助协调解决了代课老师的转正问题。

杨善洲——一件事抓干底。当杨善洲退休时,他依然想着在任时的工作,保山地区缺水,农业靠天吃饭的问题一直装在心里。他放弃了到昆明干休所养老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想植树造林、改善荒山秃岭的面貌。面对环境险恶的大亮山,他一干就是20年。他带领乡亲住在山上,条件简陋,他能够克服;面对种树过程中的难题,他能够攻坚;面对经济上的困难,他能够放下身子,亲自去街上捡拾果核。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用辛勤的汗水,浇灌了7万多亩的荒山,换来了今日的绿水青山,换来了今天的价值3亿多元的绿色银行。

对照老党员、老干部杨善洲同志,回顾他的一生,给我们提供了人生的活法。那就是淡泊名利,始终不渝的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什么是有意义的事?那就是有益于人民群众的事,那就是辛苦自己,奉献他人。

对照老党员、老干部杨善洲,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

首先,要想着群众。思想决定行为,一个心里没有别人、只有自己的人是不会为别人办事的。

其次,要放下私心。牢记权力来自于人民,是一把又刃剑,当用来为人民群众办事时就是正义之剑,锋利无比,当用来为领导干部个人谋私利时就是邪恶之剑,见不得阳光,还会伤及自身。

最后,要敢于担当。当前,随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级部门正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有的领导干部因为怕干出事,深知为官不易,必须遵守规矩,所以应该干的事也要拖一拖,看一看,可干可不干的事基本上不干了,难办的事更不可能伸头办了。一种怕担责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正在漫延。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胡锦涛也说过:权为民所赋,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刘云山同志指出: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领导干部就要有一种敢于担当的精神。杨善洲在水库开闸放水需要承担责任时敢于说:我来承担责任;焦裕禄同志在为身体状况不好的干部购买议价粮时就敢于说:我来承担责任。我相信只要干工作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群众着想的,我们的群众是能够理解的,因为他们不需要尸位素餐的干部。

观杨善洲观后感3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