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茶税法规历史
茶税作为一项独立的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是始自中唐时期的。对于我国的茶叶茶税你知道多少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学下啦小编为你推荐的唐代的茶税法规历史,希望对你有帮助。
唐代的茶税法规
一、唐代茶税的形成
大唐帝国“开元天宝盛世”期间,爆发了“安史之乱”,虽然时间不长、地域不广,但政权内部体制遭到削弱,藩镇势力形成割据, 成为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重大转折点。自广德元年(763)至永贞元 年(805),今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北、安徽地区,都为军阀节镇所占据,他们“虽称藩臣,实非王臣”。在政治、军事、财政上完全独立,实际是各自独立的军阀王国。
德宗建中二年(781),成德节度使李惟岳(原为其父李宝臣, 其父病故后由其袭位,要求朝廷承认,德宗不许)、魏博节度使田悦 、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遂联合起兵反唐,史称 “四镇之后”。由于长期的军阀割据,进一步加深了唐朝政抬、经济危机,为了解决严重的财政困境,唐朝统治者采取了许多苛细酷烈的办法,搜刮民财,其中之一就是建中三年(782),户部侍郎赵赞于 诸道水陆要冲之地征收商税,“每贯税二十文,竹、木、茶、漆皆什税一”,以充盈国库,赡济军资。“四镇之乱”结束,德宗下诏罪己 ,罢除茶叶等项杂税,看来,当时征收茶税只是权宜之计,但打破了历史上茶叶不征税的先例。
建中四年(783)十月,正当“四镇”与淮西叛乱之际,长安告急,调兵不至,德宗被迫逃往幸天(陕西乾县)避难,下令泾原节度 使率兵五千赴援保驾,士兵不满朝廷给养,因“粝食莱啖”而叛,史称“注原兵变”。叛军推举罢归故里的大尉(武官之长)朱泚为王。朱泚自称大秦皇帝,建号应天,率兵围攻奉天。德宗因有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率师勤王,朱泚乃从奉天退至长安。次年六月,唐将李晟率神策军收复长安,朱泚西走,其部将斩之降唐,“泾原兵变”方告平息 。
从历史时序上看,征收茶税在前,“径原兵变”在后,德宗回到长安时已是兴元元年(784),因此,笔者认为,德宗征收茶税为起因是“四镇之乱”而非“泾原兵变”。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到唐玄宗天宝年(755),中经高宗、武后、中宗、睿宗和玄宗的统治,约一个世纪,这段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重大发展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有显著的进步,社会生产力有一定的提高。茶叶作为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始迅速发展。唐初饮茶之风尚局限于山林寺院、皇宫富邸和东南、西南等地,“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随着社会的安定,经济、文化的发达,寺院僧侣的传播,饮茶之风迅速向北方漫延,宫廷常置茶宴,帝王以茶赐大臣,进茶成为官廷礼仪,德宗也很嗜茶,其因兵变出走奉天,韩滉遣使运粟帛入关中的同时,也没有忘记“以夹练囊缄茶未,遣健步以进御”。社会对茶的需求日益迫切,茶由野生到山林寺院少量种植,发展到成片集中的大量生产。“安史之乱”后,出现了家庭手工制茶作坊,茶农种茶的目的转向商品交换,茶在农产品中是独一无二的最发达最典型的商品化生产,为封建王朝征收茶税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唐代税茶法规
唐代把茶税固定下来,列为国家财政收入是德宗贞元九年(793 )正月的事。《食货志下》载:“盐铁使张滂奏曰,伏以去岁水灾, 诏令减税,今之国用,须有供储。伏请于出茶州县及茶山外商人要路,委所由定三等时估,每十税一,充所收两税。其明年已后所得税外贮之,若诸州遭水灾,赋税不办,以此代之。诏可之。仍委滂具处置年奏,自此,每岁得钱四十万贯,然税无虚岁,遭水灾处亦未尝以钱拯瞻”从张滂的奏折,说明贞元九年朝廷决定征收茶税的原因是“去岁水灾”,倘后“赋税不办”,所以要征收茶税“以此代之”,目的在“供锗”。税率定位较低,估价征10%,但从此“税无虚岁”,以法律的形式把它固定下来,成为封建国家的专利,我国茶税法规正式宣告成立。
宪宗时期,先后平定刘辟、李铸、吴元济等藩镇叛变,其他藩镇也表示归附,形式上获得了全国的统一,但还未根除藩镇势力。此时 期提倡屯田、营田,重视农业生产,对维持残破的北方生产局势有积极作用,使大唐帝国曾一度出现中兴时期。可能是由于时局的安定, 财政情况的好转,将原先“置茶盐店收税”的措施罢除,但不久又予恢复。
晚唐是唐政权由衰落趋向瓦解的历史时期,朝廷日益腐败昏聩,宦官檀权与藩镇割据想始终。皇权低落,甚至皇帝的废立、生死亦为宦官所掌握。穆宗长庆元年(821)七月,成德、魏博两节度使又叛乱反唐,穆宗发兵十五万讨伐。以致国库空虚,盐铁使王播“图宠以自幸,乃增天下茶税,率百钱增五十”,大幅度提高茶税。
武宗即位(841),盐铁转运使崔珙又增江淮茶税,“诸道置邸以收税,谓之塌地钱”,正税之外,又加横税,可以说茶叶杂税始自 晚唐武宗时期。
到宣宗大中初期,“庐,寿、淮南(茶)皆加丰税”,“每斤增税钱五,谓之剩茶钱”。“天下税茶,增倍贞元”,即茶税提高到20 %。正税之外,还有横税,而且由初期的按值计征改为按重量计征。
由于诸道关卡林立,茶税苛重,流通渠道不畅,市场供应偏紧,私贩茶叶就更有利可图。大中五年(851),湖州刺史杜牧上书:“ 几千万辈尽贩私茶,亦有已聚徒党。”大中六年(852),盐铁转运 使裴休立“茶法十二条”,其中有“厘革横税,以通舟船”,禁止各州层层设卡,使“商旅既安,课利自厚”,保护了商人利益,有利于促进滴品流通,但对私贩的处罚极其严酷。
三、剖析与评仪
唐朝征收茶税,初因“四镇之乱”,复因水灾用赋减免,是在物质条件已具备的特定时间和特定条件下形成的。当初税率1O%,并不 算高,经商纳税,无可非议,不能把封建杜会的合理税收笼统斥之为“掠夺”。但茶税伴随着宦官擅权、藩镇割据而一再加重,正税之外,又有横税,且直线上升,税重价高,厚敛伤尺,不能不说是蠢政,应该受到谴责。唐朝的茶税,初按三等估价,后按重量计征,很不完善,属首创期。四川的茶税体制,唐朝起就有别于东南各地,且沿袭到后世,在我国茶叶税制史上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封建国家时局稳定,政治清明,经济发达,人民安居乐业,捐税 就少,反之则重。从唐朝茶税的征收和或征或停以及由轻到重的全过程,突出地反映了这个课题。
分茶法历史记载
唐代韩翃《为田神玉谢茶表》:“吴主礼贤,方闻置茗;晋臣好客,才有分茶。”宋人沿袭唐人习俗,煎茶用姜、盐,不用者则称分茶。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六记北苑贡茶云:“分试其色如乳,平生未尝曾啜此好茶。”
泡茶游戏,亦称“茶百戏”。流行于宋代,帝王与庶民都玩。玩时“碾茶为末,注之以汤,以筅击拂”,使茶乳幻变成图形或字迹。北宋陶谷《荈茗录》:“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杨万里《澹庵座上观显上人分茶》诗中有:“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句。
分茶法今已失传。亦称“分茶店”,宋时指酒菜店或面食店。
君山银针和后唐明宗的渊源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一千多年前就产银针名茶,茶芽细嫩,满披茸毛,很早就成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据说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从五代的时候起,银针就被作为"贡茶",年年向皇帝进贡。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
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茶)的缘故。白鹤点头飞入青天,是表示万岁洪福齐天;翎毛竖起,是表示对万岁的敬仰;黄翎缓坠,是表示对万岁的诚服。"明宗听了,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上述侍臣的一翻话自是讨好皇上,事实上,细嫩的君山银针茶,冲泡时,确有棵棵茶芽竖立悬于杯中,上下沉浮,倒是极为美观的。
唐代的茶税法规历史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