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课课堂测试卷
相关话题
在即将学完的七年级语文第十课的知识点,同学们为能在七年级语文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同学们要准备哪些相关的课堂测试卷来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课课堂测试卷,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课课堂测试卷(一)
一、积累与运用
1.结合课文注释,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温故知新( ) ②何以谓之文( )
③学而不厌( ) ④诲人不倦( )
⑤敏而好学( )( ) ⑥不耻下问( )
2.判断题
⑴“不亦君子乎”中的“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
⑵“学而不思”的意思是学习不集中思想。( )
⑶“不耻下问”意思是说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学习为耻。( )
3.填空题
⑴《论语》是记录 的书,共 篇, 家经典著作之一。
⑵孔子,名 ,字 , 时, 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
⑶孔子在文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⑷孔子曰:“ , , , !”体现了孔子谦虚的精神。
4.选择恰当的名句、成语填入各句的空白处。(填字母)
A.学而不厌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温故而知新
D.不亦乐乎 E.诲人不倦 F.学而不思则罔
①“ ”,这是很有道理的,少数同学认为复习旧课是“炒现饭”,没意思,这是不正确的。
②毛泽东同志曾用孔子的名言教导我们: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 ”,对人家“”,我们应该取这种态度。
③要想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必须学会拜师。除了学校的老师外,社会上到处都能找到自己的老师。所谓“ ”,这话一点也不假。
④为了办好这期黑板报,宣传组的同学设计刊头,撰写稿件,编辑资料,忙得“ ”。
二、阅读与感受
1.下列句子朗读中,停顿处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思而/不学则殆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比较下列各句“而”的不同用法,按 A.顺接、B.转接 分别归类,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1)学而时习之( ) (2)人不知而不愠( )
(3)思而不学则殆( ) (4)择其善者而从之( )
3.在括号中解释加点字,在横线上解释整个文句。
(1)温故知新( )
(2)见贤思齐( )
(3)任重道远( )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5)学而不思则罔( )
(6)思而不学则殆( )
4.选出对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A.别人不知道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B.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C.别人不了解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D.别人不了解,我就不怨恨,不是君子吗?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A.选择其中善良的跟随他,其中不善良的让他改正。
B.选择他们的优点就学习,选择他们的缺点(自己如果也有)就改正。
C.看到他们的优点就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让他们改正。
D.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
5.根据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
(1)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有的风格: 。
(2)“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是 。
(3)作者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依据是 。
(4)子曰:“ ,不亦说乎? ,不亦乐乎? ,不亦君子乎?” (《学而》)
(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 ?” (《泰伯》)
6.《论语》中的许多内容,后来逐渐演化固定为成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等,请看《论语》中的下列语句各是什么成语的原型。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
(2)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 )
(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
(4)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 )
(5)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三、综合与实践
借助书刊或网络,再找几则《论语》中的语录,参考有关资料加以翻译和点评。然后选择其中最好的两则写在下面。
1.语录:
点评:
2.语录:
点评:
四、体验与写作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举行学习情况座谈会,让每位同学谈谈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然后总结出你自己的学习格言。
2.学完课文后,哪一点对自己最有启发,写篇随笔,字数、形式不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课课堂测试卷(二)
一、理解运用
1.默写。
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③ 子曰:“____________则罔,______________则殆。”
④ 子曰:“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书,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共20篇。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 论语( )
②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③ 人不知而不愠( )
④ 吾日三省( )吾身
⑤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⑥ 诲( )女( )知之乎!
⑦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也
4.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时习:( ) 说:( )
②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 )
③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忠:( ) 信:( )
④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 ) 为:( )
⑤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 ) 殆:( )
⑥ 由,诲女知之乎!
诲:( ) 女:( )
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 ) 是:( )
⑧ 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 )
⑨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善:( ) 之:( )
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 ) 施:( )
5.《论语》中有许多流传至今的成语,请解释。
① 温故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任重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死而后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从a.学习态度 b.学习方法 c.修身做人这三方面把下面的句子进行归类。
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④ 吾日三省吾身。
⑤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a.学习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学习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修身做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阅读
①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②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③子曰:“不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不启,不悱(口欲言而不能之状)不发。”
④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指古代文化),敏以求之者也。”
(摘自《论语》)
1.四则中论述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是哪两则?
2.找出上面文字中的通假现象。
3.试着把上述四则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②
③
④
三、问题探究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②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檀弓》)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横木。这里理解为“凭着轼”(表敬意)。②壹似,很像。③舅:公爹。古时女子称丈夫的父亲。④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和你的同桌一起研读一下这篇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1.“妇人哭于墓者而哀”中的妇人为什么哭?
2.孔子说的“苛政猛于虎也”是什么意思?
3.说说从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了孔子的什么美德?
四、表达交流
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说一段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说完后整理在下面)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课课堂测试卷(三)
两小儿辩日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我读我写
阅读上面的文章,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我的启示: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课课堂测试卷答案:
一、1.①温习;②称,叫;③满足;④教导;⑤聪明;喜爱 ⑥以……为耻 2.⑴√⑵×⑶√ 3.略 4.①C; ②A、E;③B;④D
二、1.B 2.(1)A (2)B (3)B (4)A 3.(1)旧知识 复习旧的知识,能有新的发现。 (2)相同 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 (3)路程 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 (4)走 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5)迷惑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 (6)有害 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险。 4.(1)B (2)D 5.(1)人不知而愠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 (5)任重而道远 不亦重乎不亦远乎 6.(1)见贤思齐 (2)尽善尽美 (3)举一反三 (4)道听途说 (5)巧言令色 (6)诲人不倦
三、略
四、略
一、1.①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 ②温故而知新 ③学而不思 思而不学 ④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⑤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儒;丘;仲尼;春秋;思想家;教育家 3.①lún②yuè③yùn④xǐng⑤wǎng dài⑥huì rǔ⑦diāo 4.①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说:通“悦”,愉快。 ②愠:生气,发怒。 ③忠:忠心。信:真诚,诚实。 ④故:原有的、旧的。为:当做。⑤罔:迷惑。殆:有害。 ⑥诲:教导。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⑦为:是,就是。是:此,这。 ⑧弘毅:强毅。 ⑨善:好的。之:代词,代指缺点。 ⑩欲:想要。施:施加。 5.①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②担子重,路程又长。比喻担负的责任很艰巨。 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④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别人。 6.a.②③ b.⑤⑥ c.①④
二、1.学习态度:④;学习方法:③。 2.①“知”同“智”。 3.① 聪明的人不会疑惑,能看清问题;仁爱的人不会忧愁,性格乐观;勇敢的人不会害怕,敢于拼斗。② 孔子说:“天冷了,才晓得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③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④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靠勤奋敏捷地学习才得来的人。”
三、1.公爹和丈夫被老虎吃掉了,儿子也被老虎吃掉了。 2.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猛。 3.关心民生疾苦。
四、略
示例:人生有限,知识无涯;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看法,而要克服片面性就必须深化认识,进行辩证思维;要有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课课堂测试卷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