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必备知识典故:两袖清风
两袖清风,原指两袖迎风而起;飘飘扬扬的姿态。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必备的知识典故《两袖清风》以供大家学习。
初中语文必备知识典故:两袖清风
典出陈基《次韵吴江道中》: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功名利禄皆淡泊,悠哉游哉自逍遥。陈基,字敬初,元末苏州人。元顺帝至正年间,他被人推荐为经延检讨。曾经为人起草谏章,几次获罪,因此避归乡里。曾辅助张士诚军事,军旅倥偬,飞书走檄多出其手。而且写的诗也有不少是反映起义军生活的,是一个有才华的风云人物。
诗中提到的“两袖清风”,是说身无长物,一般用来指为官清廉,不中饱私囊。
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送点人情呀!”于谦便作诗《入京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初中语文必备知识典故:别有天地
典出李白《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读李白的《山中问答》一诗,似乎已经进入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那淳朴的民风,那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的确让人流连忘返。李白这里描写的山中,无疑又是一处桃花源。大名鼎鼎的大诗人,在人间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来到这深山老林里干什么?作者自问自答,道出了个中奥秘:有人问我为什么住在碧山上,我笑而不答,心中却闲适自乐。山上的桃花随着流水悠悠地向远方流去,这里就像别有天地的桃花源一样,不是凡尘世界所能比拟的。是啊,红尘滚滚,人欲横流,谁不想有一个“桃花流水窅然去”的清净去所。
后来人们把“别有天地非人间”这句诗缩为“别有天地”,有时又叫“别有洞天”,形容另有一种境界,景物优美,引人入胜。
初中语文必备知识典故:悲欢离合
典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苏轼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的中秋节,作者酒醉之后,抬头望见天上的明月,心中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弟弟苏辙,于是,就做了这首词。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上片写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它构思奇特,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以及对亲人的无限热爱。
“悲欢离合”是指悲伤、欢乐、离散、团圆,后来人们用它泛指生活中的种种遭遇。
宋朝蒋捷在《虞美人·听雨》中用到:“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初中语文必备知识典故:两袖清风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