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老师的职称论文

发布时间:2017-05-27 08:56

小学老师是小学教育的执行者,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职业。小编整理了关于小学老师的职称论文,欢迎阅读!

关于小学老师的职称论文

关于小学老师的职称论文篇一

小学语文美育探究

摘 要: 语文美育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为指导,以语文教育审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本文论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 美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2-0238-01

语文有着独特的魅力,在教材中,随处可见一些写得相当优美的文章,这些文章无论在语言上、意境上、形象上,甚至在结构上都充分表现着美。如果能在语文课上由教师引导,让学生去细细体味,那么学生的审美能力(美的感受力,创造力)都会大有提高,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效果。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美育不仅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促进智力的开发,培养创造能力”。强调语文美育,把语文课上成生动活泼、直观形象、情趣盎然的课,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享受美,品味美,体验美。

一、运用艺术的教学语言,给学生美的享受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最重要的工具,著名教育家斯霞曾指出:对于教师来说,他的语言恰是一面镜子,通过它,可以看出教师思维的逻辑性、情感的丰富性、知识的广阔性、认识的深刻性、表达的艺术性以及反映问题的敏捷性。可以想象,教师语言缺乏美感,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教师语言深奥,学生学就难以接受或理解。所以,一位好的语文老师,语言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课堂上要尽量做到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富有吸引力,有条有理,声音抑扬顿挫。只有这样,才能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如润物无声的丝丝春雨自然地与学生交融。虽然语文教师不是演员,但总还是一个有情感的人,只要感情真实,语言动人,就永远给学生一种艺术的美。

二、感受音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乐美,增强语感和想象力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通过音律与节奏创作了音乐艺术。这种来自视、听高级感官而产生的美感对学生来说能获得一种精神愉悦和情感满足。巧妙地运用音乐艺术能激发学生的想象,使情感,思维及个性心理活跃起来,产生出一种既轻松自由又深沉博大的快乐体验。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儿歌、散文、绕口令中的韵律美,节奏美让人余音绕梁,回味幽长。

1.把握语句的节奏,培养良好的语感

节奏,又叫节拍,它是由音节的组合,诗句的停顿决定的。掌握好语言的节奏与韵律所显示出来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语调,轻重缓急的语速,字里行间的回环往复,体现出一种和谐的音乐美。教师应抓住教学契机,点拨、启迪学生把握轻快、凝重、低沉、高亢、舒缓、紧张的节奏,把学生引入一个千姿百态的意境,富有节奏的朗读,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获得情感的熏陶。

2.借助器乐创设情景,激发想象力

语文教材中的语言美饱含着丰富的情感。如能使音乐与语言完美结合,就能创设出良好的情景。如教《观潮》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随着跌宕起伏的音乐观看潮来时的壮丽与雄奇。音乐声,浪潮声,声声入耳。音乐的采用与画面的完美结合。使学生感受到了“浪潮越来越近,一齐向这边涌来,声音非常响。”理解了潮来时的“浩浩荡荡”、“山崩地裂”。当时学生所表现出的眼神和表情,证明了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大潮的壮美。

三、玩味文段的图画美,激发爱国热忱

学生感受美的能力相当强,语文教材编有大量优美的富于教育意义的图画。老师要善于发掘教材中的图画美、图案美,唤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怀,激发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热情。

四、领略诗文的意境美,获得情性和理性的交融与升华

叶圣陶先生提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如何让学生融情入境,关键在于情境的创设。教诗词,不仅使学生弄懂字面的意思,了解其主要内容,还必须“入境”才成。“多读多练”是教学诗词的一个特点。反复吟咏,方能读出韵味来,细细体味诗中蕴含的意境。同时使思维产生发散。

对部分文章的精彩片断,教师要充分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参与认识活动,做到语言、形象、情感三者融合。使审美教育成为情感教育,思想教育的突破口,让学生在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的氛围中分析情境和再现情境,使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发展。

五、锻炼品格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为提高人文素养打下基础的,也就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教材的内容有许多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美好的心灵,美好的品质,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真善美,识别伪恶丑,自觉丰满人格力量,增强道德修养。

1.人格力量的培养

教师要把塑造学生真善美三种人格作为奋斗目标。依据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去完善学生美好的人格。

2.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

一种情感向道德、人格、价值观的升华,都离不开一个“知”字,学生在优秀篇章中接受到健康崇高的情感熏陶,是认知的成分。一旦认知活动伴随着情感,教学就会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健康的情感,良好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呢?

首先,要因势利导,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所谓“势”,即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也就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能力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做人的道理。在教童话《幸福是什么》时,我先让学生上台谈谈感觉最幸福的事。学生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长在甜水里。所讲离不开吃、喝、玩、乐及亲人的疼爱。此时应正确引导学生理解幸福的真谛,结合课文领会“劳动最幸福”的主旨,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其次,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文章中鲜明的英雄形象,如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雷锋、张思德……无一不是学生学习的楷模。英雄为国捐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对学生情感的触动,心灵的震撼会深刻印在脑子里的。这时候的教育会影响他们一生,也正是理想教育,奉献教育,爱国教育的大好时机。

综上所述,语文是小学教材中美育因素极为丰富的一门学科,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语文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把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放在首要的战略地位,而审美教育(即上文论述的如何注重“音乐美、图画美、意境美、品格美”的熏陶与培养过程)也尤为重要。语文美育为塑造学生全面发展的完美人格打开了一扇成功的大门。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小学老师的职称论文

关于小学老师的职称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