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宏观之窗读书笔记
《推开宏观之窗》这本书,结合了电视讲座的风格,用最浅显的语言和最生动的故事,给大家讲解宏观经济的基础知识。那么有关《推开宏观之窗》这本书的读书笔记要如何写?下面是小编向各位推荐的推开宏观之窗读书笔记,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
推开宏观之窗读书笔记篇一
前几日带儿子到书城闲逛,看到韩秀云所写的《推开宏观之窗》一书。喜欢这本书的名字,也喜欢树皮的装帧,就买了一本。拿回家以后,花了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快速的翻阅了一遍。应该说,这本书是一本宏观经济学的入门书,作者写的通俗易懂,也很顺畅。虽然自己大学是学经济的,不过工作以后再看这些书,才发现上学时因为阅历的原因,对很多东西的理解太过机械和肤浅。虽是老知识,但每翻一遍都有新收获。
这本书写了二十三章,涉及到了宏观经济的几乎所有方面,但都是一点而过。不过,这次的快速阅读还是让我对一些知识有了新的认识。
关于经济学的流派,以前看过一些书,什么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新自由主义学派等等,搞得我云里雾里。韩老师提出了一个我很好记的经济学派划分:经济学派就分两派,一个是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主义,靠“看不见的手”促使经济运转;二是凯恩斯的政府干预主义,靠“看得见的手”调控经济。其他的什么货币主义、预期理论等等,都是这两类学派的分支。对像我这样不搞经济学研究,脑子不好使的人来说,这个分法好。
关于一国经济是如何平衡的。韩老师描绘了凯恩斯对一国经济平衡条件的描述公式:一国的经济有四个部门,分别是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经济平衡的公式为:消费品+储蓄+政府收入+进口=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这个公式表示的含义表示四个经济部门总的产能等于四个经济部门总的消费,这样经济才能平衡。这个公式对经济最大的影响在于如果要求得平衡,需要很好的解决各个经济部门的财务分配问题,因为如果财富分配严重失衡,这个公式所表示的平衡迟早会打破,经济危机迟早会发生。试想,如果居民的储蓄很少,财富都保留在了企业和政府,那么企业只能扩大投资,政府的财富过度又会导致腐败和财富过度集中,但是公式的另一头没有消费。如此一来,经济失衡是必然的。如果财富都分配给了企业,分配给了政府,居民的财富很少,那样的经济也不可持续。中国的经济就面临着这个重大的问题。不知道马克思所说的:资本的逐利性必然导致再生产的不平衡,并导致经济危机。目前的中国不仅面临资本的逐利性,还面临着权利对财富的过度攫取,我们的再生产不平衡会不会出现?何时会出现?老天保佑!
关于社会保障体系和三农问题。韩老师讲到中国的社保问题,提出如此大的资金缺口如何解决,其中政府的一个思路是盘活存量的庞大的国有资产,即通过国有资本上市——股权分置改革——转让部门国有股权——收回部分现金。后来因为在股市上套现带来的影响太大,而且还有掠夺居民财富之嫌,所以这一思路又没大面积铺开。但是从去年上海推出的大面积国有企业整体上市以弥补社保亏空的思路和做法,以及近期有个别政府想通过股市变现来解决政府融资平台的问题来看,中国股市承载的东西太多,中国股市承担的更多的是解决国有企业和为政府融资的职责。这一背景,对于经常混迹于股市的人来说,不可不察。
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极限问题。“看不见的手”永远是主基调,“看的见的手”永远是辅助。而且,“看得见的手”都是有极限的。比如财政政策,其实质就是在居民负债消费、企业负债投资之外增加了政府负债消费和投资,但是这个负债是有限度的。比如财政赤字/GDP原则不超过3%,财政赤字/财政支出原则上不超15%,太高了会导致政府债务危机。像欧债危机、俄罗斯危机、阿根廷危机等。比如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局限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通过膨胀率的限制,通过膨胀率已经很高了,想再发票子没有空间了。比如目前的中国。二是央行通过货币政策放水,但是商业银行因为害怕危险,将流动性截留在了自己手里,不放贷,水流不到经济体中去。不如1998年的中国惜贷现象,目前的欧洲银行(欧洲央行放水,商业银行拿到钱以后却将钱存回了央行);三是央行放水、商业银行也放水,但是企业和居民不喝,最典型的就是流动性陷阱。比如目前的美国,目前的日本,利率长期维持在0%—0.5%的水平,但是企业和居民就是不借贷。我喜欢一句对货币政策的比喻:货币政策就像是放出来的水,企业和居民就像是一头牛。你可以把水放出来,也可以把牛赶到河边,但你不能摁着牛的头让它喝水。喝不喝你说了不算。
推开宏观之窗读书笔记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