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80后名人创业故事

发布时间:2017-03-06 14:10

想要做成功的创业事业,多看看那些80后创业的故事,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短篇80后名人创业故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短篇80后名人创业故事一

80后大学生北京养殖梅花鹿致富的创业故事

2001年8月,刘伍权投资30多万元兴建繁殖鹿舍和采购种鹿,在家乡应吉林省磐石市创办了九鹿梅花鹿养殖场。养殖场占地2亩,当时仅有梅花鹿种鹿30头,其中母鹿25头,公鹿5头。目前年出栏的2000多头梅花鹿全部被江苏、上海、广东等地的客户买走,梅花鹿行情一路看好

2015年下半年,刘伍权再次投入600多万元,在有林、有水的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兴建大型梅花鹿养殖基地。新基地占地面积20亩,新建鹿舍18栋,目前存栏母鹿2500多头、公鹿200多头。不久他又牵头成立九鹿梅花鹿专业合作社,预计年可出栏梅花鹿5000头,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梅花鹿养殖基地。

以下是央视经济频道《理财在线》报道的80后大学生刘伍权北京养殖梅花鹿创业的节目视频:

不可思议的选择

2001年刘伍权即将走出吉林师范大学校门。此时,他面临着人生一个重大的抉择:自己在广州早已联系好一份不错的工作,只要过去,就可以坐写字楼、拿高薪水,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白领;而另一边,家乡的贫穷落后历历在目,父老亲朋的贫穷深深刺痛着自己,回乡创业养殖梅花鹿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困境中的坚持

“心里那种苦,任何人体会不到。”“我是下了最后决心了。不成功,便成仁。”

刘伍权创办梅花鹿,不算是一时冲动的轻率举动。他不仅仔细考虑了自己在生态养殖技术上可资利用的自己大学学习管理学的优势,还亲自前往全国各地几十家大型梅花鹿考察调研。也算是认真做了一番“功课”的。但是真正到了躬身实践的关口,他还是傻了眼。梅花鹿的饲料从哪里买?冬天梅花鹿怎么保温?梅花鹿鹿茸如何割?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都足以让毫无养殖经验的刘伍权焦头烂额。

生活的困难、技术的壁垒给刚刚大学毕业的刘伍权好好的上了一课。刚到养鹿场的时候,工房没有如约建成,他只能把把铺盖搬进鹿舍,和鹿同起同卧。这样的生活持续了整整2个月。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刘伍权养殖的梅花鹿接二连三的出现死亡,到后来仅存了9头梅花鹿。后来请教专家才知道刘伍权购买的是大多数是老鹿和病鹿,因为鹿的年龄大小没有2-3年的养殖经验,外行人是根本区分不出来的。经历过这次失败刘伍权清楚意识到: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新的疾病也不断出现,仅凭固有的知识和传统的经验,是不能满足现代养殖梅花鹿的要求,必须要懂技术,高薪聘请了农科院专家传授调配饲料、防疫等知识,购买各种相关养鹿的资料等。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教训刘伍权又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一部分钱购进了一些梅花鹿,第2年鹿终于开始产鹿茸了、生小鹿了。2年的苦心经营眼看就有了回报,刘伍权似乎已经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然而,致命的打击不期而至。办场时明明已经和人购买鹿场的厂家订下了包销合同,可是,第一批鹿茸、仔鹿出来时,合作人却不认账了。那个曾让刘伍权喜不自胜的鹿茸转眼就成了足以压垮他的沉重负担。卖不出去的鹿茸、仔鹿越聚越多,遭逢突变的刘伍权一筹莫展!此前,刘伍权已经亏损了三十多万元,加上卖不出去的鹿茸贬值这十来万,他真是倾家荡产了。

眼瞅着卖不出去的鹿茸、仔鹿,我们可以想见刘伍权的忧心如焚。背负几十万元的债务,流着眼泪廉价处理掉自己千辛万苦劳作结出的宝贝疙瘩,并且一处理就是亏损十万计,刘伍权的这种心痛,恐怕没有人能够真正体会。

从力排众议筹资创业经惨淡经营到最终一败涂地,亲朋好友事前的担忧预计变成了残酷的现实。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刘伍权应该及时回头了。父母更是希望他就此回心转意,全当花钱买了教训。他们知道儿子是个老实人,不善和人打交道,吃亏上当是必然的。他就该好好到企业上班,根本不适合自主创业。

但刘伍权却不甘心认输。在朋友的极力劝阻和家人的强烈反对声中,刘伍权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回家卖房筹资,再搏一次!他偷偷地拿着房产证跑出来,抵押换做办场资金。这个举动使得本就紧张的家庭关系雪上加霜。内外交困,四面楚歌声中,刘伍权暗下决心!

当梦想照进现实

“我要养别人养不到的,达到一种生态循环养殖的目的。”

苦心人,天不负。刘伍权颇有几分悲壮的坚持为他的养鹿事业带来了转机。,刘伍权养殖的梅花鹿已经初见成果,育成(一周岁)公鹿单产鲜茸均达2斤以上,六锯以上公鹿单产鲜茸均在十斤以上,上述指标均超全国同行业普通鹿场。

“莫看价格高,买的人很多,供不应求。”刘伍权介绍说,因为现在广大养殖户、农民都认识到要想在梅花鹿养殖行业长期发展必须要有好的鹿种,这样经济效益才有保证。

吸取第一次失败的惨痛教训,刘伍权不再只顾闭门生产,开始重视起宣传营销了。他为自己的梅花鹿产品注册了商标:“九鹿王”“九鹿”两个品牌。刘伍权梅花鹿产品渐渐打开了销路,他的养鹿场重获生机。刘伍权也得以继续潜心钻研养鹿技术,不断改进饲料配方,他的生态养殖高产梅花鹿技术日臻成熟。经过多家新闻媒体的先后报道,刘伍权梅花鹿和鹿产品的知名度大大提高。目前刘伍权鹿茸售价已经达到5元/克,但逢年过节,仍供不应求。不少养殖户也慕名前来学习养殖技术。如今的刘伍权在专心经营养鹿场之余,还常常被聘为讲师登台授课,为众多有志于生态养殖的专业户传道解惑。

说起自己的生态养殖技术、营销和养鹿场的效益,刘伍权一贯平静的语调略带铿锵,“我到农村来”他的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如今开发的九鹿王和九鹿品牌的鹿茸酒、鹿鞭酒、鹿血酒、五香鹿肉、鹿茸胶囊等产品市场火爆,供不应求,深受广大客户的青睐,产品销往江苏、江西、上海、福建、广东等地,已有50多个不同形式的代理商和加盟商

作为一个孤注一掷、一往无前的创业者,刘伍权的致富之梦毫无疑问获得了成功:他的研究成果——九鹿王、九鹿系列鹿产品得到了权威机构的认可,并打开了市场。刘伍权致富不忘本,开始发展公司加农户养殖,带领农民致富,在北京走遍了各大梅花鹿养殖基地,扶持了怀柔、燕郊、通州、房山、平谷、密云、延庆等100多家梅花鹿养殖基地,并把梅花鹿的饲养管理技术,梅花鹿鹿茸的采割与烘干技术,梅花鹿仔鹿的饲养管理等技术传授给他们。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刘伍权采用科技和资金扶持等方式,为了让养殖户尽快掌握养鹿新技术,他不仅多次自费聘请专家进行科技养殖培训讲座,还常年组织技术人员到养殖户家中登门指导,平时哪个养殖户遇到养殖难题,只需打个电话他便随叫随到。他先后花费5万余元购买养殖技术手册1000本和光盘,无偿赠阅给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仅2009年就举办养殖培训班68期,受培训人员达2800多人次。为让全国各地的养殖户开阔视野,他先后拿出10万元经费组织养殖户到北京种鹿场养殖基地参观考察。对缺乏资金的养殖户,他采取供给资金,赊给鹿种苗、饲料、跟踪服务等办法给予大力支持。

刘伍权的产业化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中央2套《理财在线》、7套《科技苑》、新华社、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现代营销》杂志等多家极具影响力的媒体先后多次对我司进行采访报道,企业连年获得“重合同守信用”、“畜产品诚信单位”、“中国鹿业十强企业”“中国鹿业协会的常任理事”等多项荣誉。刘伍权讲下一步他将继续扩大规模,发展鹿产品深加工,发展更多的农户联合养殖,让农民兄弟一起致富奔小康。

短篇80后名人创业故事二

陕西80后修脚工白手起家创业,把郑远元修脚公司开遍全国

成才不问出处

从西安上高速,越莽莽秦岭,三个半小时后,抵达位于大巴山麓、汉水之滨的紫阳县城;从这里沿着盘山公路溯流而上,辗转车行约30公里,记者来到了有着“地无三尺平”之称的高桥古镇;再在通向铁佛村的村道上颠簸20分钟,接着于无路处弃车步行,往山中再走1里地……此行的目的地,群山环抱间一座外皮已经龟裂的两层土坯房终于跃然眼前,这就是郑远元的家。

踏着吱呀作响的木梯爬上老宅的二层,以青石板为瓦的房顶漏出几道光亮,本用于仓储的黑漆漆的顶棚里,薄薄一层木板上横着张落满尘灰的板床,“那是我从小的卧床”,作为家中老幺的郑远元示意记者需跟着他踩着房梁处行走,“这个我最有经验。”

在这个自然环境恶劣的国家级贫困县,郑远元家的故事与其他山区农户并无什么不同:父母务农,家境贫困,哥哥在煤窑打工受伤,1983年出生的郑远元初中即辍学,只身到四川达州投奔姨父,一面跟着姨父学起了中医修脚的手艺,一面在餐馆洗碗打杂。

2002年,已经出师的郑远元来到与达州相邻的陕西汉中,原本打算找一份足浴店修脚工的工作糊口,“临行前,在达州的好朋友要买房,我把几年攒下的上千元积蓄都借给了朋友,只好朝姨父再借了几百元做盘缠,想着很快就能领到工资。”

事有不巧,到达汉中的第一天,郑远元登门求职却屡屡被拒之门外,“租了房子、买了生活必需品后,随身带的几百元也只剩下了5块钱,一晚上饿着肚子没敢吃饭。”

第二天,揣着兜里仅有的5块钱,找不到工作又举目无亲的郑远元,无奈之下在汉中市汽车运输公司门口摆起了修脚摊,“无人问津不说,很快还被人赶走了。”挪到虎桥路口后,郑远元“否极泰来”,地摊从早上10点一口气摆到了晚上,“修脚3元,一天就挣了120块钱!”——郑远元告诉记者,这是他时至今日仍最难忘怀的“第一桶金”。

修脚、治脚气、挖鸡眼、取肉刺……郑远元咽得下苦,出摊一出就是两个年头,“为了省时间,中午不吃米饭只吃3元一碗的刀削面,更不敢多喝水怕老上厕所。”

创业不分贵贱

郑远元人聪明,一对眼睛时时透着机灵。修脚手艺越做越熟练,摆修脚摊每月也有近万元收入。

悟性高是一回事,却也难以弥补他文化程度低的短板。不过,郑远元做人踏实、待人真诚,总有些“贵人”为他“指点迷津”,补上了“社会大学”这一课。

2005年初,在地摊上为一位老人治好脚病后,老人十分欣赏面前的小伙子:“你这么年轻,技术又这么好,摆地摊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还是应该开个店正规干,才能有大的发展。”在老人的提醒下,租门面、办执照,2005年底,郑远元的第一家修脚店开起来了,只有一间门面,面积也只有30多平方米。从地摊修脚工到“郑老板”,郑远元用了3年,那年他22岁。

店面开张,需要增加人手,郑远元想到了还在老家深山里“刨食”的乡亲们。“你发大财吧,我不干,即使没有饭吃,咱也不去搞修脚”,老家的朋友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啥事不能干啊,去做这种下贱的活路!”

有志不在年高,成才不问出处,创业的路径又岂有高低贵贱之别?经过反复动员,郑远元的姐姐郑远翠、嫂子任继芳成为了他的第一批员工。服务热情、价格低廉,他的店面逐渐门庭若市起来,老家前来打工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快分店陆续开张……2006年底,仅仅过去一年,郑远元已经在汉中、安康、四川达州等地开了十几家专业修脚店。

“我很感谢当初买房借我钱的达州朋友,如果不是因此把自己‘逼上绝路’,可能我现在还在给人打工”,郑远元对记者说。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短篇80后名人创业故事相关内容

短篇80后名人创业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