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芳太极拳三个“腰劲”
练习闫芳太极拳对身体有众多好处,特别是在这寒冷的冬季,闫芳太极拳的好处更受人们的喜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闫芳太极拳三个“腰劲”。欢迎阅读!
简述闫芳太极拳三个“腰劲”
1、套腰劲
随着肾气滚动传递,一侧腰眼下沉,擎起另一侧腰眼,二者同步互相传递转换,腰部以横向联系的立圆旋转为主体,驱使身体两侧腰部作一侧领劲,一侧催动地开合、吞吐、折叠运动;其中,开的一侧为领,合的一侧为催。
构成腰部两侧和双腰隙在一领一催的反复开合中,互相传递、互相联系的套腰型转动状态,称之为“套腰劲”。
2、花腰劲
随着肾气滚动传递,两腰隙之劲出入有序地各领半身转动,促使腰部以纵向联系的立圆旋转为主体,驱使身体左右两侧腰部互相交错地作纵向立圆旋转动作。
犹如两个车轮在人体腰部两侧以前后立圆交替转动,形成阴阳互换、开合有序、插花型的运动状态,称之为“花腰劲”。
3、螺旋腰劲
随着肾气滚动传递,两腰隙之劲出入有度地互相传递,腰部以螺旋动向为主体,随着体内中气的升降,腰以上之气顺脊而上,腰以下之气顺腿而下,其气(劲)似有上下两夺之势。
但实际上是前降后升(体前是任脉为降,体后是督脉为升),一气贯通。换句话来说,清气上升为阳,浊气下降为阴,阳升阴降一气贯穿,在中气潜转的主导下,驱使腰部作螺旋型的缠丝动作,犹如现代力学中“丝杠原理”的螺旋线,称之为“螺旋腰劲”。
太极拳通过腰劲各种旋转的反复训练,可使腰部骨节松开拉长,肌肉、筋腱、网膜等软组织的韧性增强,弹性加大。
练功盘架中,采用“含胸蹋腰、束肋合腹”的动作配合,能使腰部长处于良好的放松聚合状态,对内劲的“出肾入肾”和内气的团聚与增长大有益处。太极名家陈鑫所论的:“出肾入肾是真诀”,正是指此。
腰部需多锻炼
人体腰腿连接之处谓之“裆”,裆是调整腰腿动作运转的关键所在。裆劲的转关过节在于胯的活顺程度,胯关节松不开,裆部就很难灵活,腰腿也就谈不上相随。
陈鑫有言:“裆贵圆、贵虚,不可夹住…,裆要圆,圆则稳。”“两大腿根要开,开不在大小,即一丝之微亦算得开。”
太极拳“裆劲”,是指两胯根在放松旋转的运动过程中生出一种类似弹簧的劲别来,随着耻骨内收的动作配合,两胯根的运行要求平顺松活,驱使腰劲向下松串,注入脚底,植地生根。
两胯同时松开圆撑,髋关节和两个大转子在争衡(对拉)中后开、前卷、里合,在胯臀松泛转换有度的前提下,使胯根内侧的韧带在前卷中自然内藏。
耻骨联合腔承担着人体的减震功能,耻骨微微内收,引导耻骨联合腔在对拉拔长中缝隙增大,减震的效果就会自然提高。
两臀部肌肉要随着骨和座骨结节在对拉中前卷上泛,催动阔筋膜张肌放松而前合,骨尖同时要微微上泛,尾闾骨才能在松沉有力中有下垂之感,构成虚坐,方能达到尾闾中正的要求.同时谷道轻提,会阴穴随之而自虚。
太极拳裆劲的撑开撑圆,关系到底盘稳固程度。裆不开的时候,人象个“大”字型;裆开的时候,人象个“U*错”字形,与现代力学中的“桥拱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裆劲的往返运行线路是“∞”形状,术语称之为“背丝扣”和“弧形调裆”。
此外,裆劲运行要求是:“前裆劲不可有,后裆劲不可无。”裆劲分前后,也就是说裆劲的虚实换势和转动调整,应当始终在前裆合、后裆开、裆劲撑圆的状态下旋转运行,要求双胯根前侧气冲穴始终保持窝状,运动时不可有前凸和忽高忽低的起伏现象。
更不可出现尖裆、夹裆、涮裆、扭裆、顶裆、荡裆等弊病。裆运上弧者,为上弧调裆;裆运下弧者,为下弧调裆;裆劲后弧者,为后弧调裆,裆运S形者,为背丝扣调裆。
腰似蛇形腿似钻,周身运转走螺旋,腿部是支撑全身重量的根基所在。太极拳一般用旋踝转腿的运动方式来表达其劲,要求千变万化凭我运,两腿两足定其根,根稳腰灵身不摇;前后左右用劲均匀,自然就桩根稳固。
腿是根之本,足为根之根。股骨翻转旋动,足踝同步螺旋,胫腓二骨拧摽翻转,腿膝同时缠绕,是太极拳训练腿部劲力的重要环节。
此外,足大、二趾同时领劲,引导隐白、历兑二穴吐纳有度,促使双脚同步向内侧旋转,脚五趾微微内旋抓地,涌泉穴要虚,吸地气而上升,使气劲从脚跟内侧经踝、膝、胯旋转而上,缠绕至会阴穴。
使两腿之劲接头、瓤住,这是太极拳练习腿劲的基本功夫。足尖如须摆扣,则要以足跟为轴,足尖外摆时要注意前裆的合劲与髌骨的合意不能丢,否则容易导致桩根劲力涣散和偏倚。
腿部担负着全身活动的重量,膝关节的负担较大,因此膝关节必须有力而灵活,表现在于膝关节内侧的外撑和髌骨的内合,这就是拳论中要求的:“开中寓合、合中寓开。”
腰腿灵活全在胯根的关节灵动性,双虎眼的气机上下旋转,要与双腰隙的转动一致,驱使髌骨升降有序地旋转,旋转幅度不要过大,弓度要适中,确保小腿正直,最多不可超过脚尖,内合也需如此(不可太过)。
过者易犯跪腿之弊,否则膝关节会受到伤害。这样既有利于劲力和气血上通下达,帮助腰劲向下松串,注入脚底,植地生根,又能有助脚底之劲上翻传导.这也是减轻膝关节承受压力的主要手段。初学者应当在明师的指导下,细心揣摩、刻苦训练,才能顺利过关。
闫芳太极拳三种松腰方法
第一种上下蹲起
上下蹲起法(亦称面壁蹲墙法)是太极拳松透形体的关键一环,是一项全身性的均匀运动,也是保持良好身心状态的便捷之法。
基本动作
面壁而立,两脚并拢,周身中正,全身放松,会阴上提,脚尖顶墙根,两肩前扣,含胸收腹,腰后突下蹲。下蹲时头不可后仰、不可倾斜,彻底蹲下后再缓缓上起。如此反复多次。
下蹲前首先想一下脚底的涌泉穴,同时注意全身要放松,腰向后突,使脊柱逐节放松下落,起身时,注意用百会上领。然后将脊柱节节抻起、拉直。
特别说明
刚开始,有很多人做不到位,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确定身体的姿势和两脚的距离。脚尖可以先离开墙,离多远以尽自己的力量能蹲下去为度。如年纪大或行动不便者,可以两脚尖离开墙根,两脚分开,以降低难度。
甚至还可扶住树、床架,拉住门把手等支撑物往下蹲。一开始,动作不标准不要紧,关键是要坚持。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随着脊柱、腰部松动程度的提高,就能顺利下蹲、上起了,此时就可以按照要求去做了两脚并拢,脚尖抵墙,完成上下蹲起动作,每次下蹲以30个为一组,每天至少要蹲一组以上,多多益善。
第二种直腿坐
直腿坐松腰法主要目的是打开命门之窍,进而帮助我们尽快松腰。
很多人觉得练习太极拳松腰是很难的事,其实掌握好太极拳的学习要领,一个个的突破也是很简单的。
基本姿势
坐在硬板床上(铺一层褥子或盖一层薄被),两眼微闭,两腿伸直,两脚并拢,脚尖内翘(两脚竖起来),身体要直着,躯干和大腿之间的角度应小于90°。
腰要向后放松,但骨盆和腰又不能斜着向后去,下颔回收,玉枕微上提,这样头就比较正了。这些就是对外在形态上的要求。
特别说明
直腿坐的过程中,始终都要注意一个穴位--腰俞(在骶骨裂孔处)即骶椎和尾椎交界处,那里是腰的气血流注的地方。在身体弯曲的时候,一吸气,腰要向后放松后凸,一呼气放松之后,再注意骨盆中的股骨头、髂骨向外张,骶骨往后凸。
还要注意胯关节,即腿部肌肉作内旋或外旋用力,然后放松,体会哪块肌肉在动。另外要注意大腿股四头肌使劲往回一缩再一放松,再配合着会阴一缩一放,脚尖还可以配合着一跷一点。
经常这样做,一方面了加强会阴收缩向腰部集中的力量;另一方面还能帮助大腿根部的肌肉群放松。
第三种行走松腰
行走人人都会,但是,通过行走松腰,则不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行走松腰法,可有效的促进我们的生命活力,实现身心健康。
基本姿势
保持上身与地面垂直的姿势,不要前俯后仰,将体重慢慢放松地移到后腿,在体重移动的同时,前腿随着渐渐地放松并被动地提起脚跟,使脚尖点地,直到将体重完全移至后腿,前脚完全放松,腰部骶椎呈后凸的弯状。
随之,体重移向前腿。依然保持上身与地面呈垂直状的姿势,在将体重慢慢前移到前腿。在体重前移的同时,后腿逐渐地随之放松并拖得脚跟提起,使得脚尖点地。
直至将体重完全移至前腿,后脚完全放松,腰部呈竖直状。在行走的过程中,最好能不间断向前走。
特别说明
走的过程,要放松身心,可数着步伐走。如果能按照8步到10步一圈的方法走,则效果更佳。转圈走,不仅仅能松腰,而且松胯的效果也很突出。
走的时候,要像古人说的:“行如盲无杖,自然依本份,举步低且稳,踏实方可进。”初习者每天早晚各练一次,每次走30分钟~1小时左右,逐渐增加,如为了治病,则最好能达到一次连续走转1小时30分钟以上。如身体不适,可适当休息一下再走。
太极拳三个“腰劲”相关文章:
1.如何练好太极拳的腰裆劲
2.陈式太极拳的腰劲训练
3.陈氏太极拳小架的腰劲与缠丝劲
4.练好太极拳内劲的三要素
5.太极拳与太极腰
闫芳太极拳三个“腰劲”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