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社会合作研究概述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02 07:22

近些年来,“合作”这个词语变得越来越流行,无论是在理论表述、学术探讨还是日常生活的交流中,都会看到这个词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似乎意味着一个合作的社会的到来。社会合作是指不同的个体或集团之间自觉地采取互相配合的方式以实现某种目的的行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图书馆的社会合作研究概述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图书馆的社会合作研究概述全文如下:

【摘要】:在信息时代,图书馆需要更多的社会合作,以满足公众日益增多的信息需求。讨论我国图书馆社会合作的发展历程,重点就信息时代图书馆社会合作类型进行分析,并探讨不同类型图书馆社会合作实现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 图书馆 社会合作 实现途径

现代化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分工合作,任何国家、组织、机构都不可避免的会与外界发生联系。作为服务机构的图书馆自然也不能例外。

利用有限资源争取向社会大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图书馆的这一天然的工作定位,决定了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性,形成了图书馆与社会合作的客观基础。因此社会力量与图书馆事业合作的例子就不鲜见于历史。国内像北京图书馆从1954 年起先后接受著名作家大量手稿,建立了章太炎、王国维、鲁迅、郭沫若、矛盾、闻一多、老舍、巴金、曹禺等手稿专藏。国外则有1895 年三家私人图书馆(富商阿斯特图书馆、爱书家伦诺克斯图书馆、前纽约州州长蒂尔登图书馆)合并为美国最大公共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的例子;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将自己大部分财富捐建了2800个图书馆的传奇经历更是被称为美谈。

一、图书馆社会合作的定义

何为社会合作?我们采用2010年广东省科技图书馆馆长李宏荣对图书馆社会合作的描述。他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进行过介绍:从狭义上讲,图书馆社会合作是指图书馆与自身法人实体以外的社会机构和个人之间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合作与共建;从广义上讲,则是指图书馆为了完成机构自身的职责与任务,与员工、与读者、与同行以及其他机构和个人之间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合作与共建。

从社会合作的描述上,我们可以看出,图书馆社会合作,是图书馆与社会不同资源结合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资源的交换和利用,目的是为了完成图书馆的职责和任务。根据对定义的理解,我们做出以下推论:第一,社会合作可以让图书馆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开发利用,从而提升资源的社会效益。第二,社会合作可以补充图书馆资源不足的制约,或者与社会进行更优的交换。第三,资源的优化使用会让图书馆得到更好的服务效果,服务范围可能更广更深入。

二、图书馆社会合作类型

对于图书馆的社会合作类型,角度不同,分类也不同,比如,若从社会合作的原始动力而言,对图书馆来说,有由外到内的接受性合作,有由内到外的需求性合作,也有基于双方需求的互助性合作;若从合作方向而言,有单向性合作和双向性合作;等等。本文以图书馆社会合作的动机角度,提出:基于资源交换的社会合作,基于价值认同的社会合作和基于行政指令的社会合作。

资源交换类的社会合作,动机起源于社会个体和单位对资源交换优化的需求。合作中的各方,为获得各自所需资源而产生合作动机,合作的过程以彼此的收益最大化为行事原则。此类的合作包括比如名人在图书馆举办的新书签售讲座、培训机构与图书馆合办的培训班、网络公司为图书馆提供网站建设服务等等。

价值认同类的社会合作,动机起源于社会个体和单位对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认同及合作双方的自身职能使命履行,合作者以自身价值或职能的实现为目的而产生合作动机,合作的过程以彼此的价值实现及职能履行为行事原则。此类的合作包括比如读者对图书馆的捐赠、基金会或慈善机构的援建、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服务开展等等。

行政指令类的社会合作,动机起源于政府政策和规章下的相关个体和机构的配合性执行,合作者的动机来源于政策和规章的指导,合作的过程以政策规章的要求为行事原则。此类的合作包括比如法定缴送本制度,政策引导下的公益性捐献,社区对图书馆事业的支持等等。

三、图书馆社会合作内容

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合作内容基于三个方面:资源合作、服务合作和管理合作。这个划分依据是基于公共图书馆日常业务的三大主要模块,每个模块当中的社会合作方式存在一定的共性。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实践中社会合作往往是跨部门跨模块的,一次好的社会合作往往需要若干方面的配合。类型的划分是为了研究便利。

(一)资源合作。资源合作是图书馆与社会个体、社会机构通过合作获取履行职责所需资源的过程。

资源在这里不仅限于馆藏资源,但凡图书馆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资源都在此范围内,如经费、专业文档、设备、展品、场地、渠道、实物甚至是人力资源,都属于资源合作的范围。由于资源的实用性,其实用价值很多情况下不以图书馆环境或其他环境而转移,良好的公用性使得资源合作是目前图书馆社会合作最为普遍的合作类型。

(二)服务合作。服务合作是图书馆与社会个体、社会机构通过合作,开拓、扩大、深化自身职责和任务的过程。

服务合作是图书馆利用社会分工将图书馆服务专业化的方式。诸多图书馆业务,在开拓、扩大、深化的过程中,使得图书馆面临人员能力和专业资源的缺乏,服务合作通过与专业机构和个体的挂接,可以降低图书馆开展服务的成本,提高图书馆执行的效率。常见的服务合作包括图书馆新服务的拓展、图书馆原有服务的深化和升级、对图书馆自身发展的服务支持提供,等等。

(三)管理合作。管理合作是图书馆与社会个体、社会机构通过合作改善图书馆管理机制,发挥管理职能的过程。

图书馆行业一直有其图书馆管理研究,自成体系。同时由于市场面窄,社会机构也没有主动进入的动力。图书馆界一直有借鉴其他行业管理经验“本土化”至图书馆行业的举措,但是始终不太系统。因此在管理合作上相对来说图书馆与社会合作相对较少。

由外部社会个体、社会机构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合作,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一是图书馆发展战略层面。比如类似于在企业中常被提及的ERP(企业资源计划)、BPR(业务流程重组)等概念,由专业机构与图书馆合作后形成网络集成管理和图书馆流程重组;又比如图书馆聘请专家团协助提出图书馆部门规划调整、馆藏建设定位等等。

二是图书馆项目层面。如设立图书馆OA系统,或是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或是提供福利。 三是图书馆一般性管理层面。如图书馆服务反馈,图书馆读者调查。

四、图书馆的社会合作对象

图书馆是社会合作的主体,通过资源合作、服务合作、管理合作的三种途径,匹配社会合作对象,完成社会合作的主客体联系。

图书馆的社会合作对象,即图书馆社会合作中的客体,是社会合作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图书馆社会合作的主要研究对象。

社会合作中,对象的不同决定了图书馆这一主体所采取合作方式的不同,也带来合作结果的不同。本文按合作对象与图书馆合作时表现出不同合作方式的标准,将其分为了四个大类。

(一)个人及非正式组织。个人,是图书馆社会合作中,社会合作对象的最小单位。非正式组织,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家梅奥通过“霍桑实验”提出,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

(二)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指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非营利组织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从艺术、慈善、教育、政治、宗教、学术、环保等等。

(三)营利组织。参照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可归纳为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企业。

(四)政府机构。也可称之为政府组织。广义的政府指行使国家权力的所有机关,包括国家的立法、司法与行政机关。狭义的政府仅仅指国家的行政机关,即根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正是行政权力、执行行政职能、推行政务、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机关体系,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在此我们取其广义概念。

五、图书馆社会合作的影响因素

对图书馆社会合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则可得到以下几点:

(一)图书馆自身状况。作为社会合作的主体,图书馆自身状况是影响社会合作的最基本原因。图书馆的状况主要从两方面体现,一是图书馆形象,二是图书馆资源。前者包括包括图书馆在运营时所建立的办馆理念、专业精神、团队素质、精神面貌;后者包括图书馆馆舍、地理位置、馆藏资源、人力资源、经费、政策、宣传渠道,读者数量,图书馆访问量,等等。

(二)政策环境。由国家、各部委、各省市颁发的文化事业政策,反映政府部门对图书馆事业某一段时期的重视程度和推动方向,它决定了公共图书馆在该时期的职能和社会定位,同时,也决定社会个体、社会机构能够参与图书馆事业的方式和程度。

(三)社会文化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环境主要反映在社会对图书馆事业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对图书馆事业提供支持的条件的环境。

(四)科学技术发展因素。科学技术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可以说,图书馆的发展历史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史的一个投影。

图书馆的社会合作研究概述相关文章:

1.图书馆编目规则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2.基于新媒体时代公众需求的社区图书馆建设探讨论文

3.中国成功的大学图书馆

4.从云图书馆发展看人文社科资料云平台研究论文

5.试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

6.美国比较成功的大学图书馆

7.公共图书馆为信息弱势群体服务研究

8.试论信息时代背景下中学图书馆导读工作的创新

图书馆的社会合作研究概述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