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参考论文
当今世界,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各阶层人们的广泛关注。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奠基时期,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参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参考论文篇一
《关爱幼儿,塑造健康心理》
摘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促进幼儿心理健康,首先要了解幼儿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人际交往焦虑问题;自责倾向;挫折适应问题;性格孤僻问题;调节能力问题等。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如何提供有效帮助呢?首先,要多与孩子交流;其次,培养兴趣,解放孩子的创造力;第三,要创设宽松、有爱、和谐的环境;第四,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关键词:个性; 心理健康;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B84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79-0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师有了健康的心理,才会有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施展和发挥出来,才会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夯实心理品质基础,对其一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幼儿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际交往焦虑问题
人际交往焦虑,主要指在与人交往中表现为焦燥不安,无所适从。这种倾向在当今幼儿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大多独身子女的孩子在与他人交往中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幼儿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或者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
2.挫折适应问题
挫折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方面,人际交往方面,兴趣和愿望方面以及自我尊重方面,这些方面都会导致幼儿情绪低落,自卑,心理承受力差等心理问题。其原因是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的时候,消极因素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如果老师家长没有及时发现并且加以适当指导,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情绪,心理健康问题就产生了。
3.性格孤僻
性格孤僻的主要表现是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抗拒过集体生活。很多父母为了生活而忙碌,疏于对子女的管教,给予孩子的主要是金钱、物质上的满足,把教育孩子的任务交给自己的父母,而自己的父母更是老一辈的人,未必人人都了解儿童的心理,很容易就造成小孩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并对集体生活不感兴趣。
4.缺乏调节能力
缺乏调节能力主要表现:自我中心、嫉妒等严重的逆反心理。
例:一次,东东从家里带来了很多卡通小贴画,这让很多小朋友都羡慕的围了过去。
楠楠:“给我一张,好不好?”
东东撅起了嘴:“不行。”(同时她很警惕的将她所有贴画都放到口袋里。)
萱萱:“我不要,就给我摸一下好不好?”
东东生气了:“不行,你们都走。”
分析:东东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也很讨老师喜欢,但令老师苦恼的是,东东的占有欲非常强,如案例所说,他完全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分享物品,也因此经常吵架,往往通过争执和哭闹来保护自己的占有物。事后,我通过和家长交流了解到东东在家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他都非常娇惯,平时不会有人跟他抢东西,凡事都让着他。家长对他的任何行为都是善意的理解为“他不是故意的!”“孩子年纪还小,等他长大就不会这样了。”这就养成了东东长期以来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不懂得移情。在幼儿园中,幼儿的独占心理不仅表现为对玩具等物质材料的独占,还表现出了精神上的独占倾向。
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的主要对策
1.要多与孩子交流,爱护、关心幼儿
与幼儿沟通,首先要“卑微”自己,“倾听”对方。持诚心诚意的态度沟通,专心一意的倾听,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矛盾得到解决,误会得到消除。孩子是十分敏感的,如果老师是以一种敷衍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是能感觉到的,并且很有可能潜移默化中对孩子造成伤害。教师和孩子之间还应保持心理上的平等,这样教师的倾听才会有效果,会使孩子的烦恼减少,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孩子认识生活,解决实际生活中困扰孩子情绪的问题,让孩子过得轻松、快乐。
2.培养兴趣,解放孩子的创造力
只有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并且能认真思考,乐于探索,有效地完成任务。在教育中,教师要关注、爱护幼儿,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多给孩子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带领孩子感知大自然,参观、游览社会环境,集体游戏等,寓教于乐,解放孩子的创造力,建立亲社会行为,塑造良好的人格。
3.要多给幼儿一些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实际生活中,老师大都喜欢聪明、伶俐、可爱、听话的孩子,而对那些内向、胆小、学习差、不起眼的幼儿,则很容易忽略遗忘,关注比较少。而幼儿很有可能因为老师对他所做的事不闻不问,他们会失去积极性,甚至自暴自弃。虽然作为教师并非有意忽略他们,但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这一问题,这些“默默无闻”的孩子恰恰是最需要关心和爱护的。因此,作为教师应多关注、多关心那些平时不起眼、讲话少、性格内向胆小的幼儿,多给他们表现和参与的机会,鼓励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使他们身心能健康发展。
4.要选择适宜的教育方法和途径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中,教师不要直接给幼儿灌输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或概念,而是要利用当下教育的环境,抓住契机,结合主题,结合生活,为幼儿创设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孩子的情感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并且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一日活动当中,给幼儿最大的自由空间,使幼儿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由于幼儿的年龄比较小,大多数孩子喜欢动、喜欢玩,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及健康教育的内容,选择具有多样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途径,比如可以采用“寓教于乐”的手法,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游戏中,以游戏的形式展现出来,逐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耐心、毅力、自立、自强意识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心理。
最后,教师要鼓励孩子多和小伙伴们接触、玩耍、游戏,体会和别人一起尊重他人和被他人尊重的快乐,体验和小伙伴共同完成一项事情后带来的成功的喜悦,感悟相互协作、相互忍让、相互帮助特有的情趣,拓展孩子的活动空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健康心态。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参考论文
关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参考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