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好方法

发布时间:2017-03-20 19:53

数学是一门理性思维比较强的学科,具有正确答案,又有计算算法和步骤多样化的变通性双重特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好方法以供大家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好方法(一)

一、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出数学问题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其引入课堂,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另一方面由于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奇特的相像,学生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学生只要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可以从学生爱喝的饮料中引出数学问题:1、雪碧一箱24瓶,18箱雪碧一共有多少瓶?2、雪碧一箱24瓶,每瓶12元,一箱雪碧要多少元?再比如,新房装修所用地板的面积、计算操场跑道的长、杯子的容积等,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的题材,由此引出数学问题,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二、通过学生生活情景,设计数学问题

把学生引入到现实情景中进行“再创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实现生活数学化,又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使原来枯燥乏味的应用题有了“应用味”,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和亲切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探索精神,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理念。如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我首先说,谁能告诉老师,我们班有男生、女生各多少人?有的学生说男生38人、女生32人,根据这些信息,你们想到了什么?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9/16,女生人数是男生的16/19。根据以上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1、我们班有男生38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16/19,女生有多少人?2、我们班有女生32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9/16,男生有多少人?3、我们班有男生38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9/16,女生有多少人?4、我们班有女生32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16/19,男生有多少人?……

三、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发现数学问题

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数学,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理解数学。如教学“加法交换律”时,我让两排学生站在讲台前,第一排10名,第二排12名,问一共有多少名?怎么列式?学生答:10+12=22(名),这时我再让第一排和第二排的学生交换位置,我还没开口,学生马上说12+10=22(名)。我又问,通过以上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说,两排的学生交换位置,总人数不变;还有的学生说,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不难看出,恰到好处地将数学问题与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认同加法交换律。

四、创设生活实际情境,研究数学问题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在一些课的开始可创始生活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生活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奶奶分月饼”的生活情境:中秋节的晚上,奶奶拿出三个大小一样的月饼分给三个宝宝吃,奶奶先把第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块,分给宝宝甲一块,宝宝乙连忙说:“一块太少了,我要两块。”奶奶笑眯眯地把第二块月饼平均切成4块,分给宝宝乙2块。宝宝丙见奶奶满足了宝宝乙的要求,抢着说:“我要3块,我要3块。”于是,奶奶又把第三块月饼平均分成6块,分给宝宝丙3块。三个宝宝都认为奶奶满足了他们的要求,高高兴兴地吃了起来。故事讲到这里,我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哪个宝宝分到的月饼多?”学生们个个兴趣浓厚,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宝宝丙分得多,有的说宝宝乙分得多,还有的说三个宝宝分得一样多。到底哪个宝宝分得多?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3张大小一样圆形的纸片代替月饼,在小组内操作分月饼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验证后,得出结论:三个宝宝分得的月饼同样多。这时我说:“聪明的奶奶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宝宝们的要求的,又分得这样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于是,学生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在老师的引领下进入了新知的探究过程。

五、模拟生活实际活动,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好方法

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着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我们可以将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境的实践活动中去解决数学问题。如教学“人民币”时可以模拟超市购物这一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买卖东西”。通过识别商品、看标价、付钱、找钱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识别假币,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道理,从而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这种模拟生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到数学的优越性,体会到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提高他们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就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沟通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联系,使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价值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好方法(二)

数学是一门理性思维比较强的学科,具有正确答案,又有计算算法和步骤多样化的变通性双重特点。尤其是小学数学,即简单实用,又灵活多样,此阶段更是培养青少年儿童数学兴趣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就更应该引起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重视而且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基于上述种种认识,必须赋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观念创新、思维创新和方法创新,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创设情境时用好“铺垫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联系实际的情境下学习,能更有效的促进意义建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例题的引入融入到实际情境中,让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方式和计算结果,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算理的更深层次理解和运用。比如在二位数乘一位数教学中,在末引入例题前先与同学们讨论下有没有到商店购物的经历,在数学课上讨论课外的话题,同学们即感觉舒怪又显得兴致勃勃,纷纷回答有过这样的经历此时,同学的兴趣完全被事件所吸引,在对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期待中,教师将一个生活情境的计算例题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喝牛奶吗?”学生异日同声地说:“喜欢”,“那你们知道一箱牛奶有几瓶吗”,“18瓶”,“明明兄弟到超市准备购买12箱牛奶 (出示实物图),你能帮助他们算算共准备购买多少瓶。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快的列出算式12×18=216, 12×18怎么计算呢?老师现在没有现成的办法,你们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们亲身经历了将生活中普普通通的购物问题抽象成了数学问题,面对如此熟悉的问题情境,解决问题的愿望是强烈而迫切的,从而激发了学生计算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体验了计算学科的价值所在,激发起学生学好计算的热情。学习情境的创设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有严重影响。

二、在计算时用好简便法

计算数学结果是一个启发的过程特别是小学生,思维定向单一,启发的潜力巨大,教师教给学生什么方法,学生就会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计算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把科学、简便的计算方式向学生传授,启发学生运用数学计算规律,找出简便算法。比如,在连乘算式中,25×3×4=?中,很多学生不审题,按照公式顺序运算虽然运算结果是唯一的,但计算的过程却繁复冗余,浪费时间对学生没有任何指导意义,教师必须把简便的计算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从繁难的困扰中找出最简便的算理如上述提到的例题中,必须让学生知道先用25乘以4后,再用易计算的数乘以3的计算顺序。虽然这只是较简单的例题,但必须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通过教学引导,养成学生认真审题和简便运算的习惯,找出运算的基本规律,培养良好谨慎的数学精神

三、在背记口诀时用好拓展法

在小学数学中,最早掌握的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规律就是乘法口诀,并且将之做为必修课程百分之百熟记会背,所有的小学数学教师和有过小学学习经历的人都清楚口诀的重要性,这是因为乘法口诀对计算规律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便于计算的功能,学生记住固定的乘法结果,对数学计算速度的提高和计算准确率的提高有事半功信的作用。乘法口诀可以说是跟随每位学习者一生的知识,也是运用率特别高的运算原理,乘法口诀己经成为了小学数学的入门课和必修课,但却只是停留在1至9的乘法运算上,很少有人拓展乘法口诀的内容,对简单的两位数乘法口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11×11,12×12,13×13至19×19等简单的两位数结果进行强记,为数学的快速运算和简便运算打好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好方法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