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舞人的经典励志文章

发布时间:2017-03-02 10:06

有很多励志文章都是非常正能量的,都是能够鼓舞人心的,那么鼓舞人的经典励志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鼓舞人的经典励志文章

鼓舞人的经典励志文章:试着比别人多走一步

文/古尔浪洼

多尝试一次,也许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很多人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但在职场上,遇到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却恰恰相反,不是退一步,避而不谈,或者逃避就能解决问题,而是需要更进一步,多走一步,再试试看,也许之前无法解决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来自经验、知识以及应变能力的综合。所谓经验,是指在遇到问题时,从自己所知道或者所经历的事情里寻找相似的片段,作出最有效、最得当的应对。所谓知识,则是指大量占有信息,从中得到启发或直接找到可供借鉴的例子,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积累的经验、掌握的知识有效组合,与自己实际的观察和思考,综合去应对面临的问题,制定解决的方案,是衡量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多走一步,多思考,多尝试,在别人放弃的地方,别人尝试认为无效的地方,再坚持一下,再尝试尝试,再应变一下,也许之前无法解决的问题,可能就会有新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了。

而这,正是办公室菜鸟和职场高手的功力差距所在。

多一封邮件,也许就能打开一个世界

每个都知道人脉资源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都希望能快速积累起来自己的人脉资源,但又有多少人,会将各种场合交换的名片和那些陌生的名字,能转换成自己行走职场的助推器?

很多人在交换了名片之后,带回来,整理一下,分门别类一放,从此卡片是卡片,陌生的名字还是陌生的名字。但有些人,出差回来之后,会给卡片上陌生的名字,或者只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发个短信,发封邮件,从此便开始建立起了联络的通道。慢慢的,那些陌生人,那些陌生的名字,就会变成你熟悉的人,开始建立起联系,也许某一天,你就可能会在他那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或者深入交往和交流的机会。

有一次出差,我几个同行都和一位行业中的专家交换了名片。当时人员众多,场面有些杂乱,我相信他对我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大家的交流也仅限于自我介绍和简单寒暄。出差回来后,我写了一封邮件给他,除了表达对他的敬意之外,还向他请教了几个问题。我其实并没有寄希望于他能回复,不料,当天我就接到了他的回复,不仅详细解答了我提出的问题,还给我介绍了另外一位专家,让我就某个问题,可详细向他请教。

那一刻,我真的开心坏了。只不过是多写了一封邮件而已,不仅建立起来了我与他的沟通机会和通道,而且,因为他,我又认识了另外一位专家。后来,因为交流机会增多,我们也有机会在其它场合见面,所以我与他们的交情越来越深,他们也在我的专业发展道路上,给了不小的帮助。

实际上,很多人,往往就是缺少这一步,所以那些交换过之后趟在名片夹中的名字,其实还是个冷冰冰的陌生人,只有多走一步,建立起联系,他们才能变成真正的活生生的人,才能真正认识你、记住你。

千万不要小看这一步。世界上的事情没有那么多巧合,别人之所以成功,一定有他成功的道理——试着找到它,下一次成功的就会是你。

多一次交流,就会多积累一次靠近成功的机会

在职场上,能用开放的心态,多些机会去交流,往往可让我们收获到很多意料之外的东西,会让我们多一些靠近成功的机会。

我每年都会从学校招一些应届毕业生,因此看到过很多新人成长的过程。

有一年,我带三个应届毕业生,这三个人的工作方式非常具有代表性,他们的成长也是。

小A,永远把主要精力放在完成上司布置的工作上。在他眼里,只要工作成果一交上去,就与自己再无关系,至于之后这成果在多大程度上被有效利用、上司进行了怎样的修改,他毫不介意,也毫不在乎。“反正我完成你交代的工作任务了,你爱咋改咋改。”这是他的惯常态度。

小B,爱惜羽毛的典型。要是有谁改动她的方案,她总是一万个不乐意,如果是上司,她就会不依不饶,试图证明自己的方案是最好的,如果是同事改动,她一定找机会给对方一个差评。她始终觉得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那些所谓的不同意见,不过是欣赏不了她的优秀,或是嫉妒她的能干罢了。

小C,与以上两位都不同。同样是认真完成工作,同样是爱惜羽毛,但不一样的是,她每次都会拿着上司或同事的修改意见与自己的方案进行反复对比——改了什么、怎么改的、为什么要这么改。遇到看不懂的地方,她会追着上司和同事不厌其烦地请教:这个地方,您是怎么想的?有没有其他的方式?您看如果这样行不行?完了他还会拿着自己的工作方案向单位里其他不同的人请教,每个人的职位、资历、观念不一样,她也自然能收获不同角度的方法、立场、角度——把它们积累下来,就成了自己职业发展的养料。

同样是做了一项工作,三个人收获和积累下来的东西却是天壤之别。这就是职业态度的差异,刚开始,三个人的能力和基础其实是差不多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A和小B还在做着最基础的工作,而小C已经可以独当一面,成为公司备受重视和重点朋友的种子选手。

鼓舞人的经典励志文章:为什么你整日忙碌却一无所成

1、缺席

也许你曾经听过伍迪·艾伦所说的这句话:“百分之八十的成功来自于出席。”

“更高的出席率”——这是保证你日常社交成功的重要元素之一,当然这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同理,如果你想要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那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每天按时出现在健身房里。无论是“天气有多么糟糕”、“你自己有多么不想出门”、或是“你有多么繁忙的工作”,只要你能坚持让自己面对何种主观或客观的阻碍时,都能按时出现在健身房(锻炼),那么你的健康就肯定会得到改善,相反的而不是每天躺在沙发上、幻想自己的身体忽然变得更健康了;如果你想提高写作水平或绘画水平,你就要经常练习;如果你想交到更多的朋友,就需要出席更多的活动。

学会“出席”、“积极主动的参与”,这将使你的生活受益匪浅。

2、拖拖拉拉

这里推荐三种可以摆脱拖延的方法:

“最重要的事情”,要在“每天最开始”的时间去做(一日之计在于晨)。一个拥有良好开端的早晨,会让你一天都保持高昂的(工作)情绪与积极的动力——那么这样的一天,通常都是非常高效的。

分解步骤,然后逐步的去完成。想象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吃掉一头大象?”是的,你明白我的意思——不要企图一口吃成胖子。这会使你感到目标遥遥无期、难以实现,至于产生拖延的念头。明智的做法是:把一项工作分为若干可付诸于行动的小步骤,然后着眼于当下的每一步、全神贯注的完成,接下来再完成下一步,直到把它们都完成。

自我暗示。我发现自我暗示真的十分有效:每当我的工作生活中又出现了“拖延”的情况,或者是我又有了新的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额外的),我就会花十几二十分钟、躺在床上,不断的暗示自己“我有非常高的效率、我有充沛的精力”,于是之后的工作中我就会发现——我真的变得更有效率了。

3、做无关紧要的事

除了拖延,另外一个容易陷入的不良习惯就是“纠缠于无关紧要的事情之中”。

为了提高效率,你或许会需要某种时间管理方法——比如这套极为简单的时间管理方法:80/20法则。80/20法则就是我们通常所熟悉的帕累托法则——意在指出80%的收获源自20%的努力。

所以为求高效,你应该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那些极少数但重要的事情上。你只需按优先级别的顺序写出这一天里你需要做的“三件最重要的事情”,然后逐一做起。这样即便你今天只完成了其中的一件,但你仍然确保了最重要的事情被解决了。或者你会偏爱其他诸如GTD等方法,但无论如何,开展工作的最核心的原则依旧是“优先完成最重要的工作”,这样你就不必花费几天、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去周转于那些琐碎但并不重要的事情。顺便说一句,如果你所正在做的事情无关紧要,那么即便你快速的完成了它们,也依旧没有多大用处。

4、多虑

在开始某项工作之前,先思考、做计划是没有错的。但是,过度的分析与考虑、瞻前顾后、杞人忧天只能是一种浪费生命的行为。多虑只会让工作本身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

在你开始着手做一件事之前,其实不需要将每个小细节都不留遗余的检查一遍、而且你也没必要非等到一个“最合适的时机”才开始——因为这一刻永远不会到来。所以多虑只会让你越想越多、越陷越深,从而使行动变得越来越难开始。相反,你应该做的是:思考,在适当的时候停止(思考)它,然后去做那些你应该做的事情。

5、凡事消极

当你遇事就从消极方面考虑时,你的积极性就会被大大打击。

你会发现哪哪儿都是问题、哪哪儿都是错误,然而实际上这些问题可能并不是真的存在!所以,不要总是抓住细节不放。当你总是从一个消极角度看问题时,你就总能找出十几二十个借口来逃避这个问题——因此你将一事无成。

你逢人就抱怨——抱怨你的工作、你的老板、抱怨你生活里遭遇的种种,无论对方是不是真的想去了解。可是你是否考虑过,是什么造就了你现在这般“不如意的生活?”——是你自己。境由心生,是你的眼睛(情绪)污浊了,所以你才会看到这个世界满是污浊。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生活的看法取决于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有意识的去控制负面情绪。

你要意识到:你所看到的消极(面)并不是这个世界真实的写照。你应该尝试从其他的一些角度去换位思考、自我调整。举例来说,你可以尝试逐步地培养自己“凡事乐观”的心态,用一种积极的视角去诠释问题。

这会对你帮助很大——通过这种方式,你或许就会开始抱着积极的心态,去尝试挑战一些以往看来不可能的问题——当然这谈何容易,但是,如果你接受了这种挑战,并且在接下来的7天里,每天都坚持用这种积极地心态和视角去解决随之而来的所有新问题,你就会突然意识到:积极或消极的心态,是何等深刻的影响着自己与自己所经营的生活。

6、固执、封闭

通常情况下我们很难接受他人对自己观点的质疑,于是我们变得顽固不化、油盐不进并且拒绝更多的交流。但要知道,长此以往下去只会让我们越来越偏离正轨。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敞开心扉去接受一些观点、去和与你有不同想法的人交流。

要知道——每个人的精力与专注都是有限的,每个人自己做事的方式也会有所局限。借鉴他人的教训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学会从书本上汲取知识会让我们的眼界更开阔。当然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用心去下点功夫。

另一条建议就是阅读一下埃克哈特·托利的《新天地》,特别是有关Ego的章节。正如托利所建议的:如果你不再带着禁锢思考,你就会更加容易接受新思想,抛弃那些已经无用的旧思想。

但同时需要补充的的是:不要过度迷信书本上的教条,也不要来者不拒的一股脑接纳一切新观点、新信息,否则你只会在这些纷杂的信息中迷失自己。将信息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做出自己的判断,才能真正成为思想的主宰者。

7、信息过量

信息过量不是说你读了过多的书,我所指的是——你没有在接收信息之前、对它们进行挑选与甄别。如果你接收了过量的信息——好的、坏的、正面的、负面的,这会干扰你的判断力与思考问题的能力。因为你的大脑太累了,它无时无刻不在受到刺激。以下就是这种情形可能会导致的弊端:

你所接受的部分信息也许是被扩大了消极面的。你所接触的媒体乃至你所处的信息环境,有时会出于各种因素的驱使、去传播一些消极的信息。如果你没有对这些信息加以鉴别,你就会陷入消极之中,从而影响到你的所思,所感,所为。

这会强迫你不断的逼着自己去获取更多的“新信息”。但是你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的每时每刻,都有着不可计数的事情(信息)同时发生(产生),想要追上它们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你的生活将会因此充满压力。

如果你仍坚持过这种被“信息轰炸”的生活,并企图去将所有信息分类,那么你将很难真的“开始做一件事”。以我个人的体会来讲,如果我的信息接收超负荷,就会造成某种程度上的思维瘫痪。如果你不想终日被这种局面所累、终日纠缠在一切无用并琐碎的非重要事情上,你就要从现在开始集中有效的注意力在重要的信息上——你需要在吸取信息的伊始就对他们有选择性的取舍。让你工作的时间段时尽可能的去避开那些容易分散我们注意力的时段、人或事,如关掉电话,断开网络,关门谢客。长此以往你就会发现,如果你不是五分钟就看一次邮件或手机,如果你没有在工作的时候闲逛其他的社交网站,你居然可以完成这么多的事情。

我并没有去阻止你们看博客或者逛网站,我只是想让你们清楚哪些时间是应该被“完整的有效利用的”,哪些时间只是用来“打法、解闷儿”的。

学会让自己拥有一个“智慧的心门”——适时地关上它——去关注更为重要的事情。这样你就不会被被周遭的那些无效信息带入没必要的烦恼中。要知道,如果周围的所有人都在拖延、或者焦急的忙于各种非重要的事情,你很容易会被这种糟糕的情绪所波及。

鼓舞人的经典励志文章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