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五大发展战略2016

发布时间:2017-02-24 14:32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实践逻辑的新阐释,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战略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五大发展战略2016

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_四个全面五大发展战略20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全面的战略思维和综合的发展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中国实践、中国经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五大发展理念”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进一步的反思和全方位的阐释。这些思想或观点构成了中国理论的重要元素,既反映了社会实践发展的深层逻辑,又蕴含了古今中外的哲学智慧,并带有鲜明中国话语特色。

新时代呼唤全面的战略思维和综合的发展理念。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关键时期,社会发展呈现出经济新常态、政治新生态、文化新样态等特征,社会实践的丰富性、整体性、复杂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和创新发展要求,现实比以往更需要用整体性思维破解发展难题,更需要用全面的发展思维分析和对待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正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和经验的全面反思、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的具体运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社会全面进步思想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化。

如果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那么“五大发展理念”则为顺利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了具体发展思路和方向。“五大发展理念”立足国家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以重大问题为导向,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回应群众的强烈诉求和热切期盼,体现了党和国家战略意图的基本理念,是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在于能够指导我们“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实践逻辑的新阐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新发展,二者是内在统一的。“四个全面”回答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主要矛盾,强调认识和实践的全面性、完整性;“五大发展理念”关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发展过程的内在要求、科学原则和价值诉求,是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路径展开,强调发展的综合性、多维度。可以说,“四个全面”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战略统领,“五大发展理念”是“四个全面”的具体展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社会发展确立了科学的指南和正确的价值引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

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次会议主要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至此,面向“十三五”的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到准备期和启动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进入到决胜阶段,党的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地位和作用也进入到新的阶段。“十三五”的新发展格局,将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坚持“五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思维、大战略、大格局、大智慧,从而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平衡、包容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QQ截图20151106085920

一、“十三五”新发展格局的基本框架

基本框架是对“十三五”发展思路和逻辑体系的核心体现。即要通过基本框架的分析解决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对于“十三五”发展格局来说,即要明确什么是基础、什么是目标、什么是现实、什么是路径的问题。

根据五中全会《公报》,“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是“四个全面”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战略举措,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动力源泉、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证。因此,“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十三五”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根据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征和现实条件,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构成目标进行了全面阐述,从而使“十三五”的发展目标更清晰、更系统、更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包括五个组成部分即: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在其中,既将全面小康的概念从经济社会领域拓展到文化、生态和制度领域,又在原有的经济社会指标中形成了创新,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等。这此目标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更加丰满充实,也更具实践性和现实性,反映了国家和人民在新时期的核心需要。

经济新常态仍然是“十三五”时期的经济运行环境和发展的现实条件。但在“十三五”时期,经济新常态的具体构成有了新的变化,对经济新常态的策略也将从认识和适应经济新常态,转为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总体上,“十三五”时期的经济新常态的核心特征如下:消费上,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投资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进出口上,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产业组织上,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存在明显超出需求的压力,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要素上,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市场竞争上,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资源环境上,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上,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总体上,“十三五”时期的经济新常态的核心就是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

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基础,我们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定位,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路径。在实践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而要想实现这一发展,则必须完善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因素,为“十三五”时期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的动力和支撑。

二、“十三五”新发展格局的核心理念和动力支撑

发展理念既是发展格局的策略和原则,也是动力和支撑。“十三五”战略格局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成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并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等多个方面全面影响“十三五”的发展格局和运行环境。从性质和作用上看,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新发展理念体系,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我们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深化改革,开拓前进,推动我国发展迈上新台阶。

从内在结构看,五个方面的发展理论各成体系,相对独立。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应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从内在联系的关系看,五个发展理念各有侧重,但相互呼应、协调一致,既服务和服从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又彼此配合解决发展中的棘手矛盾和问题。从经济发展的基本结构看,生产要素和市场空间是支持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而五大发展理念则作用于生产要素和市场空间的提供,从而为“十三五”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创新的着力点是增量的扩张,包括新要素的培育、新产业的扶持、新模式的创造和新市场的开辟等,因此,应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协调的着力点是对存量的调整和融合,从而置换出闲置资源(要素),或腾挪出新的产业发展空间,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开放的着力点是利用好外部资源和外部市场,同时通过引入新的要素和技术,为国内企业的发展创新和整合协调创造条件,应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绿色的着力点是通过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新产业、新技术的落地提供市场空间,同时,也将部分要素和资源进行强制性调整,使其生产效率更高、生产效果更好。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共享的着力点是为了让生产更好的与分配相衔接,分配更好的与需求相衔接,并注重收入的公平合理,从而为生产的扩张提供更加有效的需求支撑,使总供给和总需求更趋向于平衡,从而为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领域中引入市场力量创造条件,从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加突显。

三、党的建设是“十三五”新发展格局的坚强领导核心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在“十三五”的新格局中,将通过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建设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表现在决策、动员、落实和法治四个方面。

第一,党的建设在“十三五”新发展格局中的决策作用。党的建设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制度化建设,改进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完善信息发布制度。

第二,党的建设在“十三五”新发展格局中的动员作用。党的建设应充分发扬民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能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依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激发各族人民建设祖国的主人翁意识。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第三,党的建设在“十三五”新发展格局中的贯彻落实作用。制定“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本建议确定的发展理念、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各级党组织要从实际出发,推进各级各类规划的落实,要增加明确反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指标,增加政府履行职责的约束性指标,把全会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第四,党的建设在“十三五”新发展格局中的法治作用。要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加快重点领域立法,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坚持依法执政,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

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_四个全面五大发展战略2016相关文章: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解读意义

2.2016年学习四个全面心得体会

3.2016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4.2016党员学习把握四个全面心得体会

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底蕴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意义

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五大发展战略2016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