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演讲稿 关于物联网的演讲稿
目前很多国家都把物联网产业发展纳入战略性的产业全面推动,譬如美国提出了智慧地球计划、欧盟制订了物联网的行动计划、日本制订了IJPN计划,可见它的重要性以及发展潜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物联网的演讲稿,供大家参考!
物联网演讲稿篇1
尊敬的吴部长,各位委员,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很高兴有机会参加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2010年中国物联网大会,与各位专家相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物联网发展的问题。大家知道物联网是非常热门的话题,从今天会议的状况来看就能表明这一点,大家对这个议题非常感兴趣,我同时也觉得非常重要,所以首先允许我代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遭受严重冲击,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正是科技重大突破和创新,提供新的增长引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美国等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实体经济,实施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提出低碳经济智慧地球等新概念,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我们深有体会,尤其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实际上不仅是中国,我想全世界都是如此,都在实行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调整结构,这个中间很重要的我体会到实际上就是要枪战新的科技制高点。 目前很多国家都把物联网产业发展纳入战略性的产业全面推动,譬如美国提出了智慧地球计划、欧盟制订了物联网的行动计划、日本制订了IJPN计划,可见它的重要性以及发展潜力。我国也同样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去年8月7号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视察时指出,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在无锡迅速建立中国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做感知中国中心。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物联网产业起步良好,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研发和标准化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早在十多年前物联网技术研发就已经启动,尤其在中国同样不落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中部署专项研究开发传感网络,一大批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在物联网及相关领域进行科研和产业化技术攻关,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电子标签,也就是IFRD标准体系初步形成,传感网标准工作开始启动。
二,物联网相关设备制造业服务产业保持快速发展;电子标签产业从无到有,企业超过百家,已形成了涵盖标签、读写器、系统集成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近年年均增长超过20%。传感感应方面建立起敏感原件与传感器产业,国内在生物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图象传感器、工业传感器等领域掌握了专利。有较强先进优势,建立了技术先进规模为居世界前列的公众信息网。
三,物联网示范应用初步展开,目前物联网已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具、环境保护、医疗卫生、金融服务业、公共安全、国防军事等领域得到应用,示范效应初步显现。
目前国际上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核心技术尚不成熟,标准体系尚在建立。理论上的发展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市场尚需时日,我国物联网已具备一定的产业技术和应用基础,但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一系列瓶颈和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体系基本建成但产业化能力不高,尚未形成规模化产业优势。 二,核心关键技术有待突破,在传感器、芯片关键设备制造、智能通信与控制、海量数据处理等核心技术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三,标准比较分散,体系还不完善,国际上等关键资源和核心标准竞争。我也参与部分工作,在标准制订工作中包括对物联网如何技术划分尚存在一些争议。从大的方面来看,物联网有三部分所组成,传感器部分、通信网部分、计算机部分,这三部分标准如何制订,尤其是如何进行衔接是需要研究的。
四,物联网应用的规模和领域比较小,没有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应用成本较高。
五,物联网存在大量国家经济社会活动和战略性资源,因而面临巨大安全与隐私保护挑战。物联网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被称为即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具有庞大的市场和产业空间。发展物联网产业是推动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和措施,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枪战新一轮全球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部门,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物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物联网演讲稿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院士和专家,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2010年中国物联网大会,我谨代表中国电子学会向出席本次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支持中国电子学会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联ITU就发布了物联网的一个报告,报告中是这么表述的,物联网是利用无所不在的网络技术整合起传感技术和射频技术而建立起来的物品之间的互联网。它也是既计算与领域通信互联网的运用以及全球漫游技术应用之后的又一次信息技术产业的新浪潮。它涉及的除以已经非常成熟的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络之外,还涉及到了支撑物联网许多新的技术,如射频技术、近距离通信和芯片之间的通信。传感技术以及无线传导网络技术以及纳米技术和更小范围的技术等等。由于上述众多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物联网的产生于应用,物品之间的互联网扩充了现行互联网完成人与人之间的各种通信信息的处理和交换应用。
物联网把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扩充到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处理交流应用,它将影响人类社会价值观的变革、生态环境的变革、时空观念的变革,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但也必将为世界信息产业提供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
当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几个主要技术发达国家都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大力推动物联网的发展,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8月就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克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要加快推进传感网的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动中国物联网的发展,这充分表明了我国政府对物联网的发展重视,将其放到了战略发展的地位。我们各省市自治区以及国家有关主要的大型
企业及研究机构、高等院校都在积极地开展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应用及人才培养,全国正在形成有利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可喜局面。
在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情况下面,我们如何抓住当前发展机遇?我认为,一要努力促进政产学研用各界广泛联合,相互支持,共同攻关,为我国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一个和谐共赢的环境。二,要充分应用市场各方面需求和应用,如工业生产、农牧业、环境检测、按照防灾、智能管理、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等,多方面广泛需求拉动互联网各项技术突破,抓住市场需要,促使技术升级与运用。三,认真组织力量,完善统一标准的制订,技术运用的推广和商业模式的实现。协调产业链上下游产品与技术的发展,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用到刀刃上,尽快地使一些关键的技术能有所突破。
中国电子学会也十分关注物联网的技术与产业发展,并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业界行业用户、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沟通交流,先后组织召开了多次物联网专家讨论会,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为了搭建物联网产学研用互动交流平台,更好地推动物联网技术研究行业应用和产业发展以及业内专家建议,专门成立了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家委员会。今天召开2010年全国中国物联网大会,有来自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企业、行业用户、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领导,两院院士、专家学者和代表一共1200多人,大会有一个主论坛和四个分论坛,大会将就物联网的技术研究、行业运用、商业模式、产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等话题进行深入的研讨和交流。希望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以科学和负责的精神用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推进我国物联网的发展。我相信本次大会的举办将进一步地推动和探索物联网的技术与产业发展,为促进我国信息产业和国民经济及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也借此机会,向为本次大会召开提供服务和支持这次大会召开的部分单位表示感谢,再一次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物联网演讲稿篇3
各位老师、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容幸能参加这个会,作为人工智能界的一个晚辈,包括在市场上的创业公司,今天跟李院士还有各位世界级的专家一起分享压力非常大,也非常容幸。我们其实是跟陈博士比较类似的,我的背景是中科大毕业的,后来在中科院待十年的时间。四年前我们在2012年决定,因为我觉得人工智能产业是一个秀才的团队,大家基本上都是博士,至少也是硕士以上的学历。我们当时也是从做研究开始走到人工智能创业场上,相信用我们的技术能力去改变一下这个世界。
我今天做这个分享的,无论是从高度、广度、深度,我不会讲的比专家们更专业。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在人工智能创业里面,技术其实仅仅是其中一个环节,可能只占了30%左右的成分,我们把技术的图景书写下来以后,我们如何看待产业的发展。因为我们是从语音交互开始做这个行业的,所以我跟大家分享的是物联网智能交互服务。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整个物联网的话,可能下一场的工业革命,因为会有越来越多的设备连接到我们的互联网,可能是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到物联网的趋势。统计来说预计2020年的时候,整个市场上将会有超过200到300亿台的设备,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在这里面带来的结果就是有海量的数据,有非常大的数据收集上来。这里面市场的价值也是非常大的,应该有万亿美元的规模,这都是我们看到很多的统计报告抽取出来的数据。
从交互的角度来说的话,我们其实经历了几个时代。我们从PC时代开始讲的话,当时是鼠标键盘是最主要的交互,然后接下来是移动时代。移动时代我们的触碰包括传感,已经给我们带来的很多的体验上的改变。在物联网时代就会更加的丰富多彩,语音、图像,AR、VR,都会很大的应用空间。一个大的特点就是机器为中心转为用户为中心的交互,就需要我们有更好的智能化来支持这个交互过程。
人工智能这60年的发展风风雨雨,今天也非常容幸,我们在这个阶段应该是第三次的春天。我想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说我们以前都是技术,都是科研人员在主导这个事情,包括政府的投入在做这个事情。第三次来说的话,大家可以看到很多的大企业,包括创业的公司都在用产业力量推动发展。一个是用户的数据规模在增加,另外是产业的需求非常强大。有需求的推动的话,就会有非常强的动力。作为基础的话有两点,一点就是我们的存储跟计算能力的提升,另外就是学习算法的提升。大家看到寒武纪的CPU也是为我们的机器学习而生,我想会极大的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我们相信有产业力量介入的情况下,应该会有比较大的成果沉淀下来。
这页可能是我唯一讲起来跟技术有关的。我们所有讲的智能或者人工智能来说,学习是永恒的核心环节。现在非常火热的深度学习,跟它对应的就是浅度学习。所有的学习的根源就是来源于数据,我们如何从数据做机器学习跟人工智能。数据过来之后第一步的问题就是抽取特征,下来就是分类的问题,基本上我们大部分是集体学习,都解决这个层面的问题,这是核心的问题。这个部分我们称之为感知的环节,我如何从数据里面去感知,它到底是什么物体,如何辨识,产生一个概念。最后就形成我们的认知、决策、规划、推理等等这些人工智能更复杂的行为,才能完成一个闭环的人工智能技术。
在这里面我们发展也经历了几个阶段,一个是最早的时候有一些经验特征和规则做分类,这是最早期的。大概九十年代左右的话统计学习就大行其道,因为这里面分成两个问题,一个是特征工程,如何抽取特征,如何做分类优化,都是做优化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数学上非常的严谨。最近是深度学习,是跟特征学习和分类优化结合在一起,就像做一个整体的规划,我们称之为端到端到的规划,也是Marc Hamilton教授兴起的。他们觉得浅层的学习不足以表现人工智能分类的问题,所以有非常副复杂的网络结构,结合大规模的数据,碾压了过去二三十年里面积累的统计学习的效果,但这块还是有很多的数学性的原理或需要再去进一步的挖掘和探索。
深度学习未来是不是有可能再跟浅度学习有结合呢?去年3月份的文章里面,有一个编程学的文章。用非常小的数据去学习,我相信这又是另外一个兴起的路径。
我们最终的人工智能的技术其实我们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但最终还要帮助到用户,如何能解决他真实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才能够说我们蓬勃发展,因为只有产业的推动,才是我们真正所有技术的完善最强的动力。用户期待归纳为三点,一个就是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机器人,能很智能的交互,像我们人与人的交互,语音是非常自然的环节。交互之后需要的是内容跟服务,能不能有非常优质的内容和服务,而且可以优化服务,这是一个需求。第三点是智能的学习,智能机器人能不能随着我们越用就越智能。像我们知道AlphaGo就可以越来越会下棋,但这个下棋是一个规则和各种条件,相对比较整齐的情况下去做的,这里面基本上就是计算的过程。在我们交互的过程当中这个学习会比较复杂,因为我们现在比较好的学习的办法可能只能取得20%或者10%的错误率的下降。
未来来说我们希望通过对话去完成所有的服务,这也是当初Googel提出的概念。现实会有非常多的问题,大家知道虽然我们现在兴起了非常多的期待,但在现实当中我们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因为我们公式上推导非常顺畅的东西,但实际应用当中并不过关。因为有一些真实的噪声环境,还有功耗和资源的消耗,这个非常大。还有一些自然交互的体验,因为交互过程当中其实现在人跟机器交互的时候还会存在困惑,把机器摆在那里面的话,其实人是一种交互的。另外一点现在机器的能力还没有做到100%,所以这个过程中还会出现错误,出现错误的时候会有一种受错感,就学习交互的设计来弥补。另外就是内容跟服务的优化,还有自学习的能力。这些现实的问题都是我们需要去解决掉的。
结合我们的经验来说,我们云知声的定位就是一个面向物联网的人工智能服务的公司,中间就是我们的人工智能技术,其中主要是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包括语音合成,还有生文认证,等等这一系列跟语音交互密切相关的技术。我们搭建起来是一个云端新的产品的体系,这个新的体系的话主要解决的就是一个降噪的问题,因为通常在一个非常大的环境里面,我们需要有一个麦克风才能把声音从非常复杂的环境当中拿出来,所以这是我们需要推出的AI新的需求。另外就是AI、UI,AI是语音作为交互主要手段的模块,因为对于大多数的物联网设备来说可能并没有屏幕,甚至键盘可能都没有,像手表、大屏电视等等这些设备。云端承载的东西是非常多的,一个是用户所需要的内容还有服务,还有根据用户的习惯构建起来的用户画像,云端就构成了一个产品的闭环。
机器人来说,这三个产品如何能把我们的智能终端连接起来?首先是我们的放在听觉的部分判断声音的方向和距离,定向降噪。AI、UI就是通过对话的方式解决人跟机器交互的问题,AI服务就是通过云端,用户真正交互了以后,很多的内容是从云端获取的,同时云端也会学习人的需求。掌握了一个习惯之后我们可以有更好的服务,一个是技术层面模型的优化,另外是从内容和服务的角度去优化这里面的内容。
目前来说我们已经在智能家居、智能车载,还有教育、医疗等等有广泛的应用。我们已经有其中六个大的家电厂商,有五家在我们的解决方案,我们在后视镜的市场,也是113家参展的厂商,其中有将近60家用的我们的解决方案。还有教育跟医疗方面,都有非常多的应用。我们的云平台到目前为止已经支撑了降低1亿的终端设备,另外每天的用户的活跃用户量都在1亿上下。
大家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在蓬勃发展的时候,未来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刚才李院士也给我们分享,我们归纳为三类。一类是属于灾难的结果,因为从我们人的角度来说,以我们人的体力和结构来说的话,能成为食物链的上端,完全是因为我们具备地球上最强的大脑,最高的智慧。一旦我们失去这种能力,机器能取代我们的话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但对这个技术的发展,像刚才李院士说的我们是要保持敬畏之心的。第二种是相对比较乐观的看法,人工智能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但与此同时将使得我们人类的认知能力得到比较大的飞越。过去我们是没有办法通过大数据认知这个世界的,当我们有人工智能技术之后可以很好的认识到世界真实的情况,很多经验性的东西可能将会被颠覆和推翻掉。一种悲观的观点可能会进入到第三次寒冬,我们过去两次对人工智能有非常大的期待,也没有落地。我想最关键的来说还是我们的产品服务能够比较好的落地,能解决用户的问题,但它的风险我们如何控制它未来对人类的危险,我相信在技术发展的过程当中还是会去持续发展的思考的问题。因为如果没有敬畏之心的话,控制不了。
60周年我们也向60年来AI领域里面付出卓越努力的先辈和同行们致敬,谢谢大家。
物联网演讲稿 关于物联网的演讲稿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