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报告

发布时间:2017-06-08 14:07

随着我国股市的迅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股票在居民资产总量中的比例越来越高,股价与实际经济活动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家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报告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家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报告

货币政策对我国A股市场的影响

【摘 要】随着我国股市的迅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股票在居民资产总量中的比例越来越高,股价与实际经济活动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研究货币政策对A股市场究竟有何影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理论和历史数据分析,探讨了货币政策对A股市场的影响,并进一步预测了在当前货币政策影响下A股市场的走势。

【关键字】货币政策 A股市场 影响

在稳定物价和稳定通货膨胀预期的双重压力前,货币政策面临着巨大考验,2013年3月13日,央行行长周小川明确了今年将实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2013年我国货币政策保持稳健,货币总量保持合理,这是因为目前我国宏观经济低迷,经济放缓速度明显快于预期且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盘点2013年A股市场行情,尽管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红,但大盘却可以说是熊冠全球,上证指数跌6.75%,深证成指下跌10.91%,中小板指涨16.84%,创业板与大盘形成鲜明对比,独自狂舞,上涨83.23%。究竟货币政策对A股市场起什么作用,是本文的分析主线。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A股的影响

作为间接调控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率用以调节社会总贷款量和货币供应量,居民的“储蓄”和“投资”分配比例深受其影响,其作用可显著地表现在A股市场上面。例如:2010年1月12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次日,上证指数收盘下跌101.31点,银行、石化等大盘蓝筹股更是重灾区,中国石油大跌3.15% ,带动上证指数下跌12.31点,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别下跌4.68%和5.02% ,分别拖累指数下跌10.6点和8.79点。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市场充分消化了提存与加息等消息,后期的股市反转走好,说明市场对这一政策有较好的承受力,在短期内有一定冲击,但长期来看,影响有限。

从历年来看,法定存款金率的调整比较频繁,当其上调时,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会下降,在消息出台的瞬间,人们对这一紧缩性政策的反映是减少对股市的投资,所以短期内股价下跌,也正由于这种市场预期的存在,所以长期影响非常有限,变动幅度比预期低。总的来说,有以下3个特点:①在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周期中,A股指第二天的走势上升和下跌的概率没有规律性;②在其下调周期中,A股指第二天走势出现下跌的概率大;③在其下调的中后期,A股指开始走熊,而在上调的中后期,A股指开始企稳。

基准利率调整对A股的影响

基准利率是我国利率的核心,决定了其他各种利率的变化。理论上,基准利率与股价成反向变动关系:第一,央行上调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会随之上调贷款利率,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增加,状况恶化,则股价下跌;第二,基准利率上升引起贴现率上升,股票的内在价值下降;第三,银行存款利率上升,一部分资金从股市转向转向储蓄和债务,从而股票需求降低,股价下跌。但在我国股票市场上,基准利率和股价的反向变动关系在很多时候似乎并不成立,因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程度并不很深。我国股市不能成为宏观经济“晴雨表”的原因更多的是非市场因素,我国股市缺乏成熟市场所应有的内生稳定因素,造成了市场环境功能的扭曲。

虽然我国A股市场对利率的敏感度不如国外,但利率每次调低前后股市仍然有一些波动。一般情况下,调整公布当天,A股大盘都是高开低走,市场慢慢吸收消化两三天后,形成一大波浪上升。从1996年开始,我国连续几次下调利率,人们将原来部分储蓄转入到股市上来,尤其是在股市活跃的时期,以获得高于银行储蓄利率的收益。

通过分析多年来每次调整基准利率时A股指数的变化,可得出4个结论:①基准利率调低时,A股指第二天就出现上涨的概率比较大。②基准利率调低时,A股指第二天上升和下跌的概率没有规律性。③在提高基准利率的周期初期和降低基准利率的周期初期与牛市熊市分界点重合时,可以作为判断牛市或熊市的依据之一。④将基准利率与CPI结合,可得出经济周期的所属阶段(扩张―滞涨―衰退―恢复),这有利于判断资本走向。

公开市场业务对A股市场的影响

公开市场业务的买卖方向体现了货币政策的动向,它对A股市场产生的是间接影响,主要通过“政策预测”来改变市场,是央行与一级交易商之间的交易,这部分资金几乎不直接进入股票市场。当央行认为应该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就在金融市场上买入有价证券,市场上货币供应量会增加,推动利率下调,从而引起股价上涨。

结合目前货币政策对A股行情走势进行预测

在连续两年维持“稳健”基调后,201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我国货币政策将继续“稳健”,虽同为“稳健”,但内涵有了不同。据有关专家预测,由于通胀水平可能会反弹至3.5%以上,而且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目标将维持在14%左右,信贷扩张可能会有所放缓,所以不排除央行有加息之举。但从新一届政府上台以来,一直在强调盘存活量,放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个人倾向于认为下一阶段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A股市场的行情将走好,市场的资金面会有阶段性的回暖,股票市场的悲观情绪会有所改善。从资金流动性方面而言,目前我国经济的“调结构”和“稳增长”正在同时进行,央行在加强监管限制的同时不会反过来主动放松基础货币控制,但是随着新一季度流动性供应的逐步增加,市场资金会出现一定的改善,A股向好的趋势也是众望所归。

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摘 要:宏观经济政策包含诸多政策,比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投资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中国股市的较大幅度波动。本文首先分析了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影响的原因,其次重点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角度分析其对股市的影响。

关键词: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股市

1.前言

政府调控、国有股一股独大、国有资金入市是研究中国股市的约束条件或前提条件, 似乎是不说自明的。中国股市设立以来, 政府调控股价指数高低的政策性作法, 不断实行。最典型的如1994年三大政策, 1997 年人民日报社论, 1999 年的五一九行情。股份公司的设立要政府批准, 控制较严, 而企业上市数量长期由政府控制和分配。股市的一个功能是为国企解困和改革服务, 上市公司的多数是国企改制以后上市的。而股市证券商基本是国有企业, 甚至近几年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也是由这些证券商发起的。中国股市的入市资金除了私人资金之外, 国有控股公司的资金、证券投资基金以至银行资金都具有国有企业资金的特点, 具有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下类似的资金特点[1]。中国股市的这些现象, 在发达的证券市场中不存在, 即使在其它新兴的证券市场也不存在, 或者只是微弱地存在。中国股市的上述鲜明特点,就注定了政府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会对股市造成重大影响。

2.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分配活动,它体现着国家与其有关各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国家财政资金的来源,主要来自于企业的纯收人。其大小取决于物质生产部门以及其他事业的发展状况、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效益的高低、以及财政政策的正确与否,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经济建设、公共事业、教育、国防以及社会福利,国家合理的预算收支及措施会促使股价上扬,重点使用的方向,也会影响到股价[2]。财政政策是除货币以外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另一种基本手段。它对股市的影响也相当大。下面从税收、国债二个方面进行论述。

国债是区别于银行信用的一种财政信用调节工具。国债对股票市场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首先,国债本身是构成证券市场上金融资产总量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国债的信用程度高、风险水平低,如果国债的发行量较大,会使证券市场风险和收益的一般水平降低。其次,国债利率的升降变动,严重影响着其他证券的发行和价格。当国债利率水平提高时,投资者就会把资金投入到既安全收益又高的国债上。因此,国债和股票是竞争性金融资产,当证券市场资金一定或增长有限时,过多的国债势必会影响到股票的发行和交易量,导致股票价格的下跌[4]。

税收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实现其职能而凭借其政治权力,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固定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也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方式。国家财政通过税收总量和结构的变化,可以调节证券投资和实际投资规模,抑制社会投资总需求膨胀或者补偿有效投资需求的不足[5]。运用税收杠杆可对证券投资者进行调节。对证券投资者之投资所得规定不同的税种和税率将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税后实际收入水平,从而起到鼓励、支持或抑制的作用。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有以下几点:减少税收;降低税率、减少税收,可以增加企业收入,从而提升股票价格。增加财政赤字,扩大财政支出。增加政府采购会增加相关上市公司的利润,提升股票价格。居民收入增加,对证券市场的信心增强,提升股票价格。政府直接投资增加,比如投资能源、基础设施、住宅等,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提升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提升股票价格。

增加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政府财政支出的一个重要形式,财政补贴会提高相关上市公司的利润,提升股票的价格。紧缩性财政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与上述情况相反。财政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非常复杂,投资人要结合其他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作出投资决策。

3.货币政策对股市影响(货币政策10年来对股市的影响):

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最近10年来对中国股市有着巨大的影响。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通常导致估值较低的股市长时间上升,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通常导致估值过高的股市长时间下跌。

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最近10年来对中国的经济和股市有着巨大的影响。从上表分析可知,松动的货币政策一般能引发牛市,如06-07年的大牛市,上证指数直冲历史最高6124点;相反,从紧或者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往往导致股市表现不佳,持续向下调整。由此可见,货币政策与股市有极大的相关性。

3.1 2001-2005 年的熊市

2001 年初,中国股市估值过高、泡沫严重。2001 年5 月,中国人民银行在《2001 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要抓紧拟订严禁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的操作方法,加强对信贷资金用途的监督,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降低和防范信贷风险。"2003 年8 月,为了抑制流通中资金供给过快增长,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中国央行在保持低利率的情况下,开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从之前的6%逐渐上调到2004 年的7.5%。2003-2005 年,中国央行发行的央行票据总额约为1.8 万亿元。货币政策出现"稳中从紧"的倾向。M2 增速从2003 年8 月最高的21.55%逐渐下降到2005 年初的14%。在这种情况下,上证指数震荡下跌,到2005 年6 月,一度跌破1000 点。市场估值水平回归合理,上交所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跌破16 倍。CPI 也由2004年7 月的5.3%逐渐下降到2006 年初的0.8%。

3.2 2006-2007 年的牛市

由于通胀回落,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有所松动,一年定存利率在2%附近维持了很久,直到2007年才真正进入加息周期。M2 增速连续两年维持在15%以上。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股市由于估值偏低、股改启动、大量外资流入(贸易顺差+外商投资+热钱),经历了一轮大牛市,从2005 年最低的1000 点到2007 年最高的6000 点,两年多时间里上涨了500%。市场再次进入泡沫状态,上交所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一度接近70 倍。 3.3 2009 年的牛市

2008 年底,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中国的货币政策出现重大转向。2008 年11 月5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提出货币政策由"从紧"转为"适度宽松"。一年定存利率从10 月开始下调,到12 月已经降至2.25%。存款准备金率也相应下调。中国政府实行宽松货币政策的态度非常坚定,从11 月份开始,新增贷款急剧上升。2009 年1-3 月,每月新增贷款连续超过1 万亿。到3 月份,M2 增速已经达到25%,为近10 年来的新高。随着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A 股市场强劲反弹,到2009年8 月4 日,上证指数收于3471 点,上交所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约为30 倍,出现轻微的泡沫。

3.4 2010年到2013年熊市

宽松货币政策一般都会导致通货膨胀。从2010 到2011年,中国的CPI 分别为3.3%、5.5%。但是2012年CPI降为2.6%。自2010年以来,央行已连续12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只是在12月5日下调0.5百分点,累计涨幅达到2.5%。面对紧缩的货币政策,中国A 股市场经历长达两年的漫漫熊市,上证指数长期在2000-3000点盘整。

4.结束语

本文就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股市做了一个全面的回顾。基于我国股市是政策市这一性质始终存在,因此财政和货币政策的任何举动都会引起股市的动荡。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发牛市,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稳健保守的货币政策引起熊市。

国家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报告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