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外人士口才表现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7-03-21 13:47

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言谈富有灵性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有关中外人士口才表现的故事的资料,供你参考。

中外人士口才表现的故事一、谐音双关

汉语中有不少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这为带兵人利用双关说话创造了条件。

1939年的一个风雪交加之夜,陈毅带部队转移到了一个小山村。同志们找到了一座土地庙,想让陈毅司令员住,可是发现他不见了。大家找来找去,最后在羊圈旁边找到了他,只见他已经在那搭好了一张铺。同志们觉得过意不去,陈毅爽朗笑着说:“革命还没有胜利,我陈毅先住上了‘洋房’了!”同志们一听都笑了。

陈毅利用“羊”“洋”的谐音特点,将羊房说成洋房。他的这种个性鲜明的双关话语,既显示了自己的乐观主义精神,又鼓舞了战士们的斗志。

中外人士口才表现的故事二、借题发挥

借题发挥往往能让平常的话题生发出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

大别山山陡、林密、路险,视力极差的刘伯承因此不能骑马。看到刘伯承走路很吃力,同志们就绑了一副担架让他坐。刘伯承说:“我走路难,你们走路就不难?我们一起锻炼吧。”他坚决不坐担架,边同志们搀扶也不让。警卫员没办法,就砍了一根竹子让他拄着,由于竹子砍得比人还高,邓小平对那位警卫员说:“你把竹子砍短些,你看他拄那么长的棍子,多像个要饭的!”刘伯承听了诙谐地说:“要饭的棍子就是要长,才不爱狗之欺。我要拿着大别山的这根打狗棍,把中国头号帝国主义走狗蒋介石打倒!”说得大家捧腹大笑。

刘伯承借用邓小平的“打狗”之语予以发挥,将“打四条腿之狗”发挥成“打两条腿之狗”。他的这一发挥,将拐棍的作用一下子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幽默中显示了高远的思想境界。

有关中外人士口才表现的故事

中外人士口才表现的故事三、反语调侃

以反语进行调侃往往能让对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卢沟桥事迹爆发后,举国上下强烈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在此期间,陈毅作为南方八少游击队的全权代表到大余县与国民党进行合作谈判。在谈判过程中,陈毅调侃说:“有一个问题我很不满意,以前在中央苏区的时候,你们悬赏买我的有关当局,花红由三千涨到五万,可是红军长征以后却由五万降到二百,这不是太瞧不起人了吗?”面对陈毅的幽默调侃,对方只能暗暗叫苦而无法作答。

国民党开出的赏价越高,陈毅掉脑袋的可能性就越大。但陈毅在谈判中却置这种实际于不顾,有意表示了自己对国民党降低购买自己脑袋的赏价的不满。陈毅的这种反语调侃,一方面显示了自己的大无畏的精神,有助于赢得谈判对手结共产党人的尊重;另一方面又揭露了国民党以共产党为敌的历史,有助于引起谈判对手对过去历史的反思。

中外人士口才表现的故事四、妙用比喻

高明的带兵人在说话时大都善于使用比喻,因为比喻具有化理为趣的效果。

1940年3月,小八路郭树保被调到十八集团军总部给左权将军当警卫员。小郭不识字,左权将军便开始教他。

一天,左权将郭树保叫进屋,让他写八个字,结果他只写对了五个。小郭羞愧地低下头,等着左权将军的批评。可左权将军并没生气,而是和蔼、风趣地给小郭纠正错误:“今天叫你写八个字,错了两个,一个没有写出来。这也和打仗一样,来了八个敌人,打死五个,打伤两个,逃跑了一个。今后可要认真学习啊!”

此后,郭树保勤学苦练,不到半年,就学会了七百多个生字。

左权将军将文字比成敌人,将郭树保写对了的字比成被打死的敌人,将郭树保写错了的安比成被打伤的敌人,将郭树保没定出来的字比成逃跑的敌人,这种极具军人特色的比喻,让郭树保一下子就明白了当了自己“战斗成果”不够“辉煌”的事实,进而下定了认真学习写字的决心。

中外人士口才表现的故事五、引用熟语

熟语是指被群众反复使用的固定词句,引用熟语可以收到“一语胜千言”的效果。

1931年8月,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伏罗希洛夫某营巡查。在对部队进行考核时,一个战士打了个“光头”。伏罗希洛夫问他为什么 这样差,这名战士为自己辩护说,那枪是旧式枪,是被“枪毙了的”。

伏罗希洛夫决定亲自试验一下这支枪的设计效果。他连发7枪,全部命中,总共打了59环。伏罗希洛夫对全场的战士说:“实践证明”,这支不太好使的枪在会使的人手里是多么好使。由于这名战士侮辱了他没有任何过错的“朋友”,所以我不能把这支枪再还给他了。请团长再发给这位战士一支射击效果比较好的枪,在集训结束后,请把这位‘与众不同’的同志的射击成绩告诉我。最后,我送给他一俄罗斯的古谚:‘脸丑别抱怨镜子。’”

对于“人笨怨枪劣”的战士,伏罗希洛夫在以自己的示范证明了劣枪也能打出好成绩之后,又辅以俄罗斯古谚——‘脸丑别抱怨镜子。’这句术语虽然不长,但对启发战士正确认识枪的质量和射击水平在射击成绩上的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外人士口才表现的故事六、使用类比

类比不同于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而类比则是一种推理方法。在谈话中使用类比,能够增强言谈的严密性、条理性和说服力,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1944年3月,尼米兹参加完参谋长联席会议之后,又去看了罗斯福总统。总统问他为什么在攻击日军防守的特鲁克岛以后,又派航空母舰去袭击了马里纳群岛。尼米兹并没有马上回答总统提出的问题,而是先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病人想把他的阑尾切除,由于年老体胖,很多医生都不想给他开刀。最后找到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结果,这位医生把他的阑尾和扁桃腺都割掉了。病人追问其原因,医生说:“我的同事里看我为你动手术。当阑尾切除后,他们为我鼓掌喝彩。为了显示我的精湛医术,多仪又表演了一次,我就把你的扁桃腺也割掉了。”

“所以,总统先生,你知道,我们攻打提尼安岛和塞班岛(两岛都属于马里纳群岛),就像那位医生一样,需要再表演一次,大笑不止。

罗斯福把头往后一仰,大笑不止。

希望早日打跨日本法西斯的尼米兹,以医生因高兴而将割掉阑尾的手术延续到割扁桃腺来类比自己因高兴而将攻打特鲁克岛扩大到攻击马里纳群岛。同样希望早日打跨日本法西斯的罗斯福,被尼米兹语言中欣喜情绪所感染,所以便大笑不止。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带兵还可以使用“拆合文字”、“巧换概念”、“模糊应答”等方法,来使自己的言谈放射出灵性的光芒。

有关中外人士口才表现的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