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论文
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如何,必将对社会和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论文篇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
摘 要: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如何,必将对社会和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因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金钱意识的逐渐模糊,部分高校唯成绩至上的错误价值导向以及对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的严重忽视是导致当代大学生出现越来越多“心理疾病”的重要诱因,因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4-0225-02
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文化层次中位置较高的一个年轻群体,如果仅从身体疾病的角度看,各种严重的躯体疾病比例并不高。但若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情况却相当不容乐观。近年来,许多著名专家和学者通过各种调查研究对大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患有不同程度“心理疾病”的比例高达36.6%,部分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经到了一个十分令人担忧的境地。“郁闷”一词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描述日常生活的代名词,心理健康不良或心理抑郁已经成为造成大学生学习退步、休学辍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一个重要诱因。
2010年10月16日晚21时许,一牌照为“冀FWE420”的黑色小轿车在河北大学新区一超市门前,将两名女生撞出数米远,造成一死一伤的严重后果。而作为一名刚从河北某高校毕业不久的毕业生肇事者——李启铭却视若无睹,口出狂言。一句“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顿时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网民们千夫所指,不断讨论着这样一个问题,究竟良知何在?同月20日,发生的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开车撞伤人后又返回现场连刺数刀致使对方失血过多死亡的事件,使学校和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都达到了一个制高点。经媒体调查,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他成长的道路没有任何的劣迹,学习成绩优异,获得过各种荣誉和奖励,在亲戚、朋友和老师的眼里都曾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却做出这样令人心痛的事情来,这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2011年10月23日,华中科技大学一名机械学博士和一名校外人员在校本部与同济医学院相继“坠楼身亡”。7天后,一名22岁的建筑系大四本科学生“跳楼自杀”。短短不到十天的时间,让这个有着“中南六省第一校”之称的华中科技大学犹如经历了一场梦魇……
这一个又一个悲剧不断在正值花季的当代大学生中发生,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痛心不已。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大学生都是怎么了?他们的生命为何如此的脆弱?江西师范大学郑晓江教授一语中地地指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目前这个社会转型阶段——市场经济阶段显得尤为突出,深刻地反映出我国社会和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上的严重缺失,亟需得到重视和有效解决。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正处于不断成长的青年时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在逐渐走向成熟但尚未成熟;他们感情丰富,心理波动大,容易受外界影响导致冲动,且自控能力相对较差;他们刚刚走出父母的象牙塔,学会“行走”,却不得不马上进入社会中不断地向前“奔跑”;他们单纯且真诚,但缺乏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使他们的心理极度脆弱。面对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不良风气,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他们很容易误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分析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无法面对和应付挫折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生活上的娇生惯养和学习上的一帆风顺,使他们很少经历挫折和失败的锤炼。在生活方面,进入大学后,远离父母的照顾和呵护,身在他乡,生活、学习和娱乐完全要靠自己来合理地安排和分配。而大学生活与梦想上的极度落差,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差,环境的改变与自身适应环境能力的不足,情绪控制能力的相对薄弱等,这种种因素导致不少大学生因心理调试不当而出现各种“心理疾病”。在学习方面,由于刚从紧张的高考中解放而出,进入大学后普遍有一种“及时行乐”的浮躁心理,导致上了大学后不再重视课堂知识的学习。而现实情况是:众多的高材生走到了一起,没有了昔日老师的“垂爱”和“照顾”,心理的失落和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大,导致大学生心理与行为的偏差。
2.金钱意识模糊,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人民群众收入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差距的不断扩大,产生了社会局部分配不公的现象。一些所谓的“国家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生活荒淫、腐败贪污、以权谋私,甚至草菅人命。金钱的多少及生活的奢侈程度已逐渐成为不少大学生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尺。特别是近些年来媒体和报刊对“富二代”、“官二代”等这些特殊群体“拼爹”思潮的不当宣传。这些社会不良风气的肆意传播,都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导致拜金主义极度膨胀,其个人理想、信念在金钱面前显得那么不堪一击,心理不断地产生困惑和动摇,对物质占有欲的过分追求,无法正确地理解生存之所需,导致一部分学生因此而迷失本性,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3.父母亲朋的过分溺爱,家庭心理教育课堂的缺失
“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正是当前国内家庭教育的真实写照。对于孩子的要求,无论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无论是有能力达到的,还是力所不能及的,我们的父母都会想方设法地予以满足。孩子长期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充裕物质条件下成长起来,从未吃过什么苦头,一旦遭受了精神与肉体的考验,心理就很容易出现偏差。这种过分的溺爱以及家庭心理教育课堂的缺失,致使他们独立生活能力、与同学相处能力以及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部丧失。环境的变化,学习和生活的不顺心,经常将大学生置于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导致心中的怨恨与日俱增,使大学生的心理开始偏离了正确的航向。再加上老师和父母不能及时发现和疏导扶正,怨恨便会越积越多。一旦某一天得不到满足,无名怒火便会瞬间爆发,而且必将一发不可收拾。上海浦东留日大学生机场刀刺生母的事件便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中国式家庭心理教育课堂的缺失,使得一些大学生的情商与智商、学识与学历极度的不一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心理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4.学校过分强调学生成绩与能力的提高,严重忽视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很多高校一味地强调学生成绩与能力的提高,把学生考研、考博的比例当做评价一所高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尺,而忽视个人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还有一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律政策教育形式简单、内容乏味、没有针对性,导致一些大学生接受心理帮助和教育的效果不理想等。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学校往往只是单纯地向毕业生们宣传就业形势的严峻,而很少将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坚强的心理以及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上来,严重忽视了提高大学生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导致部分学生不得不“毕业即失业”。亲戚、家庭和个人生活等各方面压力的接踵而来,导致大学生人格的扭曲以及反常思想和行为的蔓延和滋生。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从宏观上看,当前我国各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逐渐步入了全面发展时期,绝大多数高校在校内均成立了由专职专任教师组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室及救护中心,有些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在各大高校领导的不断重视支持下,许多高校学生会及社联自发地组建了自己的学生心理健康社团,一些同学还将身边的故事自编、自导、自演成心理剧来为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支招。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