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发表的那些事

发布时间:2017-06-06 11:33

学术,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而学术论文是对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学术论文发表的方法,希望你们喜欢。

学术论文发表

1、确定自己的学术论文专业和分类方向。

2、查阅期刊,寻找合适自己学术论文的相关期刊,并对其规范性,合法性,及专业程度进行综合的了解和考评。

3、寻找代理机构或者杂志社。在此杂志之家网就得提醒各位,一定确认其合法性,正规性了,对于这些机构,杂志社也要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考评,并作出慎重的结论。

4、达成协议,支付定金。然后按照编辑或者审稿专家的意见对学术论文进行修正。

5、收到用稿通知后,付清余款。学术论文成功发表之后,杂志社或者相关机构会给你寄去样刊。

6、收到样刊,确认自己的学术论文已经成功发表。(记得确认期刊是正刊,并到知网去查询下有没有被收录)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循环经济

摘要: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趋严峻,越来越认识到资源生态环境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循环经济一种崭新的环保型经济增长方式,是实施可持续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证,面对这种情况,按照科学发展观

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1.循环经济的含义

循环经济,是指按照生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经济形态。它不仅要求经济活动遵循一般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而且要求遵循生态规律,把经济活动纳入生态系统的运行轨道,力求在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建立一种协调、和谐的关系。 因此,循环经济也称为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包括三方面:(1)减量,要求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和能源;(2)再利用,要求尽可能多次利用或以多种方式利用资源和物品;(3)循环往复,要求尽可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循环经济的核心是建立闭环的物质循环和经济发展系统,提高资源生态环境的利用效率。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是缓解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保持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发展循环经济也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2.循环经济的特征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的系统观。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循环经济观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再置身于这一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

(2)新的经济观。循环经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在生态系统中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

(3)新的价值观。循环经济观将自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4)新的生产观。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在生产过程中要求遵循“3R”原则: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原则、产品的再使用原则、废弃物的再循环原则。

(5)新的消费观。循环经济观提倡物质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要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3.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但增长质量却不高。因为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资源投入,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重复利用率也很低。比如从资源消耗看,生产同等资源产品,我国要比美、日等发达国家多动用1~2倍的矿产资源;从能源利用上看,我国新增单位GDP要比世界其他国家平均多消化3倍以上的能源;从资源再生角度看,比如水资源,其循环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50%以上。我国要想实现2020年GDP翻两番的发展目标,同时又要保持现有的环境质量,资源生产率就必须提高4~5倍;如果想进一步明显改善环境质量,资源和生产效率就必须提高8~10倍。显然,在传统的发展模式里,除非有大规模的技术突破,否则,这种设想是不太现实的。因而必须寻求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就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是新兴工业化的最高形式,也是消除经济增长的资源和生态环境泡沫的必由之路。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

在我国,循环经济这一概念最近几年引入和兴起,目前还处于概念的认知--学习--应用这么一个逐步发展的阶段。目前,我国的循环经济实践还处于试验、示范的初级阶段,普及范围小、深度不够、质量不高。循环经济从当初引起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发展到当前国家领导层非常重视和反复强调。但对其动态、趋势、研究还不够,各级政府对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问题虽然经常提及,在生产、生活等各方面也进行过有效的尝试,但是尚未形成决策层、学术界、企业界的共识和互动的大环境。

《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我国第一部循环经济领域的地方法规已被贵阳市人大常委会正式颁布,并于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这一条例的颁布和施行,有利于规范政府、企业、公众等在推进循环经济中的行为,为贵阳市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法制保障。贵阳循环经济法规的出台,说明这一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新模式,开始在我国推行。

2.存在的问题

(1)发展循环经济的体制、机制问题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一定的社会体制的支持,中国当前的社会发展体制严重落后于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循环经济发展的先行国家相比,体制滞后成为中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这突出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政府推动体制不齐。由于主体利益的不同,在发展循环经济这个大战略上,中央政府的态度是积极的、明确的,而地方政府的态度则是比较迟缓或者消极。譬如,环保部门比较积极,比较努力,而经济部门则比较消极,比较松懈。所以,尽管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但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成效却较低,循环经济仍然是国民经济的一个薄弱环节。

其次,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亟待加强。一是企业内在动力缺失,缺乏对循环经济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二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力量薄弱,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三是企业经济实力不强,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投入。

再次,社会宣传、动员机制不够,民众参与低下。一方面,由于宣传不够和信息的不对称性,民众不容易获得循环经济的信息资源,这就很容易造成一般社会成员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绿色消费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社会参与意识薄弱。另一方面,中国目前缺乏大量的群众性的环保组织,造成中间环节的缺失,单纯依靠政府的推动在某些情况下很难取得预期效果。

(2)立法缺失的问题

我国目前还没有全面、综合调整循环经济的专门法律。现行的《环境保护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零散且抽象,缺乏系统的解决机制。严格意义上的循环经济法在我国还处于萌芽状态。因此,要搞好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工作,有必要采取专门立法和完善现有立法相结合的方法加以解决。

三、推动循环经济对策建议

1.加强政府引导机制

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环保部门要认真转变职能,为发展循环经济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继续扩大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依法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加强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推进循环经济中的作用,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使循环经济具体模式中的各个主体形成互补互动、共生共

利的关系。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积极创建生态省、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市、生态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绿色村镇和绿色社区。

2.加强宣传,更新观念

政府要加大对各类企业和民众的宣传,使发展循环经济得到社会的一致认同和重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把经济发展的观念统一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来,坚持五个统筹的全面发展。在发展思路上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

3. 制订详尽的政策、法律法规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要依靠政策法规作保障,应尽快进行循环经济立法,明确把生态环境作为资源纳入政府的公共管理范畴。①加快制定资源循环再生利用与综合利用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制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突出抓好土地、水、能源、重要原材料的节约和综合利用;②建立健全各类废物回收、废物资源充分利用制度,在税收和投资等环节对废物回收采取经济激励措施;③加快绿色标准的制订和完善,建立全国性绿色标准体系;④完善各种配套措施,增加环境成本的约束力。比如,可充分发挥税收手段的作用,对有利于环保的行为实行减免税,对绿色产品实行低额税;可发挥财政手段的作用,设立专门绿色技术开发基金,重点支持废旧物品回收处理和再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4.调整经济结构, 建立绿色GDP核算制度推进循环经济

在经济核算体系中,要改变过去重经济指标、忽视环境效益的评价方法,开展绿色经济核算,并纳入国家统计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目前,应重点开展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失及环境保护效益计量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工作,并进行统计和核算试点。

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降低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强度,优化产业结构,继续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建立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大幅度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

5.开发建立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

建立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应该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①要增加绿色科技投入和进行知识创新,促进技术进步,这是环保型经济增长的源泉。我国目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只能达到30%,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此外据统计,我国整个绿色技术创新投资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投资规模,因此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增加绿色技术投入,进行知识创新。②积极探索资源利用循环化、资源消耗减量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推进生态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的建设,开发包括经济体系生态链技术、产业环节副产品利用技术、废弃物品的回收与再生等产业技术在内的“绿色技术”体系。③全面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一种注重生产全过程控制、在源头防止污染的防治方法。实现清洁生产,首先要树立崭新的生态伦理观,其次要积极尝试和推广绿色设计、生态工艺和技术评估,并不断地增强公民的生态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经济实现增长的同时,达到整体环境保护的目的。④政府应当积极支持那些走在生态科技前列的企业。如对实行绿色经营的企业给予优惠贷款、赠款、补贴。同时,要积极破解那些迫在眉睫的生态科技难题,如保障人体健康的污染防治技术、生态监测预警的科技系统等。

学术论文发表的那些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