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三干会讲话

发布时间:2017-01-15 14:12

县级三级干部会议的三级是指县、乡镇、村三级行政单位。县级三级干部会议就是县、乡镇、村主要负责同志的会议,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县长三干会讲话,仅供参考。

县长三干会讲话(一):

同志们:

欢乐喜庆的元宵佳节刚刚过去,今天,我们就隆重召开县、乡、村三级干部大会,简要回顾“十一五”和2010年的工作,安排部署“十二五”特别是2011年的任务,动员全县干部群众同心同德,振奋精神,克难攻坚,真抓实干,全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先行发展,为建设“现代农业基地、新型工业强县、宜居宜业新区、帝尧文化之都”,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五年再造一个新襄汾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一会儿,张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 简要回顾总结,充分肯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史上至关重要、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形势低迷和安全生产的困扰,我们团结带领50万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尤其是2010年,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一五三十”目标任务,埋头苦干,奋勇争先,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效。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1亿元,比“十五”末增长60.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60.5亿元,增长92.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35.8亿元,增长14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亿元,增长141.5%;财政收入达到12.522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9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24元,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省、市上调后的目标任务。这些经济指标的稳定增长是在曲折艰难、异常复杂的环境中取得的,来之不易,难能可贵。

具体来说,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

——“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万亩丁村白莲农业观光示范园区”建设工程全面启动,34个新农村建设省级重点推进村成效明显,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圆满完成,年销售收入上百万元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6家,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工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星原120万吨高速线材、恒泰40万件制动器等5项重点调产项目建成投产,与大型央企中煤集团、新兴重工签订了500多亿元的合作协议,节能降耗任务全面完成,矿山管理体制改革初见成效,焦铁整合工作顺利启动,工业大县的地位得到巩固。

——旅游开发取得重大进展。丁村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开始策划论证,土地流转已经完成,绿化工作接近尾声。双龙湖生态观光旅游园区建设加紧进行。南贾仿古家具、北许锣鼓等文化产业初具规模,文化旅游进入全新发展时期。

——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廉租房、垃圾处理厂、新农贸市场、河西集中供热、县城滨河公园等一大批基础性工程先后启动实施,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城市功能更加健全,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侯临60万吨焦炉被依法取缔,54个建成项目全部实现达标排放,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达100%,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38天,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关闭取缔非法经营单位394家,整顿治理尾矿库58座,全县4649家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全部落实,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维护措施得到加强。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积极推进校舍安全改造,55所项目学校、10万余平米改造工程基本完成。高考硬本达线726人,创造了恢复高考以来全县最好水平。公开招聘教师110名、医护人员101名,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31.6万人次。新增就业4200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161万元。累计投入2.6亿元,向全县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全部兑现。审计、计生、档案、地震、人防、国有资产、人民武装等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历届县委、县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凝聚着四套班子领导的智慧和力量,饱含着全县50万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向奋战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企业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首过去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切感受到,办好襄汾的事情,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只有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统筹兼顾,不断深化对县情的认识,找准与上级政策的结合点,才能排除干扰,少走弯路,坚定不移地向着“十二五”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必须强化争先创优的意识。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容易造成落后被动,势必形成平庸。任何工作、任何时候,都要树立争先创优的意识,以一流的目标定位,一流的精神状态,一流的工作业绩,推进工作、事业和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尽快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依法依规管理好行政和社会事务。越是复杂的问题,越是艰难的时候,越要注意按法规行事。必须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大力弘扬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安排的工作不能含糊,认准的事情一干到底,面对困难,要勇于负责,善于解决,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科学谋划襄汾未来五年发展蓝图

从2011年开始,我们迈进了充满希望的“十二五”,迎来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根据中央、省、市有关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经过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确定今后五年我县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经济发展、安全稳定、提振士气、转变作风”的总要求,实施赶超战略,加快转型步伐,把我县建成现代农业基地、新型工业强县、宜居宜业新区、帝尧文化之都,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五年再造一个新襄汾。

“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在2010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增加,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工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服务业比重稳步提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不断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城镇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0%,城镇人口突破25万人,县城居民生活气化率、热化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5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逐步降低,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社会建设明显加强,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加强,治安形势持续好转,科技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十二五”期间,要突出实施四大转型,加快跨越发展步伐:

1、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我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曾经是国家级粮、棉基地县,农业生产面积大、总量多,综合效益却不高。我们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通过市场机制把产供销、贸工农结合在一起,走一体化、多功能、低投入和高产出的新型农业发展之路。今后五年,要持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努力把我县打造成为全省最大的莲菜生产、加工、观赏基地,华北最大的三樱椒、茶树菇种植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生地营销基地。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财政资金倾斜,加强水利设施、农网改造、植树造林、县乡道路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方向迈进,重点培育丁村白莲、赵康三樱椒、襄陵温室西红柿、景毛大棚黄瓜、南贾中药材、新城官滩红枣等6大农业园区。要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的政策、资金倾斜力度,强化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扶持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打造10个省级、国家级农业品牌。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标准,连片建设,打造新农村建设精品工程。统筹考虑产业布局、地理位置等因素,将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加速农民向城镇转移。科学规划村庄布局,搞好配套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营造整洁舒心的生活环境。

2、实现传统工业大县向新型工业强县转型。工业是我县经济发展的命脉。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焦化、冶金两大产业为支柱的传统工业格局,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发展基础,但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省政府八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实施,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今后五年,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按照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思路,完成焦铁传统产业整合重组,打造全省重要的焦化、钢铁和全国优质铸造基地,力争形成1000万吨煤、1000万吨焦、1000万吨钢铁和100万吨铸件“四个一”产能目标,培育一批旗舰式大企业、大集团,销售收入上百亿元的达到2—3个,30—50亿元的3-5个,10亿元以上的8—10个。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传统产业的潜力在循环、希望在循环、发展在循环。循环经济既是一个产业生态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由低端产业链到高端产业链,实现资源吃干榨净、获得更高比较效益的过程。工业园区是循环经济的有效载体,通过走园区发展之路,不仅能够促进产业集聚,而且有利于延伸产业链条,变传统产业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为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增长。到“十二五”末,全县工业园区的规划面积要达到1.5万亩,园区内就业人数超过5万人,入驻企业占全县企业总数60%以上,销售收入占全县工业年销售总额75%以上。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依托现有资源和产业优势,积极发展以精密铸造和零部件总成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重点扶持新型墙体、高岭土、镁及镁合金等新型材料产业,着力培育生物制造、纳米材料等潜力项目,鼓励焦铁企业转产轻工、医药行业,引进新能源和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3、实现传统城乡建设向宜居宜业城乡一体化建设转型。城镇化是加快转型、跨越、先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今后五年,要围绕全市“一城三区”总体规划和“汾河百里文化生态经济带”发展部署,按照“华夏文明发祥地、晋南特色城镇群、现代时尚新城区”定位,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基础设施先行,打造城镇建设新格局。汾河百里经济带建设方面,要以“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新技术承接区、旅游观光重点区、城镇建设引领区”为目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公路路网体系,打造半小时通达洪洞、尧都生活圈,使之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极。城市建设方面,要以创建国家级卫生模范县城和园林城市为目标,坚持“东提、西扩、北推进”,加大住房、就业、就医、上学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城市功能,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实现城区20平方公里、15万人口发展目标。新兴区域建设方面,发挥工业园区、旅游景区、交通节点的潜在优势,加快人口和生产要素聚集,使之成为城镇化发展的热点区域。到“十二五”末,全县城镇人口达到25万,城镇化率突破50%。

4、实现传统旅游向以帝尧文化为品牌的根祖文化旅游转型。我县历史悠久,文物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今后五年,要在全省根祖文化旅游的总体思路下,围绕“帝尧文化之都”这一定位,打好“十万年人类文明在襄汾,五千年国家文明在襄汾,五百年乡村文明在襄汾”三张牌,加快以丁村、陶寺为代表的遗址类,以双龙湖、丁村白莲等为重点的生态观光类,以赵盾故里、张良故里等为依托的历史人文类旅游开发步伐,打造闻名全国的历史文化旅游胜地。创新经营文化产业,搞好文化产品包装制作,将晋式仿古家具、仿古青铜器、北许锣鼓、范村剪纸等打造成为全国、全省文化产业示范产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实现乡镇连锁超市、行政村便民店全覆盖。加快发展餐饮住宿、商贸流通、文化娱乐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物业家政、商业会展、通讯信息等新兴服务业,带动现代服务业全面振兴。

上述发展思路是在县委的领导下,根据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形成的,可以说是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努力方向。关于“十二五”规划的草案,县政府将提交县人代会审议,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凝聚大家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充实、修订和完善。今天,之所以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提出这一内容,就是要大家明确“十二五”的总目标,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咬定目标不放松,坚定不移地朝着“五年再造一个新襄汾”的宏伟目标快步前进。

三、明确今年工作重点,夯实转型跨越先行发展基础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所以,做好今年工作对推进我县转型、跨越、先行发展至为关键。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可以概括为:强化一个引擎,夯实四个基础,提升三个水平,办好十件实事。

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今年我们确定了11项指导性指标、9项约束性指标。主要指导性指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0亿元,同比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75亿元,增长25%;财政收入完成14.8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481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36元,增长10%以上。约束性指标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5%,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氮氨排放量下降1.5%,化学需氧量、工业烟尘、工业粉尘排放量下降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

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工作重点,是基于如下考虑:其一,2011年是“十二五”的起步之年、基础之年,经济要发展,项目是支撑,谋跨越、促转型,项目要先行。因此,招商引资是当前和今后,全县各级各部门及广大干部群众面对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过去我们敞开大门招商引资,奠定了今天的基础,现在的几个大型骨干企业,都是当时招商引资的好项目,为我县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十二五”开始的时候,我们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引擎,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全面扩大招商引资的范围和领域,大量引进资金、项目、人才、技术,为今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项目支撑与发展后劲。其二,农业、工业、城建、旅游是我县发展的重要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基础。但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过低,城市承载能力不强,旅游开发步伐滞后,工业总量偏小、布局分散、链条不长。现在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突出重点,分布实施,打好发展的基础。其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依法行政是我县工作的弱项。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转型、跨越、先行发展的前提;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是又好又快发展的保障,必须切实提升工作水平和执政能力。因此,做好以上重点工作,可以起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效果,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一)强化招商引资这个引擎

“十二五”开局之年,各地都在抢抓机遇、争先发展,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竞争态势。要想赢得先机、争取主动,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我省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政策机遇,抓住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有利时机,全面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利用一切机会,动员一切力量,创造一切条件,搞好招商引资活动,并取得明显成效,使襄汾成为资金人才聚集、投资兴业的热土。加强项目库建设。年前,县上成立了招商引资工作领导组,14个综合经济部门和13个乡镇政府参与,领导组成立之后,已经做了一些基础性工作。下一步,要深入研究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认真分析、动态掌握经济运行走势,积极主动地向上跑项目、争资金,全面搜集、整理和储备一批工业、农业、旅游以及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类项目,充实招商引资项目库。全力搞好对外宣传。要聘请有资质、高水平的专业团队精心策划招商引资宣传方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大力宣传我县的产业发展方向和《招商引资优惠办法》。认真制作《投资指南》、《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等宣传资料,全面介绍我县招商引资的比较优势、优惠办法及重点项目。创新招商方式。要积极参加“中博会”、“高交会”、“厦洽会”等各类大型经贸洽谈活动,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精心组织项目推介会、发布会、博览会和襄汾籍在外老乡联谊会,通过以情招商、以企招商、以资源招商、以环境招商,全方位、多层次地引进项目、资金和人才。建立激励机制。对符合我县投资导向的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类项目,实行优惠的土地政策、财税留县返还政策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对投资超过5000万元的高新技术类项目,实行更优惠的土地政策,必要时提供财政贴息。既要招来外商,更要留住内商。外商内商我们一样政策、一样对待、一样支持、一样欢迎,鼓励本县企业家新上项目,实现二次创业,为家乡发展再做贡献、再立新功。对牵线搭桥、成功引进外地客商到我县投资兴业的中介机构和个人,给予物质、精神双重奖励,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掀起全民招商的热潮。优化发展环境。对所有落户我县的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全部由县级领导包建、职能部门牵头、专职人员全程负责,跟踪办理立项、环评等相关手续,协调解决土地、水利等实际问题,促进项目顺利开工建设、早日投产达效。

(二)夯实四个基础

夯实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基础

我县地处平川,土地肥沃,水利条件优越,发展现代农业基础坚实。要加快推进“发展新农业、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的新三农工程,坚持规模种养,发展特色农业,打造自主品牌,促进农民增收。今年要突出“两化一新”:推进规模化生产。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积极推广茶树菇、双孢菇、鸡腿菇等特色食用菌,力争面积达到1500亩;加快建设景毛大棚黄瓜、赵康三樱椒、襄陵西红柿示范基地,面积稳定在5万亩左右;稳步发展汾城、景毛、南贾等乡镇的水果、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确保面积不低于25万亩。按照“政府扶持,群众自愿,连片规划,稳步实施”的政策方法,建设万亩“丁村白莲”生态观光农业园区。重点抓好以燕村为核心的5000亩精品园区建设,完成水上娱乐垂钓园、无公害蔬菜采摘园、丁陶文化综艺园和莲藕艺术文化馆“三园一馆”建设任务,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农业。全面推进规模健康养殖,重点培育娥英泉、君诚等6家养殖企业,完成省级优势生猪基地县建设任务。提升产业化水平。要对规模龙头企业实行积极的财政税收奖补政策,上缴税收留县部分全部予以返还。设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担保资金,对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和进入省农业产业化“513”工程行列的园田蔬菜、丰谷农业、三盛合酿造等6家企业,实行资金倾斜。实施品牌战略,整合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田嫂”、“惠圆”、“三盛合”、“晋上一品”等自主品牌体系,年内推出2—3个全省有名气、全国有影响的农业品牌。加快新农村建设。要按照“以县规划,连片建设,整体推进”的要求,继续引深西贾、景毛、汾城连片区,襄陵、古城、南辛店连片区和邓庄、大邓、新城连片区建设,重点完成40个省级重点推进村的申报、规划和“四化四改”、“六个一”建设任务,提高建设标准,打造精品工程。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实施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就是要在两年时间内实现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全覆盖、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全覆盖、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要严格按照省、市要求,摸清底数,拿出方案,一年能完成的年内要全部完成,分两年实施的要加快推进,确保2012年圆满完成建设任务。

县长三干会讲话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