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语文教案是教学活动的蓝图,是体现语文新课程理念的关键。为此,下面小编整理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我的第一本书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会作者的生活境况。
2、过程与方法加强默读以加深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加强联想与想像能力的培养,准确把握词语或短语本身的意思,品味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
教学难点加强联想与想像能力的培养,准确把握词语或短语本身的意思,品味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预计达成目标
一第一课时 一. 新课导入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记载着知识与真理,传承着文化与文明。今天,人类正进入了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学习、读书成为全人类生存的必需。“书富如海,百货皆有”。读书,获取书中的知识,读书,为求命运的改变。诗人、作家牛汉的“第一本书”,抒写的是深沉的父子情,真挚的同学情以及那段苦难生活对自己人生的重大影响。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牛汉,原名史承汉,诗人,作家。又名牛汀,曾用笔名谷风。1923年出生于山西省定襄县。1941年起开始发表诗作。已出版的诗集有《彩色的生活》《祖国》《在祖国的面前》《爱与歌》等。背景:本文选自《文化名人忆学生时代》(下)(同心出版社2002年版)。“我的第一本书”不是诗人自己写的第一本书,而是指作者童年时代用过的有特殊意义的小学教科书,是父亲为我誊写的。以此为题目作为文章写作的线索,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苦难的读书生活。
三.检查预习作业
1.形近字
薯shǔ(红薯) 蜜mì(蜜饯) 裁cái(裁剪) 熟shú(熟悉)
署shǔ(署名) 密mì(秘密) 栽zāi(栽树) 塾shú(私塾)
暑shǔ(暑假)
2.词语释义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也说知书达理。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内容简介 文章从一位诗人的来访自然引起本文的话题——“我的第一本书”,即是小学一年级国语(语文)课本。围绕“我的第一本书”作者回忆了在上个世纪初偏远乡村的落后,文章主要叙写了父亲发现我国语课本残缺的秘密并为我和好友乔元贞抄书、装书的故事,着力回忆了童年时代人生的一段苦难历程。
中心思想 这篇散文,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读过的“第一本书”的经历,歌颂了深沉的父子之情,真挚的同学朋友之情以及那段苦难生活对自己人生的重大影响。表现了上个世纪初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的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弄清结构思路:诗友来访,引出话题 终生难忘
第一部分(1)第一本书,小学国语 第一本书 父亲的书,稀奇珍贵 三人第二,父亲生疑 ,父子情深 第二部分(2-13) 父考背书,抄书订书 同学情厚 商量转学,大开眼界 朋友情挚 补叙念书,交代结局 第三部分:(14)影响至深,不能忘本,点明题旨。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p28页第一大题
二第二课时 六.写作特点 1.诗化的散文。 本文作者牛汉是位诗人,写起散文来也很有诗意,但本文的诗意。不是那种轻飘飘浪漫的抒情,而是来自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在第一自然段里作者写道:“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这句话很有诗意,但又似乎有点儿玄妙.这与“我的第一本书”有什么关系呢?下文便围绕“我的第一本书”展开叙述并回答这一耐人寻昧的话题。 2.凝重的童趣。尽管作者说“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荒寒。但文章仍表现了美好的童趣。写“我”对父亲亦真亦假的回应“第二名”,父亲险些被我蒙蔽;写“我,与狗的课堂双簧,所有这一切九无不让人在笑过之后担忧起来,进而让人痛惜,感慨万千。3.无形的技巧。大巧似拙,大象无形。真正机巧的文章浑然天成。文章数次设置悬念,引人人胜;运用辅笔,采取前后照应、对比等手法,用得自然,不留斧痕。 七.疑难探究 1.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述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 “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书让父亲装订完整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是他一生惟的一本书”了。“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了(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还能有什么发展可言呢?还能有多大“出息”?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一句时髦的话概括一下:“知识改变命运。”但是,谁能给“他”以知识呢?这就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了。总之,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着辛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的小伙伴寄予深切的同情,也让读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地思考着生活和人生。
2.作者在文章的开头说“我的童年没有幽默”,但就我看来,文章中作者写自己得“第二名”及课堂上演出“人狗双簧”却很有趣,让人发笑,这不是幽默又是什么?
答:作者说“我的童年没有幽默”,是针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艰辛和痛苦而言的,这是童年给他的整体印象。而就童年的某一细节而言,儿童的好奇、天真与淘气是与生俱来的,就是面临战争和死亡也无法阻止儿童对生命快乐的追求。
3.文章题为“我的第一本书”,这个标题除了指代作者读的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还有更深的含义吗?你觉得还可以怎样去理解?(课后习题第一题第1小题)
答:(1)我认为还可以解释为“人生的第一课”,蕴涵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还可以这样理解:童年的生活是我的第一本书,苦难的艰辛让我明白了人生不可忘本.联系全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4.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答: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问,就是快乐的(这也许是他们觉得上学有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吧),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5.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 “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答: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八.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p11页第一大题
九.小结:通过学习学生 体会了作者的生活境况,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八年级下册语文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实录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后,设计了“作者围绕第一本书都写了哪些人和事?他对第一本书包含了怎样的情感?”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主旨、结构都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感悟情感,品读语言之后,设计了根据课文的相关内容说一说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可以从外观、来历、意义、内容等方面入手,以“这是一本──—的书”的句型说一句话这一教学环节,课堂效果较好。
生1:这是一本凄惨的书,是一本从中间用刀一劈两半的书。
师:说出了书外形和书的独特命运。注意抓住文中关键的语句,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惯。
生2:这是一本没有封皮没有头尾的书,是一本给作者留下了一笔终生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的一本书。
师:不仅仅说出了书的外形,还强调了书对作者的重要意义,说得不错。
生3:这是作者接触的第一本国语教材,是把懵懂的作者带进了知识殿堂的一本书。
生4:这是一本包含着父子深情的一本书,是父亲在油灯下为我重新修补、装订的一本书。
师:这两位同学一个谈到了书的用途;另一个从中感悟到了父子情,看来你们读书都很用心。
生5:这是一本体现了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的友情的一本书,我给那本一分为二的书起名叫《友谊之书》;给父亲修补、装订好的书起名为《爱之书》,因为这本书体现了父子之爱、同学之爱、同乡邻里人之爱。
师:你不仅说出了我的第一本书中所包含的深情,而且还分别起了书名,很有创意和新意。
生6:这是一本蕴涵着父子亲情、友情、人间温情的一本书,也是一本反映旧社会人民生活艰辛的本书,是作者用崇敬的心情来怀念的一本书。
师:你对这本书的理解很深,不但感受到了文中的深情厚意,还从中感悟到了生活的艰辛,从幸福生活中长大的你们,能有这份感触,真的很难得。哪位同学还有话要说?
生7:我认为这还是一本包含着生活的苦与乐的一本书,还是一本教会作者怎样做人得一本书,更是一本对所有人有教育意义的一本书。
师:你用了一个排比句式概括,很好。
生8:这还是一本队童年生活充满怀念的一本书,还是一本反映作者人格品味的一本书。
师:你是一个很善于思考的人,你的这份独特的感受,让老师和同学们眼前一亮。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对这本书的感悟。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暂时说到这里。
八年级下册语文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反思
《我的第一本书》是作者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及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文章看似信笔写来,实际每一个片段都耐人咀嚼。如何让学生静心阅读并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知和领悟呢?经过再三思考,我就设计了让学生以“这是一本---书”的句型,说一句话的教学环节。
首先,调动学生的独特体验使学生读有所感,学有所悟。
新课标“提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和认识水平不一样,对一个问题的看法和见解就不同,设计这个问题,让学生在阅读实践去了解,去接受,去领悟,去确立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心去体会,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觉得本课主要的教学任务应该是给学生更多的与文本对话的时间,与作品中人物对话的时间,甚至让学生站在作品中人物的角度去揣摩人物的心灵,去感受他们的情感,进而理解把握第一本书中所蕴涵的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在热烈讨论的情景下,使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还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自己独立思考并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的习惯。在学生思维的互相碰撞下,课堂上每每闪现出富有精彩见地的思想火花。
其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布置预习作业时,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如作者情况、时代背景等,这些已为学生理解文章,感知内容创设情景,同时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在课堂上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默读课文,共同探讨着完成了“作者围绕着这一本书写了哪些事和哪些人?文中蕴涵了作者对第一本书怎样的情感?”这两个问题的讨论明确,学生就已经对课文的内容、主旨、情感有了整体的感知,再加上人物的分析,语言的品读这些环节的落实。在此基础上再提出这个问题,就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表达的踊跃性,使学生把从文中得到的感知和领悟用语言表达出来。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足。课堂中教师没能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主旨、内涵向更深、更广处挖掘。
这篇课文感情充沛,叙事较多,设计的人物也较多,学生的感悟也很多,可说的内容自然很多,如:“人与狗的默契”、“二黄毛和乔元贞的命运说明了什么”等。因为时间的关系,学生们都没有谈到,其实对孩子们来说这些部分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也是他们更感兴趣的内容,而且这也是让许多年的后的作者所不能忘怀的童年的唯一的快乐。如果再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去把他们自己的感悟和体验说出来,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更深入地理解为什么说“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及苦难生活对人命运的影响。
八年级下册语文我的第一本书教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