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社会学的论文
目前,我国的教育社会学研究普遍缺乏理论创新,其造成我国教育社会学研究缺乏理论创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社会学的论文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
关于教育社会学的论文相关文章:范文一:教育社会学研究与发展的困境
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教育社会学学科重建,至今已经有三十几年的发展,在新环境下,为促进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健康发展,相关学者对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历程进行反思及回顾,从中找出我国教育社会学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矫正,以期为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下面就教育社会学研究与发展的困境及应重视的问题进行分析。
1.教育社会学研究与发展中存在的困境
(1)教育社会学研究战略问题在新环境下,教育社会学面临着战略性抉择问题,如果要想保证教育社会学学科体系的成熟,就需要从“体系取向”角度进行研究,如果要想提高教育社会学的实践性要求,就需要从“问题取向”的角度进行分析。在新环境下,对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人们更加倾向于教育社会学的实践性,也就是“问题取向”的方向,但是为确保教育社会学的全面发展,就需要加大对“体系取向”方向的研究,因此,当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战略应该是考虑如何实现“体系取向”和“问题取向”的全面发展。
(2)教育社会学功能问题教育社会学承载着社会各界的压力,人们都希望通过教育社会学解决实际问题,但在实际中,教育社会学往往会令人失望,教育社会学的功能并不是针对教育实践的问题对症下药,而是科学的阐述教育实践的内涵,真实的还原教育现象,并从因果的角度分析教育实践活动。由于人们对教育社会学的功能理解不全面,导致实践中,教育社会学没有取得想象中的作用。
(3)教育社会学方法论问题对于教育社会学研究,有多种方法论,最显著的就是教育社会学的规范性研究和教育社会学的验证性研究。其中教育社会学规范性研究是指,根据人们生活中建立的规范,对教育、社会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式强调教育社会学的价值及具体应用。教育社会学的验证性研究是指,利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对比等对教育、社会进行研究。从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历程看,规范性研究占据主导地位,但从当前情况,验证性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在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如何实现规范性研究与验证性研究的有效结合,成为当前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一个困境。
(4)教育社会学价值取向问题对于教育社会学,如何实现科学主义取向和人文主义取向的协调发展,成为当前教育社会学思考的重要问题。对于教育社会学,其研究的核心是人的发展及活动,因此,应该将人文主义看做教育社会学的核心价值,但是在进行教育社会学研究时,也不能脱离科学,忽视了科学主义的价值取向,这对教育社会学的科学化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如何准确把握教育社会学的价值取向,是当前教育社会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5)教育社会学本土化问题在我国的教育社会学体系中,不仅中前苏联教育社会学的影子,还有日本、欧美等国家的理论框架,我国教育社会学的本土化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学者的重视,只是简单的将国外教育社会学体系复制到我国教育社会学中,从而导致我国教育社会学逐渐迷失自我。如果没有处理好教育社会学本土化问题,那么我国的教育社会学就只能看做是一种例子,去验证国外教育社会学体系,可以说我国学者所做的研究只能当做别人的研究成果,因此,如何使我国教育社会学立足于本土,结合本土文化,发展成独立的教育社会学体系,是当前教育社会学发展的一大困境。
2.当前教育社会学研究及发展存在的问题
(1)指导方针的确立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社会学一直有两种指导方针,分别是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社会学和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教育社会学,这种指导方针各抒己见,相互冲突、矛盾,对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持“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社会学”观点的学者认为,我国的教育和西方国家的教育有很大的差别,我国应该坚持我国的教育方式,走我国的教育道路,在构建教育体系时,应该建立符合我国特色的教育体系,这部分学者认为,一个国家,只有具备独特的教育方式,拥有完善的教育体系,才能立足于世界教育领域,才能与世界教育进行有效地沟通。持“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教育社会学”观点的学者认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曾经中断过,而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的教育事业,则发展十分迅速,在教育领域上,我国已经落后于世界教育,我国要想跟上时代步伐,立足于世界教育领域,就需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国家的教育方式,取其精华发展我国的教育领域,实现我国教育与世界教育的接轨。这两种观点冲突使得我国教育社会学指导方针一直没有明确,这也对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2)学科性质的选择我国教育社会学出现以后,其学科性质就一直存在争议,其主要观点有三种,一是认为教育社会学应该属于规范科学,教育社会学很明显是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社会教育实践,其研究重点是如何在社会中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教育社会学应该属于规范科学范畴。二是认为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是揭示事实真相,该种观点的学者将教育社会学看做是一个独特的领域,其本质是探索社会的结构、发展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教育在社会中的本质,从而形成一种逻辑紧密的科学理论。三是认为教育社会学既属于规范科学,又揭示了事实真相,该观点的学者认为,如果教育社会学仅仅是一种规范,那么其与教育学在本质上没有差异,如果教育社会学仅仅用于揭示事实真相,那么教育社会学就不会对教育实践产生指导作用,教育社会学只有集两者于一体,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由于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确定上存在一定难度,导致教育社会学的发展难以准确把握方向。(3)研究层面的贯通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对教育社会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不同学者对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层面有一定差异,有的学者从微观层面对教育社会学进行阐述,有的学者从宏观层面上分析了教育社会学,还有的学者从中观层面上分析了教育社会学。对于微观层面上研究的学者,其主要是通过实例来分析研究教育社会学,微观层面上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情况。对于宏观层面上研究的学者,主要是分析社会活动与教育的整体关系,其研究活动是最先在我国教育社会学中开展的,通过宏观层面上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全面了解教育和社会的发展趋势。对于中观层面上研究的学者,主要是对当前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和检讨,对于这个层面上的研究,其深度很有限,在实践应用中也比较少。由于每个层面都有其相应的优点及不足之处,并且各个层面的研究没有彻底贯通,从而导致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存在一定局限性。
3.教育社会学研究与发展的要点
(1)传统优秀文化的现代化阐述长期以来,在我国教育社会学发展中,相关学者并没有合理的疏导和评价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没有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教育社会学体系中,这就使得我国教育社会学发展中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在进行教育社会学研究与发展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阐述,并将其精华部分融入我国教育社会学体系中,从而增加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底蕴。对于教育学,并不是以发现事实,或者通过知识积累为目的,也不是以严谨的逻辑为支撑,开展科学活动,而是以阐释意义和构建价值为目的的价值科学。教育不仅具有民族特性,还具有相应的文化性格,因此,对于教育社会学,必须提高对其的文化性格认识,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此加深我国教育社会学研究发展的根基,解决教育社会学本土化不足的问题。
(2)不同教育社会学思想的整合我国教育社会学重建以后,大量的国外教育学观点、社会学观点、教育社会学思想等涌入我国,可以说,我国的教育社会学知识积累已经十分深厚,这一点从近年来出版的教育社会学书籍就可以看出来。我国教育社会学在学习、引进国外知识的同时,忽略了从科学体系的角度对这些知识、思想进行整合,从而导致我国教育社会学各种理论、观点相互抵触、混乱无章,在实践过程中无所适从,严重阻碍了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因此,在我国教育社会学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整合不同教育社会学思想,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构建符合我国教育社会学发展需求的科学理论体系,从而为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提供明确指导。
(3)成功教育社会学实验的整合为提高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实践性,在进行教育社会学发展时,要注重整合成功的教育社会学实验,首先要统揽全局,高度提炼现有的实验成果、成功经验,将其整合为有利于我国教育社会学发展的材料,其次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科学、全面、客观的整合教育社会学现有资料,不断充实、完善我国教育社会学体系,从而促进我国教育社会学的稳定发展。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社会学的结构、学科功能、研究方法等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当前的情况看,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社会学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因此,在进行教育社会学研究时,要分析现代信息技术下的教育社会学格局,以此来促进我国教育社会学的现代化发展。
(4)教育社会学研究中不良倾向的避免对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如果没有把握好方向,就会引起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不良倾向,从当前情况看,低层次的教育社会学研究,普遍集中在教育社会学界的研究,忽视了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的研究,使得教育社会学的发展趋于片面。另外,还有一些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急功近利,跟随者国际上最新研究热点,对我国教育社会学进行研究,从而导致我国教育社会学越来越零碎,教育社会学学科建设停滞不前、杂乱无章,导致我国教育社会学严重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使得我国教育社会学发展走向极端。因此,在进行教育社会学研究发展时,要特别注重避免不良倾向的产生,这样才能保证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健康、稳定发展,才能为我国教育事业提供引导作用。
4.总结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我国社会发展及教育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对我国教育社会学发展进行深刻反思、检讨,找出教育社会学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明确今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发展方向,并注重传统优秀文化的现代化阐述、整合不同教育社会学思想和成功教育社会学实验,避免教育社会学研究中的不良倾向,以此促进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健康发展。
关于教育社会学的论文相关文章:范文二:高校思政教育社会实践论文
一、社会实践在思政教育与环境影响中的结合
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和泛化的特点,而正是这种特点,也造成了社会环境越复杂,则高校思政教育难度越大的现象。则高校思政教育的难度也越大。当今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主要是由于高速发展的生产力决定的,随着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和信息化,使得社会矛盾并没有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而减少,,反而社会矛盾更加的激化。而正是这种社会矛盾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倾向也有重要的影响。学生身处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思政教育除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应当重视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以及社会信息的泛滥,都使得当今大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取舍能力,需要进行强化。而现今许多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已经出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这使得大学生原本的价值观念出现模糊,并由此迷失自我的现象,这些都是对思政教育的严峻挑战。
二、社会实践将思政教育与环境影响相结合的途径
2.1社会实践中经过创设的“人造环境”
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汇总病不能离开“人造环境”,而“人造环境”也正是学生将来或许所能面临社会环境的客观再现。并通过了有意识的选择和改造,使得社会实践有目的、有计划、有辅导。学生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包含着对现实社会环境的选择、分析和反思的过程,并且社会环境在向“人造环境”转换的过程中,也脱离了以往环境印象的泛化倾向和模糊性。
2.2社会实践推进了教育目标的实现
社会实践能够将环境影响导向与教育目标相同的方向,并有效的解决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从而推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并让环境影响与思政教育之间相互促进。社会实践作为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知道的思政教育活动,能够充分利用环境影响,实现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
三、社会实践能有效的解决理论与现实相脱节的情况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之中,需要强化理论教育与环境印象的教育合力,让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够紧密联系实际,并也是思政教育与环境影响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教学目标所在。思想政治知识学习无法解决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学校本身无法替代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学生的理论教育也无法改变学生的生活体验,因此理论教育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其并不能解决理论知识与实际现实相脱节的问题,而一味的注重环境影响,也同样无法解决。面对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如果不能及时的给予学生足够的引导,学生的现实活动更加根据自发性,并不能帮助学生思想水平的提高。而社会实践是解决学生理论与社会实际想脱离的最好办法,理论学习和环境影响都是通过外界信息而作用于学生内心世界的过程,但学生本身的内在基本素质提高,需要学生进行自身的实践性外,并将思想道德要求在现实生活中的加以运用,才能实现主观到客观的变化,并更好的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
关于教育社会学的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社会学的论文
2.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3.本科教育学论文
4.比较学前教育论文
5.比较教育学论文
6.高等教育学的论文
关于教育社会学的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