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放大与缩小教案

发布时间:2017-06-12 21:18

做好语文的备课活动一直被看成是保证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此,下面小编整理了冀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放大与缩小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放大与缩小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56——58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方格纸两张、彩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体验。

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老师这有一张非常有纪念意义的照片,我们来一起看一看。(照片很小,学生看不清楚。)

教师逐步将照片放大两次,使学生看清照片。

师:为什么刚才我们看不清照片,现在却看清了呢?

2、联系生活实际。

(1)观看主题图。

师:看来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物体放大,其实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把物体缩小。(多媒体课件)来看看这些生活中的现象,你们知道他们反映的是哪种情况吗?可以联系人物的活动来谈。

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举例。

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其他放大缩小的现象吗?指名说一说。

师:放大缩小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图形的放大。(多媒体出示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

1、初步感知画在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平面图形。老师把正方形、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分别画在了方格纸上。大家看一看画在方格纸上的三个图,我们能获得哪些相关的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谈。

2、理解要求。(多媒体出示例4的要求)

师:你怎么理解这个要求?学生自由发言。

3、通过画正方形了解画法。

师:按2:1画出放大后的图形,其实就是要把原图形的各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谁能以这个正方形为例来具体说一说怎样画出它按2:1放大后的图形。学生试说。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正方形按2:1放大后的图形,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画的。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并介绍画法。

教师总结学生方法中的重要一点:先确定一个固定的点,以它做为确定图形位置的重要点再画出其他的部分。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画放大正方形的过程。

4、经历画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过程。

(多媒体出示要求)学生自己画出两个图形按1:3缩小之后的图形,并在小组里互相检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画的过程。

师:直角三角形和其他的两个图形不同,它有一条斜的边,谁能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画的。

学生展示画法。

5、质疑。

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

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学生提出的质疑。

选取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和找到的答案。教师配合多媒体课件随机演示验证的过程。

学生试概括发现,多媒体出示。(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它的每条边都按相同的比放大。)

6、引导发现。

学生比较放大后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并总结概括。多媒体出示。

(二)感知图形的缩小。

师:我们一起研究了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的画法以及放大后图形的一些特点。如果把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该怎么画,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之后会不会也有什么特点呢?

出示缩小的要求。

1、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 交流评议。

选取学生代表的作品展示,多媒体完成按一定的比缩小后画出的图形。

学生试说自己的发现并尝试总结。

3、 总结发现。

学生试总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的特点。

教师在学生充分的发言之后用多媒体出示图形放大和缩小的特点。

三、 应用练习。

1、 观察判断。

(1)选择。

学生选择并说明理由。通过此题使学生区分放大和按比例放大的区别和联系。

(2)目测。

多媒体出示目测题:右面的国旗图片是把左面的图片按什么比缩小的?

学生先目测,教师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验证。

2、 画一画,说一说。

(1)(2)问,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再出示(3)请你按照下面的句式表述3个三角形之间的放大和缩小关系。

3、 发展练习。

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组合图形,自己设定一个放大或者缩小的比,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按这个比放大或者缩小后的图形。画完后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画法。

六年级上册语文放大与缩小教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