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成语随声附和如何造句

发布时间:2017-03-30 11:14

随声附和的意思是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你会用随声附和造句吗?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随声附和的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随声附和的意思

[释义] 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随:跟着;和:音贺。

[语出]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崇侯虎不过随声附和;实非本心。”

[正音] 和;不能读作“hé”。

[辨形] 附;不能写作“符”。

[近义] 随波逐流 见风使舵

[反义] 独具匠心 独出心裁

用随声附和造句

1) 第一天的集会大谈特谈"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随声附和者众,还有人一展歌喉。

2) 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意见,不宜随声附和,做个盲从者。

3) 做人要有主见,对于别人的言论,不要总是随声附和。

4) 随声附和的人一多,白的也会被说成黑的,真是叫做"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5) "好的,先生,"克拉斯随声附和着,当他往屋外走的时候,他毕恭毕敬地跟在他的后面。

6) 我们做事时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随声附和。做人要有主见,对于别人的言论,不要总是随声附和。

7) 他们随声附和他们首领的每一句话。

8) 枪击的抱怨和尖锐的响声在附近随声附和。

9) 总经理提议减薪,他的秘书立即随声附和。

10) "用不着轮船了!"另一个人随声附和说。

11) 他遇事总是反覆思考,不轻易随声附和。

12) 保守派的政治家因为长期害怕被右翼排挤,一直以来都随声附和。

13) “好主意!我们可以伪装是骑上去了的!”我随声附和道。

14) 随声附和是谓盲从;一知半解是谓盲信;感情冲动,不事详求,是谓盲动;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谓盲争。柴静

15) 在扶不起的秦二世面前指鹿为马,对不随声附和的大臣,捏造罪名加以迫害。

16) 对于一般人经常发生的盲目轻信随声附和的这个特点,有人曾讥讽为“矮人戏剧”,说是“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17) 南京政府“和谈”之声高唱入云,一些“第三方人士”也随声附和。

18) 接着全班都掴掌嗡鸣,随声附和。

19) 此人处世奉行中庸之道,凡事都是向姚崇看齐,随声附和,从不辩驳,人称伴食宰相。

20) 像蹿入火药库的一个火苗,一霎间,所有潜在的不解和不满似乎都被引爆,一些队员随声附和着。

随声附和的正确造句

1) 依依对妈妈的建议随声附和,同意全家一起去郊游。

2) 我们说话做事要有主见,不该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3) 这件事你不能矮人看戏,随声附和。

4) 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随声附和而毁掉。

5) 会上,他没有提出新的见解,只随声附和了几句。

6) 这个观点明明是错误的,真不明白为什么有许多随声附和的人?

7) 莫斯科人一味地随声附和伊利亚安德烈伊奇罗斯托夫也属于他们之列,在一段短时间内,缺乏言论的领导者,对于战争尚无明确的见解。

8) 习惯随声附和别人言论,会成为缺乏主见的人。

9) 随声附和上级的意见,正是老王一路升官的诀窍。

10) 但是,立刻就有些旅客对这个建议随声附和表示同意,尤其是普洛克托上校特别拥护这个办法,这个冒失鬼,他觉得完全可以这么干。

11) 肉菜价格飞涨,一直不能回落,泡面价格也随声附和.

12) 自己很有主见,遇事从来不随声附和。

13) 我也不会象人家那样随声附和,假意关切。

14) 我们公司向来是经理发言之后,与会者无不随声附和。

15) 但其支持者中,随声附和的不少,其感情的认同甚于理性的反思,浮泛的比附多于谨慎的论证,使该学说整体上缺乏严谨的理论建构,持论不够质实,仅仅停留在假说阶段;反对者则多转而把东亚成功归因于制度因素。

16) 听别人随声附和几句,她就真的以为自己代表了真理。

17) 他遇事总是反复思考,不轻易随声附和。

18) 他的父亲即使与威洛比看法相同,也不愿意随声附和他。

19) 假如凯尔同意,核心会议的多数人会随声附和。

20) 我们做事时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21) 你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用不着随声附和。

22) 他对每一个问题都认真进行思考,从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23) 一个兴高采烈的人在自吹自擂,大家也随声附和,以为他神通广大。

24) 他没有主见,只是随声附和他父亲的意见。

25) 听到有人随声附和自己的意见,他不免自鸣得意起来。

26) 做事一定要实事求是,不可对那些指鹿为马的人和事明明心知肚明,却要随声附和,阿谀奉承。

27) 在其它与会者中,来自也门的爱赶时髦的年轻穆斯林传教士哈比卜阿里阿基夫也随声附和。

28) 我心中的白马王子不一定要白,但不要是白眼狼;不要与他人随声附和,要有自己的想法;不用只顺着我的意思,没事可以陪我吵吵架。

29) 面对中国足球的无奈,许多中国球迷喊“打”,很多媒体也“随声附和”。

30) 革命政教分离的形势下,它反而更加依赖国家,以后就越来越成为那个时代的政治附属品,以致于在民族主义潮流中随声附和。

用成语随声附和如何造句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