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欧姆定律教案
教师们在教学生的同时,往往都会制定一个好的教案让学生更能理解里面的知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三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初三物理欧姆定律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欧姆定律,正确说出各物理量的单位,正确认识影响电阻的因素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计算。
2.欧姆定律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对比,形成对欧姆定律的初步认知;
2.通过分析,学会欧姆定律简单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问题—思考—探究分析—结论”的实践过程,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的意识;
2.在分析实验现象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通过让学生分析,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建立;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简单应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知识回顾: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实验电路图:
实验结论:
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探究活动1:
利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数据计算,并与电阻R比较,看电阻R与有什么关系?
R=5 W
二、新课教学
一、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
(1)I=U/R
(2)单位:U 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单位V。
R 表示这段导体的电阻,单位Ω。
I 表示通过导体中的电流,单位A。
(3)推导式:U=IR R=U/I
(4)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I、U、R应指同一导体或同一部分电路;
·I、U、R的单位应统一,采用国际单位。
欧姆定律只适用于部分电路或纯电阻电路,即不含电源、电动机等在内的电路。
I、U、R必须是指同一导体、同一时刻的物理量。
科学家简介:乔治·西蒙·欧姆(Georg Simon Ohm),生于德国埃尔兰根城,父亲是锁匠。父亲自学了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知识,并教给了少年时期的欧姆,唤起了欧姆对科学的兴趣。欧姆是一个很有天才和科学抱负的人,他长期担任中学教师,由于缺少资料和仪器,给他的研究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但他在孤独与困难的环境中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自己动手制作仪器。欧姆最重要的贡献是建立欧姆定律。
二、欧姆定律的应用
例题:一辆汽车的车灯接在12 V电源两端,灯丝电阻为30 Ω,求:通过灯丝的电流?
解:
解题步骤:
(1)根据题意画等效电路图。
(2)在图上标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量。
(3)列公式,带入数据,算出结果(勿忘单位)。
课后小结
一、基本知识
1.欧姆定律的内容、表达式
2.会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二、基本技能:会正确利用图象进行分析。
三、基本方法:观察法、对比法
初三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练习题:
1、几位同学学习了欧姆定律后,根据I=U/R,导出了R=U/I.于是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看
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 导体电阻的大小跟通过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B. 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C. 导体电阻的大小跟通过导体中的电流和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无关
D. 导体两端不加电压时,导体的电阻为零
2、有一定值电阻两端加上 6 V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 0.5A,可知它的电阻为 Ω,若给它加上 18 V电压,电阻中电流为 A,此时电阻为 Ω,若导体两端电压为零,电阻中电流为 A,此时电阻为 Ω。
3、在探究电阻两端的电压跟通过电阻的电流的关系时, 小东选用了两个定值电阻R1、R2分别做实验,他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请你根据图象比较电阻R1 与R2的大小,R1 R2。(选填“大于”、“等于” 或 “小于”)
初三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