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7-06-02 11:24

与中国的茶文化历史相比,日本茶文化的历史算不上悠久。那么你们知道日本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历史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日本茶文化的起源

日本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但茶叶的传入则是由遣唐使来完成的。日本古代没有原生茶树,也没有喝茶的习惯。自从奈良时代的遣唐使们把茶叶带回日本之后,茶这种饮料就在日本生根发芽了。相传在800多年前的中国宋代,日本的荣西禅师两次来到浙江,将中国的饮茶文化带到了日本,从而发展形成了日本茶道。与中国的茶文化历史相比,日本茶道的历史算不上悠久。

日本茶道学界一般认为日本的茶最早是由传教大师最澄和尚于9世纪初由中国带入日本,后传说其将带回的茶种子种植于近江坂本的日吉神社,从而形成了后来的日吉茶园。据日本著名史书《类聚国史》记载,弘仁六年(815年)四月,嵯峨天皇巡幸近江国滋贺韩崎时曾接受了永忠和尚进奉的煎茶,茶这才开始见于日本正史。其后的三百余年间饮茶却从昙花一现之后又在日本悄然泯灭了。直到1191年荣西和尚从中国学成回国时再次将茶种子带回日本,并且种植于筑前国背振山,1207年明惠上人受荣西和尚所赠之茶种子,又将其种植在(木母)尾高山寺内,饮场习俗才逐渐在僧人中间流行开来。

1214 年,将军源实朝因醉酒引起头痛,久治不愈,最后喝了荣西和尚进献的茶后才摆脱了病痛。荣西和尚还向将军进献了自己所著的《吃茶养生记》一书,借机宣扬茶德和饮茶的好处,从此茶在士大夫及武士阶层普及。 日本茶道产生之前的日本茶文化称为日本茶道前史。而真正意义上的日本茶道产生是直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叶才由村田珠光、千利休等人完成的。村田珠光既是一位僧人,也是给日本茶道注入思想的第一人,因此被称为日本茶道的始祖。其后的武野绍鸥、千利休等人又逐步制定了更为详细、系统的规范。千利休被奉为茶道的集大成者。

中国的茶文化来自平民大众的日常习俗,而日本则恰恰相反,饮茶文化走的是自上而下的道路,就如同明治年间的资本主义改革。茶在刚刚传到日本的时候完全属于奢侈品,只有皇族、贵族和少数高级僧侣才可以享受,茶道被当作一种高雅的先进文化而局限在皇室的周围,内容与形式都极力模仿大唐。自镰仓时代开始,在思想上受到《吃茶养生记》的影响,将茶尊奉为灵丹妙药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而茶叶种植的高速发展也为茶走入平民家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段时间,饮茶活动以寺院为中心开始逐渐普及到民间。

日本茶文化的发展

茶最早传到日本是在奈良时代,由遣唐使们(即学习中原文化的使者)带过去的。但是日本从中原的茶俗演化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和风茶道,却是几百年后的室町时代。

十五世纪末,曾为足利义政茶人的村田珠光,吸收禅院茶礼,以朴素、淡泊为尚,屏弃一味崇尚中国茶器、追求豪奢的作法,创立了具有禅理的茶道。经武野绍鸥等人的完善,最后由千利休集大成,确立了日本的正宗茶道。从此,饮茶由单纯的趣味性、娱乐性发展成表现日本人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的文化艺术活动。这一流派自十六世纪后,演化为“里千家”、“表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三派,一直流传至今.当然,在日本的茶道流派也是很多的,但不同的流派表现出的茶道概念去大同小异。 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却具有日本民族本土风俗。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正如桑田中亲说的:“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汲取了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是茶道的集大成者。剖析利休茶道精神,可以了解日本茶道之一斑。

村田珠光曾提出过“谨敬清寂”为茶道精神,千利休只改动了一个字,以“和敬清寂”四字为宗旨,简洁而内涵丰富。“清寂”也写作“静寂”。它是指审美观。这种美的意识具体表现在“佗”字上。“佗”原有“寂寞”、“贫穷”、“寒碜”、“苦闷”的意思。平安时期“佗人”一词,是指失意、落魄、郁闷、孤独的人。到平安末期,“佗”的含义逐渐演变为“静寂”、“悠闲”的意思,成为很受当时一些人欣赏的美的意识。这种美意识的产生,有社会历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是日本社会动荡、改组时期,原来占统治地位的贵族失势,新兴的武士阶层走上了政治舞台。失去天堂的贵族感到世事无常而悲观厌世,因此佛教净土宗应运而生。失意的僧人把当时社会看成秽土,号召人们“厌离秽土,欣求净土”。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很多贵族文人离家出走,或隐居山林,或流浪荒野,在深山野外建造草庵,过着隐逸的生活,创作所谓“草庵文学”,以抒发他们思古之幽情,排遣胸中积愤。这种文学色调阴郁,文风“幽玄”。

室町时代,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竞争激烈,商务活动繁忙,城市奢华喧嚣。不少人厌弃这种生活,追求“佗”的审美意识,在郊外或城市中找块僻静的处所,过起隐居的生活,享受一点古朴的田园生活乐趣,寻求心神上的安逸,以冷峻、恬淡、闲寂为美。茶人村田珠光等人把这种美意识引进“茶汤”中来,使“清寂”之美得到广泛的传播。

茶道之茶称为“佗茶”,“佗”有“幽寂”、“闲寂”的含义。邀来几个朋友,坐在幽寂的茶室里,边品茶边闲谈,不问世事,无牵无挂,无忧无虑,修身养性,心灵净化,别有一番美的意境。千利休的“茶禅一味”、“茶即禅”观点,可以视为茶道的真谛所在。

而“和敬”这一伦理观念,是唐物占有热时期中衍生的道德观念。自镰仓以来,大量唐物宋品运销日本。特别是茶具、艺术品,为日本茶会增辉。但也因此出现了豪奢之风,一味崇尚唐物,轻视倭物茶会。热心于茶道艺术的村田珠光、武野绍鸥等人,反对奢侈华丽之风,提倡清贫简朴,认为本国产的黑色陶器,幽暗的色彩,自有它朴素、清寂之美。用这种质朴的茶具,真心实意地待客,既有审美情趣,也利于道德的修养。

日本的茶道有烦琐的规程,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份、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凡此种种都表示对来宾的尊重,体现“和、敬”的精神。

$xF

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成为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

千利休明确的提出“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就是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

日本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