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之辛亥革命论文3000字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辛亥革命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中国近代史之辛亥革命论文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近代史之辛亥革命论文3000字篇一
《论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内容提要]辛亥革命“赶跑了皇帝”为中国人民走向独立和解放扫除了最大的障碍;“中华民国”的创立是专制时代结束,民主共和世纪到来的重大标志;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留给20世纪的中国最为宝贵、最有价值的伟大思想成果。它的精神是永存的。
[关键词]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民主共和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生于20世纪,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方向,深刻改变了中国和中国人民面貌的三大历史性巨变。其中,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创立,是20世纪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第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开启了中国进步的大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石。它的不朽业绩值得我们在其百年之时予以特别的纪念。
一、辛亥革命“赶跑了皇帝”为中国人民走向独立和解放扫除了最大的障碍
1939年,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为中国人民走向独立和解放扫除了最大的障碍正是“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所具有的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皇和帝是远古时期对于人间最高统治者的尊称,原来是分开使用的。公元前221年“六王毕,四海一”,秦王嬴政统一天下,觉得自己 “功高三皇,德兼五帝”,丰功伟绩“亘古未有”,远比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要大的多。志得意满之际,于是将“皇”和“帝”这两个原来单独使用的人间最高的称呼合二为一作为帝号,加封给自己,“皇帝”的称号由此产生。又因为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于是就自称是始皇帝。
从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到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大约是2000多年,期间被赶下台的皇帝不下几十个,但是除溥仪外,无论是因帝位纷争还是因农民起义的打击,封建王朝的改朝换代在这2 000多年里的最终结局都是一样的,都是旧皇帝被赶下台,新皇帝取而代之,如此循环往复,没有例外。但是,时间到了上个世纪初,也就是100年前,皇帝在中国的气数终于到了尽头。在辛亥革命滚滚洪流的强力冲击下,内外交困的裕隆皇太后不得不于1912年2月12日代当时刚满6周岁的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这是一个伟大的事件,统治中国2 000多年的皇帝,就这样被无情地赶下了中国政治舞台,而且从此断绝了后继者(昙花一现的袁世凯和张勋的短暂复辟不算)。
可见,正是辛亥革命给予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史无前例地终结了皇帝在中国至高无上、至尊至极的地位和命运。需要指出的是,毛泽东所说的辛亥革命赶跑了皇帝,绝对不是又一次重复封建王朝改朝换代“新皇帝取代旧皇帝”的历史轮回,而是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的。什么意义和影响呢?就是在中国,“皇帝”从此成为了字词典里的历史名词,成为曾经存在过的历史古董,彻底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寿终正寝”了。这可是个相当了不起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性巨变。我们当代人因为不是帝王时代受苦受难的亲历者,仅是从书本上甚至影视作品里获得对于皇帝和那个时代的非常肤浅的感知,是很难理解这一历史性巨变的深刻性的。正如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亲历过辛亥革命的林伯渠在70年前曾经说过的:“没有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人对辛亥革命的意义往往是认识不足的,因为他们不能体会到要推翻已经沿袭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要知道,这确实是中国自封建社会形成以来的漫长岁月里所不曾有过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长达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朕即国家”、“国不可一日无君”,封建皇帝是秉承天命降世,代表上天统治人间的“真命天子”,人民群众只是具有绝对服从义务的天子的奴仆和子民。绝对不容置疑的封建皇权思想则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和残酷的思想牢笼,任何怀疑、动摇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的言和行,都被视为是“大逆不道”、“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红楼梦》里说“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要舍得自己的肉一片片被割了才敢把皇帝拉下马,没有几个人具有这样的勇气的。因此,打到皇帝,这在封建社会里是没有几个人敢想的大逆不道的事情。
此外,100年前,从世界范围看,除了美、法等少数国家外,几乎都实行着君主制度,英国有女皇、日本有天皇,德国是威廉一世,俄国是沙皇,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等国则是国王。即使是今天,已经21世纪了,全世界还有40多个国家保留着君主制度,亚洲就占了一半还多。而中国却早在100年前竟然一下子就把皇帝从权利金字塔的塔尖给拉下来了,把封建统治集团的总头头给毫不留情地敲掉了,这绝对是动地惊天的历史巨变。原来被看作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就这么被打倒了,那么还有什么陈腐、落后的东西不可以怀疑,还有什么能够禁锢住人们的思想?还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历史前进的步伐?人们豁然开朗,长期被禁锢的思想获得了空前惊人的解放,革命精神受到极大地鼓舞,反对专制的民主运动持续高涨。这是辛亥革命后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空前加快,迅速走向五四运动、走向中国共产党诞生和新中国成立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背景。
因此说,“赶跑了皇帝”是辛亥革命的第一个大功劳,正是辛亥革命把延续了几千年的神圣皇权和皇帝制度统统“送进了历史的坟墓”,曾经是那么不容置疑、天经地义的君权神授观念和皇权至上思想在一夜之间被彻底颠覆,古老中国运行了几千年的统治规则被彻底打破了,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森严的金字塔社会秩序在整体上乱了套。这就为中国人民走向独立和解放的道路扫除了最大的障碍。而由此开启的则是一个全新的没有皇帝的民主共和时代。因此,辛亥革命“赶跑了皇帝”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不朽的历史功绩,是值得彪炳史册大书特书的,无论今天我们怎样评价都是不过分的。
二、“中华民国”的创立是专制时代结束,民主共和世纪到来的重大标志
辛亥革命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一方面它赶跑了皇帝,颠覆了封建帝制,覆灭了大清皇朝,打碎了一个旧世界。另一方面,它创立民国、实行总统制、制定了《临时约法》,颁布了一系列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法令,开创了一个新世界。
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定国号为“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以五色旗为国旗。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一个崭新纪元。
总统、国会、宪法,这三者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象征。孙中山领导“中华民国”政府在帝制的废墟上建立起法、美式的民主共和国,确立了总统制,成立了临时参议院,并着手制定国会组织法和选举法。由此将封建专制的中国纳入到民主共和的轨道上,走出改朝换代的历史循环,跨进了近代的门槛,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起民主共和的旗帜,这是一件有着破天荒意义的伟大事件。“中华民国”的创立成为专制时代结束,民主共和世纪到来的重大标志,成为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是辛亥革命所取得的又一伟大成果。“中华民国”,作为一个全新的国家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中华民国”的开创性首先体现在与世界先进的政治制度接轨,标志是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3月11日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是正式宪法颁布前的国家根本大法。它所做的“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等自由的规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了人民应享有的民主权利和义务。
《临时约法》以美国和法国的“三权分立”、“代议政治”原则为指导,规定了参议院、大总统、国务员、法院等各自的权限,确立了限制总统权利的“责任内阁”制。由此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体现民主共和精神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这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以“主权在民”为核心理念和基本原则,彻底地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民主共和体制,它引导并且规定着中国迈向现代国家的方向,为使中国不可逆转地由封建专制政体转轨到近代民主共和政体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由此而奠定了民国大厦的基石,在制度层面上完成了反封建的历史使命,同样具有开创性的历史意义。
除了制订根本大法《临时约法》外,南京临时政府还在其存在的短短三个月中,通过颁布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法令,进行了政治、经济、教育和社会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由此将中国引入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轨道。
“自由尽是新风尚”,这是对民国初年中国社会习俗改良成果的最好的概括。禁缠足、禁鸦片、禁赌博,改称谓,废跪拜,禁止贩卖人口,倡女权,易服饰,倡导自由婚姻,等等,成为一股时代性的社会潮流。1912年3月5日,上海的《时报》发表题为《新陈代谢》的文章,其中写道:“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剪发兴,辫子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民族平等、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呼声在中华大地回荡。总统、议会、宪法、政党出现了,国体改变了,政体改变了,民主共和初步由理想变为现实;辫子剪掉了,服饰改换了;黄龙旗扔掉了,五色旗飘起来了。政治体制的革故鼎新,政党政治的初步实践,社会团体的竞相成立,社会舆论的空前活跃,报刊杂志的论争激辩,社会习俗的除旧布新,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空前的民主气象,竞办实业的浪潮,形成了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局面。辛亥革命所带来的社会急剧变革,改变着古老中国的社会面貌,一系列中国人闻所未见的新生事物在中华大地落地生根。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等方面出现的前所未有的兴旺与新生气象,使民国初年的中国政治和中国社会的面貌为之一新。
三、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906年,同盟会在《革命方略》中写道:“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些话在今天听起来似乎平淡无奇、波澜不惊,但是在100多年前的中国社会,产生的却是石破天惊、震撼人心的力量。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推翻皇帝统治,这种翻天覆地式的社会大革命,深刻和直观地对中国民众进行了一次民主主义的教育和洗礼,它在推动中国迈入现代化门槛的同时,阻断了中国社会任何后退的可能。民主共和思想的广泛传播,使得“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辛亥革命以后一种社会共同的政治文化心理和时代意识。正如梁启超所云:“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历史发展的事实确是如此,袁世凯的皇帝梦只做了83天,张勋复辟更是短命到12天即草草收场,都充分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而欧洲早期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却要曲折的多,经历了复辟与反复辟的长时间斗争。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英国资产阶级和封建王朝进行了长达48年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法国从1789年至1830年,再到1875年第三共和国成立,经过三次封建王朝复辟,共历时86年,共和派才最终战胜帝制派稳固了政权;而从整个欧洲范围看,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到1871年德国统一实现,前后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反复较量,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才最终定局。
与此对比鲜明的是,在一个世纪前的中国,这种阻力却要小很多,封建势力复辟帝制无一成功者,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都只能是昙花一现。
袁世凯窃据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后,当上了“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居于统治的最高层,拥有着无限的权利,掌握着庞大的军事机器,控制了从中央到各省的政权,他的统治权威,在当时实际上比前清皇帝还要强大。
1915年12月13日,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宣布废除共和政体,实行帝制,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年号洪宪,自任皇帝。袁世凯背叛共和、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立即激起全国愤慨,遭到了经受过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思想深刻洗礼的社会各界的群起反对。1915年12月25日,蔡锷等人在云南发动“护国战争”,孙中山也号召全国人民奋起为重建民国而斗争,很快就形成了南方各省相继宣布独立,对敢为帝制的袁世凯“天下共击之”的局面。席卷半个中国的护国运动迫使袁世凯不得不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重归共和。两个半月后的6月6日,四面楚歌、众叛亲离,仅仅做了83天皇帝梦的袁世凯,在万民唾骂声中忧惧而死。
张勋原是晚清江南提督,统帅江防营驻扎南京。辛亥革命爆发后,张勋负隅顽抗革命军,战败后溃守徐州、兖州一带,继续与革命为敌。民国成立后,他和他的队伍顽固地留着发辫,表示仍然效忠于清廷。1913年,张勋因参与镇压孙中山发起的“二次革命”有“功”,被袁世凯提拔为长江巡阅使,从此拥兵徐州,成为一时声势赫赫的地方军阀。1917年5月下旬,“中华民国”第二任大总统黎元洪与国务院总理段祺瑞因解散国会问题发生严重冲突,争相拉拢张勋。别有用心的张勋乘机率“辫子军”于6月14日进入北京,表面充当黎、段之间的调解人,暗中策划发动复辟。1917年7月1日凌晨3时许,张率领诸人在养心殿向废帝溥仪行三拜九叩礼,奏请复辟。同日,溥仪发布“即位诏”,宣告亲临朝政,收回大权。同时公布9项施政方针,连下8道“上谕”,大举封官授爵,恢复清朝旧制。参加复辟的重要分子,均被授以尚书、阁丞、侍郎等要职。张勋还通电各省,宣布已“奏请皇上复辟”,要求各省应即“遵用正朔,悬挂龙旗”。复辟消息传出后,也是立即遭到了举国一致的反对,孙中山在上海发表《讨逆宣言》,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组成讨逆军,防守的“辫军”一触即溃,张勋在德国人保护下逃入荷兰使馆。复辟丑剧仅仅上演了12天,就在千夫所指中狼狈收场了。自此以后,在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敢于帝制自为者”。
民国建立后,袁世凯、张勋等人喧闹一时的复辟逆流,之所以终于未能翻起大的波澜;复辟封建帝制在与捍卫共和体制的较量中,之所以只三两个回合就以失败告终,而没有像英法等国家那样经历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复辟与反复辟斗争。探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辛亥革命的洗礼,“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完全地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主流意识,在人们心中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正统地位,“逆势者亡”则成为所有敢于倒行逆施者无一能够逃脱的铁的定律。两次复辟闹剧,不仅没有中断民国,反而进一步证明了“民主共和”是任何力量都不可能阻挡的历史潮流,是20世纪中国社会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而对于中国民主政治现代化的启程来说,应该看到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因为它在一定的意义上减轻了复辟与反复辟长时间反复较量将必然带来的社会震荡;减小了中国由一个以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闭关锁国的、王权体系十分牢固的传统社会,向以民主共和制度为核心的现代社会转型的代价,减低了维护民主共和体制的成本。
“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留给20世纪的中国最为宝贵、最有价值的伟大思想成果。它的精神是永存的。
中国近代史之辛亥革命论文3000字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