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旅游攻略2016

发布时间:2016-12-22 11:21

安徽跨长江下游、淮河中游,长江流经安徽段俗称“八百里皖江”,以长江、淮河为界,形成了淮北、江淮、江南三大地域。安徽省山地旅游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比如说黄山,九华山,琅琊山等。今天小编带给大家的是安徽旅游攻略2016,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安徽旅游攻略2016

安徽旅游景点攻略

黄山风景区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世界游览胜地,黄山风景区(Huangshan Mountain)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黄山五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九华山风景区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地藏菩萨道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九华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它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黄山、九华山、天目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境,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

琅琊山风景区

琅琊山是皖东第一名胜,位于滁州市琅琊区,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24大文化名山之一,中华百座名山之一,安徽省五大风景区之一。

琅琊山不仅以其山水之美而著称于世,更有古清流关、唐代琅琊寺、宋代醉翁亭(四大名亭之首)、丰乐亭、唐代画圣吴道子刻绘的观音像、宋代书法大家苏轼敬书“一代宗师”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碑刻等丰富的人文景观;唐寺、宋亭、南唐古关、幽深古道相映生辉,吸引了宋朝以后历代的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前来访古探幽,吟诗作赋,造就了琅琊山独有的名山、名林、名泉、名洞、名亭、名寺、名文、名人等“八名”胜境。

巢湖

巢湖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2011年8月22日,安徽省宣布撤销地级巢湖市后,现位于合肥境内。在诸多名胜中,最具吸引力的是山水风光名胜。它集长江天险、湖光山色于一体,汇名泉名洞、奇石奇花于一身,湖光、江涛、温泉、奇花,堪称“巢湖四绝”,曾使历史上多少文人墨客流连忘返!

西递宏村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文化遗产。安徽黟县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传统风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黄山市内的自然与文化景观第二次登录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也是中国继北京后第二座同时拥有两处以上世界遗产的城市,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递、宏村古民居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安徽旅游美食攻略

一品锅

“一品锅”是黄山人冬季常吃的一种火锅。用一只两耳大铁锅,将备好的材料分铺成若干层,最底层是萝卜丝、干角豆、笋衣、冬瓜、冬笋等,底层配料称为“垫锅”,“垫锅”之上,依次是肉、豆腐包、鸭子夹、肉圆、鸡块、野味等。一种菜一个花样称为“一层楼”,楼数越多、层次越高越好。每层依次铺好后必须猛火烧,使全锅滚沸几分钟,再用温火慢炖三四小时,并不时用勺将原汤从上而下浇入,以渗透其味。一品锅烧制得好,油而不腻、烂而不化,热而不烫,冷而不却,保持了色香味的完美结合。

两香问政山笋

两香问政山笋是徽州山区的传统名菜。竹笋是徽菜中的一味山珍,而问政山笋在所有的笋味中最为鲜嫩,但不够香,加上香肠、香菇等增香,就弥补了不足。将笋加火腿骨、鲜猪肉骨烧焖,中途加进香肠、香菇,待熟后去骨装盘即成两香问政山笋。笋经烧焖有入味透、质脆嫩的特点,混合香肠、香菇的香味,是黄山春季一道美味时令菜。

臭鳜鱼

徽式风味菜的代表作品,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制作时要把新鲜鳜鱼用淡盐水腌渍在室温25℃左右的环境中,经六七天后,鱼体便发出似臭非臭气味,然后入油锅略煎,配以猪肉片、笋片,小火红烧至汤汁浓缩而成。刚端上桌闻起来味道有点怪,但吃起来浓郁鲜美,回味无穷,鳜鱼肉韧刺少,让人爱不释筷。

虎皮毛豆腐

虎皮毛豆腐是徽州传统名菜。上好的毛豆腐经人工发酵,表面生出一层浓密纯净的白色茸毛,上面均匀分布一些黑色颗粒,这是孢子,也是毛豆腐成熟的标志。豆腐在发酵中蛋白质分解成多种氨基酸,味道较一般豆腐鲜美。“虎皮毛豆腐”的做法是“毛豆腐”先入锅煎炕至两面黄,再加调味品烧烩,食用时蘸辣椒酱,鲜醇爽口,芳香诱人,并且有开胃作用。因茸毛经煎炕后呈虎皮条纹而得名。

李鸿章大杂烩

经典安徽名菜,采用鸡肉、海参、火腿等多种食材混合烹饪,因为李鸿章而得名。相传有一次招待外宾,李鸿章命厨师加菜,但正菜已上完,厨师只好将所剩海鲜等余料混合下锅,烧好上桌,没想到老外尝后赞不绝口,并询问菜名,李鸿章用合肥话说:“杂碎”(即杂烩谐音)。此后,“大杂烩”便在国外传开,合肥城乡也仿而效之,此后风靡全国。

安徽旅游攻略2016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