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论文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的发展密不可分,探讨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有利于促进教育心理学健康快速地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论文范文一:儿童音乐教育心理学改进策略
摘要:音乐心理属于人大脑中的一种特殊身体机能,将客观的音乐事实通过大脑主观反映出来。音乐心理学对于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本文首先对音乐心理学进行了概述,其次探讨了音乐心理学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再次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给出了针对性的儿童音乐教学改进策略,最后进行了全文总结。
关键词:音乐心理学;儿童音乐教育;改进策略
一、音乐心理学概述
音乐心理现象是人们在音乐活动中较为熟悉的音乐现象,每个音乐活动参与者都能够获得亲身体验与经历。音乐心理本质及其发展不同于其他心理现象,音乐心理现象依托于人类心理学,属于人类心理不断发展过程中,到特殊阶段的产物,属于一种较为特殊的心理现象。音乐心理基于一般心理现象,在音乐意识产生、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化。音乐心理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在实际的音乐活动与教育中,在大脑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慢慢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音乐意识和心理过程。成长阶段不断的学习与接受的过程,也是音乐心理形成的过程。从婴幼儿时期到成年再到老年,经历了发生、发展与衰退的整个过程。
二、音乐心理学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
(一)儿童音乐接受能力的发展
提升音乐听力是提升儿童音乐接受能力的基础与前提,相对来说是最为重要的部分。部分儿童不能把音唱准,大多数人会从唱的方面找原因,认为是五音不全,其实应该是儿童听觉方面的问题。生理研究表明,12岁之前人的听力能够在合理培养下提升。因此需要在儿童阶段重视对儿童的听力培养,奠定音乐能力发展的基础,儿童音乐听觉能力包括:音乐要素听辨能力、整体音乐形象听辨能力以及内心音乐听觉能力这三个部分。音乐要素听辨能力包括节奏、旋律、和声与音色等。听觉能力需要循序渐进、慢慢培养。对音乐要素的听辨是提升音乐能力的基础。整体音乐形象听辨能力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把握音乐情绪,领悟音乐内涵。这种听辨力需要基于音乐要素听辨能力而发展;二是曲式结构的听辨力。曲式结构是分析音乐层次、条理、章节的关键;三是音乐体裁听辨力。如舞曲、进行曲、交响诗等体裁的听辨。内心音乐听觉能力也叫做内心听觉想象能力,基于此获得音乐体验。儿童音乐教学,需要契合儿童音乐接受的心理特点展开,依托音乐音响,在音乐活动中提升儿童的音乐听力。
(二)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儿童审美能力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能让人体验美、感受美和创造美,且能愉悦身心。儿童音乐教学主要是培养儿童的音乐欣赏能力,及音响的感受与辨别能力,且深化儿童的情感体验,培养儿童注意力、记忆力和审美能力。音乐教学包括这几个部分:一是音乐乐曲欣赏。其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儿童的音响辨别能力(节奏、力度、音高、音色等)及感受能力。另外,还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二是歌曲演唱。运用发音器官,表达与再现歌曲的音调、节奏与旋律能力的培养,以及演唱技巧的掌握、歌曲内涵的把握等。三是乐器演奏教学。主要是乐器演奏技巧的教学。四是乐理知识教学。乐理知识学习包括音乐知识、音乐概念、五线谱识别、音乐简谱学习等,掌握识谱、用谱的技巧,为今后独立学唱、演奏歌曲奠定基础。
三、基于儿童心理特点改进音乐教育策略
(一)践行以人为本,促进儿童自主参与
儿童音乐教学,应该凸显出儿童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将儿童作为教学的主体,基于儿童的认知水平、身心发展规律,以儿童发展为导向,实施多元化、针对性、开放式的儿童音乐教学模式,以此促进儿童自主参与、发散思维、互动合作,在儿童真正的自主学习实践中,强化学习能力,掌握音乐知识、技能与方法,提升音乐素养。
(二)结合舞蹈元素,提升儿童学习兴趣
音乐与舞蹈本是一体,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外在表现形式。若想要儿童更加深刻的学习、领悟音乐,更好的创造音乐,那么可以将音乐与舞蹈结合起来展开综合学习。儿童年龄小,活泼好动,可塑性强,将音乐教学与律动表演结合起来,激发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在创造性表演中,诠释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如此能够提升儿童的学习兴趣,也能强化儿童综合能力。
(三)运用技术手段,创设丰富教学情境
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给与教育工作很多便利。音乐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等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音乐的律动和魅力。如《春天在哪里》歌曲的教学,播放繁花似锦的春天幻灯片,及叽叽喳喳鸟语花香的音乐录音,让儿童感受鲜活的生命和真实的春天气息。如此,在置身其间中,儿童加深了对歌曲的感悟。
(四)培养创造思维,强化儿童音乐素养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在感受、体验和创造音乐时,能够激活人的思维,让人在想象和联想中发现美和创造美。音乐心理学理念为,基于儿童的音乐心理发展特点,需要在儿童阶段重视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从这些方面出发:一是培养儿童的创造兴趣。兴趣是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的前提,兴趣不能凭空产生,需要依托一定的环境、内容而产生。由此需要基于儿童音乐心理特点,营造和谐的环境,组织趣味活动,给与儿童创造的时间与空间,让儿童在兴趣导向下,思维自由发散,获得创造成功的愉悦感。二是强化儿童创造性思维。需要将儿童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还需要重视对儿童直觉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思维的培养,运用开放式、活动式、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促进儿童个性发展,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三是创造性表现力的培养。儿童创造力培养以后,还需要儿童能够将其表现出来,如此才能体现出创造性的作用。音乐新课标中也重点提出了“表现”这一项内容,在音乐表现中凸显出儿童的创造性。包括这些内容:创造意识、独特个性、合作能力、知识基础、协调能力等。知识与技能是创造性表现能力提升的基础,如此需要引导儿童重视知识与技能学习,加大力度培养儿童创造性。
四、结语
结合文章叙述了解到,音乐心理是后天形成的,且可以培养。儿童音乐教学中,需要基于儿童音乐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采取科学、合理的音乐教育策略,通过融入多学科元素,践行以儿童为本,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重视对儿童创造性思维与能力的培养,以此在音乐教育中,真正实现感染人、培养人和塑造人的目标,实现音乐教育价值的最大化,为儿童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蒋伟伟.浅述音乐心理学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6).
[2]侯丽.音乐心理学在音乐学研究中的作用[J].文艺生活,2015,(06).
[3]周星雨.试析音乐心理学在音乐学研究中的作用[J].音乐时空,2015,(05).
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论文范文二:时代发展下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摘要]教育心理学要关注的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和被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教育学和心理学交叉的关键在于将心理学相关的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从而实现教学活动中教育双方的心理健康。时代发展下的教育心理学要紧跟环境变化的潮流,这也给新时代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主要分析了时代发展视域下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时代发展;教育心理学;应用
教育心理学知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得出一定的教育双方的心理活动、教学开展的规律,还能关注到学生学习的效率,有利于提高教学工作者在尤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进中的效用,以便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时代发展下的教育心理学要紧跟环境变化的潮流,掌握和巩固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能够提供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帮助学生克服心理疑问和障碍,进一步提高教学活动效率,这也给新时代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时代发展视域下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
1.心理学知识便于学生管理
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是教师最重要的两大块工作内容,他们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要想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就要保证有条不紊的教学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针对学生的心理动态的变化和发展,以满足学生需求为目的开展教育活动,缓解学生对于学习的抵触和反感情绪,使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规范化、系统化、条理化,并为教师的工作营造一个愉悦轻松的氛围。
2.保证心理教育的针对性
随着时代发展,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中宝。但在学校中人人平等,一些适应性较差的学生不免会感到心里的不平衡,而导致各种不良情绪的爆发,严重时更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若能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就能够从学生的心理动机与需求的角度出发,第一时间发现学生心理动态的走向,并向正确的方向加以引导,保证学生的不良情绪不恶化,并能得到妥善的解决。
3.完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在学校,学生遇到的困难大多来源于新环境的适应以及升学考试带的压力,临近毕业的时候还会面临残酷的就业竞争,所以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保证心理辅导工作的高效性,辅导方式可以使用一对多或者一对一,将教育心理学中的心理健康方面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其中,摆正学生对于学习、生活的观念和认识,学会心理的自我调节和平衡,能够使心理辅导在学生管理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二、时代发展视域下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措施
1.及时更新知识和教学理念
传统教学的理念已经不适用当代的时代发展。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角以及权威性的代表,学生有更多的权利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学习知识。继续保留陈旧的教学理念只会限制教学质量的提升,无法满足是到发展的需求。随着信息时代的带来,学生知识的来源五花八门,更多的来源于网络世界,作为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他会受到各种挑战和质疑。因此,教师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理念,以新课标准出发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保障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师德品格,使自己能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2.采用科学有效的心理学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心理学逐渐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是做如何在教育活动中科学有效的融入教育心理学,避免走上歪路适得其反,也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在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手段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其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知识结构基础,采用适当的延伸和提高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例如:教师在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之后,投其所好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游戏,为学生打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能够缓解学生的抵触心理,更加主动和完全的掌握和理解知识,并将理论和实践做到了进一步的融合。
3.积极树立教师期待
罗森塔尔效应中表示,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明确的目的表象,学生就会潜移默化的随着教室给定的方向努力。教师给与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关怀,就会使学生有更强烈的自我存在感,教师不断地给予学生支持和赞美,就会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动力,为了完成老师的期待以及自我的期望,就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各个方面都得到更好发展。如果教师不能够给予学生正面的引导,就会使得学生感到被遗忘和被抛弃,自暴自弃甚至破罐破摔,自然就无法激起他们的学习动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状态和能力,给予适当的正面的期待,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教室给予的鼓励,感受到关爱从而增进师生情感。
4.提高心理暗示的手段
在教育心理学中,心理暗示是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对于性格内向、敏感、细腻的学生而言,心理暗示往往能够发挥更大的效用。在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指导下,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通过语言、眼神、体态等表达给与学生正面的心理暗示,能够及时制止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更加全神贯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又能够保证学生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如,在教学时课堂的纪律较差的时候,教师可以停止说话,以这种方式来告诉学生应该保持课堂的安静,课堂迅速恢复安静有序的状态,这种暗示往往要比大声斥喝的效果要好。时代发展视域下,教育心理学知识能够便于学生管理,保证心理教育的针对性。完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因此,我们要采取及时更新知识和教学理念,采用科学有效的心理学教学方法,提高心理暗示的手段,积极树立教师期待等措施保障教育心理学发挥实效。
参考文献:
[1]王优.独辟蹊径的心理航海者-乔治•凯利[J].大众心理学,2015(8):34~35.
[2]张晓冰,李东斌.维尔伯超个人心理学理论的海德格尔哲学特征[J].心理学探新,2014(3):67~68.
[3]颜桂.从一个心理学教师的专业成长看教学案例设计[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7):78~79.
[4]江绍附,邵瑞珍等.教与育的心理学[J].江西教育出版社,2015(1):134~135.
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论文相关文章:
1.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2.心理学类论文
3.心理学论文范文心理学论文范文
4.浅论心理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论文
5.教育类论文
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