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机构改革会议讲话

发布时间:2017-02-27 13:57

机构改革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乡镇机构改革又是整个机构改革的基础环节。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乡镇机构改革会议讲话,仅供参考。

乡镇机构改革会议讲话(一)

同志们:

刚才,继军书记和宇驰书记宣读了我们县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方案和在这次改革中的纪律要求,汪局长代表市委、市政府督查组明确提出了三点要求,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把机构改革工作抓好。事实上从今年四月份起,我们就在考虑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并安排县编办、人事、财政对33个乡镇的人口、面积和乡镇财政收支状况、债权债务状况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状况进行了全面摸底。在此基础上,按照省、市乡镇机构改革的安排,又多次召开县四大家联席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县委常委会认真地进行了研究。大家可能知道,当初按照省市的整体想法,我们县除了乡镇机构改革澄清底子、人员分流这些每个乡镇都涉及的问题外,将有四个乡镇撤并,后来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经过县委、县政府反复做工作,形成了今天宣布的这个方案。应该说,这个方案对于进一步促进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是最理想的。在昨天召开的四大家联席会议上,四大家领导同志一致认为,我们这个方案最成熟,而且最有利于推动当前乡镇机构改革。可以说,我们县乡镇机构改革的基础工作做的非常扎实。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今天上午召开的这次会议,就是全面安排部署我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乡镇机构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当前,由于我县被确定为全省5个区域性中心城市,随着“十一五”规划的即将实施,在今后一个相当长阶段,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将处于一个黄金机遇期和快速上升期,也是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这次乡镇机构改革,既是在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下展开的,也是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第一,要认识到这是新时期我县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全县上下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固、人才强县、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市场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抢抓机遇、越位奋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喜人局面。全县生产总值、财政收入、金融存款等主要发展指标,近些年来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20xx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72.2亿元,预计今年全县生产总值将会突破85亿元,为固始的奋力崛起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特别是我县被省委确定为全省五个直管县和省委书记徐光春的联系点以后,固始跃上了一个新的战略起点。在这新的发展基础和起点之上,我们要想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就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诸如发展不平衡、就业压力大、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尤其是我县仍然是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大,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落后,城乡差距不断扩大,解决“三农”问题更是今后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最艰巨的任务。当前,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总体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我们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大县仍达不到这一点。我县的乡镇机构改革,就是在这种大的形势下展开的。适时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有利于使农村上层建筑进一步适应农村经济基础的变化,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第二,要认识到这是改革不断深化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深化的需要。近年来,我县坚持把深化改革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敢于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迎难而上,克难攻坚,使改革不断深化,向纵深推进、向广度扩展。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一项重大政策,关系到农村的长远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按照中央的设想,农村税费改革分两步进行,第一阶段从20xx年开始,主要任务是通过正税清费、规范税制,治理“三乱”,取消“三提五统”,把过重的农民负担减下来,概括起来就是“减轻、规范、稳定”。第二阶段从20xx年开始,主要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取消农业特产税,同时,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概括起来就是“两取消、三改革”。我县农村税费改革自20xx年全面推开,实行“三取消、两调整、一改革”,全县农民总体负担由20xx年的1.59亿元减少到8076万元,减负47%;20xx年,在全县取消农业特产税;20xx年,全县农业税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并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使全县农民减负增收5293万元,农民负担在20xx年减负基础上再减34%;2005年,全部免征农业税,使全县农民再次减负增收4615万元,延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从此成为历史。通过近年来的农村税费改革,新的农业税制初步建立,农村分配关系逐步规范,农民负担不断减轻,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农村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干群关系大为改善。但这只是农村税费改革迈出的第一步。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在规范农村税费制度的基础上,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取消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各种税费,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农村税费改革,特别是免征农业税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必然对农村基础组织的职能配置和运行方式提出新的要求。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我们必须加快推进以乡镇机构改革、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必须进一步创新乡镇管理体制,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提高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为农村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如果我们不加快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不下决心精兵简政,不彻底解决乡镇财政供养人员过多的问题,就必然导致一些地方重新回到“收费养人、养人收费”的老路上,导致农民负担反弹,使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效大打折扣。可以说,乡镇机构改革是农村税费改革成败的关键。

第三,要认识到这是机构改革尤其是乡镇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需要。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我县不断推进机构改革,并取得了明显效果。20xx年的机构改革,是建国以来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幅度较大的一次。改革后,县委、人大、政协机关的行政编制精简20%,群团机关精简25%;县乡行政编制由1800名精简为1542名,精简14.3%,公安、司法机关专项编制精简10%。20xx年的机构改革,又对政府有关机构进行了调整。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县乡镇机构改革进展并不理想,还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乡镇职能转变不到位。乡镇职能“缺位”和“错位”并存,乡镇应有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没有到位,为“三农”服务方面的能力还比较弱。各级对乡镇的评比检查较多、较滥。二是乡镇机构设置落实不到位。特别是许多乡镇的事业机构名义上综合设置为四个中心,但在实际工作中,原来的七所八站还依然存在。一些乡镇政府大院各类站、所、办和中心的牌子挂了十几个,专门用来应付上级业务部门的各种检查,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尽管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不管怎么说,还是我们存在的问题。三是乡镇超编人员分流不到位。我县行政编制一直控制很严。乡镇机关即使加上撤乡减编因素,人员仍不超编。但乡镇事业单位人员超编严重。截至20xx年底,乡镇农业、文化、村镇建设、计划生育“四个中心”加上劳动保障所,总核编制数1251名,而编制台帐反映,实有人员4129人,超编2878人。平均每个乡镇125人,超编82人,少数乡镇超编上百人。如果加上分配、安置后没有报到上班的人员,实际超编人数还会更多,人员分流的任务十分艰巨。四是乡镇机构人员编制管理混乱。由于过去多口进人,加上经常性的编制冻结,而正常的分配、安置又难以避免,造成编制管理悬空,进人多、入编少,人员膨胀难以控制。还有一些乡镇违规办事,私招乱聘。不少乡镇对工作人员既不按职位或岗位管理,也不按行政和事业管理,人员管理的随意性较大,人员混岗现象严重,分不清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分不清正式人员和非正式人员。目前,全县正在开展财政供养人员工资专项清理工作,从清理的情况来看,虚报、冒领、多领和超标准、超范围领取财政工资、离退休费以及补助的现象仍然存在。五是乡镇债务沉重,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大部分乡镇都有债务,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个别的甚至达到上千万元。许多乡镇人员的工资执行的是几年前的工资标准,有的甚至连职工生活费也不能按时发放。对以上问题,我们只有通过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来解决。大家一定要认识到这次乡镇机构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下决心把这次乡镇机构改革推进到位。

二、明确重点,突出抓好乡镇机构改革的关键环节

根据中央及省市精神和我县实际,这次改革不搞过渡段。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12月20日前完成这次乡镇机构改革任务。根据这一总体要求,我们这次改革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权责一致、精简效能的原则。既要做到权力与责任相符、事权与财权匹配,又要切实精兵简政、提高行政效能;二是坚持大胆改革、稳步推进的原则。既要坚持改革的方向、积极推进,又要以人为本、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和承受能力,确保大局稳定;三是坚持分类指导、配套改革的原则。既要统筹规划、配套改革,又要充分考虑各地的差异性、因地制宜地推进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改革,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理顺县乡关系,明确乡镇职能定位,调整乡镇布局,精简规范乡镇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优化组合乡镇事业单位,分流超编人员,减少财政供养人员,切实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减轻财政和农民负担,确保乡镇基层组织正常运转。

这次乡镇机构改革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为搞好改革,我们既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做好各个方面的改革工作,又要突出重点,认真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第一,要整合机构,精简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我县20xx年乡镇机构改革时,改革方案规定的乡镇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已经比较精简和规范。按照免征农业税后对乡镇机构编制配备的新要求,我县乡镇的机构、编制、领导职数要在落实20xx年乡镇机构改革方案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调整、规范和精简。一是调整规范乡镇机构和编制。乡镇党政机构,坚持原定的三个机构数额不变。机构名称统一规范为:党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乡镇事业单位统一设置6个,即: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村镇建设发展服务中心、文化事业发展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财税所、民政与劳动保障所,其中乡镇财税所由县财政局管理。原农业发展服务中心除兽医站按上级通知维持现状外,其它各站、所必须进行实质性合并。乡镇国土资源所作为县直派出机构,也要在这次改革中设置到位。乡镇机关编制不得突破省核定我县的乡镇行政编制数,乡镇机关工勤人员编制,按行政编制10%的比例核定。乡镇机关为离退休人员服务的编制,仍按20xx年县乡机构改革方案的规定核定。乡镇事业单位的编制,在不突破省核定我县乡镇事业编制总数的前提下,合理核定分解到各乡镇事业单位。二是精简乡镇党政领导职数。总的要求是从原来的7至12名减少到7至9名。精简下来的乡镇领导干部,作为过渡可保留原职级待遇。要严格控制乡镇领导职数配备,坚决清理超职数配备的领导干部,提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三是积极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要按照分类指导和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逐步整合乡镇事业单位。要合理区分乡镇事业单位所承担的管理性、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管理性职能要收归政府,公益性职能要进行强化,经营性服务要推向市场。要逐步加大财政对公益事业的投入,优化整合事业所站资源。从严控制公益性事业所站的规模和数量,今后乡镇不再设立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自行设置的要改制转企,不能转制的,要予以撤销。

第二,要切实搞好乡镇超编人员分流工作。人员分流安置问题涉及广大乡镇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是历次机构改革的难点,也是推进这次改革的关键点、难点,是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这次改革要切实解决人员分流不到位的问题,特别是要真正解决过去有些地方存在的“分而不流、流而不走”的问题。一要坚决清退非正式人员。对乡镇的各类非正式人员,凡是临时借调、临时聘用的人员,凡是没有经过组织、人事、编制、民政、劳动保障部门办理正式手续的人员,凡是假身份、假证明、假手续等弄虚作假的人员,不管什么关系,都要一律清退。凡是被清退的人员,一律要张榜公布,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对该清不清、弄虚作假的要追究领导责任。二要规范竞争上岗。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搞好正式人员的竞争上岗。上岗和分流人员名单必须公示,严禁暗箱操作。分流人员必须离岗,不能与在职人员混岗,更不能轮流上岗,严禁搞编制混用和轮岗分流。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要严格按编制定编定岗,做到“定编到人、定岗到人、分流到人”。三要认真落实人员分流政策。根据省、市文件精神,这次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乡镇机构改革中人员定岗分流、财政及社会保障的有关文件,来保证乡镇人员分流。主要措施是:明确近几年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考录工作人员,要把符合考录条件的乡镇分流人员作为考录对象之一;对到今年底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或工作年限满30年的,可办理提前退休手续,享受退休人员待遇;乡镇行政机关正式在职人员,分流后退出编制序列,未就业的每月按本人2005年国家规定工资标准的70%发放基本生活费,其中任副科级干部十年的可以享受正科级待遇,办理提前退休手续;乡镇机关正式在职人员,本人自愿、经批准辞去公职自谋职业的,可视其工作年限一次性发给辞职费;乡镇事业单位分流的正式人员,退出事业编制序列,可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从1995年1月起补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以1995年以来历年的档案工资为交费基数,按11%的比例补缴个人帐户资金,退休时按照企业办法计发基本养老保险金;分流前已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分流后可以个人身份继续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退休时按机关事业单位计发保险金;乡镇事业单位正式人员,自愿辞去公职并与单位办理解除人事劳动关系手续的,既可以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也可以比照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补偿;未就业的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分流人员,可比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享受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乡镇机构改革分流人员符合领取失业保险条件的,可向当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享受失业保险金及其他失业保险待遇。所有这些政策措施,各乡镇一定要不折不扣地落实。

第三,要积极稳妥地做好乡镇撤并工作。我们县乡镇撤并工作任务不重,85年丰港是全圩区,因为考虑向上争取水利、工程项目,设立了丰港乡。1991年大水以后,修建了桥沟大桥,现在无论是从今后的防汛,还是进一步整合资源,增强乡镇对区域的拉动功能、加快地方的经济发展来看,丰港、桥沟两乡合并都非常合适。不要站在个人的角度来看待乡镇合并,必须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不论是丰港、桥沟两乡的乡干部,还是村干部和群众,都不要带着感情色彩来看这个问题,乡村干部更不能带着个人利益来看待这个问题,来对待这次乡镇机构改革。我在这里提醒大家,不管你是从个人感情角度还是从个人利益角度,这次动员会以后,认识都必须统一。如果你仍然带着个人利益来对待这次改革,消极地、被动地、应付地对待这项工作,不客气地讲,县委、县政府将视其态度、行为来考虑你下步工作走向。对于个别干部不顾大局,擅自煽动或宣传、组织不明真相的群众对抗改革、对抗乡镇机构合并,我们将按照纪律要求,该采取组织措施,坚决采取组织措施,处理你没商量。希望在这一点上,两个乡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正确对待。对于你们个人的使用问题,要相信县委、相信组织会作妥善安排的,不要担心这,顾虑那,你们胡思乱想有什么用?唯有一条路就是投身到改革中来,以积极的态度、积极的行动来接受组织上对你的考验。我相信,两个乡的党政人大班子的同志和广大干部会做到这一点。昨天四大家联席会也作了研究,两乡合并,专门成立工作班子,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周辉,县人大副主任张守忠,副县长王振庆,县工会主席周炳华牵头,从组织、人事、财政抽调人员,今天下午要进一步研究。总的一条,保证固始的乡镇机构改革不给市委、市政府添麻烦,保证固始的改革工作正常进行,保证固始干部思想不乱,保证固始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

第四,要转变职能,理顺县乡关系。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关键在于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特别是免征农业税以后,乡镇党委、政府工作的任务发生了新的变化。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重新界定乡镇职能,切实提高行政效能,着力构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改进乡镇工作的方式方法,把工作重点从直接办企业、抓生产经营等具体事务,转到提供政策服务、营造发展环境和维护社会稳定上,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增收,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乡镇不得包办企业投资决策,不得代替企业招商引资,不得直接干预企业和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范围内,按照省、市的安排,清理省、市、县三级下达给乡镇的一票否决和评比达标项目。凡不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票否决项目 ,以及不应该由乡镇承担的评比达标项目,要一律取消。对保留的评比达标项目,也要严格进行规范,不准随意扩大评比检查内容和范围。今后,凡法律、法规规定由县级政府部门承担的职责,不准转嫁给乡镇政府承担。上级有关部门需要乡镇配合工作的,要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并赋予相应的权限。对乡镇的工作考核只限于乡镇职能范围内的事项,原则上一年一次,并且由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

第五,要强化管理,建立有效的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机制。搞好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管理,是深化和完善乡镇机构改革、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的关键。要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坚决堵住不按编制多口进人的“口子”,建立有效的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机制。省委、省政府决定,乡镇的行政和事业编制,由省一级实行宏观管理和总量控制,5年内只能减少不能增加;乡镇领导职数一经确认,不得改变。要建立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台帐,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和机构编制审核通知单制度,严把乡镇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进人关。乡镇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满编后,一律不准增加新的工作人员;乡镇领导干部调整交流的,也必须在编制内和职数内进行。要建立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管理相互配套的约束机制,乡镇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人员工资,实行县级统发;县级财政部门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内,按照同级机构编制部门提供的编制内人员名单和人事部门核准的工资标准,逐人逐月发放工资。要将乡镇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列入对乡镇和有关县直部门的考核内容,实行乡镇机构编制工作年度责任检查和离任述职报告制度;加强对机构编制管理执行情况的监督,严肃查处违反机构编制管理政策规定和纪律的行为。

三、狠抓落实,切实做好乡镇机构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一,要精心组织。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充分估计到这次乡镇机构改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实施过程中要精心组织,在改革的每一个步骤和环节上,都要有切实可行的组织措施和明确的处理办法。要严格掌握政策,保证各项改革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要切实把握改革动态,针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要统筹兼顾,做到机构改革和各项日常工作两不误。实行领导联系点制度,县处级干部要深入所联系乡镇,加强指导和督促。乡镇党政一把手是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各乡镇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定本辖区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经上级编制部门审核后,报县乡镇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备案。

第二,要密切配合。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涉及面广,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县组织、人事、财政、民政、劳动等部门,要分工负责,积极配合机构编制部门做好工作。县直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改革的指导,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需要指出的是,长期以来,部门“条条”干预机构编制工作的现象屡禁不止,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机构编制的膨胀。县直各部门要树立大局观念,克服部门利益,带头执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切实做到部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业务主管部门不得以项目、资金、评比、检查、达标等手段干预乡镇的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人员编制核定,不得要求上下级机构完全对应。部门代党委、政府起草的文件和领导讲话,不得涉及机构编制事宜。部门下发的文件和召开会议擅自规定机构编制事项的,一律无效。机构编制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管好机构、管好编制、管好领导职数,对于违规违纪行为,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敢于纠正。

第三,要保证按期完成。省委要求,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年底前完成,不留过渡期,不准拖延。市委要求十二月十日前各县区全面完成人员定岗分流任务。这是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决定的,也是总结历次机构改革得出的一个基本经验。乡镇要有时间观念,严格按照《固始县深化和完善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要求,迅速贯彻落实,不折不扣执行,确保按时完成。各乡镇机构改革任务完成之前,乡镇党政一把手不再调整。要加强督导检查,县派到乡镇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督导组,同时担负乡镇机构改革督导任务,机构改革不结束,督导组不撤回。县乡镇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抓好检查验收。

第四,要营造良好环境。要搞好改革政策的宣传,增强透明度,让乡镇的每个工作人员对改革政策都能熟悉和掌握。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广大乡镇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争取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对阻挠改革、违反规定的,要依法依纪从严查处。

同志们,这次乡镇机构改革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相信,有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精心组织,有各乡镇各部门的密切配合,这次乡镇机构改革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乡镇机构改革会议讲话(二)

同志们:

今天召开霍城县人民政府和乡镇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主要是贯彻自治区、自治州机构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明确机构改革工作的要求、内容和具体安排,深入动员、全面启动我县机构改革工作。从全州来看,霍城机构改革工作启动比较早、上报方案也比较早,但动员部署是全州最后一个。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在各项工作开局之初,县委、县人民政府不希望因为机构改革工作,冲淡了各项重点工作,尤其是今年重点项目的推进。机构改革涉及到机构的撤并,涉及到岗位的设定,尤其是涉及到领导干部的调整。机构改革深入推进的过程中,人员思想浮动会比较大、部门调整力度比较大,是容易产生工作脱节的阶段。全县上下一定要统一思想、统一目标、统一步骤,按照自治区、自治州的要求,抓好落实,确保全县机构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刚才,泰来提同志宣读了《霍城县人民政府和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吴勇同志宣读了《关于严明纪律,确保机构改革顺利推进的通知》,希望大家按照要求,抓好落实。下面我就机构改革工作强调几个方面的意见,概括起来就是要做到“五个好”。

一、统一好思想

首先,要思想上统一,认识上一致,步调一致地推进这项工作。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声势浩大、意义重大,按照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市场经济的理念设定政府工作的要求,要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精简机构、精简人员、提高效率,这些都是历次政府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历次政府机构改革都没有办法一次达到目标,都有一些阶段性的要求、阶段性的目标。我们要看到政府机构改革总体是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朝着精简机构、精简职能、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实施和推进。本轮政府机构改革是新一届政府组成过后,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地方政府一定要按照中央、自治区、自治州的统一部署,统一思想,不折不扣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工作。

其次,要看到政府机构改革有利于推进新形势下的各项政府工作。在政府机构改革工作推进过程中,由于政府机构设置的不合理,人员结构的不合理,很多的工作会受到一些影响、受到很大的制约。比如,自治区级政府、自治州级政府和县级政府,机构设置要求上下对应,如果不设机构和人员,上级部门不给资金,考核也不能得分,这严重影响各项工作的开展,尤其是不适应新疆地域广阔、情况复杂的区情。比如,以前伊犁的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没有一个政府机构推进旅游资源的开发。虽然有旅游局,但还是事业局,不是政府组成部分。总的来讲,现有的政府机构设置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各项重点工作的开展,必须通过机构改革,才能更加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县人民政府和乡镇机构改革方案中对现阶段的政府机构确定了13个调整目标,有一些撤并,有一些更名,有些从办事机构成为政府正式部门,乡镇的七站八所按照职能划分为6个办公室统筹乡镇各项重点工作的开展。这样划分职能更加清晰,职责更加明确。我相信,通过定职能、定岗位,政府运转将会更加顺畅。

最后,要认识到政府机构改革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政府机构改革不是简单的机构撤并、人员调整,而是围绕提高行政效率、提高运转能力,使运转更加顺畅,职能更加清晰,职责更加到位的目标实施和开展的。在这次机构改革当中不少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合并,这次合并要坚持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切实解决部门职责交叉和关系不顺的问题。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这次机构改革既是上级的部署,也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更是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的客观需要,是精减机构、提高效能、优化服务的迫切要求。

二、界定好职能

会议之后,所有的政府机构、政府组成部门和乡镇都要认真制定“三定”方案,通过“三定”方案报批,形成各部门界定职能和职责的实施意见。

首先,在界定职能时要坚持“三少三多”。要坚持“少审批、多服务,少释放、多支持,少收费、多扶持”的原则,重点把工作职能转向发展经济、社会管理、经济监管和监督方面。设定行政管理事项,不仅涉及到调整撤并、更名的机构,其他部门也要认真梳理界定好职能。

其次,在界定职能时要做到“三个分清”。分清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把不该由政府部门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做到凡是企业能够决策的事情交给企业决策;分清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关系,是政府部门承担的职能不要简单地划到事业单位;分清上级政府和乡镇政府的职能关系,所有涉及到县级政府承担的由县级政府承担,不能把所有的事权都转移到乡镇政府,必须转移的人员和经费同步转移;乡镇政府也不能把事权转移到村。希望大家抓紧时间,按照统一要求,认真梳理职能,上报县政府、编办审批。

三、设定好岗位

各乡镇、相关部门要对照职能,合理设定岗位,因职能设岗位而不能因人设岗位。在全面梳理好职能的基础上,按照一个部门能够办成一个事项的要求,研究岗位设定,确保工作开展更加顺畅。国营农牧场承担着发展一方经济、维护一方稳定、保一方平安的任务。近年来,由于体制问题,国营农牧场得不到上级财政、编制部门的认可,没有编制,人员进不来,经费没保障,处在两难之中。虽然这次机构改革国营农牧场没有涉及当中,但我们要做好国营农牧场的岗位设定和内设机构的确定。编办和国营农牧场要结合自治区关于国营农牧场改革的意见,提出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解决办法,通过机构改革一并考虑。

四、配备好干部

政府机构改革最为关键的是领导干部,涉及到调整的领导干部,要通过机构改革配备好各级领导干部、各个部门的领导干部。

首先,要统筹安排好人员。组织人事部门要根据机构改革总体方案和每个人的特长、工作经历,合理安排好工作岗位,统筹安排好主要领导。尤其是乡镇这次机构改革任务比较重,涉及到大部门、大系统的调整,各乡镇要整合好人员、统筹好人员,一人多岗、一人多能,培养好复合型的干部队伍。

其次,要多争取各类编制。政府机构改革要求编制管理只减不增,但对霍城来讲、对整个新疆来讲,多争取编制,就是多增加人员配备,多增加经费。近年来,霍城在政府机构改革中都是不折不扣,甚至是超额完成任务,这就出现完成的越好,编制就越少的局面。目前霍城编外人员超过2600人。县编办和主要职能部门要根据我县的工作需求,向自治区、自治州政府汇报、沟通,积极争取编制,破解我县当前事业发展人才奇缺的瓶颈。

最后,要加强人员流动的控制。在整个人员管理过程中,要促进基层工作人员、边远地区工作人员、业务骨干合理流动,防止不正常流失。今天到自治州参加教育工作会议,会上李学军书记明确指出:“教育、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和重点骨干流动没有特殊情况,一定不能流往伊宁市,包括领导干部。现在很多人才把专业技术作为一个跳板,在乡镇工作一年,就通过各种关系调到大城市或是周边县市,以后一律不准”。今后,霍城也要这样做,特别是业务骨干、教师、医生、党政领导干部,要严格控制流动,确保有人干事、有人真心干事,维持队伍的稳定性。

五、促进好工作

要统筹当前政府机构改革和各项工作推进的关系,做到人心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使机构改革工作和重点工作两促进、两不误,实现共赢。要把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和重点工作的推进有效结合起来,通过政府机构改革更好地梳理职能,更好地明确职责,更好地整合力量来推进工作;把政府机构改革和提高效能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机构改革、下放事权,使政务公开、行政问责、绩效管理有更好的抓手;把政府机构改革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职能的界定,把政府的行政边界、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工作职能界定清楚,共同推进工作。

总的来讲,政府机构改革是事关全县的一件大事,是事关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一件大事,更是事关全县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的一件大事,希望大家把思想更好的统一到全县政府机构改革的工作要求、目标任务和具体的工作内容上来,统一思想、认真部署、加快推进,促进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取得很好的成绩。

乡镇机构改革会议讲话(三)

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省委、省政府重大民生政策,部署开展乡镇机构改革和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同时,向大家通报一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重大问题的情况。

一、审时度势,加快全省奔小康进程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了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全国的形势怎么样,全省的进程怎么样,时刻都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最近考虑的重大民生政策也都由此而产生。下面,我分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

一是全国各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展情况。关于小康社会的评估标准,国家统计局曾先后制定过几个指标体系,尤其是2008年对原来的指标体系进行了修订,目前这一新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等6个方面、23项具体指标,基本上可以对小康社会进程进行综合衡量,是一个直观的指标体系。根据这一指标体系,2008年全国小康社会的进程是74.6%,比2007年的72.7%提高了1.92个百分点。分区域情况来看,东部省份总体进程是83.5%,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地已经达到90%以上,东北地区达到了77.6%,中部地区也达到了72.4%,而西部地区只有66.2%,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西部省份中,内蒙古、四川、重庆基本上是在70%至80%之间,高于西部平均水平。

二是陕西省小康社会进程差距在什么地方。经我们自己测算,陕西的小康社会进程为71.92%,国家公布的在69%左右,其差距主要是对社会保障人群数量的统计不一致。这几年,除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障政策外,我省很多地方自费推进社会保障改革,由于在不断推进,因此存在统计数据滞后的问题,总体来说,处于69%到71%之间,高于西部平均水平,但是比东部、中部、东北等地区还是有差距的。那么差距在什么地方?在2008年的6项指标中,经济发展程度是64.05%,比2007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社会和谐程度是82.98%,提高0.73个百分点。生活质量实现程度74.32%,提高2.85个百分点。民主法制实现程度是89.95%,提高1.51个百分点。文化教育实现程度为66.51%,降低1.1个百分点。资源环境实现程度为63.1%,提高3.35个百分点。从6项指标来看,我们主要是在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等三个方面有差距,所包含的具体指标,其中人均GDP、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居民人均收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单位GDP能耗、常用耕地面积指数、环境质量指数等方面差距比较大。那么,到2020年我们在西部能不能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呢?根据这几年的情况看,仍有几项指标有困难。一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指标体系要求大于50%。二是城乡居民收入的比例,全国是3.3∶1,我们是4.1∶1,而且还在逐年拉大,到2020年指标体系要求小于2.8∶1,按通常做法是达不到的,必须采用超常措施来解决。三是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求大于5%,我省2008年的统计结果为2%多一些。四是平均受教育年限,目前是8.42年,能否如期实现大于10.5年的要求,对我们这个教育大省也是一个挑战。五是环境质量指数,指标要求达到100%,我们目前只有62%,任务十分艰巨。所以,按通常的情况来推测,仅仅采取常规的办法来推进,到2020年这些指标都是难以实现的,必须下决心用超常措施加以解决。

我省正处在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根据发展态势和在全国所处的位次,2020年我们不但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且还应该在西部率先实现。目前,西部已有三个省明确提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分别是内蒙古、四川和广西,我省也应该创造条件提前实现这一目标。为此,我们组织一批同志专门进行了测算,如果到2018年提前两年建成小康社会,我省小康社会进程将达97.87%,23项指标中有17项可以达到100%,有6个指标达不到标准,但还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果全国都建成小康社会了,陕西没有建成,人民是不会答应的。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定信心,突出重点,扎实苦干,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在抓好其他工作的同时,要在以下方面下大功夫。一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发展总量,优化发展结构。二是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尤其是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缩小城乡差距。三是要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和产业,提高城乡居民素质,当然还包括缩小贫富差距等。

我特别要提醒大家的是,要经常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进行比较和衡量,看看我们到底进行到哪一步了,还在哪些方面存在薄弱环节,薄弱的程度如何?要做到心中有数,认识清醒,奋力赶超。当然,刚才讲的是2008年的数据,2009年数据应该会好一些,因为我们去年的增长速度是13.6%,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也比较快,还加大了对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投入,相信在这些方面会有一些较大改善,希望2009年数据出来后,大家能够认真对照一下,查找工作不足,加大工作力度。

二、同心协力,破解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难题

应该说,我省目前面临的发展难题确实不少,但最突出的就是我6月2日在省政府全体成员会议上强调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城镇化水平低、经济外向度水平低三大难题。到底低到什么程度,我给同志们介绍一下。

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2009年我省经济总量在全国排第17位,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排在第18位,从表面看两者大体相当。但我省居民收入水平二十几年间排名都在20名以后,2008年还是22位,2009年才到目前的18位,也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2.3%,差距还有3046元。农民收入则更不理想,从1980年到2008年一直在29位至27位间徘徊,2009年在全国排27位,去年和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是1715元,仅相当于66.7%,而且差距还在逐步拉大,大前年差1400元,前年是1500元,去年扩大到了1700元。更重要的是,省内城乡居民收入比例高达4.1∶1,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一五”以来,我省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2.2%,年平均增加475元,按这样速度测算,到2015年大体上可以达到10278元。能否赶上全国平均水平,还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我省农民收入每年以13.8%的速度增长,年均增长347元,全国年均增长900元,我们到2015年大体上是7647元,占全国的72.2%,到时候城乡差距仍然比较大,达不到小于2.8的要求,能不能年均增长14.8%或者15.8%,必须采用超常措施加以推进。最近,省委、省政府研究了一系列民生政策,首先从企业开始,用制度来保障职工收入的增加。2008年我省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25223元,在全国排15位,但全国平均水平是28395元,我们只相当于90%,2010年我省基本养老金水平位于全国第16位,达到1382元,是这几年提的比较高的,但还是不平衡,尤其是退休比较早的,工龄比较长的,参加养老保险比较晚的职工反而生活更加困难,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这些人员的收入水平。在提高公务员收入水平方面,也会拿出一些措施。只有企业职工、公务员等收入提高,才能带动社会水平的提高,促进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第二,城镇化水平低。去年全国平均城镇化率是46%,我省建设部门统计的是42%,公安厅按户籍统计提供的是38%左右。因为尽管有些人去城市居住了,但户籍问题没解决,随之带来了人员流动性大、管理困难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镇化发展步伐,户籍制度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推进城镇化对提高农民的收入也是一个超常措施。北京一些研究机构研究认为,如果城镇化程度增长50%,能够促进农民收入增长7%。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是,减少农民,发展三产。如果通过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发展第三产业,使三产就业比重上升到39%,估计可以促进第二产业劳动者工资上升5.3%,这已经在四川灾后重建中得到了验证。

第三,经济外向度低。今年我省进出口总额达到100亿左右,增长速度比较快,但是仅占经济总量的1%,全省资金流动总量中外汇占的比例也不高,外资企业的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也不高,这方面我们还是有差距。

这段时间,我们主要围绕解决“三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尤其是解决城乡居民收入低、城镇化水平低方面有一些政策会陆续下发执行。希望大家从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来认识这个事情,从战略上统一思想认识,从责任上统一行动,加大实施力度,已经出台的措施,必须精心操作,见诸于行动。比如,推进农民进城,我们喊了多少年,现在主要精神就体现在这个文件中,公安部门要尽快拿出城市居民和城市居住两个管理办法,过去农民进城要有两个条件,即固定工作和固定住所,现在我们一再强调要放宽条件,在城市有连续的工作和暂时的住所就可以享受城市居民政策。这一制度与我国的土地承包法是不违背的,在执行过程中一定要精心组织。对于退出享受农村政策的进城农民,要让他们享受城市政策,可以采取宅基地换取城市住房补贴、宅基地变耕地或置换城市用地指标等方法推进。农民退出农村,一定要有补偿,否则怎么退出。当然,目前的一些措施还带有尝试性,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解决“三低”问题,也需要上下协同,群策群力,省上出台了这些政策,市、县还有什么举措,只要有能力都可以做。我省在医改方面创造了神木模式、子长模式,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各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探索出好的经验和做法,然后我们在全省铺开。

三、精心实施,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政策

乡镇机构改革是20xx年开始试点的,国家2008年部署,要求用二到三年时间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但由于考虑到我省需要换届和进行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等工作,乡镇机构改革一直在试点,现在到了下决心推进的时候了。而且经过试点,根据我省实际和城乡发展需要不断完善思路,现在的方案更加符合实际,更加成熟,可能不需要二到三年的时间,用二到三个月的时间就能完成,关键看怎么组织。这次乡镇机构改革有几个重点,大家一定要掌握好。

一是责任在市县,特别是在县委、县政府。乡镇机构改革怎样实施,怎样推进,很大的自主权给了市县。现在的乡和镇已经大不一样了,我们最大的镇有十万人左右,还用三四十个人去管理肯定不行,而最小的乡只有六百多人,目前的管理体制也已不适应了。因此,自主权还在县里,方案报到市里认可就行。

二是机构如何设置,由县委、县政府来确定。我们提出了一个指导性意见,二万人以上的镇要专门设立党建工作办公室,将党的建设、廉政建设、组织建设等都放在这个办公室,还要设立宣传教育办公室,文化站、中小学要管,还要加强农民思想教育工作。除了社会管理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外,这次还专门设立公用事业管理办公室,要按照城市的标准来建设和管理乡镇,每个镇都要有规划,要按规划建设,镇里的卫生、环卫、垃圾处理、文明村镇建设,包括乡村道路都由公用事业管理办公室来管。一万到二万人的乡镇,按三个机构设置,一万人以下按岗位来设置。

三是要大力推进撤乡并镇。我省现有1560多个乡镇,而东部、中部的一些省份大部分农村人口比我们多得多,乡镇的数字在600到900之间,少数1000左右,我们的乡镇规模太小,形成不了城镇中心,推进城镇化、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的难度很大。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过去是管理农民,现在要服务农民,大力推进撤乡并镇,原则上不保留乡,陕南山区乡按25%的比例撤并,平原地区按照30%撤并。撤一个乡镇省财政补助25万,大体上全省乡镇保留在1000个左右,这与推进农民进城政策是相吻合的。现在许多村已经成为留守村,都是老人和孩子,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农民不回去。今天为什么请书记、县长来呢?就是要统一思想,从城镇化的角度,从富裕农民的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当然我们没有强制性要求。通过撤并乡镇形成的重点镇,是下一步城镇建设要重点扶持的。改革完成后,由民政部门统一办理手续。

四是其他的政策会相应跟上。包括经济适用房,我们提出市以上主要建廉租房和公共廉租房,省上加大了财政补助的力度。县镇重点是推广经济适用房,主要是给乡镇干部、公共服务设施的教师、医务人员解决住房,做到一户一套房。

五是本轮机构改革后要实行乡镇干部岗位津贴。机构改革什么时候完成,津贴什么时候实行,津贴标准省上确定,偏远和艰苦地方最高,按书记和镇长、副书记和副镇长、中层干部、一般干部分四档,由县委、县政府确定。乡镇机构改革只要我们准备充分,将会推进很快。

六是分流乡镇干部的去向。这次我们没有提出精简,编制以内的干部照常使用,如何调整是县里的权力,但是不能超编,不能额外进人。干部分流的第一个去向是,没有成立调查队的县,可以由这些干部成立调查队,每个县都要有;第二个去向是,带薪到村里去任职;第三是到公用设施为农民搞服务,特别是文化站之类的;第四是领办、创办为三农服务的实体,前提是服务三农。还可以采取其他途径进行分流,关键是把干部使用好。

乡镇机构改革主要是以上几个核心内容,希望你们结合省上这次出台的两个文件,把精神领会好。与此相配套的保障性住房等文件,我们还要开会研究,将来会有一些具体措施,省级有关部门很快会将有关文件和配套措施下发。各县委、县政府要加强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并要有机构专门协调相关工作。

同志们,这几项工作都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民生政策,希望大家既要精心组织,加快推动,又要稳妥推进,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促进我省长远发展。

乡镇机构改革会议讲话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