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2017

发布时间:2017-05-13 12:05

课后复习历史与社会是七年级学习历史与社会知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2017,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2017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2017(一)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要理解与记忆以下内容)

经线和纬线:

比较点 经线 纬线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长度 每一条经线都相等 就半球而言,每一条纬线长度都不等,赤道最长,到两极逐渐缩短成点;

圆弧状况 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且每一个经线圈均可以平分地球。(半圆形) 每条纬线自成纬线圈;但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圆形)

相互关系 所有经线都能相交于南北两极 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区分 经度 纬度

中国的地理位置

经度和纬度的区别

比较点 经度 纬度

定义 两面角,即该点所在的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角间的夹角。 线面角,即该点的法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度数起点线 00经线(本初子午线) 00纬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

划分方法 以0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划分1800 以00纬线为界,向南向北各划分900

0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0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 00纬线以北为北纬度,00纬线以南为南纬度

代号 东经(E)、西经(W) 南纬(S)、北纬(N)

分布规律 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愈大,(即东经多少度)

西经度的度数愈向西愈大。 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大,(即北纬多少度)

南纬的度数愈向南愈大。

半球的划分 以200W、1600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以赤道为界划分(也是南北半球的分界)

东半球的范围:00—20W0

00—160E0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见教材P55页,一定要理解和记忆 低纬度 00—300

中纬度 300—600

高纬度 600—900

五带的划分 北极圈(是指66.50N)以北地区 北寒带 66.50N 900N—

北极圈和北回归线(是指23.50N)之间 北温带 23.50N—66.50N

南北回归线之间 热带 23.50N—23.50S

南回归线(是指23.50S)和南极圈之间 南温带 23.50S—66.50S

南极圈(是指66.50S)以南地区 南寒带 66.50S—900S

特别注意:如纬度36度,经度117%的地点有几个:4个。

南/北半球 东/西半球 纬度带 五带 时差(经度每隔150,时间相差1小时。)

北半球 东半球 中纬度 北温带 中国东西大约跨越600,大约相差4小时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2017(二)

家住平原

比较点 稻作文化的印记 用机器种庄稼

地理位置 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湄公河平原 北美洲的美国中部大平原

气候特点 特点:高温多雨(类型:热带季风气候) 地处中纬度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类型为主,气候温和。

流经河流 湄公河(水网密布) 密西西比河、五大湖泊(水源比较充足)

种植的农作物 水稻(水田农业) 小麦、大豆、玉米(旱作农业)

生产方式 人工劳作,精耕细作 机械化耕作

人口密度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人口稀少(劳动人手不多)

农业生产特点 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地广人稀,便于大规模生产经营;交通运输便利,便于大批粮食外运;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科技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商品性农业

文化生活特色 住高脚屋;精神生活:敬畏神灵,有御耕节,水上木偶戏,食物:米制食品如米酒,粽子等。团结协作,关爱弱者 人们居住得比较分散;人们生活水平较高

农业生产的优势 土壤深厚、肥沃,高温多雨,水网密布 土地面积很广,地势平坦

农业生产的劣势 易发生水旱灾害 劳动力不足

如何把劣势变为有利条件 修筑水渠,兴修水利,便利灌溉和排涝,共同抵御自然灾害带来的威胁 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发展商品性农业

要求:要熟悉P58页湄公河平原地形图,和越南胡志明市气温和降水图(读图说说该市气候类型和特点是?)

要熟悉P61页美国本土的地形图,和中部城市圣路易斯的气温降水图(总结气候特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2017(三)

与山为邻

垂直的生计 山地之国

国家 秘鲁

瑞士

山脉 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长山脉)被称为“南美洲脊梁” 阿尔卑斯山脉(欧洲最高大、雄伟的山脉)

大洲 南美洲 欧洲

五带 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属高山气候,根据海拔高度变化(地势变化),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明显,自然景观呈现出明显变化。 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

特色

产业 秘鲁的印第安人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和山坡处,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在高海拔的干寒草原地带,发展畜牧业,放牧驯养的羊驼和骆马为生。骆马是山区的运输工具。 发展旅游业(登山和滑雪)积极影响:就业、人们的生活水平、地区经济。消极影响:生态环境

启示 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并处理好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当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2017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