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为主,合理引导,优化朗读

发布时间:2017-03-14 14:16

摘 要:学生要有学习的兴趣,这样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课堂教学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方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朗读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应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文朗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 兴趣 感官 朗读

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工作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当代教师应充分结合高新科学技术,利用多媒体软件,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样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我从事了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积累了一些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感悟,不甚完备,还望多多指正。

一、兴趣为主,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力求做到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乐趣中学到知识。

例如《老树的故事》一课,我做了精心的课前准备工作。我利用网络等渠道寻找各种老树的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利用课堂上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直观、具象地看到老树,让学生认识了老树。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头,让学生对《老树的故事》一课有了很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位老树爷爷,然后再展示老树的图片,学生很快就在教师的指导下进入了课堂教学的学习氛围。我在此基础上,揭示了该课的课题和学习内容等。这样循序渐进又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学生有学习的兴趣,能够很容易地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平实又泛泛其谈的讲述,更能激发和推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开启学生自主学习的大门。

二、合理引导,调动学生感官,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多次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教师要在课堂上巧设问题,正确引导,合理点拨,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获取知识。课堂教学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这样,才有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学习成果。

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教《老树的故事》一课,揭示课题后,我围绕课题提出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课文,然后让学生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思考、边动手,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的学习方式来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能够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智力,在自主学习中探索知识、掌握知识、掌握技能。

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方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学生也能全面地展现自我、发展自我,有更多的学习成就感,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

三、优化朗读,重视朗读,提高小学语文朗读的质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普通、最常用的方法,然而,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朗读没有目的性、不理解课文、朗读生硬等。

我比较重视小学语文的朗读训练,朗读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要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文朗读。我注意到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很独特,单调、乏味、枯燥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例如,配乐朗读,即是在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还有对话式朗读,让学生互问互答,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还有话剧式朗读,让学生虚拟课本里的人物角色;还有朗读比赛,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例如,我讲解《春》一课,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之后,我提出疑问:到了春天,你会有什么感受?你将有什么活动?要结合自己对于春的理解和感受,想想到了春天,万物复苏,小草、小花争相茁壮成长,人们在春光明媚的阳光下自由活动,或踢球,或跑步,或放风筝……我要求学生带着疑问和回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出文章作者对于春的理解。《春》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在学生朗读之后,课文内容也能够理解了,课文的脉络就很清晰了,也就很容易背诵了。

陶行知先生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尽心尽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语文教学就一定会登上一个新台阶。

兴趣为主,合理引导,优化朗读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