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17-03-17 17:24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实现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的符合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教学体系就是一体化教学体系。以下是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阅读!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讨全文如下: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开设《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钳工工艺职业技能,保证学生在走入社会以后有一技之长。但目前,大多数中等职业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在《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学中存在只注重理论知识教学而忽视淡漠了实践技能操作训练方面的引导,知识学生没有得到较好的钳工操作技能锻炼,缺乏全面协调的职业素养。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学中应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实现全面发展。

一、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基本特点

一体化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突破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之后,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和主人,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提升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教师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发挥主导性作用,课堂讲授内容既要严密结合课本教材,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层次。

一体化教学的重点是实现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操作能力科学引导的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过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但偏重于实践教学。老师在课堂上制定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教学任务,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逐步培养实践创新能力。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该专业的基本动向,为学生制定相应课内课外学习任务,让学生加深对本学科的理解,并善于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并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想象力,以促进学生得以全面发展,成为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

二、《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一体化教学现状

一体化教学模式提出以后,在中等职业学校引起了一场教学模式变革,到目前也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改革成果。基本上消减了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与弊端,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摆脱了以往单纯的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极大地改善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改变了以往以教材课本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在教材基础上实现了课程的拓展发散学习,拓宽了了学生们钳工工艺与技能的知识面。实现了钳工工艺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方面获得足够发展。

有效提高了学生钳工工艺方面的职业素质,为社会输送越来越多的具有较高综合素养的钳工技师。但《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尚处于探索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传统教学模式的复苏以及教学无法进行有效的教学创新等,对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带来一定的阻力,需要在进一步的教学研究探索中逐渐改善弥补。

三、一体化教学在《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中应用的重要性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中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中的运用主要是将钳工工艺理论知识与钳工技能训练相互结合,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钳工工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课堂教学实践实现教与学的一体化,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

一体化教学通过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保证各个教学环节的科学有序性,通过老师的监督引导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将操作技术比较复杂的钳工技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进行有效教授,提高学生专业机能和综合素质。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正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机电人才,一体化教学可以与职业实践挂钩,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理论知识水平及操作水准的不断提升,有助于将学生培养为具备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做贡献,同时还保障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实现职业人生价值。

四、《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一体化教学方法创新

1.设置难点启发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能

在《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进行整合和教学规划,尤其是零件尺寸加工与锉削实习教学,对这些相关教学内容采取设置疑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性学习。在课堂上,先进行基本的入门指导,然后将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思考与实践操作,对控制零件尺寸与锉削操作的技术要领进行探索分析,并引出概念公式加以讲解。老师仍旧发挥课堂主导性作用,为学生提供问题研究的大体思路,为学生的课堂实践过程提供参考意见,并根据学生的资质水平进行差异性辅导,逐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

2.丰富课堂教学层次,提升教学质量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课堂教学过程应突破传统的单调模式,积极引进多种多媒体教学系统和教学辅助工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图文资料、数字计算、音频视频和动画模拟等方式拓宽课堂教学层面,这种生动化、形象化和直观化的教学道具可有效将学生带入模拟场景,增加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在班级内进行分组合作研究学习,促进培养学生合作实践能力,并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完善自己钳工工艺理论知识结构,并使实践技能得到充分提升。教师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向学生们介绍钳工工艺理论及操作技能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世界各国的基本发展动向,不断开拓学生们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程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机电图纸网络设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机电的基本结构与钳工操作技术的基本要领。

3.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独立思考与创新精神

老师在详细讲解钳工工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把实践教学当做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学校方面应加大机电专业《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中材料需求的资金支出,保证实践教学中人人都可得到锻炼。老师联系机电生产使用及维修企业,带领学生深入车间进行实地操作锻炼,积极接收高级钳工技师的理论技术指导,提升职业素质。在车间操作过程中需要为学生设置实践学习目标,保证学习效果。

4.更新成绩考核制度,将实践能力列为考核重点

机电专业《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考核制度应从传统的书面理论知识考核重点转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考核为主。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一线技工操作人员,对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考核至关重要。应当丰富考试内容,在书面理论考核的基础上加进学生平时实践成果的评估,综合考评学生各种实践学习报告,在期末时专门设置实践操作考试地点,直接考察学生的钳工工艺操作技术掌握情况。

五、结语

在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中实现一体化教学改革,对于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以及创新能力发挥重要作用,是一种品质优良的素质教育模式,顺应了教育改革个性化、科学规范化的发展趋势,也符合我国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战略需求。对于学生本人而言,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同时,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有助于学生实现美好的职业理想。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讨论文的评论条评论